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叙事维度下的翻译

浅析叙事维度下的翻译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20 12:01:57
浅析叙事维度下的翻译
时间:2015-08-20 12:01:57     小编:

[摘要]翻译的本质是再叙事。本文将叙事与翻译结合,探讨叙事维度下翻译的实现策略。在阐述Mona Baker的叙事理论以后,以特定文本为例,研究叙事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叙事理论;翻译;建构;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以叙事理论来探讨翻译是一个独特的视角。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Mona Baker在此领域做得十分出色,在叙事与翻译结合方面,出版了《翻译与冲突一叙事性阐释》。此书的出版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学者对叙事维度的翻译研究也层出不穷。黄海军专门研究了Mona Bakerc的著作,认为“把叙事和翻译研究结合起来,形成了通过研究翻译如何影响叙事进而影响政治和权利的新视角”。林大津也表示,“翻译的本质就是再叙事”。同时,也还有专家以Baker的叙事理论去解析具体文本的翻译,如黄海军,高露以林语堂译本为例分析翻译研究的叙事学视角,余欣写了“从莫娜贝克叙事理论阐述林纾《黑人吁天录》译本的重构翻译”一文,阐释了叙事理论在译本重构中的重要作用。

二、叙事

(一)叙事的含义

在《翻译与冲突一叙事性阐释》一书中,Baker指出:“叙事是指它在社会学与交际理论中的概念,而不是它在叙事学或语言学中的概念,目的是探索翻译参与这些叙事过程的方式”,“叙事指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故事”。同时,Baker还介绍了美国语言学家Labov对叙事的定义,即“用言语语句把真实发生的事按一定顺序做概括的一种方法”。综合这两种定义,可以看出,叙事是对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用语言文字按一定规律描述给听众或者读者。在描述过程中,如果是跨语言交流,那么翻译在叙事中的作用就不可小觑。

(二)叙事的分类

根据Baker的观点,叙事可以分为四大类,即“本体叙事(自我的叙事)”、“公共叙事”、“概念(学科)叙事”、“元叙事(主导叙事)”。其中,“本体叙事讲述的是个人的故事,是人类讲述关于他们生活的地方以及他们个人的经历。这些故事构成我们的生活bong赋予其意义。尽管这些故事表面上关注的是个体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现实世界,但实质上他们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故事”。Baker引用Somers&Gibson对公共叙事的定义:“有设社团和机构组织所叙述并在其中传播的故事,这些机构是指大于个体范围的组织,像家庭、宗教团体、教育机构、媒体和国家等”。同时,他们把概念叙事定义为“我们作为研究者所建构的概念和说明”。对于元叙事,他们持下观点,“在元叙事中,叙事者成为当代历史演绎的参与者…展现进步、衰退、工业化和启蒙等”。Somers进一步指出,元叙事是指“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状况的叙事”。

(三)叙事的特征

对于叙事的运作方式,Baker主要从叙事的特征方面做了阐释,引用了Somers&Gibson提出的四个特征,即:时间性、关联性、因果情节设置以及选择性采用。时间性是叙事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时间性意味着顺序是阐释经验的一个组织原则”。在叙事时特定的有序时间和空间顺序才能使叙事明了,被受众所接受。“其次,由于叙事呈现的顺序性能够帮助或者限制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因此顺序性也是叙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排列顺序,得到的叙事版本也不尽相同。对于关联性,Baker认为,“关联性说明人类思维不可能理解没有构成叙事的鼓励活动或者杂乱无序的活动”。叙事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单位.必定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在解读叙事时,我们也通常把叙事放置于一个相联系的系统中。因果情节设置也是叙事性的固有特征,因为明确事情发生的原因才能让我们彻底弄清叙事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理解,继而采取恰当的态度去对待。Baker提出,“在翻译过程中,因果情节设置模式可以由此巧妙地改变,即通过轻微的变动累计效应而改变对原文叙事元素的权衡”。对于选择性采用这一点,Baker采用了Somers&Gibson的观点,“叙事是按照一定的评判标准构建的”。这些标准能够实现并指导有选择地采用一系列事件或元素。

