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语文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4 23:32:42
浅谈语文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时间:2023-08-04 23:32:42     小编:

语文学习生活是激发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产生的唯一源泉,离开了语文学习生活,研究性学习只能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直面自己的语文学习生活,小范围选题,从新角度入手,让学生易操作。

启发式 讨论式 研究性学习

语文新课标提倡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让语文教师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尤其鼓励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那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呢,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何在呢?笔者从事了多年的语文教学,运用研究性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现谈谈在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做法。

1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1研究性学习是突出学生语文实践的学习。语文学习,既能体现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又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上。语文学习,重要的是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能力。

1.3探索学习突出了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求知。研究性学习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2筛选研究性课题的方法

要想让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最主要的工作是课题筛选,笔者认为方法有以下几点:

2.1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出发

筛选研究性课题要顾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若所选的课题超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就会给研究性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给学生造成“难以下手”的困惑,让学生逐渐失去信心。因此,研究性学习必须以教学为依托,在内容上应是课堂内容的拓宽、加深和运用,遵循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如教学《观舞记》时,与《安塞腰鼓》进行比较阅读,进而比较中印文化的审美差异,既新颖又能达到以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2.2从学生语文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

语文学习生活是激发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产生的唯一源泉,离开了语文学习生活,研究性学习只能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直面自己的语文学习生活,小范围选题,从新角度入手,让学生易操作。如教学《邓稼先》,笔者要求学生从图书馆查找、从网络上检索关于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分别为他们写小传,然后在班里出一期题为“星光闪耀”的墙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3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步骤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结构为:问题――探索――质疑――练习。教学程序为: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师生共同参与探讨――引导学习,归纳概括――质疑问题,答疑解惑――分层练习,反馈矫正。这种教学程序,一般来说,可按如下步骤实施:

3.1学生提出课题

教师可以在创设背景知识点基础上组织学生自由讨论,提出自己的课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课题进行指导,如课题的范围和角度,有无创新性等,将课题剖析成几个小部分,采取以小见大的方法,选择符合学生个性的研究性课题。在思考和拟定课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尊重其个性,发挥其自主性。同时,教师还应解决课题中隐含的争议性,以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圆满筛选出研究性课题。

3.2.教师归类反馈、撰写教学反思

学生做完了研究性课题后,教师需仔细查看、研究,认真推敲,进行整理工作,写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能及时检查、总结教学中的得失。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全面探索。

3.3铺设背景知识

研究性课题的实践形式应力求多样,尝试建立多维、互动的创新教学模式,要极力避免教师独占讲台、一统天下,或者学生散兵游勇、各自为阵的情况发生。在提出课题之前,教师的职责是就某一问题创设情境,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诱发学生探索动机,调动学生知识储备和知识积累,为确定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角度做准备。

如教授综合活动《世界何日铸剑为犁》时,笔者抓住“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题,将活动分为四个板块:“硝烟弥漫的岁月”、“动荡不安的地区冲突”、“文学与战争”和“影视与战争”。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任选一项作为自己的研究专题,同一专题的学生组成一个活动小组,并自主选出组长。在组长的组织和领导下,制定本组的活动方案,接下来进入搜集材料、处理材料阶段。笔者要求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在活动中,每个人既要展开独立的研究,又要与本组其他同学及时交流,互相合作,共同探讨,形成本小组的研究成果,然后全班交流,最后进行知识竞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