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传承与创新

传承与创新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2 03:15:12
传承与创新
时间:2022-12-12 03:15:12     小编:

[摘 要]泛知识环境下,特色馆藏建设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港口文化是广州市历史文化积淀千年的特殊文化存在,但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资料体系。本文就图书馆如何开发港口文化特藏进行了阐述,分析港口文化特藏的价值体现,并通过将特色库的建设跟开展学科定题服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挖掘其特藏专题。

[关键词]港口文化;特藏;数据库

云计算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容易获得公开的任何数字化资料,因此,从特定的专题出发,建立特色数据库,逐渐成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构建突出地域优势,彰显人文内涵和历史传统的特藏,促进其开发和利用,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特色服务,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1港口文化与港城同兴

1.1关于港口文化。

黑格尔曾将世界文化划分为三大类:内陆的农耕文化、高原的游牧文化和海岸地带的海洋文化。港口作为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的交汇点,有两种文化共有的优点,能很好地实现了文化的碰撞交融。所谓“港口文化”,是人类在港口这个特定空间和地域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港口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由于港口的地理环境和运作功能不同,不同城市产生了精神形式和表现方式各异的“港口文化”。

广州东部滨江新城――黄埔区,其城市空间主要由重工业(石化等)、港口组成,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黄埔依托内河港口,成为广州乃至华南重要的石化、造船等重化工业基地,但是,由于由于广州港战略重点的转移,港口外迁,海港代替了河港,南沙港和萝岗的黄埔新港正取代黄埔旧港成为广州航运的中心港,一些重要的物流企业和伴生服务企业随之离开,黄埔的临港经济急迫地面临转型升级。这时的黄埔,需要让世界重新认识的机会和立足点,新黄埔要借助文化的打造告别旧面貌,刷新新形象,借助城区功能的转换,加强品牌文化的宣传推广,以文化为核心实现黄埔宜居乐业形象的升级换代。

世界港口发展史告诉我们:港口也许随着航运的发展而丧失其交通枢纽的地位,但不恩能够因此丧失商贸枢纽的地位,更不能丧失港口培育出来的城市精神。文化软实力中包含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思想感召力,港口所孕育的城市精神应该成为“软实力”中的组成部分,成为港口城市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当前,黄埔建设商贸新区从战略构想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这一时期,海洋文化完全有理由成为黄埔城市软实力建设的气质,海洋文化将统领城区文化发展,引导城区建设新型的“港口文化”。[1]14

1.3黄埔地区发展港口文化的优势与问题。

2.港口文化特藏的价值体现

黄埔区图书馆凭借读者对港口文化特藏文献资料的利用,可以实现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与新媒体文化的统一,一方面可为各级有关部门的决策、规划提供地方史料,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基本素材,为地方志的编写提供原始资料[2];另一方面努力建成课堂教学的资料库、部门决策的信息库、旅游信息的资源库。其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史料价值。港口文化特藏储存的统计数据、地方史料等方面的文献可以在本地区年鉴志书撰写过程中提供服务,实现港口文化特藏的史料价值。

2.2文化价值。“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海洋文化最重要的品牌之一,代表华夏农耕文明的多元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品牌是文化与贸易、文化与城市、文化与旅游、文化与航运等多个领域的互相交叉。”[3]219其衍生的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庙会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港口地域风情的集中体现。广州越族先民择水滨而居,在服饰、信仰上有着与中原人不同的生活习俗[4]他们的咸水歌口口相传,还有至今流行的龙舟竞渡。同时,黄埔有着浓郁的美食文化习俗,这些民俗文化都是港口地域风情的集中体现。

2.3教育价值。港口文化特藏可以为本土文化教育提供素材,如本土作家作品《南海神传奇》,将本土传说以文字形式表现,作品阐释了社会责任、感恩图报、敬畏自然等主题,实现了社会性、文学性的有机统一,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2.4经济价值。通过开发港口文化特藏,挖掘本土旅游信息,对宣传、推介本土旅游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3.港口文化特藏开发与利用

图书馆在对港口文化的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后,应该努力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特色数据库,为教育服务、为旅游经济服务。 3.1港口文化特藏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3.1.1系统性原则。信息要全面、立体,从古到今。从天文到地理,涵盖历史、宗教、文学艺术、民俗风情、设施建筑、文物古迹、地质等等。例如,某一文化遗产的介绍可以从民间传说、存在环境、建筑构造、历史记载等收集全方位信息,呈现出立体的欣赏态势。

3.1.3用户导向原则。“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信息资源的利用”[5]。开发前要进行潜在用户的需求分析,了解他们需求的内容、满足的程度,以确定好开发的主题、层次,及时更新与调整数据库的内容。引入用户参与构建数据库内容的机制,这样可以博取所长,为数据库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3.2对接传统,科学开发图书馆港口文化特色库

