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老子八十一化图》形成渊源略论

《老子八十一化图》形成渊源略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05 00:47:59
《老子八十一化图》形成渊源略论
时间:2022-12-05 00:47:59     小编:

【摘 要】《老子八十一化图》作为元初由全真教道士所创作的一部重要道教作品,其以绘图配以文字的形式讲述了道教教主老君历世显化的宗教神话,在元以后的道教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由此《八十一化图》的文字内容特点来看,它的形成离不开中国元代以前人们对老子不断进行神化的宗教传统,或者说它取材于元代以前中国固有的老子神话。而其以图画的形式来表现道教教主的形象和关于他的神话故事情节,这实际上属于道教变相,《老子八十一化图》图文并茂的形式便渊源于此。

【关键词】老子八十一化图;老子神话;道教变相

《老子八十一化图》,又名《太上八十一显化图》、《金阙玄元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说》等,乃是在元初由全真教道士所创作的一部道教作品。其以绘图配以文字的形式向人们讲述了老子历世降生显化的事迹,类似于儒家的《孔子圣迹图》和佛教的《观音五十三现》。在产生之后,它曾经流布四方,大为盛行。但是由于在后来的佛道二教辩论中道教的失败,元廷遂下令禁毁,《老子八十一化图》湮没一时。明代以后,它又重现于世,间有流传,以至于今。

作为产生于特殊历史背景下并盛行一时的道教经典,《老子八十一化图》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首先,它图文并茂,其所附的文字反映了自东汉以来中国古代对老子不断神化的整体结构和内容,且其中有关老子出关西涉流沙化胡的部分是今日考察化胡经本在历史上演变过程的难得的材料,甚至这些文字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上道教是如何借鉴吸收佛教的文化成分并化为己有的,它们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史上佛道交融的现象提供了重要例证。其次,《老子八十一化图》本就是以图为主,文字配之,自其产生后便以多种载体形式流传后世,故其间虽经禁毁而不绝。明代以来,对于堪称道教圣迹图的《老子八十一化图》,人们或图之于壁,或刻之于石,或镂之于木,或画之于纸,因而现今留存于世的《老子八十一化图》有壁画、石刻、木刻版画等实物形态。这些壁画、版画以及石刻都是进行道教美术研究不可或缺的考察对象,其中甚至不乏堪称道教艺术珍品者,它们的绘刻技巧、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等皆有值得称道之处。所以它们是现今学者研究道教图像重要的参考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基于以上认识,对《老子八十一化图》的研究,无论是在道教史领域还是在道教艺术史领域都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故而笔者不揣浅陋,拟于本文中在总结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老子八十一化图》的渊源、产生背景等问题进行更深入全面的阐述,以期对这一道教研究领域中的薄弱环节有所增补。

关于《老子八十一化图》的来历,在元代释祥迈的《至元辨伪录》中有过不止一处的记载,现摘列几处如下:

“道士无识,蔑视国家,欺以朔方之居,肆其私臆之辩。丘处机妄言馋上,李志常矫饰媚时,萃逋役之罪徒,集排释之伪典。令狐璋首编妄说,史志经又广邪文,效如来八十二龛,集老子八十一化。”

“乘国军扰攘之际,当羽檄交驰之辰,纵庸鄙之徒,作无稽之典,今狐璋首集伪说,史志经又广邪文。菽麦不分,古今匡辩。采王浮之诡说,取西升之鄙谈。学佛家八十二龛,糅老子八十一化。要合九九之数,簧鼓二篇之风。”

通过上引文字,我们可以知晓《八十一化图》是在“排释之伪典”、“王浮之伪说”、“西升之鄙谈”的基础上,由“令狐彰首编妄说,史志经又广邪文”而成。其中“排释之伪典”所指的应是辨伪录卷二末所载的元宪宗八年朝廷下令焚毁的四十五部道书,这些道书成书年代不一,最早有成书于西晋者,最晚有作于南宋者,它们或为道经,或为关于老子的传记,或为崇道抑佛之书,均含有神化老子的内容。“王浮之伪说”所指的应是西晋道士王浮所作的《老子化胡经》一书中所讲的老子西涉流沙化胡一事。“西升之鄙谈”指的应是《老子西升经》中所涉及老子教导尹喜飞升成仙的内容。这两者无疑也是关于老子的神话。而《八十一化图》正是根据这些内容编撰而成的。可以看出,释详迈本人由于其狭隘的宗教立场,在对全真教徒创作《老子八十一化图》一事的描述上肆意贬损的倾向是很严重的。而从今人观点视之,现存的各种《八十一化图》的解说文,其实就是存在于中国古代的老子神话的纪录。所以,由此《八十一化图》的文字内容特点来看,它的形成离不开中国元代以前人们对老子不断进行神化的宗教传统,或者说它取材于元代以前中国固有的老子神话。

