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不识庐山真面目:大学生休闲体验状况

不识庐山真面目:大学生休闲体验状况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20 09:30:29
不识庐山真面目:大学生休闲体验状况
时间:2015-08-20 09:30:29     小编:

【摘 要】大学生在描述休闲体验时存在着对休闲体验的主体、休闲体验的过程性和休闲体验的自由感等诸多误解,这既有休闲体验自身的因素、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也与休闲教育缺失有关。

【关键词】休闲体验;过程性;自由感;休闲教育

一、大学生休闲体验的问题设计

随着休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验时代的悄悄来临。休闲作为一种积极的体验生活的方式,让人们摆脱身心的羁绊,追求感官和心灵上的自由,也为人们实现自我、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获得“畅爽”或“迷狂”的心灵体验提供了机会。体验生活的真谛,体验别样的人生,体验灵魂的自由绽放。

青年大学生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充足的闲暇时光,他们的休闲体验情况如何呢?笔者在2014年春季从事《休闲学》教学过程中,让300名选修《休闲学》的学生“结合自己喜爱的休闲活动以书面的形式谈谈自己的休闲体验。”

二、大学生的休闲体验存在的问题

对大学生来说,何谓休闲体验?从学生们的书面作业来看,真正理解题目要求,描述自己休闲体验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10%左右。大部分学生的作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在方面:

(一)误解题目,答非所问

仔细品读“结合自己喜爱的休闲活动以书面的形式谈谈自己的休闲体验。”不难看出该题目的重点在于谈谈自己的休闲体验,而由于休闲体验不可能凭空产生,必须在休闲活动过程中产生,所以谈自己的休闲体验必须结合某项休闲活动来进行。然而学生们在做这个作业时,仅有约10%的学生比较正确地理解了题目,结合自己喜爱的休闲活动或多或少地描述了自己的休闲体验。而大多数学生误解题目,答非所问。

1.超过一半的学生从头到尾只是介绍某项休闲活动,或挥毫泼墨地介绍某项休闲活动的功能益处、或浓墨重彩地分解某项休闲活动的动作要领、也有轻描淡写地提及某项休闲活动的注意事项,唯独丝毫不提及自己做这项休闲活动时的体验。选择介绍某项休闲活动的功能益处的学生人数最多,例如有的学生试图打篮球来谈自己的休闲体验,但通篇围绕打蓝球带给人们的益处展开,“打篮球能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打篮球能拓展人际关系,陶冶性情……;打篮球能强身健体,维护生命……;打篮球能增进自我认同,加速自我发展……;打篮球能培养互助合作精神……”;有的学生围绕“旅游的好处是拓宽视野、舒展身躯、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展开描述所谓的休闲体验;也有学生针对排球比赛如何获胜进行详尽地分析并强调“准确的判断和密切的合作是排球比赛致胜的重要因素”……,所有这样写的学生只抓住了题目的前半部分――休闲活动,忽略后半部分――休闲体验,而后半部分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严重的审题失误。

2.也有个别学生通篇介绍休闲体验的理论,而没有生动描述自己在参与某项休闲活动时的真实的休闲体验。这样写的学生只抓住了题目的后半部分――休闲体验,忽略前半部分――休闲活动。尽管后半部分――休闲体验是最重要的,但题目要求学生描述自己休闲体验的实践,而不是介绍休闲体验理论。这既属于审题失误,也是对休闲体验的误解。

3.还有个别学生洋洋洒洒地写一大篇,乍一看,既有休闲体验理论的介绍,也有休闲活动的展开,似乎紧扣题目来写,但是仔细审阅发现,两部分之间没有必然的密切的联系,只是拼凑在一起罢了。这种没有把自己的休闲活动与学过的休闲体验理论结合起来,造成休闲体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的情况,已经不是审题失误的问题了,更多的是学习态度的问题―不认真而敷衍了事。

(二)误解休闲体验的主体性

何为体验呢?人们常常把外界事物、情境所引起的“我” 的内心感受、体味或亲身的经历,称之为体验。体验必须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即必须亲身经历。而休闲体验强调个体从事休闲活动的实时感受。因而对休闲体验的描述当然是用第一人称(我)来进行,记录自己亲身的经历、实践、体会、理解、认识、感受等。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描述休闲体验时,不是第一人称(我)描述,而用第二人称(你)。例如,很多学生写到“读书让你舒畅惬意”、“登山让你心胸开朗”、“旅行让你兴奋不已”、“打羽毛球会让你特别开心”等等,明明是写自己在某项休闲活动的感受,却抛开第一人称的“我”,用第二人称的“你”,不知是写作习惯还是别有意图,却总是给人一种自身置于某项休闲活动之外的感觉,显然不是正常和正确的休闲体验的描述。也有部分学生描述休闲体验时用第一人称的复数“我们”,例如“音乐给我们带来快乐”、“旅游让我们放空自己”等,显然这是误解了休闲体验的主体。要知道休闲体验的主体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三)误解休闲体验的过程性

休闲体验必备要素之一就是要花费个人的一段时间尤其是闲暇时间,因而休闲体验强调的是过程,一种动态的、积极的生活体验过程。休闲体验将体验、过程放在核心位置,强调体验是休闲的过程,同时,体验也是在休闲的过程中产生的。然而好多学生描述的休闲体验,忽略了休闲体验的过程性。

