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高考创新试题的价值及达成策略

浅析高考创新试题的价值及达成策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6 00:50:15
浅析高考创新试题的价值及达成策略
时间:2023-02-06 00:50:15     小编:

摘 要:高考的动向不仅仅引领着教师的教学方向,更关系着学生的能力发展. 近些年,我们在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发现了许多创新类试题,创新题价值取向和现状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创新;价值;课堂;策略

数学是高考中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在分值上占据了极大的比例,更在分值差异上决定着学生的升学和后续发展. 因此,无论家长、学生,还是老师,都视数学为重中之重,对高考中的试题研究更是深之又深. 而创新类题目的出现给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敲响了警钟,也激发着教师对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思考和再实践. 教师应深入分析创新题的本质,分析创新试题的价值导向;回顾课堂中的亮点与不足;反思教学行为的亮点与缺失;调整教学行为的目标和策略. 最终让教学行为迎合创新试题的价值目标,服务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借此促使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

[?] 创新试题的价值和导向

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任何一个学术期刊或权威学界对高考中的创新试题给出明确的定义和方向,但是我们从题目出现的背景、题型、编制、解答方式、评价标准、价值取向等方面,确实看到题目的新颖之处. 不仅仅是题目呈现的形式上有所创新,而且是其价值体现和价值导向上的创新和变革.比如2013年重庆理科卷中的第10题,如下:

就上面这一高考题来分析,这是一道向量类综合性题目,难度中等偏上,而学生在真正解题的过程中,通过自己高中三年的学习,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一类的问题,据笔者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至少有十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而这样一道题目的价值就不再是题目的解决,而是学生对这种向量类综合性题目的多方位分析和思考. 学生首先要去采集蕴涵在本题里面的信息,并结合自己在高中三年中所学到的相应知识进行整合和筛选,最终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实际性的问题和困惑,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或是通过自己的苦思冥想最终解决问题,或是处处碰壁后打道回府,重整旗鼓. 但是,无论学生遇到多少挫折和困难,最终是否解出答案,他们对整个向量的综合性分析和筛选是真实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思维碰撞和摩擦也是真实的,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很好的创新. 而这样的题目正是创新题目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导向之一.

[?] 创新价值的达成与不足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深入挖掘创新试题的价值,首先就要分析我们在常态课中对创新价值的达成情况,分析现状中的亮点和不足,让亮点更亮,让不足得以改进,以此来提升创新试题的价值,使之在我们的常态课堂中得以体现,并得到放大. 通过分析这种情况,我们发现有以下优点:

1. 基于以生为本教学行为的充分训练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已经逐渐摆脱单纯的知识传授、解题训练,开始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兴奋点,能将数学问题巧妙融入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将情境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已有学情,形成以学定教的模式. 比如在指数函数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很多教师都会从多个方面去考虑学生的学情:①学生原有的函数基础.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函数,对函数特点的认知、分析有一定的基础. ②学生的年龄特征. 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兴奋度比高二高三的学生要高,对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有一定的好奇感. ③学生思维严密性欠缺. 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的思维严密性还是欠缺的,比如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此思考问题片面不严谨.

2. 基于知识技能的变式训练

随着减负高效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始努力提高习题教学的价值达成,努力减少题海战术的产生. 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变式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的开展,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甚至是习题讲评课,教师都在为学生创设方法和技能的建构过程,在帮助学生建构完成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之后,开展适度的变式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分析已有条件,应用已有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

在这两个亮点的引领下,我们的教学就能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都得到较为有效的提升. 而伴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我们还发现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缺失:

(1)基于学科价值实用性的训练缺失.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非常强的学科,它的工具性不仅体现在服务于社会的生产、发展,还服务于科技技术难关的突破,服务于其他学科的攻破等等,而这种工具性在当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却看不到相关的训练和延伸,或者只能说是凤毛麟角.

(2)基于创新意识渗透与训练的缺失.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多次出现创新题目肯定有其特定的价值和价值导向,而我们在常态的教学过程中,创新题目不但没有出现在平时的课堂或课后训练中,而且创新意识也得不到渗透和提升. 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还是停留在高考应试能力的提升.

[?] 创新价值的提升与变革

鉴于常态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对创新价值的达成情况和存在的不足,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的变革和实践,以此提升数学教学的价值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1. 教师要善于创设多元化的数学情境,全面提升数学学科的价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努力达成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激情,更要注重学科本位价值的真正内容,数学学科的价值绝对不是服务于学生的升学和应试,而是服务于学生的再发展和生活,让学生能利用数学工具更好地服务于后面的学习和实际生活,用数学思想和思维服务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即学科本位的价值就是服务于人的发展. 就高中数学常态课的教学,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多元化创设符合知识建构的数学情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感知数学问题的客观存在和价值. 就目前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我们至少可以达成两个大方向上的价值体现:①服务于生活和生产. 在这个方面,我们很多教师已经开始落实把具体的数学问题渗透到具体的生活或者生产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存在,并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去思考、分析现有问题的本质,并努力解决,从而建构新的数学知识与体系,达成教学目标.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和提升. ②服务于学生学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在数学课堂中学习和使用已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在其他学科中也经常用到数学,学生会无意识地发现,数学基本应用能力的好与差不仅决定着数学的学习和提升,还影响着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 而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的教学还需要把其他学术中可以渗透的数学问题渗透其中,让学生在研究其他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带着数学的思想和思维去分析多种问题,提升学生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应用能力. 比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创设的情境就可以不再是单纯的三角形,而是高中物理中的力的合成和分解,情境是物理,工具是三角函数. 除此以外,我们数学中的向量、微积分都可以服务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 2. 教师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地训练数学,有效渗透数学的创新意识

在当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教育现状下,我们可以采用的训练方法就是笔纸训练,而高考制度的局限也是笔纸训练. 就是这种现状,我们需要采用全方位的数学训练模式来渗透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 具体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达成以下几种特性的训练:

①立意的鲜明新颖性. 我们在训练过程中立意是为了能力的提升,我们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学生数学能力、数学素养的提升,注重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提升. 因此,我们的立意必须鲜明新颖,让创新的味道贯穿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让学生无形之中用新颖鲜明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创设的题目背景或情境可以是新颖的,可以是生活实际问题的呈现,可以是学科现状的抛出,也可以是数学史的变通.

②形式的灵活多变性.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形式是多样的,也必须是灵活多变的,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比如信息呈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文字、符号、图形、图表等等,让学生经历多重信息的采集和分析,让学生经历不一样的发散性思维过程.

③内容的综合实用性. 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服务于现实生活中的需要,这是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我们的训练既要综合数学知识,还要综合其他学科的学科素养,然后通过综合性的应用来提升学生. 比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情境来呈现学生对指数函数的认知和分析. 如下:

情境2:《庄子・天下篇》中写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学生回答:写出取x次后,木棰的剩留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

④思维的多元变通性. 方法的单一性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思维空间,与之相对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方法是多元变通的话,就可以让学生在所学知识与技能中进行筛选,从而达成知识与技能的重组和整合,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高度去诊断知识与技能、诊断问题与困惑. 类似的题目有很多. 例如上文中呈现的2013年重庆卷理科卷中的第10题就是一道非常经典的思维多元变通的训练题.

创新试题的出现是一种价值导向,高中数学一线教师必须深入诊断试题的价值和所蕴涵的价值导向,努力通过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应用能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