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私立复旦大学女生宿舍“东宫”

私立复旦大学女生宿舍“东宫”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19:44:25
私立复旦大学女生宿舍“东宫”
时间:2023-08-06 19:44:25     小编:

今天的人们对于女生上学、男女学生同校读书司空见惯,却不知100年前,这简直就是一种梦想。因为在当时传统观点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子没有读书的权利。辛亥革命之后,西式学校出现,才使得女孩子有了读书的机会,而男女同校则出现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

今年适逢复旦大学建校110周年。在复旦校园里,子彬院与燕园之间隔着一片萋萋芳草。当年,这里却是神秘而旖旎的女生寝室―― “东宫”。

男女同校时代得来不易

就在兴建“东宫”的前一年,一群女生袅袅婷婷步入秋日的校园,正式拉开了复旦“男女同校”时代的帷幕。

当时正值各地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校长的四个门徒百般努力加以劝说――“学校也需迁就时代,目前女子大学太少,富有革命精神及领导学生运动的复旦大学不招女生,似乎有违男女平等之原则,一般有志升学的女子也得不到求学机会。可否在暑期补习班兼招女生作为试办?”终于,毕业于耶鲁大学的李老校长在深思过后,同意一试。之后,学校通过层层面试,精心挑选出十余名女生参加暑期补习班。

“卓尔不群、不让须眉,大概就是从女生进校那刻留下并延续至今的传统。”复旦大学已故校史研究专家许有成曾经说过。这份传统,也不断鞭策着复旦的男生们,使其倍受激励,唯恐落于女生之后。

男宾止步 门禁森严

几十载光阴从摇摆的裙裾间滑过,“东宫”的佳人们留下了众多逸闻趣事,也留下了自己青春年华里的喜嗔喟叹。很久以后,当她们各自漂泊世间、随命运的波澜而起伏时,“东宫”里的那些回忆,或许仍能化为一点星火,温暖漫长的岁月。复旦大学八十周年校庆时,几位年逾八旬的老校友回忆起了“东宫”轶事。

“‘东宫’门口有‘男宾止步’的禁牌,一位调皮鬼在‘止’字上加了一横,纠集一群人喊着

一、

二、一‘正步走’直奔宫内,吓得‘公主’们个个雨打梨花深闭门。”

“只有校庆节日,‘东宫’才欢迎男生参观,房间布置得十分雅洁,‘公主’们都逃之夭夭,留下一二位能言善辩的担任发言人,答复男士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那些表面上装得一本正经的绅士们,却暗中干着顺手牵羊的勾当。出宫后,有的袖笼里抖出糖果,有的口袋里摸出胭脂、口红、香水、手帕……他们开了庆祝向“东宫”进军的‘战利品展览会’,然后来一个‘失物招领’。”

“有一位女生案头摆了一个一寸多长赛璐珞做的小棺材被摸走了。她气得不得了,狠狠地骂道:‘哪个小瘪三偷走了我的小棺材,一定不得好死。’旁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东宫”门禁之严离不开里头三位颇具特色的人物。193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的邵梦兰校友曾撰文回忆他们:“第一位是门神爷老头子,我始终不知道,也不曾问过他姓甚名谁,只跟着别人喊他老头子就是了。这是把门的。他热心负责,从来不曾放进一个男生过。老头矮矮胖胖,冬天一身黑直贡呢长袍,夏天穿一身米色纺绸褂裤,稳稳重重,有三分威严,整天到晚坐在门口一张小写字桌上,里面有两位,一个叫徐妈,另外一个叫凤仪,梳一条黑油油的长辫子,一甩一甩地。她是管楼上的。徐妈和凤仪,都穿短褂裤,凤仪经常喜欢罩一件黑布背心。要是有人会客,先在老头子那里登记,然后老头子站在二门边向里面直着脖子一喊:‘徐妈(或凤仪),几号房间X小姐有人会客,那来宾在会客室等’,被请的也就应声而出了。凤仪是一位姑娘,黑黑的,长一脸的青春痘。做事干净利落,蛮凶的。我有一次看她跟子彬院的男工友讲话,大声大气,像一只母老虎……”

