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重视巩固训练 提高教学效果

重视巩固训练 提高教学效果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09 10:11:17
重视巩固训练 提高教学效果
时间:2015-09-09 10:11:17     小编:

期中考试结束,我心情愉快地改起试卷来,令人吃惊的是,我发现试卷的最后一题错的特别多,班里的60个学生,有49个都做错了!正确率不足20%。我清楚地记得,因为要进行期中考试,我特意在考试前重点训练了这种类型,而且采用了画图和列举两种方法,当时感觉同学们也都听懂了,学会了。为什么会出现现在的这种情况呢?我带着这个困惑参加了年级组进行的集智研讨,资深的老教师陈春梅说:“不管什么样的题目,讲一遍,学生是很难都会的,有的同学不一定理解,有的同学则属于注意力不集中。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巩固训练……”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到巩固训练的方法很多,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探索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巩固训练,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利用共性模仿进行巩固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标指出:“小学生应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必要的模仿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当学生直接学到一些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或通过收集各种题型、积累各种解题思路,在脑海中储存了一定的解题方法,也就为将来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如在教授了“8的乘法口诀”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用“七八五十六”写出四道算式,聪明的同学很快想出了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紧接着,我请同学们在1至8的乘法口诀中随便找一句,在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我则进行巡视,对说得快的同学加以表扬,并提醒他们,“你们还能再多说几句口诀吗?”那些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后,表现的更加积极了,而对那些基础较弱,反应较慢的学生,则鼓励同桌互帮互助,共同进步,通过模仿训练,同学们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以后遇到同种类型的题目,他们不仅有的放矢,而且很少出错。试想,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学生脑中空空,没有基本的活动经验和思想,连基本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的“素材”也没有,那又怎么能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呢?

二、利用知识变式进行巩固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标指出:“学习数学要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我们学习数学是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服务的。而且好多生活中问题的解决用的都是同一个知识点。如教学了《找规律》这部分内容后,我出了这样三道数学题:

①把一根木料锯成6段,每次需要4分钟,共需多少分钟?

②每上一层楼需要3分钟,王老师从一楼到六楼,共需多少分钟?

③一排苹果树共8棵,每两棵苹果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这排苹果树共有多少米长?

当同学们把这些问题都解答出来后,他们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所使用的都是同一个知识点。可想而知,当他们以后再遇到和锯木料一样的问题,如剪绳子、剪铁丝;知道了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求若干根电线杆之间的长,知道了两面彩旗之间的距离,求若干面彩旗之间的距离,应该都能够轻松地解答出来。教学效果当然是好的。

三、利用一题多解进行巩固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应用题的解法过程中,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去分析、解答同一道数学题。上这种课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二是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他们长知识、长智慧;三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在六年级应用题复习阶段,我为了把各种解题方法进行整合,就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苹果树和梨树共150棵,梨树是苹果树的4倍,梨树和苹果树各多少棵?”同学们在解这道题时,所用的方法可谓五花八门,有的采用方程法,有的采用按比例分配,有的采用倍比法,有的采用比例法,有的按分数应用题来解……我让同学们把每一种方法一一展示出来,发现同学们能够把每一种方法都解释得清楚明白,让别的同学一听就懂。在解题的过程中,同学们思维活跃,思路清晰。我有理由相信,以且再遇到同种类型的题,同学们一定能够轻松地解答。这样的巩固训练,教学效果当然很好。

四、利用梯度练习进行巩固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知识的获得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为了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牢靠,往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梯度训练,以便让同学们掌握所学知识。如在学习了《乘法口诀表》后,我给同学们出了这样的一组数学题:

① 3 ×( )=12

②( )×( )=12

③( )×( )=( )

当出示第①题时,同学们很快就抢答出来了,因为这题的答案只有一个;而第②题的答案就显得比较灵活,第二个数的填写随第一个数的变化而变化,有部分同学只是想到一种答案,当别的同学起来回答时,他们才发现回答结果和自己想的有所不同,这时,就引起了他们的思考和质疑。在互相讨论、辨析中才发现这道题的答案不止有一个。经过共同努力,他们解决了第②题,其实这时已经增加了训练难度;当第③题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时,大多数同学开始显得无所适从,继而跃跃欲试,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当同学们发现彼此的答案虽然不同,但都是正确的时,我请同学们思考,这题的答案究竟有多少?同学们才明白这题的答案有很多。紧接着,我又说:如果把第③小题的乘号改为除号,你还可以做出来吗?这时,同学们的思维就更活跃了!通过这样的梯度练习,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可以为师矣!”只要我们平时重视巩固训练,做到温故而知新,就一定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育质量,就一定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