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转型时期中东欧政党政治博弈力量格局及新变化

转型时期中东欧政党政治博弈力量格局及新变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4 18:50:03
转型时期中东欧政党政治博弈力量格局及新变化
时间:2023-08-04 18:50:03     小编:

摘 要:转型时期中东欧国家通过政权更替与重组、多党议会民主制的确立与完善,逐步向“民主化”的目标迈进。在这一过程中,中东欧国家各类政党瞬间涌现,并逐渐演化成左右翼两大阵营,围绕议会展开政治力量博弈,呈现出左右翼轮流交替执政的政治格局。除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短暂左翼复兴外,左翼政党在政治博弈中大体处于相对劣势,尤其在中东欧国家陆续加入欧盟后,右翼政党一直保持政治优势。随着中东欧转型国家政治生态持续嬗变,民粹主义、极端主义影响持续上升,尤其是新民粹主义,搅动一些国家政党政治格局。目前,中东欧政党政治中,左翼政党在弱势中呈现小幅增长,右翼政党仍保持优势地位,新民粹主义政党顺势突起。

关键词:转型时期;中东欧;政党政治博弈;“政治钟摆”现象

一、转型时期中东欧各国政党分化组合及左右翼阵营的形成

转型时期中东欧政党政治是政党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多党制的推行与政党的形成相伴发生,这与西方国家在阶级矛盾和社会利益分化基础上形成的多党制不同。多党制的实行使得中东欧各类政党组织瞬间涌现,经过不断地分化组合,逐渐形成了左右翼两大阵营。各政党围绕议会进行政治博弈,通过议会选举获取政权。

(一)多党议会制下中东欧国家各类政党涌现及分化组合

苏东剧变后,多党制的确立及议会选举的进行刺激了政党增生与分化重组。议会成为中东欧国家的政治中心,各政党把议会作为政治斗争的舞台。

中东欧国家的主要政党大多从原执政党和反对派阵营中分化演变而来。一是原执政党内部在坚持共产主义还是改为民主社会主义的分歧,导致党在演变过程中发生分裂;二是反对共产主义为共同目标之下由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张各不相同的政治势力组成的反对派,由于共同敌人的消失而发生分裂。中东欧各国党派构成错综复杂,有传统保守派、自由主义中间派和传统左派以及新左派等,形成一种党外有党、党内有派的政治格局。

2.转型进程中中东欧国家各类政党不断分化组合。政治组织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成为中东欧国家转型初期的最大特点。通过政坛斗争,多数有名无实、影响较小或根本无影响的小党或政治组织被淘汰,纲领相近的政党走向联合。

一方面,转型初期反对派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政党,而是在反共旗号下组成的组织松散、成分复杂、缺乏理性的群众组织。这就决定了它在向政党转变过程中必然发生分化与重组。另一方面,伴随着原共产党接受多党制,各党内部多发生分化,一部分党员转化为社会民主党,一部分不同意社会民主党化的党员重建共产党,也有一些党员退党。另外,新成立的党派大多没有群众基础,更谈不上阶级基础,是政坛上的浮萍,被西方学者称为“流沙”[4]。

(二)中东欧左右翼两大阵营的构成

1996年后,随着中东欧民主制度不断趋向成熟,各类政党逐步按意识形态和政策主张向左右两极集结,形成左右翼两大阵营。原来意识形态的对抗转化为理论主张的对立。

1.左翼阵营。重新恢复的历史性左翼政党和新成立的左翼政党开始与原共产党演化来的社会党靠拢,形成左翼阵营,主要包括由原执政党演变而来的改建社会党、脱离反对派阵营的老社会党、新建社会党、重建和新建共产党,以及同情和支持社会主义的其他政党组织。

与原共产党相比,中东欧左翼政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剧变后,中东欧社会民主党纷纷效仿西欧社会民主主义,把建立西欧式的社会民主党作为目标。它们认同自由、民主、团结、社会公正等价值观,提倡思想来源多元化,放弃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替代,强调撇清与过去社会主义的关系,同斯大林主义及其变种划清界限。与右翼政党相比,左翼政党更强调社会公正和社会福利、混合型经济和国家调控等。

