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别让人才限制物流行业发展

别让人才限制物流行业发展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20 11:27:30
别让人才限制物流行业发展
时间:2015-08-20 11:27:30     小编:

在物流企业有将近2500万的从业人员,这些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27.25%,具有中级职称的仅占3.6%,远低于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

物流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专升本”渠道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较难,致使学生难有继续深造的机会。

公众对现代物流理解和认识有限,认为物流从业人员就是搬运工、快递员、货车驾驶员。

现代物流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产业发展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时代呼唤与之配套的现代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为什么不适应

物流职业教育就更显突出。目前,绝大多数办有物流专业的本专科院校、中职学校仅有物流管理专业,而一些现代物流行业急需的复合型职业教育人才却找不到合适人选,如物流信息技术、物流金融、物流工程机械;一些一线物流职业工作岗位少有职业学院培养或严重不足,如叉车工、吊车工、特种运输车辆司机、条码专员等。而且在现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物流类专业散落在不同专业大类,比如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属于电子信息大类、物流工程技术专业属于制造大类,物流管理专业属于财经大类。

其次,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渠道不畅。一是物流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专升本”渠道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较难,致使学生难有继续深造的机会;二是专业布局问题导致职业高中学生想学物流只能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三是进入物流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的学生普遍高考分数较低,培养高端职业教育人才的目标较难实现。

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渠道不畅。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化的高层次物流人才培育途径,虽然不少高等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 (方向)的研究生、本科、大专的教育层次,但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还有一定弱点,比如动手能力差、行业一线知识少。而这些“高端人才”又大多数进入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任教,职业教育的师资本身就缺乏企业一线经验,进一步影响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

再次,公众对现代物流的理解不够到位。公众对现代物流理解和认识有限,认为物流从业人员就是搬运工、快递员、货车驾驶员。这样直接导致填报物流职业教育专业的人数偏少,人才可塑性不强,不便面向物流行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最后,企业在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作用不足。国家出台了一些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如实习保险制度、税费补贴试点,但实施范围和具体措施仍显不足。比如针对接收物流职业教育学生实习的企业兑现税费补贴实施细则缺位。物流企业忙于业务无暇顾及人才培养,寄希望于职业院校直接培养“零距离”上岗人才,较少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环节。

如何从不适应到适应

一是优化专业布局,建立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将物流上升为专业大类,把分散在其它目录大类的物流类复合型专业剥离出来,单独成立物流类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大类中的物流信息技术,财经大类中的物流金融、物流管理等。这样从结构上引导物流类人才培养方向,有利于形成与行业全面融合的办学格局。

二是进行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可选定一个省作为构建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体系的试点,在试点区域加大现代物流宣传力度,开展现代物流科普工作。在试点区域出台和落实企业接收物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补贴政策实施细则,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直接开办物流职业教育,鼓励和扶持企业进入物流职业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物流师进校园、职业院校教师下企业活动,参照实施“双元制”教育。

以一所具有良好基础的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为试点,构建中高职紧密衔接、专本科渠道畅通的现代物流职业教育“立交桥”,试点开办物流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并探索物流高端技能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实现不同层次现代物流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和及时调整机制。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广到其它学校。

三是加大对现代物流知识的科普力度。国家在各层面和场合加大对现代物流知识的科普力度,如认定一批现代物流科普基地、在中小学生第二课堂或教科书中增加有关现代物流的知识内容,在有关媒体开设相关的科教栏目或节目。

四是引导和发挥企业在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出台对企业投入办学的鼓励政策,开展校企合作学徒制试点,鼓励大型企业、物流园区直接参与物流职业教育办学,采取前厂后校形式或参股持股形式,甚至直接与职业院校合作兴办生产性实训基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