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Web3.0时代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

Web3.0时代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19 14:26:56
Web3.0时代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
时间:2015-08-19 14:26:56     小编:

关键词:Web3.0;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

摘要:文章从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方面入手,分别从理论可行性、现实基础、实践基础、技术基础等方面作了相关探讨。

收稿日期:2014-11-10

*本文系2013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陶瓷文化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TQ1307。1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建设可行性的理论研究

1.1西方国家的经验与方法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中心的刘莉建了一个模型系统,是基于RSS的博客信息资源采集系统[6]。通过双爬虫设计,实现对网络用户RSS地址的获取并进一步跟踪检测,检索用户的博客内容是否有了更新,以增量方式将更新的信息资源纳入相关的数据库,并对国内博客用户最多的网站如百度、搜狐、天涯和新浪等进行了博客数据的采集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蒋凡、高俊波、张敏、王煦法对广大网民获取信息、交流意见的重要场所之一的网络论坛[7],提出了一种通过词语聚类方法挖掘论坛中那些有着较高影响力的主题,进而设计出BBS中主题发现原型系统。此系统将词语在BBS论坛回帖传播链上的影响力进行计算,使广大网民及各论坛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重要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主题信息。其通过抽取任意有代表性的网站进行了相应地实验,实验的结果证明,该系统可以从BBS论坛每天的主题数据中检索出当天此论坛中最具影响力的主题。

这些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虽然只是从微观方面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某一种形式进行搜集、整合与利用,但如果将这些经验与设计应用到更广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领域,将会加快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建设可行性的现实基础

2.1网民数量的增加

有需求才会有建设,正因为广大网民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才使得信息网络迅速发展。高速信息网络的建设也为网络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笔者认为,在现代网络技术发达的时代,更应加强网络虚拟环境的建设,发挥虚拟环境的渗透传播功能。据Internet World Stats的最近统计,世界网民数量已超过24亿人,全球的互联网普及率也已超过3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我国网民职业结构组成及比例。

2.2网民追求保障信息资源的公平获取

从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定义中可以得知,其在产生和交流过程中对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是有一定要求的。随着各项技术及设备的更新,其展现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可以说,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对技术与设备还是有一定的依赖性的。这种依赖性也就导致其密集于技术强、设备完善的区域,进而产生数字资源密集与稀疏两个极端,从而产生信息不公。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信息的拥有即财富的拥有,信息的不公平分配就会产生贫富不均的现象。信息过密的区域在网络上就会出现信息浪费、信息冗余等数字信息资源利用低的现象;而在信息稀疏的区域就会在某些领域出现信息盲点。因此,本着保障网络数字信息资源的总体平衡,消除“数字鸿沟”,使其发挥出最大效益的目的,正确的设备配置和技术开发是必需的,从而保障信息资源的公平。

陈宁,徐志明:Web3.0时代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陈宁,徐志明:Web3.0时代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2.3亟须杜绝网络环境中不良信息

网络数字资源的传播往往是超越国界的,不会因为各国制度的不同而影响其产生与交流。网络原生数字资源作为一种虚拟的信息资源,广大读者既可以是其接受者、传播者,也可以是其生产者。由于广大读者常识水平及价值观、世界观的不一,且尚未在网络中建成标准一致的社会评价和控制机制,导致了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繁杂与混乱,规范及精度的缺乏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杜绝不良网络原生信息资源,对各类网络原生数字资源进行去伪存真的过滤式建设,减少信息资源污染显得尤为必要。 3可借鉴的已经开展的数字资源建设实践全国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建设的子项目之一,通过重点支持和择优奖励相结合的资助方式已经开展了两期项目建设。主要目的就是鼓励那些有着自身学科优势及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基础的高校,共同参与到特色系列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之中。目前,CALIS已初步建成适用于全国高校统一遵循的CALIS标准和规范以及技术先进、方便实用且各具特色的系列专题文献数据库群,目前已经向全国各高校提供层次多样和方向不一的特色资源服务。

