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及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及原因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9 01:06:40
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及原因
时间:2023-04-09 01:06:40     小编:

[摘 要]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初,由于缺乏对中国局势的了解,美国没有制定明确的对华政策。随着对太平天国的深入了解,美国的对华政策由中立而倾太平天国转向中立而倾清政府。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受美国在华传教士和美国驻华公使的主张及美国自身利益的影响。

[关键词]太平天国;美国;对华政策;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运动,在19世纪五十年代爆发并迅速席卷中国南方。由于太平天国发展迅速并带有一定的西方基督教色彩,引起了英、美、法等西方列强的关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美国的对华政策随着中国局势的变化以及对太平天国的深入了解而发生变化。期间美国对华政策总体上坚持中立政策但经历了由中立而倾太平天国到中立而倾清政府的政策演变。

鸦片战争后一系列条约的签订,虽然中国被迫开放,但外国人的活动范围仅局限于通商口岸。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后,由于地理区域的限制,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前,由于对太平天国及中国局势缺乏了解,美国没有明确的对华政策。约在1853年夏秋之交,美国政府根据驻华公使和传教士的报告,逐渐拟定了新的对华政策。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原则是保持中立。一方面为保证美国在华的既得利益,不得干涉清政府和太平天国之间的战争,另一方面利用中国局势的变化趁机扩大美国的在华利益。但同时强调,“一旦现在中国发展的革命运动取得成功”,可承认定都天京的天平天国政府为“事实上的政府”。

(1)可见,当时美国政府采取的是中立而倾太平天国的政策。

随着局势的变化和对太平天国的深入了解,美国对太平天国的同情没有坚持多久,美国的对华政策转向中立而倾清政府。美国对华政策发生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通过对太平天国的深入了解,美国传教士从最初的宗教热忱中冷静下来,对太平天国的态度由赞赏转为敌视。美国传教士认为不论是太平天国的领导者还是太平军,实际上对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一无所知。太平天国的宗教里根本没有什么基督教原理的存在,只是借用基督教的虚名罢了。太平军对待外国人仍然是天朝上国的傲慢姿态。

(6)第二,继马沙利之后美国新任驻华公使麦莲通过考察天京和听取传教士的意见总结到:太平天国比清政府更难打交道,不论是让其履行之前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还是让其与外国人订立新约都是不可能的。麦莲主张美国应保持中立,直到战争的双方之一取得优势。但麦莲所说的中立并不是让美国袖手旁观,无所作为,而是让美国做好准备,利用时机扩大美国的商业交往,“发展文明的荣光和福祉”。

(7)麦莲的主张和美国在华传教士的主张基本一致,他们都认识到太平天国既不会给中国带来一个全新的政府也不会顾及美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在华利益。第三,美国企图利用中国局势在对华“修约”中谋取更多利益。随着清政府危机的加深,清政府多次寻求获得列强的支持。

(8)美国利用当时的局势作为与清政府讨价还价的筹码。在长期与清政府的交往中美国人认识到“中国人除非在强力压迫下,没有一点修正条约的意思,尤其没有要对政府或商业利益集团作重大让步的意思”。

(9)既然当时美国认识到通过太平天国难以保护美国既得的利益更不用说扩大在华利益,那么,美国则利用清政府有求于列强的形势对清政府施压以进一步扩大美国的在华利益。

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美国始终坚持“中立”政策,没有公开支持任何一方。但实际上随着对中国局势的不断深入了解,美国的“中立”政策背后是带有倾向性的。但不管美国采取的是中立而倾太平天国还是中立而倾清政府的政策都不是基于对中国本身命运的关注和为中国人民的利益考虑,而是始终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利用局势的变化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的在华利益。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