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学习存在的问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学习存在的问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8 00:37:38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学习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1-28 00:37:38     小编:穆国强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课堂中探究学习近几年在我国班级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探究性学习有很多优越性,但在不断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让人反思。本文我主要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和听课后的感想浅谈一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探究;有效;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目前许多数学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探究这一活动,探究有的是贯穿整堂课,有的是一堂课中的某个部分。这说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近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成为课堂教学中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我平时的教学和听课中我觉得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没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很多探究学习被完全“形式化”、“手段化”。因此,找到目前课堂中学生探究学习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策略,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更好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探究学习重视形式,忽视思维发展,缺乏实质性

探究学习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这一过程。在教学中我经常纠结一个问题,探究性的数学课要让学生先预习吗。有时我们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经常让学生课前先预习。但学生预习后,要探究的方法及结论上课前就已经知道了,上课时再来一遍就不是实质的探究了,因为这已经没有猜想与验证的过程,而只能说过程重演一遍。

在有些课堂上小组探究活动时,经常会得到教师具体化的指导“点拨”,所谓的探究学习已丧失了允许学生个体自由思考的时间、自主探索的情境,充其量只是教师的变相灌输而已。试问探究学习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了?

在探究学习中,教师不能盲目的让学生去探究,探究学习不能光注重形式,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探究程度不到位

如果探究学习组织得不好,会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活动,而某些小组成员却无所事事,形成“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探究”学习。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常乐于表达不疲;有的学生基础薄弱,参与主动性欠缺,往往会失去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就习惯于在热闹的环境中做一个旁观者。另一种情况是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课堂秩序极为混乱。

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呢?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大家的智慧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高得多。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三、探究过程中教师关注不到位

在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活动应当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理解存在偏差,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弱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而不进行监控,有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探究活动时不敢指导,怕戴上“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帽子;有的教师即使指导了,但也把握不好介入的时机和程度。

还有教师往往片面地理解了评价的目的,只以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与自己的课堂设计的结果相一致来衡量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否成功,这样就忽略了探究学习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学生在小组探究学习中,思维虽然得到发散,能从其他成员的讨论中得到启发和补充,但事实上,学生的误解也同样会增加,教师在评价时如果只重视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就会在无意中将新生的问题一带而过,不了了之。

四、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探究时间也不足

在某些数学课堂上,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呈现问题后缺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宣布“讨论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探究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探究性学习需要给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去质疑,探究讨论问题。像上面的做法,严重违背了一个人的思维规律。看似热闹的探究学习背后,缺乏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那么这场探究的深度、广度就不可能达到发展思维的要求。尤其是后进生,能否在讨论中获益,就要打一个问号了。正因为如此,导致了许多教师选择引导学生时过多采用接受式探究的方法,这样就能很快的讨论出结果,但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如果采用发现式探究,没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是很难得出结果的。独立思考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必要前提,摒弃独立思考的探究学习只是走过场,完全是没有意义的。有的教师可能会说,可以在讨论中思考。试想,在一个热闹的环境中,学生能充分思考问题吗?况且有些学生一讨论就会说的很远,讨论一些无关的内容。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组织讨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再到全班交流,全班形成“统一”意见,这样的过程也正是学生认识并积极体验的过程。

五、学生间的关系不协调,阻碍小组间的探究学习

有些教师在组织探究学习时,将几张桌子拼凑在一起,学生坐成“U”字形或围成一圈;要么,受传统教学影响按座就近组合,往往要求前排2名学生转过身去和后排2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这样由教师统一规定组内成员,违背了小组合作的自愿原则,有时小组成员之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小组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由于小学生不懂事往往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

我们应该考虑学生的特点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在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时应考虑到不同年龄特征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而且在设计探究学习时一定要注重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这样孩子们才愿意以合作方式进行学习。外部环境对个人才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建立平等、民主、良好的关系,友爱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提供探索材料后,有计划地鼓励学生们进行合作探究,让探究成为一种集体形为,让学生们体味到合作探究快乐的同时,使他们在发展个性的基础上,又能获得和睦相处、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从而培育合作意识、又具有竞争意识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覃玲.自主探究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9)

[2]楼瑛,杨守仙.另眼看课堂 辩课促成长[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0.9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