港口文化特藏的资料收藏对象,实指广州港口文化相关的文献信息。图书馆可以按照不同的主题队文献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形成与之配套的二次文献。经过对广州的历史考察,可将港口文化特藏分为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4个部分,即海上丝绸之路、港口民俗文化、港口文化遗产与航海技术。按这个结构分别整合这四个方面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课堂教案、实践案例、媒体信息、统计数据、分析报法规案例、地方史料等等,采用TRS内容管理平台建立港口文化特藏信息门户网站,提供统一的基于WEB的网络检索咨询服务。制作特色库时,可参照国际标准和管理方法,制作好数据库的发展战略,从照片到颜色搭配,从动画到背景音乐处理都要突出本土资源特色。要将港口文化特藏数据库真正推广起来,要将服务触角伸向移动设备,构筑手机特色库。港口文化特藏通过建立链接手机图书馆,可提供图书借阅信息查询、公共信息发布于搜集、移动阅读、个性化定制服务。

另外,图书馆开辟空间,统一收藏与港口文化相关各类书籍,涉海相关企业的信息数据和文献资源,旨在集中展现港口文化宝贵资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阅读的共享空间。

3.3嵌入教学,协同建构港口文化的系列课程体系

特藏建设与学科化服务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好的探索,尤其与企业相关的课题服务,本身就会形成一个专题资源库。[6]相对于日新月异的商业数据,港口文化特藏应实行错位发展,其学术性应更明显、更突出,可探索开展定题服务,发挥其在保存文化遗产、学术参考、研究价值等方面的作用。

3.4服务经济,建设多元化的港口文化旅游资源库

构建数据库可以深度开发旅游信息资源,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促进经济文化持续发展。[6]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的朝阳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至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作为文化和信息机构,图书馆应顺应时势,积极投入到旅游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中来,达到文化、旅游互助互利、相得益彰,惠及经济发展。

3.4.1打造旅游推广平台,促进本土旅游发展。针对不少市民、尤其是年轻人,虽然身为本地人,却对本土旅游文化了解不深的现状,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文化信息传播基地的优势,加强本土文化的普及,打造港口文化旅游推广的聚气平台,利用宣传栏、显示屏、网站等各种宣传载体,宣传港口文化特藏,重点介绍本土传说、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民间工艺、美食文化等等,并定期更新内容,特别播放与之相关的文字报道、图片、视频等,吸引受众多次观看,拉近港口文化与本地群众的距离,增强大家对港口文化品牌的忠诚度,挖掘潜在旅客,促进本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6]

3.4.2利用多种媒介,建设旅游个性化服务窗口。当代图书馆特色信息资源数字化足以把图书馆特色馆藏信息服务推向新的高度。[6]港口文化数据库可以在主流媒体上设置链接,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尝试依托港口文化特藏的数据资源建立微博,让信息传播在短期内呈现“核裂变”式增长,时时发布最新动态、宣传先进理念,通过有冲击力的宣传活动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旅友游玩归来的在网站贴出的旅游照片和发布的旅后感想都是决定潜在旅游者行动的促动力,[7]可以在微博上设立分享区,供粉丝分享旅游体验。

微信成为时下最时髦的信息传播方式。文化旅游推广应勇当新媒体时代的弄潮儿,可以依托港口文化特藏的数据资源开通官方旅游公共账号,与受众实行24小时×7的全天候即时联系,利用公众账号的细分用户功能实行旅游策略的分类推广、精准营销,微信具有的语音、图片、文字传播功能让联系更加人性化,给受众带来亲切感,让旅游推广更个性化,体现人文关怀。馆员可在特藏资源中抽取微内容,嵌入用户环境主动推送,以实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希望提高关注率与点击率。

3.4.3整合推介港口文化旅游资源。近年,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庙会办得如火如荼,在珠三角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但是,在全国范围内,黄埔旅游的知名度仍然不高,旅游规模化发展需要必要的整合和“包装”推介。建设港口文化特藏,有利于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包装”推介,例如在港口文化遗产专栏下介绍南海神庙、广州海事博物馆、光孝寺、琶洲塔等景点,借机设计一个含这几个景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经典旅游方案。配合历史典故的介绍、真人实地的摄影、旅程的体验等资料的上载,扩大知名度,产生令人信服和向往的效果,同时彰显了区域的地方文化特色,丰富了当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4.结束语

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功能上最显著的差别就是要充分开展信息服务,变被动为主动。[8]从这点上说,特藏建设大有可为,图书馆应该努力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进步,为经济发展服务,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