以上四点是叙事的核心特征,也是叙事运作的重要方式。此外,Baker还介绍了Bruner所总结的四个特征,即:特殊性、题材性、规范性及累计性。Burner所说特殊性“意指叙事涉及特定的人和事,但是尽管如此还是在一个更普遍的‘故事类型’框架内进行,这些类型赋予特定事件意义和内涵”。Burner对体裁性定义很简单,“它是可辨识的叙事‘种类’:滑稽剧、黑色幽默剧、悲剧、教育小说等”。Baker同时把非文学体裁也包括了进来,如社论、法律契约等。在讨论规范性这一特征时,Baker介绍了Bruner的看法,“因为规范性的‘可诉说性’是一种以常规期待的违背为基础的话语形式,所以叙事需要有规范”。叙事的另外一个特征是累积性。Bruner认为,“叙事的累积性是指把流散的叙事整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的方式。对于Bruner的定义,Baker认为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她把叙事累积性更宽泛地定义为“受一系列相关叙事反复影响的局面,以及它们最终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或历史的塑造”。

三、翻译中的叙事

(一)叙事维度下的翻译

无论是从字面意义还是比喻意义,翻译本身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建构。而建构过程则被理解为“提供了一套机制、通过该机制,个人得以在意识形态上与运动目标发生联系,并成为运动的潜在参与者”。通过不同的建构方式,译者可以构建各异的叙事,以译者的视角向读者阐释其叙事。翻译过程中,编辑和其他参与者共同运作,通过多种方式来强化、弱化或是更改隐含在原文本或原话中的某些叙事内容。并且,“在翻译文本和话语的过程中,译者有意无意地参与了对社会现实的建构、磋商或是质疑”。同时,译者所翻译的文本是在自己的理解上建构出来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读者看到的文本是译者给读者所创造的空间。 (二)叙事理论在翻译中的实例分析

Mona Baker创造性地把叙事理论与翻译结合,并从建构这一概念出发来研究了叙事在翻译中的运作过程。本文将以ALong Time Going这篇文章的翻译为例来分析叙事理论在翻译中是如何体现的。

A Long Time Going源自《时代》周刊,被《参考消息》报用作翻译大赛原文。这篇文章属于时事评析文章,此类文章旨在对某一影响巨大的任务或者事件加以深度剖析。此文中的时事是9・11袭击十周年,按照Baker对叙事的分类,A Long TimeGoing属于本体叙事。

1.命名和标题的建构

标题往往是文章画龙点睛之笔,标题给读者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决断性的。透过标题,读者能透析文章本身的含义,以及能够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所以,命名和标题是非常有力的建构手段,操控了人们对叙事的想象及解读。由此可见,文章标题的翻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里将要讨论时评A LongTime Going两个版本的翻译。《参考消息》官方给出的标题翻译是“漫漫不归路”,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颜林海对此题目的翻译是“长路漫漫,任重道远”。从“不归路”读者会联想到本・拉登所走的路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邪恶之路,“不归”二字不仅体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蔓延,还暗含着其性质是迷途。那么,由此读者便会料想全文的中心应该是问围绕着本・拉登所施行的恐怖暴行来展开。“长路漫漫,任重道远”也体现出了路途之远,没有尽头。但与“慢漫漫不归路”不同的是,“任重道远”强调了打击恐怖主义,消灭本・拉登组织这项任务的艰巨性。颜林海教授分了文中的一句话“Now that he isgone, there willinevitably be some jockeying to succeed him”。他认为“此句作者旨在题型美国民众和官方,拉登虽死,彻底消灭拉登主义(恐怖主义)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从标题的这两个译本来看,标题的建构直接作用读者,让读者通过标题去理解后来的整个叙事。

2.翻译叙事中的关联性和累积性

关联性和累积性是叙事的重要特征,这两个特征在翻译过程中十分重要。文章有关联性和累积性,叙事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整个环境相关联,从而让读者能全面去理解翻译叙事。

叙事的累积性也是叙事运作的重要特征。累积性通过加强虚假的历史因果蕴含和同时代的连贯性这两种策略来实现。通过一种叙事而关联到相关事件,最终形成对一种文化、传统或是历史的塑造。A Long Time Going属于本体叙事,主要介绍了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的所作所为。从2001年9・11事件的发生到十年后本・拉登葬身与阿拉伯海,此过程中发生的事情都是相互联系、一步步累计起来的。通过对累计叙事的解读,受众更容易理解本・拉登之死在美国所引起的反响。

四、结语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翻译是另一个层面的叙事,即在新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由目标与重新建构原文本成为一种新的叙事,并在新的语境中广泛传播。叙事理论与翻译的结合是翻译领域的一个创举,它从叙事的视角来对翻译进行的研究。译者在其中的作用也凸显出来。在多元化的当代世界,各民族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呈现五彩缤纷的状态,翻译的角色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在这样的环境下,Mona Baker提出了将叙事理论与翻译相结合,为翻译研究开创了一个新天地,对于译者将来如何更深入探讨翻译有很大的启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