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乡镇党委政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

关于乡镇党委政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8 00:38:01
关于乡镇党委政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
时间:2023-08-08 00:38:01     小编:

【摘 要】乡镇是我党执政的根基,处于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线,乡镇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最具体、最实际的利益。广大群众不仅关心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更关注身边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当前,我国进入改革攻坚期、利益矛盾集中期,乡镇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出现许多新问题,特别是政府职能转变、干部队伍构成呈现新特点,对乡镇高效开展工作,发展地方经济,维护基层和谐稳定,提出新挑战。

【关键词】乡镇党委政府;群众路线;思考

一、着眼乡镇干部队伍新特点,探索密切干群关系新举措

目前,乡镇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最基层单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乡镇政府管辖范围,工作内容、工作重心、干部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许多新情况,产生许多新问题,表现许多新特点。毛泽东说过,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认真研究乡镇干部队伍出现的新特点,培养与人民群众的真感情,掌握新时期开展群众工作的新方法,对于解决基层政府工作头绪多、工作效率低,发展和维稳压力大、干部人员缺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乡镇政府干部群体的新特点

一是年轻化、知识化和市民化。近年来,按照《公务员法》凡进必考的规定,乡镇政府新进人员除少数从优秀工人农民和村(社区)干部、劳模中录取外,绝大部分为高校毕业生,拥有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已成为常态化趋势。市民化是指:大部分年轻干部出生成长在城市,家境相对优越。同时,有不少“官二代”、“富二代”通过考试进入基层公务员队伍。这些年轻干部没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缺乏在艰苦环境的历练。许多人衣着时尚、谈吐时髦,出入驾车,与农村、农民有着明显的界限和距离,他们融入农村开展工作有一定难度;一些年轻干部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存在语言障碍;一些女性干部性格内向,开展工作缩手缩脚,工作局面难以打开。

二是公务员人数不足,借用大学生“村官”成为常态。调研中发现,许多乡镇政府公务员人数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乡镇政府因工作需要,无奈借用大学生“村官”到政府工作,已成为普遍现象。国家招聘公务员与“村官”在素质和能力要求上有着一定的差异,“村官”在乡镇上班并不享受公务员待遇。现实中身份和岗位错位,导致大学生“村官”服务村级党组织、村委会,促进基层农村、社区工作的政策安排在现实中落空,无不显示了基层政府的无奈。

三是干部队伍不稳定,工作责任心差。近年来,随着时间推移,基层政府新进干部少,离退休干部多,干部队伍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领导职位流动性加快。调研中,了解到有一个镇三年更换了三任镇长,两任书记。乡镇主要领导的频繁更换,直接影响着普通干部的从政心态,工作责任心必然受到影响。一些年轻干部“一年干、二年等、三年走”的心态比较严重,整天考虑如何调走、升迁,更有甚者跑官要官,群众反响强烈。

这些特点对于开展群众工作有着致命的缺陷,如果不能及时改进,缩短这些年轻干部与基层群众的距离,培养真感情,对乡镇政府正常开展工作和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

(二)密切干群关系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先决条件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目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密切干群关系。延安时期,党中央发动大生产运动、实施“精兵简政”、开展整风运动,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同甘共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毛泽东把党群、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把老百姓比作“上帝”,足以说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性。新时期密切干群关系,培养与人民群众真感情,首先是摆正公仆与群众的关系,克服官本位思想,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说实话,办实事。

乡镇政府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政策,面对群众最直接的部门。老百姓常讲“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千条线”指的就是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根针”指的就是乡镇政府。这足以说明,乡镇政府在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地位。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乡镇党员干部只有建立同基层群众的真感情,做到思想相通、感情亲近、同甘共苦、打成一片,才能引导发动群众中蕴藏的无穷力量,推动工作,谋求发展,创造和谐。

(三)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一是宣传政策讲真话。老百姓有着最朴素的本质,最反感干部讲大话、空话和套话。作为乡镇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征收、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保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在吃透中省市县(区)文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利用群众欢迎的各种方式,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把党的声音传达到千家万户,做到宣传政策讲真话、讲实话。坚决反对由于自己学习政策不深入,掌握政策不准确,误读中央政策的事例发生。比如,有些媒体和个别干部,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单独二孩”政策,解释为“单独二胎”的“歪嘴和尚乱念经”的乱象发生。这不仅误导了群众,损害了自己在群众中的形象,更是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声誉。

二是制定政策讲科学。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党和政府统筹、整合群众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制定政策时,乡镇党员干部要俯下身子,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寻找党和国家政策与群众利益的最佳契合点,问计于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用百分之之九十的时间开展调查研究”的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克服包办主义,替民做主的倾向。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能够充分发挥上级政策优势和基层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政策措施,为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政策保障。

