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普京访问意大利:有面子没里子

普京访问意大利:有面子没里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01 02:18:35
普京访问意大利:有面子没里子
时间:2022-10-01 02:18:35     小编:

普京访问意大利期间参加米兰世博会俄罗斯馆日活动。

2015年6月10日,普京以一种旋风般的姿态突访意大利,并受到了意大利朝野各方热烈的欢迎。由于此次访问距离G7会议不到两天,因此各方普遍将普京此次出访视为对G7扬言继续对俄强硬制裁的反击。然而坦率地说,普京此次突访形式远大于内容,与其说是一次破冰之旅,不如说是一次挑衅的走秀,除了会加剧西方对其的敌意之外,本身难以起到其他的正面效果。在战术上,这次出访延续了普京一向的出其不意、大胆直接的风格,也取得了典型的普京式的成功。但在战略上,这次出访并无助于改变俄罗斯深陷制裁困局的现状,甚至还再一次验证了俄罗斯“冷酷无情的现实主义”。可以说,在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在对世界的认知出现了问题的前提下,普京的战术成功反而正在一步步将俄罗斯推进更深的战略困境。

偏安一隅的老欧洲:欧盟里的亲俄派

作为马基雅维利的故乡,意大利在国际舞台上一向以利益为最重要的考量要素。意大利不同于德国、法国,它更接近于一个名义上的大国,在大多数时候,它并不愿意为了大国的责任或是道义损失眼见的实惠。对于意大利来说,俄罗斯在乌克兰甚至东欧进一步的动作,都是与己无关的一个话题,而制裁俄罗斯给自己带来的损失才是实实在在的。长期以来,意大利与俄罗斯有着重要的经济关系。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前,两国的政治关系也相当紧密。意大利是俄罗斯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中国和德国,也正因如此,意大利对于欧盟制裁俄罗斯一直持有不同意见。尽管意大利仍然能够遵循欧盟制裁俄罗斯的规定,但在许多方面却仍然有意无意地显示出对俄罗斯的特殊好感。

今年3月,当俄罗斯反对党领导人涅姆佐夫在红场附近遇刺身亡、全球哗然的时刻,意大利最年轻的总理伦齐仍然成为了自俄罗斯去年“吞并”克里米亚以来首位访问俄罗斯的欧洲国家领导人。伦齐在普京面前轻松翘起的二郎腿成为了一个象征意大利态度的标志性图像,也意味着尽管贝卢斯科尼已经下台,但是意大利政坛对于俄罗斯政府的“价值中立”仍在继续。尽管有观点认为,意大利如此亲俄,其原因在于普京政府近几年通过利益的输送成功“捕获”了意大利政坛,但公允地说,这种说法过于看轻了意大利政客的节操。对于意大利政坛来说,支持普京并不是简单地出于金钱的问题,而是俄罗斯的确与意大利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意大利埃尼公司曾经与俄方共同发起了绕过乌克兰的“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该项目管道计划绕过乌克兰等反俄国家,从俄罗斯出发,由土耳其的黑海海底至保加利亚上岸,然后向北经过塞尔维亚、匈牙利、斯洛文尼亚至奥地利,向南经过希腊和地中海,最后通往意大利。虽然此计划目前由于保加利亚政府的变卦而搁浅,但意大利希望与俄罗斯加强合作的意愿却从未改变。

坦率而言,意大利的亲俄其实代表了大多数南欧国家的态度。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一直都是对俄制裁的温和派。西班牙是欧盟内部首个主张放松对俄罗斯制裁的国家,法国是欧盟与俄罗斯接触的桥梁,而意大利则是积极为俄罗斯辩护的“老朋友”。尽管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似乎让欧洲团结在了一起,但是并非所有的欧盟国家都如同东欧诸国一样恐惧俄罗斯。对于南欧诸国来说,它们从来没有遭遇过东欧诸国被俄国瓜分的命运,更没有遭遇过卡廷惨案之类的历史悲剧,它们与俄罗斯既没有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也没有难以消弭的历史仇恨,和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以及波罗的海国家不同,它们几乎从来都没有遭受过俄罗斯的“侵略”。在历史上,俄罗斯曾两次进军西欧,一次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打败了拿破仑,以拯救者的身份在鲜花与欢呼声中进入巴黎;另一次则是斯大林的铁军打下了纳粹德国的柏林,被视为正义的解放事业。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经验,意大利人并不完全赞同美国对俄罗斯的“妖魔化”,所以尽管处于站队的需要,意大利必须和美国、德国保持一致,但是它仍然尽可能地对俄罗斯展现热情。

