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歼―31上航母还需闯几关

歼―31上航母还需闯几关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02:20:46
歼―31上航母还需闯几关
时间:2023-08-07 02:20:46     小编:

歼-31刚刚在网络上出现就引起很大轰动,关于其是否适合改装为舰载机一直讨论至今。本文只针对F-35C的设计特点和性能侧重,按照歼-31的基本结构和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将这个型号纳入中国舰载航空装备体系,以便了解歼-31舰载化对中国舰载航空兵的价值。

歼-15的起落架可以承受比歼-11更大的冲击裁荷,尤其是前轮无折转的载荷直接传递机构能够在瞬间承受相当大的垂直冲击载荷。歼-31模仿歼-15的起落架布局,一方面是可以借鉴成功型号的设计经验,另外也应该存在适应舰载需要的意图。

F-35C的弹舱虽然占用空间较大,导致机体粗胖又影响飞行性能,但在载荷多用途性能方面取得的收益却是无法忽视的,这也是F-35能够覆盖多军种装备需求的关键。歼-31如果按照现有条件改造舰载型,只能成为比较纯粹的空中优势战机。

歼-31的内部弹舱宽度有限,深度更是受到机体内进气道的限制,较之设计时就要求弹舱挂载907公斤制导炸弹的F-35,要想让歼-31用弹舱容纳反舰导弹,在现有机体条件下非常困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实现的,这就直接制约了歼-31作为舰载机的作战效能。

歼-31如果不能设置格斗弹舱,至少在目前看起来是缺乏完善战斗力的,尤其是将其投入进攻性作战任务时,仅用机身内部弹舱时的载荷灵活性很低。

组合无人机一切还是未知 “利箭”是在网络上存在的中国先进作战无人机,是与“神经元”、“雷神”X-45和X-47B技术水平相当、采用飞翼隐形布局的战术无人攻击机。“利箭”未来发展应该有作为舰载机的条件,但无人机作为主力作战飞机面对的却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难题。

美国最早在战争中使用无人作战平台,在大规模使用无人机十数年后,已认识到无人作战平台技术上存在的局限性,对新型无人机的应用和技术都开始进行调整。中国军事科研系统也开发了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无人机,在装备的同时还成功出口到其他国家,但迄今仍缺乏真正的作战无人机大规模使用验证,尤其是在高性能、高自主化装备的应用方面,中国与美国的差距还相当大。

“利箭”的技术状态和完善程度还无法与X-47B相比,未来的完善提高之路还很长,歼-31的进度和成熟度显然要比“利箭”快得多,两者的技术同步性还无法与F-35C和X-47B相比。

改为舰载机保证弹射起飞 歼-31采用传统的两侧进气道和常规气动布局,机体设计难度小,改进型也比较容易。歼-31在空战时没有外挂武器,机翼不需要考虑外挂载荷的气动干扰,干净的机翼可以获得非常好的升力性能,也有利于改善飞机的基本飞行性能和机动性。歼-31如果在31001号机的基础上改进设计舰载机,那么按照其改进型模型的改进状态估计,其基本重量不会有什么变化,减少的结构重量与增加的设备重量大致能够抵消。

如果歼-31利用弹射器起飞,又不需要考虑F-35C那样大的载荷航程,那么单纯按照争夺制空权的作战性能,现有的机翼面积应该也可以满足实际需要,只要调整机翼后缘可动面以适应折叠翼,就有可能降低约300公斤的机体结构重量,对动力性能应该有比较明显的改善,高速飞行性能和结构标准化比例也能有所增强。

歼-31想要成功地改进为舰载机,首先就要保证弹射起飞的技术条件。按照网络上流传的消息,中国已经开始研制弹射器,取得了比较理想的阶段性成果,歼-15也有采用弹射起飞方式的设想和方案。

在实现弹射起飞方式后,歼-15的综合战斗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起飞重量限制的缓解也能够改善多用途任务的载荷条件。歼-31以歼-15改进完善方案的应用技术为基础,也可以用较小的代价实现舰载化,甚至不需要对现在的翼面布局进行大的改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