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唐朝东宫制度简析

唐朝东宫制度简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10 00:05:53
唐朝东宫制度简析
时间:2023-07-10 00:05:53     小编:

[摘 要]东宫制度是国家政治内容中一项主要的内容,封建王朝皇帝的继承问题是产生东宫制度的由来。在唐朝时期,东宫制度比前朝更加完备,但是,却由此产生了唐朝时期宫廷争斗不断,皇位继承往往不能顺利。太子监国,也是从唐朝开始实施,并得到以后历代王朝的沿用。唐朝的东宫组织也是比较完善的。本文从东宫制度入手,从东宫组织的完善性、皇位继承的复杂性和太子监国的制度的初设三个主要方面简要分析唐朝的政治生态结构。

[关键词]唐朝;东宫制度;东宫组织;皇位继承不确定性;太子监国制度

东宫,即中国古代皇帝继承人皇太子的别称,它的起源为皇太子的寝宫,因为在皇帝寝宫以东,被称为东宫,后来演变为皇太子的别称。关于唐朝时期的东宫制度的研究,一直以来,一些史学界的不少前辈也发表过关于唐朝东宫制度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要属陈寅恪先生的《唐朝政治史述论稿》一书。此外,还有大量研究唐朝东宫制度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在这里,笔者就不再一一赘述。本文主要探讨唐朝东宫制度确立和东宫制度内部的组织机构、唐朝的皇位继承的不确定性和太子监国制度的设立及其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唐朝的东宫组织制度

唐朝的东宫组织相较之前的秦汉时期和魏晋时期更加完备,东宫设置最高官员是从一品太子太师太保太傅各一人、太子少师少保少傅各一人。他们负责太子的教育工作。原则上太子的师傅应该全部在任,但是在唐朝中前期,君主对太子的教育比较严格,在这些官员的任命上,宁缺毋滥。在最高又有正三品太子宾客四人,负责对太子纳谏和东宫礼仪,地位崇高,不掌管具体事务。除了太子的的师傅和太子宾客,还有一些专门的东宫组织机构。詹事府,有太子詹事和太子少詹事各一人,负责管理东宫的下属机构。左右春坊,比照中央的门下省和中书省设立。左春坊,下设左庶子两人,中允两人,司议郎两人。以上的东宫官职与门下省的侍中、门下侍郎和给事中的官职对应,主要充当太子的侍从。另有左谕德一人,左赞善大夫五人与门下省的左散骑常侍和左谏议大夫相对应,负责传令和礼仪。左春坊下辖崇文馆以及司经、典膳、药藏、内直、典设和宫门六局。崇文馆对应中央的弘文馆,设学士两人,校书郎两人,负责馆内的图书管理和教授学生。司经局对应秘书省,设洗马两人,管理太子的图书。设文学两人和正字两人,掌管经书文章。典膳等四局,主要负责宫中事物,包括膳食、医药、衣服玉玺和东宫各门。右春坊,设右庶子两人,中舍人两人,以上的东宫官职与中书省的中书令和中书郎的官职对应,主要的职责是充当太子的侍从。太子舍人四人,掌管文书,通事舍人八人,负责朝臣召见。分别相当于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和中书通事舍人。三寺,分别为家令寺、率更寺和仆寺。家令寺主管饮食仓储,率更寺主管宗族礼乐刑罚,仆寺主管车骑仪仗。十率,是专门护卫太子的军事单位。如此完备的东宫组织,使唐朝的皇太子,特别是初唐和盛唐时期的皇太子拥有足够的实力,给当时的皇帝造成一定的威胁,受到皇帝的猜忌。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和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都曾经企图发动政变推翻皇帝而被废和被杀。可见,东宫内部的组织完善,带来还是皇帝与皇太子之间的对立,对唐王朝的政局并没有带来稳定的效果。

二、唐朝的皇位继承的不确定性

1、少数民族观念的影响

唐朝和隋朝一样,统治者都是鲜卑化的汉人,。他们的血统决定了他们尚勇好武的品质。而自西晋灭亡以后,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地区,他们的皇位更迭常常以能力作为最高标准,并不是完全模仿汉民族的嫡长子继承制。因此,唐王朝的立储虽然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度,但仍存在一些皇族觊觎皇位。唐初,由于开国君主李渊的三个儿子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都为唐朝的建立立下功勋,尤其是秦王李世民的功绩最大。据史料记载:“太子令,秦、齐王教与诏■并行,有司莫知所从,唯据得之先后为定”[2]5958。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制度,太子李建成应该即位。兄弟之间的不合,并没有引起唐高祖的重视。唐朝没有将其他汉族王朝一样,有恪守嫡长子继承制度的手段,朝中大臣也没有对后来玄武门之变发生后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进行有效地规劝,致使唐太宗时期再度发生皇太子企图谋反二被废的事情。从整个唐朝来看,嫡长子继承制度从一开始就流于形式。

2、禁军的态度和唐初的玄武门之变的后果

3、皇帝的决定和外戚的介入

唐太宗本人虽然尊重嫡长子继承制,册立自己的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却更加宠爱他的另一个嫡子魏王李泰。以至于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矛盾加深。以国舅身份的重臣长孙无忌更是姐姐长孙皇后死后,参与太宗朝的皇位继承问题,在太子李承乾谋反和齐王李■谋反之后,力主排除魏王李泰,拥立晋王李治为新任太子。他说道:“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随后,唐太宗决定贬斥一直野心勃勃的魏王,册立为人沉稳的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唐玄宗也因为厌恶太子李瑛而听信谣言废杀李瑛。在唐中前期,皇帝本人的态度和外戚的影响常常决定了太子能否顺利登基,嫡长子继承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这一现象到唐中后期才逐渐消失。