从G8到G7:缩水的团结更真实

无论是G8到G7的转变,还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推进,都昭示了这样一个趋势,那就是今天的世界,正在从全球化的乐观景象中重新分解为区域性的集团。苏联解体后短暂出现的意识形态对立的终结被政治话语、价值观念的多样化所取代,曾经被寄以厚望的全球治理陷入了国家间利益博弈的泥潭而举步维艰。动辄几十国乃至全球性的国家间组织看起来很美,但常常由于内部的巨大分歧而陷入瘫痪。在这种情况之下,抛弃原地打转的大船而另组灵活、有效的小船,就成为了理性的选择。

就此而言,没有俄罗斯的G7,虽然仍有内部分歧,但是比有俄罗斯的G8更容易达成一致,也更容易统一行动。无论在安全上、经济上,它都能成为一个更加有效的组织。考虑到乌克兰危机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从G8到G7的转变将是一种长期的制度转向,而非一时表明立场的权宜之计。与其让俄罗斯进来合纵连横,不如划清立场、分道扬镳。这样反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迫使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做出痛苦的选择,而不是首鼠两端。虽然德国因为制裁俄罗斯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是借助“道德优势”裹挟诸如意大利这样的伙伴,却有助于其巩固欧洲轴心的地位。今日的欧洲虽然有其文化、历史的基础,但其内核却形成于“马歇尔计划”,这实际上意味着,欧洲的认同就是以与俄罗斯的敌对为基础的。不管意大利与俄罗斯如何亲近,它都必须从属于这个根本前提。除非它能够真正摆脱对于欧洲大国的依赖,获得自身在经济、政治与安全上的独立性。也正因为此,普京此行虽然得到了意大利方面的热烈接待,但并没有得到任何有实际意义的成果。尽管贝卢斯科尼表示要推动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但是他的魅力显然还不足以对“铁娘子”默克尔产生效力。普京分化瓦解G7的最大困难在于,他难以对真正的大国施加影响。因为欧洲真正的大国都是以俄罗斯为对手塑造其对欧洲的影响,而意大利从来不是具有决定性力量的大国,它的亲俄对欧洲具体政策尤其是关键政策的走向几乎毫无影响。

普京的战术成功与战略失败

在前不久结束的G7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抨击普京说:“他会继续毁灭他国家的经济,继续俄罗斯的孤立,固执地想要重建苏联帝国的辉煌?” 作为回应,6月10日,普京在米兰世博会俄罗斯馆日上称,俄罗斯同G7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了”,但俄罗斯与G7国家仍可以通过双边机制开展对话与合作。然而俄罗斯的处境却从没有任何的改善。普京在战术上的果断、强硬,让他的西方对手措手不及,但与此同时,他也将他的国家推进了更深的泥潭。

普京在上台初期曾经说过“给我20年,还你个强大的俄罗斯”,可真相是,现在的俄罗斯不过是一个经济上依旧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的国家。在普京的任上,俄罗斯经济的畸形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进一步加剧,特别是乌克兰危机以来,经济持续衰退。另一方面,普京大力提升了军队实力,也进行了多次成功的战术冒险,可结果不过是让几乎僵死的北约再度焕发活力,让东欧的国家再度武装。“吞并”了克里米亚、在乌克兰危机中与美西方多轮博弈,的确挣到了面子,可付出的代价却是被西方重新囚禁在世界的边缘。

普京是一个性格坚毅的现实主义者,他在泥潭里奋力地挥舞拳头,结果却让自己越陷越深。而这一次的意大利之行,不过是普京在下陷过程中一次无力的抓扯,他试图寻找到脱困的机遇,但是柔软的意大利面条可不是能够拖人上岸的救生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