三是执行政策讲公平。老百姓最讲实际,最看中公平。通过研究基层许多信访案件,发现其中许多案件就是由于基层政府执行党和国家政策不公平、不透明引发的,群众中流传的“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段子,就深刻的反映了群众对政府执行政策不公平,随意性大的强烈不满。因此,基层政府在执行惠民政策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把权力放在阳光下运作,千方百计保障普通群众对政策宣传的知情权、政策执行的参与权、监督权,既对致富能人和专业大户“锦上添花”,更注重对弱势群体“雪中送炭”。克服惠民政策执行中的各种权力寻租和私利行为,确保执行政策不偏不倚,真正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深入调查研究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由之路

从党的历史来看,调查研究是我党开展工作之前,首先启动的工作程序。调查研究是党员干部虚心向群众学习,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和保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步骤和有效工作方法,是新时期开展群众工作的有力抓手。

一是坚持走村入户面对面开展调研的有效做法。进百家门,知百家事,通过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悬挂民情意见箱,广泛征集农村致富能人、“两委”班子、村民代表、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困难群众代表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征求意见的范围和人数,倾听基层群众的真实想法、愿望和要求,力求调研对象全覆盖,调研工作有深度,有成效。

二是创建调研工作新平台。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政府网站、开通外出务工人员短信平台、QQ群、政务微信等,公开征求外出务工人员对家乡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收集务工人员在务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汇总梳理各个平台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一手参考资料。

三是健全民情联络员制度。建立民情台账,在村级党组织中,选任民情联络员,协助搜集群众中的热点话题、思想动态、普遍要求和不稳定信息,及时向镇级政府反映,同时监督村级“两委”班子的工作。

四是建全信访工作机制,搜集社情民意。信访是基层群众表达意愿、诉求的重要手段。乡镇政府要健全完善点面结合、层层接访、专人负责的信访工作机制,通过建立信访接待中心、全天候接访、领导包案等方式,充分了解来访者反映的问题,对来访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发挥信访工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和调研工作有益补充的重要作用。

三、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关键

(一)着力解决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问题

近年来,党中央多次开展群众性思想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觉悟、认识水平、工作能力得到一定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制度措施初步建立起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但同时,在一部分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认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这种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上是非常有害的。我们只有在思想理论上清醒和成熟,才能有政治行为上的坚定和有力,不下功夫“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就会在思想上落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灰尘,就会堵塞共产党人积极思考的血管,导致头脑“缺氧”,思维不清醒,意识不清晰,于是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等问题相继出现,贪图名利、弄虚作假、脱离群众、不负责任、铺张浪费、腐化堕落等各种怪病竞相发生。因此,要高度重视乡镇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和“廉政准则”,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确对待不同群体群众的利益诉求,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着力解决基层存在的各类突出问题

当前,乡镇政府要重点解决村级“三资”流失问题;征地、拆迁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承包地、宅基地非法流转问题;村级后备干部缺失、干部待遇低问题;其他历史遗留问题引发上访问题等,否则,“小问题拖大,大问题拖炸”也不足为奇。调研中,了解到某镇一名妇女因对家务官司终审结果不满,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后,到国家信访总局上访次数累积近百次,引起省上领导高度关注,镇政府正常工作被打乱,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因此,乡镇党委政府要在上级党委的强力支持下,利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好时机,组织专门班子和人员,逐村进行排查,发现线索,找出根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对于事实清楚,材料齐全,证据确切的问题立行立改;对于因时间久远、人员变迁、证据不足的问题,要下功夫正本清源,在彻底查清真相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逐步解决。对于涉及法律和制度原因,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向群众解释清楚。用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三)着力解决贯彻群众路线的制度缺失问题

一是建立和完善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要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决策的制度措施,创造群众参与决策的机会和条件,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确保重大决策群众参与率和满意率,防止“带病”的决策出台,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二是建立和完善社会治理协商制度。按照党中央“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民主协商基层公共事务的渠道,实现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办的新型公共事务管理格局,推动社会成员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制度化建设,发挥社会各个层面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建立和完善监督制度。大力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健立完善监督体系和机制,为群众监督提供有利条件,尤其是公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各类办事制度,方便群众办事,通过公开让群众满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方便群众监督,提高权力运行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四是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干部考核以“上评下”为主的传统模式。建立服务对象,基层群众参与考评的制度和机制,加大群众满意度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比重,突出干部思想作风,工作纪律,廉洁自律方面群众认可度调查和认定,逐步实现干部工作业绩群众“说了算”的新模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