4、后宫的干预

唐朝之前的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受到鲜卑族统治的的影响,妇女和男人一样,有很多机会在政治方面施展影响力。到了唐朝,后宫干预皇太子的废立为历朝所不能及。唐高宗时期,由于皇帝本人的身体问题,他的皇后――日后的女皇武则天从参与朝政到逐步取代唐高宗执政。武则天直接干预了废除太子李贤的事件,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牢固的统治。唐中宗一向懦弱,皇后韦氏便仿效武则天干预朝政,甚至太子的废立。由于中宗的太子李重俊不是韦后所生,韦氏就和她的亲生女儿安乐公主排挤和侮辱李重俊。太子李重俊于是愤而谋反,失败被杀。武惠妃为了使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当上太子,构陷太子李瑛谋反,致使李瑛被废杀。肃宗的张皇后意图拥立越王李系继任。后妃对于君主的影响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不例外,在唐朝中前期,影响尤其明显。

5、唐中后期的宦官专政

唐中期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避难成都,太子李亨被宦官李辅国拥立登基,他就是唐肃宗。在此以后,由于宦官开始专权,左右皇太子的册立和废除,唐朝皇位的继承问题就更加复杂。自此以后,只有唐中期各帝只有唐德宗和唐顺宗是在没有宦官的支持下,顺利继承皇位。宦官凭借着政治地位的提升,控制皇位的继承,进一步控制即位的下一任皇帝。宦官政治制度地位的提升,始于唐玄宗的宦官高力士。当时的高力士因为诛杀太平公主立下功劳,受到玄宗的重用。之后,由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形成。皇帝不得不信任宦官以对抗在外的藩镇势力。唐朝从肃宗开始,宦官开始掌握神策军等禁军,控制了唐中央的重要军权,加上他们政治地位的提升,后期的唐朝皇帝根本没有权力按照自己的意愿指定接班人。不仅如此,唐朝中后期诸皇帝中,唐宪宗和唐敬宗被宦官公开谋杀,更表明一些宦官已经将君主视作傀儡,为了利益而不惜以下犯上。唐武宗、唐宣宗和唐懿宗迷恋长生之术,不立太子,更加使宦官可以任意挑选忠义的皇室成员为帝。唐朝中后期,从肃宗到哀帝的十四位皇帝有十一位是被宦官拥立的。[3]35后期的唐昭宗用藩镇朱全忠大杀宦官,彻底清除掉宦官势力,不久之后,唐朝就被朱全忠所取代。

三、太子监国制度的设立及其作用

东宫内的机构组织的完备也和太子监国制度密不可分,一旦皇帝不能视事,作为代理朝政的太子,必须拥有一个完备的政治组织。太子监国制度在唐朝成为固定的制度,被之后的几个王朝沿袭。唐朝太子监国施行,始于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后被唐高祖授予太子监国的权力。当太子监国之时,詹事府和左右春坊协助太子负责具体的事物,詹事府相当于皇帝执政时期的尚书省,左右春坊相当于皇帝执政时期的门下、中书两省。在具体事务执行时,由詹事府和尚书省共同执行。《大唐六典》曾有记述:“凡令书下于左春坊,则与中允、司议郎等覆启,以书诺。及覆下,以皇太子所书者留为按,更写令书,印署,注‘令诺’,送詹事府。”[4]470-471唐朝的太子监国制度,就是使用东宫的官吏,主持运行全国的政治体制运行的一种方式。由于东宫组织的完备,在处理朝廷事务上不会遇到很多的障碍,从而平稳过渡这段因皇帝不能视事的时期。唐朝初设的太子监国制度从根本上预防了皇帝遇到突发事件不能亲自执政的权力真空,太子监国制度可以从最大限度上防止朝廷出现混乱。除了预防可能出现的皇帝不能视事的变故,太子监国制度也可以历练太子的政治能力,达到巩固王朝统治的目的。

综上所述,唐朝的东宫制度是唐朝中央政治结构中的一块重要组成部分。唐朝皇位的不固定是历朝少见。从发动宫廷政变上台开创盛世的唐太宗和唐玄宗,再到以后妃身份窃取皇帝宝座的一代女皇武则天,都十分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特征。尽管唐朝的皇储制度十分完备,东宫组织健全,但是册立的皇太子却有不少没有顺利即位。东宫组织的健全,正是导致皇帝和太子之间相互的猜忌,太子的册立也通常不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引起唐朝的宫廷政变频发。皇位的继承由于受到少数民族观念的影响、禁军的态度和唐初的玄武门之变影响、皇帝的决定和外戚的介入、后宫的干预和唐中后期的宦官专政都是导致皇位继承问题的五个主要原因。太子监国制度是唐朝的创新,它不仅是预防政权真空期的良药,也是巩固王朝的基石。更是唐王朝东宫制度最成功之处。

参考文献:

[2]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3]魏璐璐.唐朝皇储制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李隆基.大唐六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