邵梦兰从复旦政治系毕业后便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在温州中学教授谷超豪国文课,执教杏坛逾一甲子,成就斐然。退休后,她还在台湾东吴大学等校兼课。八十岁以后,她多次出席复旦大学世界校友联谊会。 “东宫”佳人的传奇人生

严幼韵当时在整个上海都十分有名。她常常在各种舞会上出现,以其风姿倾倒众人。后来,她嫁给了外交官杨光。1941年珍珠港事变爆发后,日军攻占马尼拉,时任马尼拉总领事的杨光和七名外交官惨遭杀害。面对命运骤变,严幼韵这位几乎没有吃过苦的上海滩名媛却镇定地承受着一切,含辛茹苦地带领外交官家属的大家庭顽强地生活下来――她不仅带领她们在马尼拉的院子里养起了鸡和猪,还学会自己做酱油、肥皂。抗战胜利后,她到联合国担任礼宾司官员,后来嫁给著名外交官顾维钧。现年110周岁与复旦同龄的严幼韵,仍然健康快乐地在纽约生活着。

我国著名的话剧艺术家、戏剧理论家凤子也是从“东宫”中走出的女士。凤子原名封季壬,193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她在大学时就表现出了很高的表演天分。中文系出身的她文学功底深,英文功底好,常常担负翻译剧本工作。复旦剧社的创始人洪深教授觉得她有当演员的天才,便引导她参加话剧演出。她成为国内第一位演《雷雨》中四凤一角的演员。凤子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在戏剧《日出》中扮演女主角,公演后去拜访郭沫若。郭沫若和妻子安娜杀鸡买鲂热情款待,并在玉版笺上题了一首七绝赠送给她:“海上争传火凤声,樱花树下啭春莺。归时为向人邦道,旧日鲂鱼尾尚W。”凤子后来回上海主编纯文艺杂志《人世间》,得到了郭沫若、茅盾、沈从文、胡风等许多作家的支持。

凤子的丈夫沙博理是个中国籍美国专家。他定居中国五十年,入了中国籍,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当中,因为江青,凤子曾有四年时间受到审查。沙博理始终对她不离不弃。(《凤子,从杨贵妃故乡走出来的明星》,载于2007年6月5日广西日报“花山”副刊)

另一位学者毛彦文女士,曾经担任“东宫”的女生指导,与复旦女生“相处融洽,亦师亦友,几年下来,相安无事”(毛彦文《往事》,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29页)。毛彦文青年时代的惊人之举,是出演了一场轰动江山的逃婚事件。这件事让她成为“近代中国婚姻史上少数敢于挺身冲撞传统婚姻藩篱的一名时代女性”(张昌华《民国风景》第57节“毛彦文的往事”,东方出版社2009年版)。毛彦文最真诚、最热烈、最持久、最痴迷的追求者是吴宓。他为毛彦文代取了“海伦”的名字,为“海伦”写了大量的情诗。直至上世纪60年代,吴宓还请人画了一张毛彦文的肖像悬于壁上自赏。这份单恋最终无果――毛彦文下嫁给父执辈的熊希龄,两人的忘年恋缔造了一段传奇。

熊希龄生平致力于慈善事业,他去世后,毛彦文继承乃夫遗志,继任香山慈幼院院长,长年在桂林、柳州、芷江等地拓展慈善事业,造福良多。1961年毛彦文赴台后自动放弃美国绿卡,在台重执教鞭,生活低调。1999年10月3日,繁华阅尽后的毛彦文溘然去世,享年一百零二岁。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当年的“东宫”早已毁于日寇的炮火,而“东宫”中那些年轻的身影也逐渐没入历史的尘埃。但,见证这一切的复旦依然存在,带着那个时代的情怀与记忆,并将继续留存下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