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古代师生关系的嬗变

中国古代师生关系的嬗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06 00:02:46
中国古代师生关系的嬗变
时间:2023-07-06 00:02:46     小编:

【摘 要】我国古代师生关系以儒家师生关系为主体,尽管儒家对于师生关系的主张是平等的,但是更多的则是强调师长的绝对地位。可以从教育的师生关系中看出封建制度对于师生关系的绑架。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道尊严;封建统治

一、古代社会师生关系

师道尊严是古代社会的师生关系的完美写照。我国古代社会以儒家文化为文化主流,而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尊师”,汉代董仲舒对于儒家文化的极力推崇更是促使孔子的“尊师”主张为社会主体接受。各种教学理念的随着古代统治者对于教育的重视纷纷出现,但依旧是以孔子的“有教无类”以及“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为主体。“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这两个教育主张更加直接的导致了师道尊严的产生。《学记》中记载:“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也可以说,在学习之路上治学严谨的教师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与尊重。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的观点学生认真学习,听从老师明理为师,就是对教师的尊敬之心的体现。而且“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使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判。背判之人,贤主弗内之于朝,君子不与交友”。

二、古代师生关系的变异

尽管孔子对于师生关系的定位极力的想让学生和老师处于平等的地位,但是在《论语》中依旧可以看到对于市长的地位的强调。更是在汉代董仲舒之后私学盛行,私学中的“著录”的师生关系,相互利用的关系,学生利用老师的名望来彰显自己的学识,而老师利用著录生来扩大其影响。如《汉书・儒林传》中说到,高相“自言出于丁将军”,高相自称是丁宽将军的弟子。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将师生关系看成了获取名利的筹码。师生关系由此发生了极大地变异。

汉代之后,统治者更是利用这种师生关系在思想上禁锢学生,是学生成为了封建统治下的牺牲品。因为,随着教育的普及百姓本应该“明事理,辨忠奸”但是,在当时社会统治者的推动以及一些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一些学子更是将师生关系解读成的十分极端化。晋代教育家葛洪甚至认为:“明师之恩,诚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可不崇乎?”③《抱朴子》老师的恩情比父母生养自己的恩情更大!还有孔子去世之后,他的学生子贡更是守孝三年,“子贡庐冢”的故事大家广为传诵,甚至将子贡定为了孝顺老师的楷模。师生关系就演化为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种偏激的具有封建统治意味的“利器”。将老师等同于父亲,师生等同于父子,将教育理念与伦理观念牢牢地捆绑在一起。“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伦理而已矣。何为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者之伦序是也。何谓理?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之天理也”(《明儒学案・河东学案》)。这是人异于动物的体现,但是正是这种人的最宝贵的品质使得百姓困于君王的思想统治之下。

三、古代师生关系变异的原因

可以说儒家学说以董仲舒为界分为儒学和新儒学,那么儒家思想下的师生关系也是以汉代董仲舒为界发生了改变。但是深究古代师生关系变异的原因可以认为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在思想上控制百姓。汉代儒学片面强调尊师,而且还将师生关系演化为父子关系和君臣关系。东汉《白虎通》继承了《礼记・学记》中的“师严道尊”思想,对师生关系作了典型的解释,说:“师弟子之道有三:《论语》曰:‘朋友自远方来’。朋友之道也。又曰:‘回也视予犹父也’。父子之道也。以君臣之义教之,君臣之道也。在《白虎通・三纲六纪》也说:“师长,君臣之纪也,以其皆成己也。”可见在东汉对于学生的附属或隶属关系的强调。更是顺从封建统治者的意愿给单纯的师生关系附加了忠君的思想。以致出现了“天地君亲师”的“师道尊严”的思想。

在封建统治者对于“师道尊严”思想的大力推崇下,师长对于学生的态度更是与孔子能够接受学生的建议的和蔼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片面的尊师的主张有助于封建统治,将儒学奉为了经典,更是将儒学所衍生出的偏离儒家主题的“尊师重道”看为了统治百姓的利器。在生活中,学生对老师的命令可谓做到令行禁止。能够成为名师的人必然是忠臣、孝子,因此学生对于教师的服从必然会服从于君主。如《御览》卷八七引《东观汉纪》记载:“宋弘为司空,常受傣得盐豉千斜。遣诸生迎取上河,令崇之,盐贱,诸生不崇,弘怒,便遣,及其贱,悉崇卖,不与民争利。”这就是绝对不平等的关系,学生已经成为了师长的奴役,师长是统治者的奴隶,因此学生更是统治者的奴隶。

总体说来,古代师生关系变异的原因是统治者需要一种思想或理念来控制百姓,而在儒家学说的师生关系中的“尊师”十分的符合统治者的需要,中国师生关系由孔子所推崇的“尊师”经东汉董仲舒的改变就成了变了形的“师道尊严”旨在重视儒家忠孝伦理之道,直接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因此古代师生关系变异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对于师生关系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刘厚琴.论儒学与两汉师生关系[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41―47.

[2]苗春德.试论孔子私学的师生关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6):111―115.

[4]姜国钧 杜成宪.试论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周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65―7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