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增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吸引力的实践路径

增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吸引力的实践路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20 12:36:46
增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吸引力的实践路径
时间:2015-08-20 12:36:46     小编:

【摘 要】 本文认为,当前增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吸引力的实践路径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夯实增强理论吸引力的物质基础;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消除制约理论吸引力的现实症候;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筑牢增强理论吸引力的政治堡垒。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吸引力;实践路向;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理论吸引力,坚定理论自信,实现“理论掌握群众”,就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其吸引力大小表征着“理论掌握群众”的程度。当然,理论的吸引力是不断变化的。在经历深刻社会变革的当下,由于社会转型中突出问题的挤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吸引力呈现出现象化式微。因此,要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讲好中国好故事,坚定理论自信,需着力探寻增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吸引力的方法与路径。

一、大力发展经济,夯实增强理论吸引力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4]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化也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变化。同样,政治上层建筑也会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一个阶级的指导思想或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和思想如果能对相应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它一定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解决广大人民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吸引力的强弱不仅表征着这些思想或理念在多大程度上提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所谓认识的真理性程度高,更重要的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对生产效率的提高上有多少推动。说到底,对生活实践中的人民来讲,理论的吸引力强弱取决它给人们带来多少经济上的收益。没有经济上的收益,没有经济上的繁荣,便没有理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便是空中楼阁,那么马克思主义衍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也就显得十分无力。

根据相关研究的结果,在当前我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主导意识形态虽然在社会意态中占主导地位,但其吸引力却出现弱化的趋势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偏低,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高。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但在人均GDP上还处于国际平均线以下。正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与西方发达国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使得部分群众对我们走的道路心存疑虑,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抱有怀疑,进而对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表现出一定的不认同,其吸引力出现弱化。因此,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增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吸引力的根源所在。只有经济社会发展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人民群众才会信任我们党,认同党,才会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拥有无比的吸引力。在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不断加强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特别通过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社会思潮对我国进行隐性的和平演变。这些思潮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部分群众的视听,给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带来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就是因为在这些思潮的后面隐含着西方发达国家强大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物质的生活水平。可以说打动部分群众的不是所谓的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社会思潮,而是西方发达的经济和高水平的物质文化生活。因此,我们要牢记“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把国民经济这个蛋糕做大做强,让更多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人民才会更加信任我们的党和政府,才会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吸引力也才会更强。

二、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消除制约理论吸引力的现实症喉

增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吸引力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但主要还是实践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结构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各种民生问题日益突显、社会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促进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需要重塑。在实际生活中,衡量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不坚定、旗帜鲜明不鲜明的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尺度,就是看他们是否能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尽心竭力地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体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进一步强调要打造更多民生工程,解决老百姓最直接、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在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民生为导向,解决群众生活实际问题,才能真正拉近理论与现实的距离,才能实践理论掌握群众,从而增强理论的吸引力。

实现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崇高境界,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于增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吸引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程度影响执政党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社会民众中认同度。要增强理论的吸引力就在于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正义。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陷入了发展困境之中。一方面在社会财富总体性增长的同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分野在日益明晰的同时,利益固化也在日益形成,社会的整体性被日益分化的群际割裂开来。另一方面随着民众民主权利意识的提高,对社会失范失序现象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促进社会公平实现正义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只有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最大程度上实现社会整体公平正义,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发展中获得更多的红利,让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受益,才能使党的理论在社会各阶层中获得认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吸引力也才能得到充分彰显。

三、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筑牢增强理论吸引力的政治堡垒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员干部作为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践行者,他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都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在党内政治生态出现一些新情况。部分党员干部把市场交换原则――“一分钱一分货”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领域,权力寻租、权钱交易以及由此形成的关系网、交易圈成为当前我党面临的巨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13日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党内政治生态的污染,特别是个别党员干部的贪腐行为不仅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严重削弱了党的形象和威信,同时也严重削弱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民众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要增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吸引力,就要筑牢理论吸引力的政治堡垒,说到底就是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监督管理,坚决消除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环境,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要而言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过程中不断生成、发展的衍生态理论。在实践中,要增强吸引力,只有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力量;只有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才能消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感,进而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驻社会各阶层的心里,成为他们实践的指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也才能真正得到彰显。

【注 释】

【参考文献】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4]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 郁志龙.时代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张力[J].甘肃理论学刊,2010

(5).

[6] 刘锋.解答中国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所在[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2

(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