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谈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谈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7 03:30:11
谈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3-01-27 03:30:11     小编:

摘要:小麦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食,也是滋养身体的重要食物。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超高产小麦栽培技术变得日益重要。本文对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从选种、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1 良种准备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良种是小麦能够获得高产量的基础,选取优良的品种对于后期小麦的整个生长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高产、稳产、优质、低耗的作用。

在选择小麦品种时,要注意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原则,二是市场需求原则。在选择小麦品种的时候,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地条件,对市场行情也要有所把握,选择适当的品种能够有效预防盲目生产带来的风险。不同的种子具有不同的特性,选种之前最好对种子进行简单的处理,对具体的发芽率、水分标准进行检验。选择好小麦品种之后,需要对要进行播种的种子进行晾晒和拌药处理。拌药一般是选择45%的辛硫磷乳油45毫升加13%粉锈宁70克加水4公斤搅拌均匀后,取小麦种子45公斤用喷雾器边喷边摇。这样做可以对后期病虫害的发生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保证小麦的超高产量。

2 精细平整土地

土地是小麦生长的家园,在进行播种之前要对土地进行整理,以确保小麦能够在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下生长。

首先,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将遗留在田里的野草和秸秆进行腐熟处理,这样不仅能减少大气污染,也能够产生小麦生长的基肥,增强小麦抗倒性,提高小麦品质。其次,深耕整地边耕、边耙、耙透、耙实、耙平,确保耕耘深度达到18cm,土地质量达到上松下实。另外,要精细整理土地,不管是田地内沟、腹沟、围沟还是田地外部沟都要做相应的处理,一般依次深度增加,做到三沟平整,沟沟互通,避免干涸或者淹没。

3 施肥管理

4 田间管理

4.1小麦田间草害综合防治

小麦生长期间,如果杂草生存就会抢掉给小麦的养分,降低小麦产量,因此,必须要做好小麦草害综合防治工作,这是提高小麦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关键。

小麦草害综合防治主要注意三个阶段。一是做好冬前草处理工作,给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避免草种的大量留存。二是播种前,做好田地封闭除草工作,一般用45%的麦憬1000~1500克对水600公斤均匀喷洒在土地表面,防草效果能够去除掉70%以上的杂草。第三步是在小麦生长期,一般生长出3~6片叶子的时候用世玛450毫升加10%苯磺隆450克每公顷对水600公斤叶面均匀喷雾。如果小麦里依然有杂草存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防治,做到因地制宜和精细化管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小麦拔节以后,就必须禁止使用各种除草剂了。

4.2病虫害防治

小麦在生产期间,要积极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为防止病虫多发,必须贯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的农业防治方针,首先采用生物防治,结合化学防治,使用适合的药剂进行轮换使用和合理混用的方法,做到对症下药,科学防治。采取统一预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药方法,利用综合配药技术。

另外,对于小麦出现生长过旺现象,必须要及时的发现,做好防倒伏工作,以确保最终产量不会因为大面积倒伏而减产。

4.3春季灌溉、防涝

小麦在春季是生长加快的季节,必须满足其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和水分,因此,如果春季的雨水不足,就必须要进行对麦田进行灌溉。但是如果这个期间,雨水特别多,远远超过小麦所需的水分时,也需要及时进行疏通,清理麦田中的水分,以避免小麦由于水分过多而导致其根部腐烂甚至病虫横生,影响小麦的产量。

4.4夏季防旱

一般进入夏季以后,小麦进入发育后期,所需气候温度高,要做好防止由于温度高而导致水分蒸发过快,小麦缺水的现象。对麦田及时的观察,在有需要的时候进行适当的灌溉能够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一般小麦的田间水量保持在65%~75%为最佳,具体的情况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决定,以最利于小麦生长为好。与此同时,因为小麦已进入生长后期,必须注重防倒伏工作,控制灌溉的速度。

4.5注意收割时机

小麦成熟之后,就进入收割时节。在以前,人们祈祷麦收时节能遇上晴朗的天气,这样一年的付出就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小麦能够及时收割、颗粒归仓。这种靠天吃饭的思想持续了上千年。如今,如果科技发展迅速,人们都通过机械化收割,既防止了浪费又能够有效的做到麦秆还田,给下季小麦提供充足的营养。晴天的时候就直接在水泥厂上晾晒,水分蒸发到11%即可入库;如果是雨天,则可以进行烘干处理,使水分蒸发到11%。

结束语

提高小麦产量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因此,必须从小麦的选种到收割各个环节仔细勘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当然,小麦的高产稳收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比如:雨水充足,收获期天气晴朗等,这需要自然的馈赠,也需要人力的付出和科技的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