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用合适的声音表现民族声乐

浅谈用合适的声音表现民族声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27 00:43:49
浅谈用合适的声音表现民族声乐
时间:2023-07-27 00:43:49     小编:

【摘 要】中国民族唱声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几千年的民族文化,从传统的民族唱法到具有较高技巧的塑造“不同音色”的发声方法;从纯民族乐器伴奏的音响到中西合璧的各种类型的音乐制作,无不体现了中国当今民族声乐的繁荣。它们以其不同的音乐性格牵动着每一个热爱民族唱法及其声乐作品的爱好者

【关键词】民族唱法;发声体系;高度融合;声乐艺术

当今中国民族声乐可谓是百花齐放,就我个人目前认识的范畴来看,当今中国科学的民族唱法发声体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传统民族唱法基础上求发展、“洋为中用、兼收并蓄”的发展路线以及其他一些表现方式的发声技巧,而在高度融合的民族声乐艺术中我们更加要注重唱法的完善与作品的多元发展促进音乐制作的推陈出以及新民族唱法与其作品的协调统一。

一、当今中国科学的民族唱法发声体系

(一)在传统民族唱法基础上求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民族唱法既延续传统的发声方法又不断演变进步地流动着。在大多数人们的听觉印象中起初的民族唱法发声给人一种直白尖亮的感觉,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达,这似乎是用纯嗓子“喊”出来的。其实产生这样的感觉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汉族民歌山歌,多在人们野外劳动或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感、传情达意等。最初的歌唱者为了让对方感知到,会加大声音的音量,在当时没有科学的发声方法指导下,逐渐形成了最初的民族唱法(也就是当今所称的原生态唱法)。也许正因为发声没有太多的“规矩”来约束。因此也能更纯真的表现出与生具来的嗓音本质和音乐情感。“然而,艺术不是需要科学化才美,但美的艺术一定是科学的。”经过漫长的一段时间,传统的民族唱法在郭兰英和何继光两位歌唱家的身上达到了一个典范,他们分别演唱的《我的祖国》和《洞庭鱼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都以其精妙的传统民族唱法将其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歌唱家们在继承前辈们传统民族唱法的优良传统下将其继续发展,形成了其自身的科学发声体系,音色方面讲究“细”而“亮” 、“实”而“圆”,并运用更为直达的穿透力,更多的吸取了戏曲音乐演唱的精华。从演唱方法上来说,可以用吴松岩教授“金派”“脑后音”的几个唱功秘诀来总结:“勾住眉心,脑后摘音、行之背、贯于顶、丹田提气、两肋虚张、声音倒灌、腔音出刚音立音。”这八句口诀虽然不合辙押韵,但是高度的概括了发声方法,非常科学而又精辟。虽然主要用于京剧的唱腔之中,但稍做调整也适合于歌唱发声。

总体来说。立于传统民族唱法发展起来的当今这一歌唱体系,追求的是一种明亮剔透的音色。亮点高度集中、声音纯净灵活、注重咬字吐字(字头、字腹、字尾)的清晰轮廓,善于保留和体现民族音色中最为本质、最为自然的音响效果,让原始的声音经过艺术的加工、科学训练使之回归科学自然。

(二)“洋为中用、兼收并蓄”的发展路线

如果说“在传统的民族唱法上求发展”是对民族唱法的纵向发展,那么“洋为中用、兼收并蓄”的发展方针则是对民族唱法的横向丰富而壮大推进。

当传统的民族唱法不能达到或适合作品的要求时,我们必须选择“扬弃”,在立足本国民族唱法精髓的同时,借鉴和吸收西方美声唱法和其他异国的发声技巧,“规范的美声声音特点可以概括为八个字通、实、圆、亮、纯、松、活、柔。”而美声唱法演唱的艺术风格主要是具有质朴的朗诵风格的宣叙调和具有多姿多彩的抒情风格的咏叹调。如威尔第创作出的多富于戏曲力量而又光彩动人的旋律、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和英雄气概的歌剧…声音就要求慷慨激昂、铿锵有力、富于暴发力和有男子气魄的威力,于是逐渐就发展出了华丽激昂的“辉煌唱法”。如在演唱《祝福祖国》的尾声部分时,为了要表达对祖国的情怀,表现祖国的壮丽山河和气势磅礴,我们是可以借鉴一下科学的“辉煌唱法”的。但要值得注意的是,不是谈到科学的发声就认为是美声,我们的民族唱法也是个逐渐完善的科学发声体系。既保留了传统民族唱法纤细、明亮的优美音色,又使民族唱法的歌声增强了其饱满度,表现出现代民族唱法的辉煌、雄伟的气魄。又如在美声唱法中很讲究“吸”着唱,给人感觉非常内潋。在2004年7月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中民族唱法组所推出的作品《芦花》深受大家一致的好评,雷佳也以此作品一举夺冠。在当时引发出许多的议论,有人认为这首歌过于简单、难度不大,以及获得高分好像有点牵强,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比赛临际,作曲家印青曾对雷佳做出这样的指导:“你吸着唱、吸着唱”。虽然语言简洁,但精练概括了演唱这首歌的发声技巧的主流。用吸着唱的感觉内潋而又含蓄的表达了这首作品的情感,即保留了歌者本身嗓音的甜美、清纯的民族音色,又“吸”着完善了艺术风格和演唱技巧。

