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制造”名人:杜莎夫人与她的蜡像馆

“制造”名人:杜莎夫人与她的蜡像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29 00:30:00
“制造”名人:杜莎夫人与她的蜡像馆
时间:2022-11-29 00:30:00     小编:

2014 年10 月,美国纽约,英国皇室成员的蜡像在纽约杜莎夫人蜡像馆揭幕,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威廉王子、凯特王妃、哈里王子的蜡像栩栩如生,形神逼真。图/ 东方IC

杜莎夫人是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女性。她在法国大革命中幸存下来,带着她的蜡像作品来到英国。1835年,杜莎夫人在伦敦贝克街开设的蜡像馆成为这个城市最吸引人的观光景点。当然,杜莎夫人并不是蜡像或者蜡像展览的创始人。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蜡制的头颅和模型。在医学上,蜡像也被用于解剖教学。杜莎夫人初到英国时,这个国家也有很多类似的蜡像展览,在各个城市间巡回展出,就像杜莎夫人做的蜡像一样。然而,并非所有的蜡像馆都能像杜莎夫人蜡像馆存在得那么长久。今天,人们不仅可以在伦敦参观杜莎夫人蜡像馆,它的分馆也开设在其他国家的城市中,杜莎夫人蜡像馆已经成为全世界蜡像馆中最响亮的名字。

移居巴黎

杜莎夫人(1761年-1850年)出生时的名字叫做玛丽・格劳舒兹,今天人们熟知的杜莎夫人是她结婚之后随夫姓而更改的名字。玛丽・格劳舒兹的父亲是一名士兵。由于他在“七年战争”中受到的枪伤未能治愈,一直患有伤病,最终在女儿出生之前便去世了。玛丽的母亲在瑞士首都伯尔尼的一位名叫菲利普・柯提斯(Philippe Curtius)的医生家里做管家。这份工作不仅为母女二人提供了生活上的保障,也成为玛丽学习蜡像的机缘。

菲利普・柯提斯在进行医学解剖实验时,曾经制作蜡塑模型来代替尸体。法国贵族孔蒂亲王(即路易・弗朗索瓦・德・波旁,1717年-1716年)在旅居伯尔尼的时候,偶然看到了柯提斯的一些画作和蜡像。在那时的法国,蜡像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时尚的、上流社会的才艺。孔蒂亲王认为柯提斯制作的蜡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还表示,如果柯提斯愿意迁居去巴黎制作蜡像,自己不仅会为其提供衣食住行上的帮助,而且可以让柯提斯获得更多法国皇室成员与贵族的支持。

就这样,柯提斯放弃了自己在伯尔尼的医疗事业,搬到巴黎,住进了孔蒂亲王提供的公寓。柯提斯通过不断地练习与努力,成为当时皇家和贵族认可的艺术家。玛丽・格劳舒兹与母亲也一起跟随柯提斯搬到了巴黎。玛丽与柯提斯的关系很好,她亲切地称柯提斯为叔叔,并且在他的指导下学习制作蜡像。

对于玛丽来说,来到巴黎是她人生中一个奇妙的转变。柯提斯的住处成为当时法国名流云集的场所,这里经常能看到文人与艺术家的身影。在这些名流之中,令玛丽印象深刻的人有伏尔泰、卢梭、本杰明・富兰克林、米拉波、拉斐特等,虽然在前两位去世时她还很年轻,但每件与他们有关的事情都在她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玛丽回忆起在她八九岁时,伏尔泰曾经轻拍她的脸颊,然后称赞她“是一个漂亮的黑眼睛的女孩。”早期的回忆往往是最永久的,特别是一个人对你的称赞让你受宠若惊,它会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玛丽有着远远超出了她的年龄的观察力。她经常会坐在柯提斯叔叔的桌边,听那些拥有卓越才能的成年人交谈。她永远不能忘记伏尔泰与卢梭争论时,双方所表现出的辛辣尖刻,或许那些关于形而上学的理论本身就很有趣。富兰克林则表现得十分冷静,有时他只是淡淡一笑,在那些激烈辩论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安静。年轻的拉斐特却带着满腔热情,倾听着大家的谈话。

玛丽并没有用她全部的时间来忙于招待客人或思考礼仪。她不仅早就潜移默化般地形成对艺术的审美与品位,而且对柯提斯从事的蜡塑艺术的喜爱程度超越了一般的兴趣爱好。她通过不断地模仿与练习,让自己的蜡像作品十分接近柯提斯的技术水平。几年后,玛丽的技术便已经十分娴熟,与柯提斯不分伯仲。

17岁时,玛丽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完整的蜡像雕刻,当时坐在她面前担任模特正是伏尔泰。担任玛丽的首位蜡像模特后,伏尔泰开玩笑地和她说,在他的时代,每个面具都可能是死亡面具。有关这句话的含义,玛丽要到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才能真正理解。

进入王室

在路易十六统治期间,蜡塑肖像作品非常受欢迎。法国国王、王后、皇室成员以及那时最有名的人物都向柯提斯与玛丽提出,以他们为模型来制作蜡像。路易十六的妹妹伊丽莎白是柯提斯工作室的常客,她十分欣赏柯提斯的作品。渴望学习蜡塑艺术的伊丽莎白向玛丽寻求帮助,两人逐渐成为朋友。

