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具身认知研究综述的哲学分析

具身认知研究综述的哲学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3 00:13:26
具身认知研究综述的哲学分析
时间:2023-03-23 00:13:26     小编:
1、首页2、具身认知的理论基础3、具身认知的研究视域4、佛学的视角5、结语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具身认知研究综述的哲学分析”,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20世纪50年代末期,作为第一次“认知革命”的直接产物——第一代认知科学诞生。其核心观点是“‘认知是遵循清晰的形式规则对抽象符号表征的操控(计算),且符号是由物质的任何可操纵的序列来表示的观点’。换言之,认知过程的产生与操作符号的特定规则有关,而与实现这一操作过程的物质载体无关。”[1]Lakoff和Johnson曾将其称之为非缘身心灵的认知科学(the cognitive science of the disembodied mind ),即认知是脱离身体的。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这一认知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表征计算研究范式无法实现承诺的高级人工智能也无法解释认知的起源与发展等问题。

而后,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范式兴起,它主张以大脑神经元的网状结构作为认知过程的隐喻,试图找寻认知是如何在复杂的联合和并行分布加工中得以涌现( emergence ),这同实际的脑组织更加接近。但无论是符号加工模式还是联结主义的研究范式,两者都没有否认认知在功能上的独立性、离身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不能把认知活动完全归结为反思意识符号的思维水平,应该从身体和身体经验中探寻认知的起源、演化以及发展。在Heidegger, Merleau-Ponty, Dewey 和 Vygotsky 等人的努力下,开创性地运用新的立场、方法等变革传统的认知方式,第二代认知科学,即具身认知科学(embodied cognitive science)应运而生。那么,何为具身认知,其基本立场和主张、理论基础是什么,又有什么应用价值和局限呢,本文将对此进行简单的梳理。

一、具身认知的一般主张

近年来,具身认知受关注的程度日渐提高,但不同的研究者由于不同的学术信仰拥有不同的学术立场,对具身认知的理解存在分歧,仅仅在什么事具身认知这一问题上,就存在各种各样的看法。因此,对具身认知的基本立场及其基本立场的梳理和整合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比较于基于“计算机隐喻”的第一代认知科学,具身认知尤为重视身体在认知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其基本见解是,我们的心智、理性能力都是具身的(embodied),它们有赖于我们身体的具体的生理神经结构和活动图式;认知过程、认知发展和高水平的认知深深根植于人的身体结构以及最初的身体和世界的相互作用中。[2]Lakoff和Johnson认为传统认知科学忽略了人体构造和身体体验的重要作用。他们结合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心智是具身的;二,思维大多是无意识的;三,抽象概念主要是隐喻的,而隐喻最初和最基本的来源是身体和身体的活动。[3]也就是说,认知与身体是密切相关的,正是作用于客观世界的身体塑造了我们的认知。

从以上倡导者的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具身认知观主张的思维和认知是依赖于身体以及身体与环境的交互的。身体的结构,身体的感觉运动系统及其活动方式对认知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身体是嵌入环境的,与认知共同组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因此,对具身认知含义的理解可以考虑这两个关键角度:一是身体对认知活动的影响,二是有机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其所处的环境被视为认知系统的一部分。

说认知是具身的,那么身体怎样影响认知过程的呢?首先,认知过程的进行方式和步骤等是由身体的物理属性决定的。身体的构造,神经的结构以及感官和运动系统的活动方式等塑造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如果我们是老鼠,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就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另外,Anderson曾提过“认知在具备特定身体属性的有机体和天生具有某种结构特征的身体中得到进化”(Anderson, 2003)[7]这一观点,也就是说,身体属性和认知过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甚至存在着联合进化。其次,大脑与身体的特殊感觉-运动通道在认知的形成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