1.有的学生描述的休闲体验是多次活动后的感觉,而不是某一次。例如有学生写到“每次爬山都是一次新的愉悦的休闲体验”、“每次跑步都会在开始的时候感觉很累,跑着跑着就越来越轻松。”不难看出这样写的学生肯定爱上了爬山或跑步,但他们没有具体地描述一次爬山或一次跑步的实时感受,因而不是正确描述自己在爬山或跑步时的休闲体验。

2.有的学生用很大的篇幅写活动前的设想,参加某种休闲活动会怎么样。例如学生写到“我想去旅行,一个人背包,目睹沿途的风景,记录沿途的心情…”该学生处在畅想一个人外出旅行的美好感受,不是真实的亲身经历,不是对旅行过程感受的描述,因而当然不是描述自己旅行时的休闲体验。

3.有的学生畅谈参与某项休闲活动后的收获。例如学生写到“通过旅游,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闻,得到了无穷的快乐和幸福。”该学生不在记录自己旅游过程中的实时感受,而是在旅游过程结束后,简单做了一个小结。抛开休闲活动过程中的实时感受,无论活动后的感想多么丰富,都不是真实的休闲体验。有学生这样写到“经历了许多次爬山,慢慢发觉爬山是一种生活态度、人生体验。人生好似在旅途中,我们似乎不要在乎终点,在乎的旅途中的一道道风景。”不难看出,该学生对爬山和人生的领悟非常有见地,但是从头到尾他都在感慨爬山犹如人生,而在某一次爬山过程中,如何在乎爬山过程中的一道道风景,这一道道风景又引起他身心灵怎样的感受,学生却只字不提。抒发关于参与某项休闲活动的感慨,看似休闲体验,其实不然,只因他忽略了休闲体验的过程性。 4.有的学生仅仅记录休闲活动过程,而自己在过程中的感受只字不提。选择通过旅游来写休闲体验的学生或只记录行程,或只描写风景,而几乎不提自己身心灵的反映;选择通过某种体育活动比赛来写休闲体验的学生主要记录双方的较量进程及输赢的结果,也几乎不提自己身心灵的反映。坦白地讲,这样写的学生抓住了休闲体验的过程性,深刻理解了休闲体验是一次与某种休闲活动相关的过程。但是把“过程”详细记录下来就是对“休闲体验的过程性”的正确理解吗?固然休闲体验是一次与某种休闲活动相关的过程,但“过程”仅仅是载体,承载的是主体在休闲活动过程中生理的、心理的以及精神的感受和体悟即内在结果,这是休闲体验的三在要素之中最重要的一点。挥毫泼墨地描述载体,而严重忽略承载的内容,岂不是舍本逐末?

(四)休闲体验的自由感

自由感是休闲体验区别于一般体验的最鲜明的特征。在题目“结合自己喜爱的休闲活动以书面的形式谈谈自己的休闲体验”中所涉及到休闲活动,肯定不能是体育课上的某种运动,因为并非所有的体育都属于休闲,休闲的特性是排斥拘束和制约以便自由地享受快乐。只有不在体育课上而是大学生在闲暇时间里自己选择体育活动才能算是休闲活动。遗憾的是,有一部分大学生在选择采用哪种休闲活动来谈自己的休闲体验时,不假思索地选用了体育课上的某种运动。这种源于对休闲活动的误解,造成了对休闲体验的误解。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真可谓大学生们基本“不识庐山(喻指休闲体验)的真面目”。

三、结论与分析

大学生们在“结合自己喜爱的休闲活动以书面的形式谈谈自己的休闲体验”作业中所反映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绝大部分学生未能合格地完成这一作业。主要由三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休闲体验的自身的因素

休闲体验,归根结底也是体验,因而必然具备体验的五大特征(亲历性、情感性、诱发性、个人性、缄默性),就其中的缄默性而言,也称不可传授性,是休闲者难以言说的某种特殊的内心感受,就是人们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尽管好多大学生有过某种休闲体验,但苦于那种感觉是用语言无法表达。而且休闲体验中的高峰体验往往突如其来地产生,给人以强烈而深刻地震撼,然而又稍瞬即逝,难以保持,这更增加了描述休闲体验的难度。从这个角度上讲,大学生们在描述了自己的休闲体验时或泛泛而谈,或轻描淡写,缺乏生动细致的描述,情有可原。

(二)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部分大学生没有正确理解休闲体验的含义和特征,误解了休闲体验的主体、休闲体验的过程性和休闲体验的自由感,甚至有些大学生未能正确地理解了题目要求,都非常明显地折射出大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存在不认真负责的问题。据了解,不少大学生选修《休闲学》,并不是为了学点东西,只是了为了拣个学分,因而经常不来上课,来上课时也往往不认真听课。

(三)休闲教育的因素

休闲自古就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命题,而休闲教育自然就是规范社会生活和个人行为的基础性教育。而现实中学过《休闲学》的大学生尚且不会描述自己的休闲体验,对于没有学过《休闲学》的大学生来说,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了?这种情况足以说明休闲教育的缺失。在我国,休闲教育至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大学生进行休闲教育尚未进入人们的视野。除了旅游方面的院校外,大多数院校没有开设《休闲学》及相关课程,就算是开设,也只能以选修课的面目出现。

参考文献

[2] 郭鲁芳.休闲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