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对中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思考

对中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6-08-29 11:47:25
对中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思考
时间:2016-08-29 11:47:25     小编:高智杰

问题解决教学法,即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让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科学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这一教学法的开放性,很适合现在正在进行的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受全国广大教师的喜爱和推崇。尽管问题解决的教学理念已经传入我国多年,但在教育界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基于实践对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做了系统的探讨,结合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最终论证了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在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能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问题解决教学方式的概述

问题解决教学方式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数学教育界就已经提出了这一观点,它所指的是更适应现代教学的一种教学理念。

问题解决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立足于教材的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实际的教学环境,并将教学的中心从讲授转移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上来,根据问题的需求创造出适当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对问题形成更为深刻和直观的认识,继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中解答问题。

问题解决教学方式把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了其吸纳新知识的有效途径,较之现有的死板教授式教学,问题解决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更为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问题解决教学方式在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作用

首先,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能够根据不同的题型创造出不同的情境,并以此将问题展现出来,一改以往教师直接提出问题的方式,而是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教学方法所创造出来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知识冲突,在诱发学生好奇心和质疑情绪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活跃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由于问题解决教学方式提倡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避免了教师直接指引其进行解答的情况,因此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多种知识的冲突,面临解答方式的多重选择。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但解决了问题,同时对以往的各类知识也进行了巩固和总结。

最后,学生在完成问题的解答后会对解答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反思和验证,继而形成将新结论运用到新问题当中的能力。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提出问题基础上的,这就将学生带到了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当中,保证了学生在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的同时,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将得到同步提升。

三、问题解决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1.问题解决应加强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重点在于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优秀的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把单调、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便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其具体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根据问题和现实对教材的深加工,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充分掌握教材中提及的各项知识点以及教学目标,同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以及现实的生活环境都要有所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完成对教材的深加工,创造出一个能够刺激学生产生解答问题冲动的环境,并且在实际的课堂中能够将学生引入这一情境。教学中常用的几种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感兴趣的情境;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等各种先进教学工具的作用,创设一些有趣的、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利用好课外实践活动课的机会,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在问题中思考,启发学生找到能够识别的解题模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

2.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须兼顾学生差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必须做到因题制宜,因生制宜。现在都是大班教学,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迥异,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问题时具有层次性,尊重学生的个体性特征,兼顾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另外,数学问题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解答时的策略和方法往往多种多样,每种解答方法在难易程度上也都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对问题环境进行塑造,这有利于学生解题积极性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分类指导。

3.通过数学解题培养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复习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加大试题的训练量,在解题训练时学生不自觉地会进入机械背诵记忆的怪圈,缺乏主动参与解题过程的思考,不但浪费了大量精力,学生学得很辛苦,而且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为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解决式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究、去学习,把每一个试题变成一个疑问。教师通过解题来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方法,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在试题训练中,可以这样做:弱化原题的已知条件,使其结论具有开放性、多样化,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怎样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9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可以在学生完成原题的基础上,弱化一些已知条件,如把同样大小去掉,或者把正方形换成平面几何图形,再让学生去解答新的开放性问题,通过这种试题改造,就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改变原题的条件和结论,教师与学生一起寻找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式,这是一种常见的、常用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运用自己的所学,多角度、全方位对问题展开思考,这种方式具有启发性,帮助学生冲破惯性思维的束缚,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独特性,这正是学好数学所必须具备的良好品质。

最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必须着重突出其解答和探索的过程。数学课程教学准则中强调:数学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熟识数学知识的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也要让学生对解答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将问题的探索过程显现出来,在教学中形成全新的课程理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为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却忽略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应试能力较强的学生其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不见得会同样突出。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引入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能,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