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国基层党政干部绩效考核研究

我国基层党政干部绩效考核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17 03:07:09
我国基层党政干部绩效考核研究
时间:2022-10-17 03:07:09     小编:

【摘 要】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也是组织人事部门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和热门课题;而基层党政干部由于直接与广大人民群众打交道,是反映我国党政干部形象的窗口,因而,对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评价就像“指挥棒”,对调动和发挥干部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参照激励作用。根据我国的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考核评价基层党政干部,形成一套符合基层领导干部工作特点,既是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实践问题。

【关键词】 党政干部 绩效考核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1 国内绩效考核研究发展

中国的人事考核制度源远流长,在西周时期官吏考核就己初步形成雏形,其考核标准近似于如今的德、能、勤、绩、廉。人事考核制度在秦汉时期称为考课制度,其目的是为了激励约束官员,并将考课等级作为官吏任免和升降的依据。在隋唐时期,大小官员的考核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明朝的考核制度分为“考察”和“考满”。而在清代对京官的考核则分称职、勤职、供职三个等次,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官员奖惩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可以看出在中国历代王朝都相当重视对官吏工作的考核,历朝历代把德才、政绩、清政廉洁等方面作为挑选提拔官员的标准,各官吏官职的上升或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考核的等次决定。

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各地兴起了对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这一体系的研究,特别是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实绩工作考核、政绩考核方面以及群众满意度等方面作了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

2 我国基层党政干部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2.1 考核标准不够细分

在党政干部的考核中,测评表格一般就只是对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简单的定性评价,从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这四个标准中给出相应的选择。由于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不同领导职务的具体考察标准,所以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中,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考察实际上均以“德、能、勤、绩、廉”这五项标准为选拔的依据。这些标准太过抽象化、定性化,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定量内容,而且在具体考核中没有对不同职务不同岗位的考核对象加以区分,全都以同一标准来考核衡量,不利于在实际考核工作中的操作。

2.2 考核方法不够进步

目前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普遍以下两种方法,即年度考核法和任前考核法,却忽略了对平时工作实绩考核,而平时的工作绩效恰恰是考核干部真实水平的关键指标。考核过程中一般采用听述职报告、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看资料这“四步曲”进行,而且对于民主测评与个别谈话这两关被考核对象往往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导致考察者所了解的事情多是表面情况,是被考核者愿意被你看到了解的地方,所以考核的结果基本上都是优点多,缺点少。

2.3 考核内容不够全面

在考核中,最大的弊端就是过于重视经济的、物质的、有产值等一些具体量化的指标,只要“有据可查、有物可考”就可以了,严重忽略了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群众组织建设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导致了考核工作不完善。

2.4 考评成绩公开机制不健全

信息流通的闭塞与信息公开服务的不健全是我国政府长期存在的问题,对于政府机关党政干部绩效考核的相关数据资料的公开更是慎之又慎,广大的公众从零星的信息中根本无法得到真正的东西,公众们所看到的只是政府能够且希望他们看到的。正是因为这样,党政干部的考核无法从根本上做到合理、公平、公正。

3 我国基层党政干部绩效考核的具体应对策略

3.1 深入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的理论研究,建设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现阶段,我国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评体系还很不完善。科学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应具有普适性、全局性。具体在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求施政者能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统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条件。首先,应具有成本意识。即应把经济成本、政治成本、环境成本、机会成本纳入政绩考核指标。其次,要使指标权重科学化、精确化。学会综合运用各类评价尺度,从而使目标责任完成度具化为数值形态,。三要突出设置考评指标的科学原则。指标体系要按层次分类别细化,重点指标突出设置。

3.2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准确、及时、规范的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信息系统

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信息的收集是否准确、及时、充分,直接关系到绩效评估指标的可测量性高低。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评工作有了更多的有效手段。应从信息流与信息库两个方面入手,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保障绩效考核信息流。一是保障信息流的通畅。建设畅通的信息收集渠道,建立相关制度,使来自群众、各部门、领导的评价信息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二是扩展信息流的渠道。建立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信息数据库。依托大组工网、政务网等现代信息网络,将基层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情况录入数据库,通过设定条件进行全面分析,为考核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3 搭建公众参与、评议、监督平台,扩大绩效考评主体范围

如何评价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实际效果,归根到底就是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因此,对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评估应不断拓宽公众参与考评的渠道,搭建广阔平台吸纳公众参与、评议和监督,实现多元化的绩效评估考核。除让公众参与考评外,还可以邀请民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等多种类型的人员参加,努力扩大评估考核主体范围。绩效评估过程中应逐步形成反馈整改机制,对群众反映大、社会呼声高的问题进行限时整改或解释工作,保证绩效评估结果发挥积极作用。这样不仅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的改进,而且大大提高了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评估的效益,进而提升了政府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刘旭涛.清华大学管理研修课程――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R].

[2]袁娟.日本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10月.

[3]王登峰,崔红.中国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结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1):14-19.

[4]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6(3):46-52.

[5]杨振保.对干部考察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学习论坛,2007(1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