具体而言,最晚在西汉时期,人们对老子神化的趋势已经初露端倪。在东汉时则已经出现了明确神化老子的言论。顺帝时,张陵在巴蜀创立五斗米道,尊老子为道祖,并加之“太上老君”的称号。自此以后,道教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在和佛教对抗的历史中,关于老子的神话不断增衍出来,也随之出现了大量的神化老子的道书,这些道书主要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托名“太上”或“老子”的道经,如《老子西升经》、《老子变化无极经》、《太上妙始经》等,另一类是有关于老子的传记,如《高上老君内传》(托名尹喜作)、《濑乡记》(崔玄撰)、《太上老君出塞记》(虞宣撰)、《元君内传》等。到了唐代,出现了对老子神话进行总结的集大成之作,唐高宗时的道士尹文操奉敕撰写的《玄元皇帝圣记》是第一本对老子神话进行整理总结的道书。北宋时期,贾善翔撰成《犹龙传》一书。南宋谢守灏又编撰出《混元圣纪》。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全真派道士所编成的《老子八十一化图》的内容主要取自于《犹龙传》和《混元圣纪》这两本书。

另外,《八十一化图》以绘图表现文字所描述的老子历世显化的神话故事,这一表现形式其实涉及到道教的图像艺术。具体而言,它以图画的形式来表现道教教主的形象和关于他的神话故事情节,实际上这属于道教变相的一种,《老子八十一化图》图文并茂的形式便渊源于此。

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可知,道教在早期并没有关于老子的图像描绘,因为早期道教是不主张具象的神仙崇拜的,只是到了魏晋时期,为了和佛教抗衡,道教借鉴佛教的做法,才开始自己的具象的神仙崇拜,并开始塑造具体的道教神仙塑像或绘制道教神仙的图像。因此最早的老君绘像迟至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以绘画形式表现老子神话故事的变相出现的时间就更晚了。 唐代道宣的《续高僧传》有载:开皇三年,隋高祖幸道坛,见画老子化胡像,大生怪异。敕集诸沙门道士共论其本,有敕朝秀、苏威、杨素、何妥、张宾等有参玄理者,详计奏闻。时琮预在此筵,当掌言务。试举大纲,未及指,道士自伏,陈其矫诈。因作辩教论,明道教妖妄者,有二十五条。

唐释法琳《辨证论》卷六陈子良注曰:隋仆射杨素,从驾至竹宫。经过楼观,见老庙壁上,画作老子化Y宾国,度人剃发出家状。问道士曰:“道若大佛,老子化胡,应为道士,何故乃为沙门?将知佛力大能化得胡,道力小不能化胡。此是佛化胡,何关道化胡?”于时道士无言以对也。

据上文可知,隋朝的道教宫观中已经出现了以老子化胡为表现题材的壁画,并且有了对老子化胡说具体情节的描绘,这是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关于老子神话的道教变相。

宋赞宁《宋高僧传》之释法明传内载:时道流绝救无对,明由此公卿叹赏,则神龙元年也。其年九月十四日下敕云:仰所在官吏废此伪经,刻石于洛阳白马寺,以示将来。敕曰:朕叨居宝位,惟新阐政,再安宗社。展恭之大礼,降雷雨之鸿恩。爰及缁黄,兼申惩劝。如闻天下诸道观,皆画化胡成佛变相,僧寺亦画玄元之形。二俱不可。制到后,限十日内并须除毁。若故留,仰处官吏科违敕罪。