伊丽莎白邀请玛丽进入凡尔赛宫,担任自己的艺术教师。玛丽就住在伊丽莎白隔壁房间里,她这样描述关于伊丽莎白的一些习惯:“她经常六点钟起床,骑一两个小时马。吃过早餐后,她专心于阅读、写作,有时也弹奏大键琴(古钢琴)。她非常喜欢蜡塑基督里的人物。当时有一种带有迷信的习俗,如果任何人受到手臂残疾或腿部残废的折磨,可将一些肢体模型送到教堂,祈祷能够治愈。因此,伊丽莎白以其虔诚的热情,常常为一些衰老的、有残疾的、渴望康复的人做一些腿和手臂的蜡塑,并将这些蜡塑悬挂在教堂里。”

玛丽为路易十六、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以及他们的孩子们都制作了蜡像。因为皇室成员无法坚持久坐不动,玛丽不得不做得快一些。为了更好地观察人物表情,她必须在平时注意观察皇室成员生活中的样子。同时也使用了一些特别的蜡像材料,比如在制作蜡像的头发时,选取的就是皇家马厩里纯种良马的鬃毛。 虽然在宫廷里一切都是快乐的,一切都放佛处于光彩之中,但宫廷之外仍有一些抱怨的声音,只是这些声音似乎从未传到皇家耳朵里。伊丽莎白与其它皇室居住的凡尔赛宫陶醉于极致的欢乐之中。在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宫廷内的寻欢作乐、奢华、狂欢就已经到达了高潮。尽管路易十六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前任统治时期宫廷内几乎失控的恶习和淫乱,但是财富的炫耀与节日庆典中隆重的仪式、铺张的排场仍是少不了的。杜莎夫人在许多年后承认,自己当时已经为法国宫廷这种过度的奢侈与浪费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做好了准备。

“死亡面具”蜡像的制作者

1789年,柯提斯希望将玛丽留在自己的屋檐下,因此,他走进了凡尔赛宫,为安排她离开做着准备。虽然有许多不舍与不情愿,玛丽最终还是告别了凡尔赛宫,回到了柯提斯的工作室。同样是在这一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与法国皇室关系密切的柯提斯与玛丽之所以逃过一劫,凭借的也是制作蜡像的技术。

大革命发生后,许多法国贵族被推上了断头台。革命者把砍下来的人头送到柯提斯这里,让柯提斯和玛丽为他们制作“死亡面具”蜡像,他们再拿着这些“死亡面具”蜡像去展览和宣传大革命。当时被砍头的贵族很多,柯提斯和玛丽甚至不得不与刽子手达成协议,只要有需要制作“死亡面具”蜡像的重要人物被砍头,就通知他们,以便人头在被埋葬前作为制作蜡像的模子。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处决后,玛丽曾经拿着他滴血的人头制作蜡像模子。路易十六的人头蜡像后来在英国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的“恐怖屋”中被展了出来。

柯提斯去世后,玛丽继承了他的财产、债务与蜡像生意。她在1795年嫁给了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杜莎的工程师,从此她便成为了今天人们熟知的杜莎夫人。杜莎夫人育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遗憾的是她的女儿不幸夭折了。

1800年,约瑟芬・博阿尔内劝说自己的丈夫拿破仑坐在杜莎夫人前面,并让杜莎夫人为拿破仑制作蜡像。拿破仑对这次会面的结果很满意,当被问道杜莎夫人放在其脸上的模具是否会让他惊慌时,拿破仑回答说:“我从不惊慌,除非有一把上了膛的枪顶在我的脑袋上。”

远走英国

杜莎夫人蜡像馆对于文化的适应性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留下的遗产也依旧在今天生生不息。过去一百多年来,蜡像馆的全球累计观众已经超过5亿人次。2007年,默林娱乐集团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杜莎集团,成为杜莎夫人蜡像馆的新主人。默林娱乐集团是仅次于迪斯尼的全球第二大旅游景点营运公司,杜莎夫人蜡像馆也在其出色的运营下,由全球6家蜡像馆发展为16家。在中国,北京、上海、香港、武汉都开有杜莎夫人蜡像馆。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能像杜莎夫人蜡像馆一样,能让人们更好地接近并且去了解那些著名的人物。有时候,这些面孔甚至表现出远远超过蜡像的逼真程度。比如在蜡像馆中,查理・卓别林的蜡像会躲在一堆叠起的杯子后面,他沉思的表情让人觉得并非所有的名人都喜欢被人吹捧。

“杜莎夫人认为,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娱乐、艺术启蒙、历史教育以及朝圣的地方”,《杜莎夫人和蜡像的历史》的作者帕梅拉・皮尔比姆(Pamela Pilbeam)这样写到。但是,杜莎夫人蜡像馆一向缺少那种大型博物馆的声誉,并且有时会被某些历史学家讥笑。皮尔比姆认为,杜莎夫人蜡像馆可以让人们与历史更加“亲密”地接触。或许有人会对这种说法不屑一顾,但对于大多数身临其境的参观者来说,那些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与他们的故事,在杜莎夫人蜡像馆的作品中已经被描绘得足够出色与丰富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