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11 01:50:47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时间:2022-10-11 01:50:47     小编:何凤有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P80例1及练一练,练习十五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的运用,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计算的优越性。

2.让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同学们,一月一日是什么节日?你们喜欢过这个节日吗?

师:今年的元旦是我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元旦了,它的意义不同寻常,让我们一起动手把教室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好吗?

【设计意图:庆祝节日是学生最喜欢的事,而六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元旦,意义有些不同寻常,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教师有意创设的情境中。】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5.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应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展开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板书:2/518+3/518,(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谈话:这两道算式你能尝试计算吗?(学生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是先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数学思考,用自主学习的方法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将新的知识纳入知识结构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板书:2/518+3/518=(2/5+3/5)18]

3.引导:从两个不同的算式,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会整数的运算律迁移到分数的计算中,自主探索、充分观察、对比体验,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顺应新的知识,达到有意义学习的目的,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四、总结

1.做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提问: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连在一起,你是怎样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计算。

提问:你是怎样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2.做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运用运算律时,常常是先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运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设计意图:对比整数的简便计算与分数的简便计算,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分析数据的习惯,提高合理灵活计算的能力。】

3.做练习十五第1题。

提问:做这几道题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各自计算,比一比谁做得对、做得快)

4.做练习十五第5题。(先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让其说说每步要求的是什么,再共同评议)

五、全课总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