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行在达卡 2014年4期

行在达卡 2014年4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18 15:00:40
行在达卡 2014年4期
时间:2015-08-18 15:00:40     小编:

达卡初体验

工具:电动三轮车

我站在达卡国际机场的出口前,感到有些燥热。黏湿热辣的空气其实在我刚步下舱门时就已扑面而至,弄得整个鼻腔都是滚烫的。走过里三层外三层围满出口的接站人员,我对孟加拉这个国家的第一印象是:“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一”真不是吹的。

达卡位于恒河三角洲布里甘加河的北岸,是孟加拉国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说来也算是一座古城了,它建于7世纪,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我来之前就听说达卡“满城尽是三轮车”,一落脚才发现,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出站没多远,只见路边的电动三轮车好几辆一排,从眼前一直码到几百米外,一眼望不到边,可比国内排队等客的出租车队伍壮观多了。见我止步张望,一脸初来乍到的傻样儿,几个电动车夫不约而同地凑了过来,对着我说完“Hello,my friend”,就开始讲当地话。我来时在飞机上现学了几句孟加拉语,但此刻听他们说话就像听天书一样,于是我赶忙打电话给当地的朋友,并将拨通的电话递给车夫,他们交谈完毕后,朋友告诉我:价格谈拢,300塔卡(1塔卡约合人民币0.09元)将我送到她家楼下。

我上了这个被朋友叫作“CNG”(因为其燃料是天然气)的三轮车后排,司机一脸安逸地在混乱的大街中穿梭自如,边冲边狂按喇叭。“CNG”和人力三轮车在歪七扭八的机动车周围大胆穿行,好几次都是差一点点就要撞上又幸运地错开。而街上行驶的公共汽车车门大敞,还不时跳下几个乘客,几位等车的年轻人则勇敢地抓住车外扶手,借力蹿上汽车。达卡街头不仅混乱而且嘈杂,各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喇叭声,公共汽车上伸出半个身体的售票员的吆喝声,路边廉价音箱放出的震耳欲聋的音乐声混合在一起,我心想,反正也躲不开这些声音,不如就当成―种异国独特的享受吧。

铁丝网不光隔开了我和司机,也分隔着我与达卡城。铁丝网外的街道简陋斑驳,来往的人们衣着破旧,各种建筑交叠而立,毫无美感可言,再加上这混乱的交通,使人仿佛身处一个“糟透了”的城市。可达卡人轻易地就将这一切反转,我的视线所到之处,碰上的是一张张快乐且真诚的笑脸。孟加拉不是旅游国家,鲜见外国人,所以也就没有那些见怪不怪的当地人,花言巧语的骗财汉。我用现学的孟加拉语微笑着向他们问好,看到对方的惊喜,我也觉得很满足。我是旅行者,在汲取异国文化的同时也带给别人快乐,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

漫游Puriganga河堤

工具:木船

第二天上午,我离开朋友家,拦了一辆“CNG”直奔老城。朋友建议我乘坐“Rickshaw”(人力三轮车)去老城逛,这样沿路就能惬意地欣赏风景。但因昨天坐在“CNG”里,看到外面的“Rickshaw”车夫在400c以上的高温暴晒下汗流浃背地狠命蹬着车,我实在于,心不忍。

达卡老城像一个巨大的漩涡,无比轻易地就把我席卷进去。置身于数量如此庞大的人流中,我由最初微微的惊慌失措,到乐在其中,只用了短短的5分钟。所过之处,许多之前为选举而做的白色海报悬挂在街上,肆意地在人们的头顶上飘着。我走进一家家腥味极重的牛皮制作店,走过―个个隐藏在小巷里的清真寺、学校、大饼店,体会着一种任由自我松弛的舒适。

我一路来到Puriganga河堤,这条自印度一路流来的长河将达卡城一分为二,因为污染,河面上漂了不少垃圾,味道闻起来也不怎么美妙。我看到河对面的岸上有一排支起的竹竿,上面有些五颜六色的布料迎风招展,别有一番风味。好奇之下,我三步并作两步地下到河边,跳上了一艘驶往对岸的小而尖的木船。我坐上船才发现,这种木船的边沿只比河面高出约5厘米,船夫每摇一次橹,小船都要随着波浪摇摆一下,让人感觉散发着异味的河水马上就有漫进来的危险,但我还是很顺利地到达了对岸。

上岸后,我才发现这一侧似乎要安静得多,没有交错在一起的建筑,人也少了许多,更没有什么机动车,只是有些零零散散的人力车在等客。而那些彩色的布料原来是一些被晾晒的衣服,我半蹲在这些红白相间的衣服下面,看着河面上来来往往的木船发呆。我围着头巾,穿着过臀的长袖衣服,从背影看与当地女人几乎没有差别,可是肤色并不“亲民”,很轻易就被认出是外国人。

一个正在晾衣服的小男孩走过来主动和我打招呼:

“你是哪个国家的?”