在中东欧左翼政党中,由前共产党演变而来的社会民主党是左翼政党的主体,继续活跃在中东欧政治舞台上。重建社会民主党在中东欧各国发展大都不顺利,只有捷克社会民主党和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影响较大。新建社会党既缺乏组织资源上的优势,也缺乏思想理论上的特色,在各国政治生活中作为不大,直到进入21世纪以后,其中一些政党才开始在各国政坛上崭露头角。多数共产党组织实力都比较弱小,即使最强大的捷摩共(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的简称)也未曾执政。

2.右翼阵营。中东欧右翼阵营大多是在转型之初出现的反对派阵营或反对党不断分化组合基础上形成的。主流右翼政党可分为温和右翼、独立右翼和后社会主义右翼。温和右翼是从转轨前的反对派运动中发展而来的自由主义政党和传统保守主义政党。独立右翼政党是比较宽泛的民粹-民族主义政党,主要存在于斯洛伐克和克罗地亚等国家。后社会主义右翼是由前执政共产党中一部分分化而来的所谓“沙文――共产主义立场”的融合了民族主义、社会保守主义以及经济民粹主义思想的“共产主义右翼”[5],其政策主张类似于中东欧其他国家的右翼政党,存在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

中东欧右翼政党是社会经济转型、欧洲一体化以及全球化的政治产物,既不是二战前该地区右翼政党的回归,也不是对西方意识形态的简单照搬[6]。自由主义与民族保守主义适当比例的结合是中东欧右翼政党的发展趋势。自由主义政党更关注经济问题,支持休克式经济转型模式,反对翻历史旧帐。保守传统主义者关注新政权的“纯洁化”,根本否认“共产主义后继党”的合法化。 在中东欧右翼政党中占优势的是兼具自由主义和民族保守主义的温和右翼政党。就目前而言,单纯的自由主义政党或民族主义政党都缺乏强有力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诉求。自由主义政党过分依赖西方意识形态,脱离中东欧国家现实。民族主义或民粹主义政党往往只关注狭隘的国家民族利益,而对其他政治问题漠不关心。

二、中东欧政党政治格局中左翼相对弱势,右翼相对优势

转型时期中东欧左右翼政党围绕议会展开政治博弈,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政治钟摆”现象。总体来说,在政治钟摆中左翼逐渐弱于右翼。转型第一个十年期间,左翼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复兴,打破了转型初期右翼独霸的局面,实现左右翼轮流交替执政。转型第二个十年,尤其是加入欧盟以来,中东欧政治格局逐渐右转。

(一)转型时期中东欧左右翼政党政治博弈的“政治钟摆”现象

“政治钟摆”规律是议会民主制题中应有之义。但与西方政治经济制度成熟的国家有所不同,中东欧国家政治钟摆现象体现了转型国家的特殊性,是中东欧政治转型不断成熟的一种表现。中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的兴衰起伏,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经济转轨进程所决定的[7]。左右翼力量消长大体有以下几个阶段。

1.1989-1993:右翼强势回归,左翼沦为在野党。1989-1993年中东欧处于急剧变动的转型初始阶段,反共浪潮此起彼伏。右翼政党强势回归,左翼政党几乎全部沦陷,政治钟摆大幅右摆。

1989年,前执政的共产党先后分化、瓦解。多数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但这并没有挽救其失败的命运。1990年前后,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左翼政党均在剧变后第一次或前两次竞选中败于右翼政党。虽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左翼政党上台,但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左翼政党很快下台,只有罗马尼亚左翼爱国民主阵线维持下来。

2.1993-1997:左翼政党复兴,右翼政党回落。1993-1997年中东欧经济转型出现衰退迹象,社会发生动荡。右翼政党陆续下台,左翼力量因其形象提升,提出符合民心的竞选策略等而渐渐复苏,政治钟摆左移。