作为 CALIS 三期建设子项目之一的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成都专题特色数据库,其初衷便是通过对未开发利用的资源如网络原生数字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以达到补充 CALIS资源体系的目的。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作为一个本身特色专业突出的大学图书馆,根据本校特色学科和本馆数字资源馆藏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其重点学科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纳入到馆藏数字资源建设中。在前期一些成果积累的基础上,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在 CALIS 三期专题特色库子项目――“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建设”申请中获得成功。目前,该项目已成功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类型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所占比例见表2。表2各类型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所占比例表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类型网络原生数字论文网络原生数字期刊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其他所占比例79%7%4%3%7%4相关技术基础

4.1互联网基础技术

数字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重要。网络系统技术的发展又取决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一个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与否、发达与否决定了其网络系统技术先进与否。只有网络系统技术达到了一定程度,其数字信息传输的障碍才越易被打破,各类数字信息资源在网络中的运行也就越流畅,从而保证整个国家各个机构与部门运行通畅。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逐渐完善而逐步推进,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已形成四大骨干网 CSTNET(China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CHINANET(China Network)、CERNET(China Education & Research Network)、CHINAGBN(China Golden Bridge Network),其分别归属于中国科学院、邮电部、国家教育委员会、信息产业部,涵盖了科技、教育、科研、公用事业及经济等各个领域。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起的互联网基础技术开放实验室(DNSLAB)[9],其目的是在基础资源技术体系研究、基础安全技术体系、互联网数据分析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政府主管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和互联网产业界等的合作。由上可知,我国目前的信息网络环境是相当优越的,网络原生数字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建设是可行的。

4.2Web2.0技术

Web2.0相应理念中,最重要的便是自组织理论的引入,这使原本属于物理学中的理论移接到互联网领域,再通过相应的网络技术,使网络用户作为个体参与网络资源发布和传播的技术要求得以降低,从而为广大网络用户搭建了一个主体参与式架构的网络平台。Web2.0其核心着重于交互,即广大网络用户不再单单作为网页的阅读者,也可以成为某些网页内容的创造者,实现了从“单一”到“双向”的信息资源交流模式。Web2.0技术支持允许松散结合系统的轻量型的编程模型,考虑聚合(syndication)而不是协调(coordination),可编程性和可混合性的设计,为创造对等的、自由的、链性的、有利于自组织发生的体系奠定了基础。RSS、Trackback、XML等主要技术的使用,首先通过系统自动的或者用户自发的链接、分类、标签及动态聚合,一个在数字资源用户之间相互信任的虚拟社区得以形成;其次利用这种应用平台开放性、交互性强的特点,让数字资源与数字资源之间形成主题相同的数字资源集以及博客群的聚合,实现数字资源的聚类和序化。因此,网络数字资源自组织技术可以汇聚全世界范围内所有信息用户个人的智慧,并利用于Web2.0搭建的适应性服务平台,实现全球范围内形成同类数字资源和网络用户群的内在联系和序化[10]。4.3开源技术

随着技术产业周期的转换,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业务主要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开启了信息产业新的周期,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取代 PC 操作系统成为当今信息产业基础技术发展主线,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开源开放。因此,开源技术在网络数字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引起了相当多的关注。开源协议对某些软件或操作系统源代码开放,允许广大用户根据自身应用及功能发展需求进行修改和定制,开源技术和Web2.0相应技术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让网络原生数字资源自组织得以实行。另外,作为一种高度集成网络数字信息管理系统――机构知识库(如DSpace),其是基于开源软件建立起来的,可以实现搜索技术、数字资源采集、数字对象存储与管理、信息传递技术和权限认证等功能。在互联网中深入、广泛地应用这种技术,必将提高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建设成效。

参考文献:

[2]VechtomovaO.Using Subjective Adjectives in Opinion Retrieval from Blogs[EB/OL].[2008-08-16].http://trec.nist.gov/pubs/trec16/papers/uwaterloo.blog.final.pdf.

[3]ElsasJ,ArguelloJ,CallanJ,etal.Retrievaland Feedback Models for Blog Distillation[EB/OL].[2008-08-15].http://trec.nist.gov/pubs/trec16/papers/cmu-callan.blog.final.pdf.

[5]栗久珍.网络论坛情报收集系统研究[J].现代情报,2007

(12):136-138.

[6]刘莉等.基于RSS的博客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

(11):45-48.

[7]蒋凡等. BBS中主题发现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

(31):151-153.

[8]阙晓萌,施强.论大学图书馆原生数字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构建[J].现代情报,2006

(6):173-17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