“中国。”

“这些都是衣服。”

“它们很美。”

“谢谢!”

男孩说完不好意思地笑着,挠了挠头继续说:“我不是穆斯林,我是印度教徒,这边都是印度教徒。”我这才仔细打量了一下他:他上身赤裸,下身用布料围起,在肚脐眼下方打了个结。我冲他笑着说了句:“Namastar”(印度教问好语)。

男孩带我沿河岸往前走了一段,没想到这里挂着更多颜色花哨的衣服,但不如刚才那些白色和红色配在一起美得热烈。男孩的爸爸和叔叔正把衣服浸泡到河水里,边揉边拧。此时我想起刚才乘船时的所见所闻,就把“买上―件”的话咽回了肚子里。

下午约了朋友在老城一起吃鸡肉饭,见时间已近,我便挥手告别了男孩和他的家人,坐上了返回对岸的木船,准备投入达卡街头汹涌澎湃的车流人潮中。

骑行老城

工具:人力三轮车

吃鸡肉饭的小饭馆在老城的北部,离河堤有2公里左右,街上不时经过一些辛苦拉客的“Rickshaw”车夫。说起来,“Richshaw”算得上是孟加拉的一道风景,在达卡和其他城市的任何角落,都可以看到人力车穿行在大街小巷。车夫们大都皮肤黝黑,上身穿着衬衫,下身用长到膝盖的彩色布料围起,露出精瘦的小腿。朋友说孟加拉是世界上人力车最多的国家,而首都达卡的人力车数量则几乎与达卡市的人口数持平。这些人力车由三轮车改造而成,前边是车夫的蹬位,和一般自行车类似,后面则是长方形座椅,还有一个可放倒的遮阳篷。座椅是一个人坐着舒坦,两个人正好,但更多的则是三四个人挤在一起乘坐。朋友说这里的人力车每公里收10塔卡,并不按人头计费。人力车身上大多贴有五颜六色的装饰画,都是车夫们在配件店里自己挑选的,画的内容从神话故事到民间传说,从电影明星到各种小动物,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这些人力三轮上的彩绘是流动的孟加拉文化展示墙,绝对算得上里最传统,也是最能体现孟加拉民俗的物件儿之一。

朋友得知我不坐“Rickshaw”的原因后,便劝我说:“你不坐,他不坐,大家都不坐,那你让他们吃什么喝什么?”这也不无道理,我便决定尝试一下。我抬手叫停了―个老车夫,告诉他我要去的那个小饭馆。朋友在短信中提到,从码头到饭馆最多要30塔卡,看着老车夫黝黑又满是汗水的脸,我嘴巴张了张,30塔卡到底是没能说出来,问他50塔卡是否可以。他听完高兴地点了点头,掸了掸座位上并不存在的尘土,又紧紧地扶着车座,请我上了车。

每次一堵车,老车夫都会转过头和我聊上几句,无奈我的孟加拉语词汇量有限,多数时候我也只好报以微笑。大概40分钟后,终于到了饭馆,老车夫仔细地把车停靠在离入口的台阶很近的地方,才示意我下车。

这是一家市井气十足的饭馆,进门的台阶旁边有一口斜面大圆锅,锅前坐着一个头戴白帽的长胡子老人,时不时地挥动手中的大铲翻一下锅内的米饭。饭馆里就餐的人都在用手抓饭,五指齐动,用拇指推到四指中间按成块再送往嘴中。因我常年在中亚国家旅行,对这种吃法早已得心应手,便按捺不住地与朋友品尝起来。虽然没有我在印度吃过的鸡肉饭好吃,但也算中规中矩。

达卡没有名号震天响的历史古建,也没有绝美到让人流泪的自然风光,倒是穿梭于其中的达卡人和我所经历的“达卡式”旅行,让这个拥挤破旧的城市在我心中独特起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