1993年9月波兰民主左翼联盟在大选中以绝对优势击败右翼政党。1994年,匈牙利社会党、保加利亚社会党分别在本国议会选举中击败右翼政党。斯洛伐克民主左翼党也在1994年参加临时政府。1997年,阿社会党在议会和总统选举中双双获胜。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左翼政党一直控制着政局。斯洛文尼亚左翼力量虽未执政,但仍可与执政党分庭抗礼。只有捷克、克罗地亚等少数国家左翼力量尚小。

(二)中东欧左翼政党在政治钟摆相对弱势中出现新迹象

转型时期中东欧左翼政党与右翼政党在政治博弈中,逐渐呈现出相对弱势的局面。中东欧左翼政党经过短暂低迷后,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度出现复兴。但进入21世纪以来,中东欧左翼政党已不可与左翼复兴时期同日而语,大体呈现式微局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东欧左翼政党又现出了小幅回升的迹象,但未能扭转右翼优势。

转型初期,“这一地区并没有真正让共产主义成为过去,喷涌而出的关于共产党人的丑闻充斥着这一地区。”[9]这种历史负面效应限制了左翼政党的发展空间。“在右翼发起持续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进攻面前,左翼在很大程度上被迫处于防守的地位”[10],先是为谋求生存而苦斗,在相对稳定以后又面临自身不断的分化和蜕变,无法形成凝聚统一的力量以抗衡右翼。

近年来中东欧左翼政党竞选支持率也呈下降态势。波兰、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家自2006年议会选举后,左翼政党支持率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左翼政党与选民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再稳定,已无法像过去那样拥有稳定的社会基础。

(三)中东欧右翼政党在政治博弈中处于竞争优势

转型时期右翼政党除了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左翼复兴氛围中处于相对弱势外,其他阶段基本处于竞争优势。尤其在加入欧盟后,中东欧右翼政党的影响力基本领先于左翼政党。虽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一度使民众失望,但在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仍保持相对优势。

苏东剧变后,右翼政党成功替代原共产党上台执政,并迅速成长,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在转型过程中,右翼政党的政策左移,挤占了左翼政党的政治发展空间。

在剧变后的前一次或前两次议会选举中,波兰、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右翼政党都取得了竞选胜利。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虽然是由前执政党演化来的左翼政党执政,但这些国家实际上是由披着左翼外衣的社会主义右翼政党控制政权。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左翼复兴时期,也有一些右翼政党取得竞选胜利。

三、中东欧新民粹主义政党异军突起及其对政党政治格局的影响

中东欧社会转型作为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普遍认为是民主化转型较为成功的地区。然而,在转型过程中,中东欧政坛出现了一种新的不稳定因素――新型政党的崛起,尤其是新民粹主义政党的迅速崛起,成为一股强劲的政治力量,冲击了中东欧政党政治格局。

(一)中东欧新民粹主义政党的意识形态定位

中东欧新民粹主义政党的意识形态是模糊的和随意的,左和右不再重要。它强调“去共产主义遗产”下的社会公正与平等[13]。有的从自由民主党转化而来,如匈牙利青民盟;有从社会民主党转变成自由民主党,再转变成民粹主义政党,例如罗马尼亚民主党;还有一些新建的民粹主义政党,如保加利亚西美昂二世全国运动和公民欧洲发展党,匈牙利尤比克党等。

中东欧新民粹主义政党一般可划分为温和派和强硬派两大类。它们在意识形态上都体现出反体制的立场,但程度有所不同。温和派民粹主义对现有代议制的政党制度发出挑战,并不反对现有的宪法框架和选举原则。例如,匈牙利青民盟和民主论坛、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党和公民谅解党、罗马尼亚民主自由党等。强硬派民粹主义不仅反对现有代议制,更反对自由民主制度的一些基本原则。例如,波兰的法律与公正党、自卫党和波兰家庭联盟、保加利亚阿塔卡联盟、匈牙利尤比克党等。

(二)新民粹主义政党兴起的主要原因

多数中东欧新民粹主义政党是在疑欧背景下崛起的,其凭借意识形态的模糊性左右逢源,取悦于民。这既是中东欧转型的结果,也是加入欧盟的后续效应。

第一,入盟后,中东欧社会转型成果与民众期望之间的巨大落差,是催生新民粹主义的土壤。加入欧盟后,中东欧各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发展目标,反而政府在入盟谈判中让步过多、没能很好地维护本国利益,民众社会不满情绪上升。各党派不再拥有入盟的共同目标,矛盾分歧加大,给新民粹主义政党机会。

