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建设透明慈善的几点思考

关于建设透明慈善的几点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1 01:36:40
关于建设透明慈善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03-21 01:36:40     小编:

【摘 要】透明慈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种基于制度上的要求,涉及到了有关慈善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善款的募集到使用、从慈善公益项目的设立到完结、从慈善从业者的招募与待遇、从慈善组织的内部财务制度到外部监督体系,需要将慈善事业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置于阳光之下。只有通过完善的制度与严格的监管实现透明慈善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透明;监督;公开

慈善组织所掌握的资源与其自身受到的约束来比是不对称的,由于慈善事业本身的崇高性与特殊性,慈善组织、慈善家等相关主体往往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因此人们对于其行为或者运作过程会产生一种盲目信任的惯性,所以往往对慈善事业有效监督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监管上缺乏的主动性。而慈善组织往往拥有相当数量的资源,这其中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环境资源与人力资源等等,在资源的使用与支配方面拥有相当大的支配权与自主权而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慈善丑闻频频发生,导致捐款捐物数量出现大幅度的下滑,民众参与慈善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从而使整个慈善行业的发展都出现了停滞。因此建设透明慈善的重要性也就越发凸显出来。

实现透明慈善,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以下有所体现:

首先,从制度管理方面,实现透明慈善有利于完善慈善行业规范,实现专业化发展。慈善组织在郭美美事件之前,从财务管理到项目运作一直是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公众想参与其中,了解详细的情况,但是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却是寥寥无几。在透明慈善的理念与框架之下,这种情况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的财务公开制度,高效的人事管制制度,通过透明慈善的制度性的改变,会形成统一的规范与要求,该公开哪些,该实施哪些,一切都有其制度性的保障,从而改善因为个别人员的失误或者过错导致整体受到影响;

其次,从善款募集方面,实现透明慈善有利于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公众需要知道自己的捐款都被用来做了哪些事情,每一个捐助者无论捐助金额多少其知情权都应该得到保障。这样捐助者才能通过捐款捐物实现帮助他人的心愿的有效达成。如果每一次捐助行为都石沉大海没有任何的反馈与回应,那么公众对于慈善公益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必然会大幅下降;

再次,从慈善公益项目运作方面,实现透明慈善有利于推动慈善公益项目更好更快的落实与发展。“给什么,怎么给,给多少,谁来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慈善公益项目从项目创意的提出、项目团队的组成、项目方案的确定、项目方案的实施、项目成果的评估都需要让社会公众得到准确有效的相关信息。只有实现慈善公益项目运作的透明化,才能使慈善公益项目更加具有针对性、专业性、高效性,推动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从慈善受助者反馈评估方面,实现透明慈善有利于慈善行业更好的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在思考中前进。传统慈善背景下,我们往往关注慈善公益的轰动性和影响力,但是在聚焦了社会公众的吸引力之后,其结果如何似乎没有人会给与更多的关注。公众都知道希望工程的助学计划,知道壹基金的蓝色行动等等慈善公益项目耳熟能详,但是最终到底有几人受到了资助,受助者的近况及改变,在最初的轰动之后公众与媒体似乎都选择了刻意的遗忘,没有人在给与更多的关注。针对受助者缺乏有效的反馈与评估措施,导致慈善公益项目的信度与效度都受到了质疑。因此通过实现透明慈善,在保护受助者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将慈善公益项目或捐助行为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全程的跟踪与评估,不仅能够更好的保障受助者的问题得到解决,也能够通过评估结果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基于上述观点,建设透明慈善体系大概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第一,高效的信息公开机制。信息高度公开是透明慈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慈善组织在会计信息、财务情况、组织管理、项目运作等方面,一方面没有相应的机制要求其必须公开相应的信息,另一方面由于慈善组织自身发展水平较低,导致其无法有效的进行信息公开。慈善组织透明度与公信力事关慈善事业发展的命脉,但这一最重要的环节却从未有效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不从事相关的行业,没有特殊的需求,很少有人会在冗杂的网络资讯中寻找慈善组织的会计报告。因此,必须建立高效的信息公开机制,做到完整性、及时性、易得性和规范性。

第二,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在慈善组织公开信息缺乏动力的当前形势下,做好透明慈善,就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用制度去约束人。传统慈善模式下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监督主体不明、监督层次不清、监督力度不够,这些问题都成为了实现透明慈善的障碍。因此透明慈善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通过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达到监督主体明确、监督层次清晰,更好的保障慈善行业信息披露,提升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力。郭美美事件等慈善丑闻出现对慈善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给慈善监督敲响了警钟,也为慈善监督的发展完善提供了一次改革的契机。

第三,有效的执行保障机制。慈善监督必须有强制力的执行保障。在慈善丑闻出现之后,相关的责任人似乎在消声觅迹了一段时间之后往往又会浮出水面,丑闻的爆出公众往往更关注其事件涉及的主角本身,谴责其个人的行为,但是很少想过慈善丑闻的出现是因为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才导致被一部分人有机可趁,就郭美美而言,作为慈善信用风暴刮起的始作俑者,无论是其个人还是涉及到的相关责任人都没有受到该有的惩罚。其个人行为对慈善行业带来的伤害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因为监督责任不明确导致监督主体不清,因此没有明确的主体可以承担责任。要实现透明慈善,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依托,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执行机制。

参考文献

[2] 高志宏.论社会主体在慈善事业中的角色定位与职能分工[J].西部法学评论,201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