此敕令乃唐中宗所下,由“如闻天下诸道观,皆画化胡成佛变相”一句可知似当时老子化胡变相在当时颇为盛行。

玄宗时,有吴道子于老君庙画老子化胡经事。检唐康骈《剧谈录》老君庙条曰:东都北邙山有元元观。南有老君庙,台殿高敞,下瞰伊洛。神仙泥塑之像,皆开元杨惠之所制,奇巧精严,见者增敬。壁有吴道元画五圣真容及老子化胡经事,丹青绝妙,古今无比。

以上所提及的,皆为壁画形式的老子化胡变相。在唐时亦有关于老子神话变相的卷轴画。

据宋郭若虚《图书见闻志》卷六,有记唐阎立本画《西升经图》一事。宋米芾《宝章待访录》亦载《老子西升经》唐褚遂良书,阎立本画。则似乎唐时已经出现经和图相连附的情况。

宋黄复修《益州名画录》记载,道士张素卿在唐僖宗年间居于四川青城山常道观,画有《老子过流沙图》、《五岳朝真图》、《九皇图》、《天官像》、《五星图》、《老人星图》、《二十四化真人像》、《太无先生像》等。

北宋时武宗元曾绘有描绘南极天帝和东华天帝率领仙官、侍从和仪仗朝谒玄元皇帝场面的《朝元仙仗图》。北宋米芾《画史》第53条记载,“蔡S子骏家收《老子度关》。山水、林石、车从、关令尹喜,皆奇古。老子乃作端正塑像,戴翠色莲华冠,手持碧玉如意。此盖唐为之祖,故不敢画其真容。汉画老子于蜀郡石室,有圣人气象,想去古近,当是也”。这幅《老子度关图》的作者、绘制年代不详,但绘制时间不会晚于北宋。

以上列举了在元代八十一化图产生之前传世文献中所记载的以老子神话为表现内容的道教变相。从上文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在这些画作中表现老子化胡故事的占多数,且不单单局限于整体的描绘,而是对故事分情节的进行展现。其次,自唐代以来,已经产生了经画连附在一起的创作形式。另外,再加上自魏晋以来数量众多且历朝历代皆有绘制的关于老子的画像,这些共同构成了创作八十一化图的历史条件,也是八十一化图形成的另一渊源所在。

第一,两者所表现的内容均为老子历世显化的事迹,但《老子化图》所描绘的时代范围较小,只从传说中的三皇开始直到殷朝。而《八十一化图》则从老君诞生、开天辟地开始描绘,直到北宋徽宗时期。

第二,两者的形式均为图文连附,但《老子化图》的各幅分图表现的只是不同时代老子个体的形象变化,相当于不同老君绘像的组合。而《八十一化图》的各幅图画描绘的均为完整的故事情节,类似于一部讲述老子神话的故事连环画。

第三,从两者各自内容的模式和结构来看,它们均取材于前代关于老子的神话,但《老子化图》所根据的只是中国古代神化老子的多种模式中的一种,即“世为圣者或帝王师”这一模式。而《老子八十一化图》则吸纳了中国古代神化老子的全部模式和结构,因而表现的是前代老子神话的整体内容。

根据以上的分析,如果把《八十一化图》视作一部已经成熟的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老子神话的道教作品的话,那么《老子化图》则可看做在这一成熟作品诞生之前的一种处于过渡阶段的作品。《老子化图》和《老子八十一化图》产生的时间虽然一早一晚,但它们产生的地域却一南一北,所以两者之间未必存在直接的继承关系。但无论这两者之间是否有直接的继承关系,这样两部同类作品的存在,都表明了一种微妙的联系。这种以老子神话事迹为表现题材的图说作品,其内容和形式从简单、单一到成熟、丰富,有可循的发展历程。

总之,无论是从文献学抑或美术史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件作品都是在前代作品的基础之上损益变化而来,老子八十一化图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同意这一点的话,便不得不承认八十一化图的形成,和元代以前的老子神话与以老子神迹为表现内容的道教变相有着不可割裂的渊源。

参考文献

[1] 释祥迈.辨伪录[M].大正新修大藏经.

[2] 于向东.敦煌变相与变文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9.

[3] 许宜兰.道经图像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9.

[4] 道宣.续高僧传[M].大正新修大藏经.

[5] 赞宁.宋高僧传[M].大正新修大藏经.

[7] 米芾.画史[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8] 古原宏伸.画史集注(三)[J].国立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2003(1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