第二,新民粹主义政党利用传统左右翼政党政策乏力,赢得部分选民的支持。传统左右翼政党的思想理论和政策主张日益趋同,在改善人民生活状况方面难以提出有吸引力的实质性、连贯性的方案。尤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执政党克服经济危机的无力,导致部分选民将选票投给了处于政治边缘的某些政党。

第三,新民粹主义政党政策的投机性,迎合了民众喜好。在竞选过程中,为迎合选民的口味,任意采用自由主义政党、社会民主党、民族主义政党的政策。不公开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却充分利用现有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既支持本国融入欧洲,又表示担心本国可能会沦为欧洲发达国家的附庸;鼓吹自己是代表所有人利益的人民党,而不是代表左右利益集团的党等。这些都迎合了民众的心理需求。

(三)新民粹主义对左右翼政党格局的影响

新民粹主义政党在中东欧许多国家的上台执政,冲击了左右翼轮流执政格局。伴随着民粹主义政党兴起的是传统左、右翼政党的衰落。新民粹主义政党混淆了传统左右翼政党的界限,使传统的根植于阶级划分的政党政治更加复杂化。新民粹主义政党的上台执政,不仅使得传统左右翼政党连续多次在野,而且还使得它们呈现出民粹主义色彩。中东欧一些前共产主义政党逐渐呈现出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色彩[14],例如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保加利亚社会党、塞尔维亚社会党和斯洛伐克方向――社会民主党等。 目前,中东欧新民粹主义既是左翼力量的工具,也是右翼力量的工具,还可以另起炉灶,挑战左右翼政党。但是,新民粹主义并非强大到可以替代传统左右翼政党的地步,也没有发展成为颠覆议会民主制度的力量。相反,它必须遵守民主规范与原则,在现有民主政治体制内运作,否则其合法性将会受到侵蚀。新民粹主义具有很大的弱点,它未能形成独立的政党,组织结构不稳定,缺乏实质和核心的价值观,也不能忠诚于它根本的主张。它特别倾向于个人政治,它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魅力型领袖,极易被其他政党吸引并发生动摇。虽然目前“民粹主义和极右翼尚未成为中东欧地区强大的政治力量,但人们担忧这一地区的民主正在‘褪色’。”[15]

总之,新民粹主义的崛起使得中东欧政坛开始呈现出民粹主义政党作为一种新型全民党与左、右翼政党三足鼎立的倾向。但是,目前中东欧政党格局依然是左右翼轮流交替执政,且右翼政党在中东欧整体占优,左翼政党相对弱势的局面。新民粹主义政党虽然对政党政治格局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不足以替代左右翼政党,其活跃时期能持续多久也是一个未知数。但作为中东欧国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政党力量,它在民主制度框架内发挥着一种类似“晴雨表”的功能。目前,除极左、极右外,中东欧左右翼政党一致认同现有的政治经济制度,政治钟摆只是在现有的民主制度框架内摆动。在中东欧国家,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远比哪一方占优势更有意义。当左、右翼形成有效互动时,政治民主才能更容易实现,政党政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才能增强。

参考文献:

[2]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言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176.

[4]Voytek Zubek.The eclipse of Walesa’s political career[J].Europe-Asia Studies, 1997,49(1):111.

[5]A.Szczerbiak, S.Hanley,Understanding the politics of the Right in the contempprary East-Central Europe[J].Journal of Communist Studies and Transition Politics, 2004,20(3):1-8.

[6]孙敬亭.中东欧国家的右翼政党:特点和意识形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8):110.

[7]王志连,姬文刚.东欧国家共产主义后继党:概念、演变与影响因素[J].科学社会主义,2010(5):145.

[8]Bellucci P, Lobo M C, Lewis-Beck M S.Economic crisis and elections: The European periphery[J]. Electoral Studies, 2012,31(3):469-47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