(三)其他一些表现方式的发声技巧

沈湘教授指出:“唱的时候,声音不能总是一种音色。因为,音色是人的情绪反应。情绪变,音色也应有变化。改变音色,唱的人主要靠自己在‘内视’‘内听’上的变化,当然方法上应做一些调整,想让音色唱得暗一点就往后唱得空一点儿,自我感觉声音变暗一点儿;想让音色唱得亮一点儿,就让共鸣集中一点儿,声音向前反射的感觉多一点儿,感觉头腔、面罩、咽腔的音色亮一点。”在当今多元化的民族发声体系之中,除了以上的两种最为典型的发展趋势之外,也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现象。比如在为了能够更好地表现作品,满足作品的需要,有时会融入一些其他姐妹艺术唱法的感觉。有一种说法在前两年非常“流行”,也是一些热点,如“民美”“民通”等等。由于在民族唱法中借鉴了美声唱法的技巧就称之为“民美”,由于在民族唱法中加入了通俗唱法的元素这就是“民通”?其实这都是不准确的。其实在2006年5月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次大赛在以往比赛的三种唱法(民族、美声、通俗)的基础上增加了组合演唱和原生态唱法两种演唱形式,并没有“民美”“民通”等演唱形式和比赛组。因此说,这只是在民族唱法的基础上为了要更好地表现作品增强其表现力、保留并立足于民族唱法之精华、吸取和增加其新鲜元素加以发展。我们只能认为这是一种完善民族唱法的一种技巧,如此而已。

二、高度融合的民族声乐艺术

(一)唱法的完善与作品的多元发展促进音乐制作的推陈出新

唱法的不断完善与其作品的多元创作促进了音乐制作的推陈出新,音乐制作的配器、和声、艺术设计都直接影响着作品的风格、气质。

在以往给民歌演唱的伴奏中仅仅是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或者更确切地说还应该有中式乐器,如:古筝、中阮、琵琶柳琴等等。但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音乐制作也得到了大大的发展:如未来主义音乐、微分音音乐、电子音乐都被塑造音乐意境而使用。外来乐器自然也被大大使用,如手风琴、吉他等等。在雷佳所演唱的《日光之城》的音乐制作中:“宏大的电子音乐做出气势恢弘的开篇。臧鼓和法号齐鸣,肃穆的诵经声音的背景上,女声吟哦仿佛勾勒出高原之巅。”又如她的《山山岭岭飞牧歌》的音乐创作:“行笛吹散晨曦与威岚,吉他拨奏怡人的节拍。电子乐造出鸟转虫鸣的和谐风景。”因此,在当代民族声乐演唱中,演唱和方式决定着音乐制作的基本艺术风格,音乐制作牵系着唱法与作品,影响和协调着两者!

(二)民族唱法与其作品的协调统一。

金铁霖教授在“2005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上的学术报告中说到,“什么歌要求用什么方式演唱,《小二黑结婚》能用美声状态去唱吗?观众会笑的。《黄河怨》用民族声乐的声音去唱吗?大家也不会接受。什么样作品会对声音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包括艺术处理、风格、表演、服装、风度、气质等等。”的确,什么风格的作品就需要什么样的声音,而这个声音却不是随心所欲的,他必须与作品的风格、音乐制作的艺术化达到高度的统一。且不谈美声发声用于民歌或民族唱法的声音用于西洋作品,就是在民族声乐作品内部体系中也得有适度的把握和处理。如王丽达的《我不是卡门》能用王庆爽演唱《千古绝唱》的声音去演唱吗?这都是不适合的。因此,什么样的作品需要什么样的情绪,需要什么样的声音,而达到这样或那样的效果,就会借鉴其它姐妹艺术的演唱风格和一些技巧,将之运用于作品的表现之中,达到作品的协调统一和完美!

我们的民族声乐就是要在掌握科学的方法后体验不同的个性,来表现作品的不同特色和风格,艺术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其目的不是为了改变自身的本质,而是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民族声乐艺术就是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感动着每一个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