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以生为本,点亮语文课堂

以生为本,点亮语文课堂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29 02:48:06
以生为本,点亮语文课堂
时间:2022-10-29 02:48:06     小编:

引言

素质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中心,通过有效途径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既有应对考试的能力,又有丰富的内涵底蕴。首先教师应结合教材,在小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有计划地落实与开展。但是,倘若教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将不会主动、积极地参加课堂活动,进而无法自主获得语文知识,不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培养。所以,只有重视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喜欢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这就是阅读教学想要达到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巧设问题、构建情境、竞赛环节、多媒体教学等。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而且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大多数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通常并不能持久,总是三分钟热度,这要求教师运用有效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如:当学生对课本中的内容基本理解后,没有其他的问题可想时,教师可以抛出一个能够加深学生理解的问题;当学生遇到思考难题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点拨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豁然开朗;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混沌状态下,不想思考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具有争议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学生提出的一些新颖或新奇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会让教师无从回答,当教师询问这些问题的由来时,学生的回答通常是,从一些杂志或书中看到的。这就是阅读所起到的作用,它能使学生的视野变得宽广,思维变得敏锐。要想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激发兴趣,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还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带着问题深入分析的精神,并培养学生交流探讨,总结汇报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秋姑娘的信》这节课时,教师首先使用多媒体助教设备向学生展示秋天的美景,然后问学生:“同学们,这些美景是谁带给我们的呢?”学生一同回答:“是秋姑娘。”教师又说:“看,秋姑娘来了,大家快和她打招呼!”接着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将本节课的正文顺利导入。接着,教师又说:“下面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秋姑娘给我们写的信。”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再向学生提出问题:“美丽的红枫叶去哪了?冬天快要来了,怎样让秋姑娘的朋友过冬呢?”等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继续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为了加深学生对本篇课文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扩展练习,给学生又带来三位秋姑娘的朋友,分别是蚂蚁、刺猬、燕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说一说秋姑娘会给她的朋友们写些什么?教师通过构建情境、使用多媒体设备、设置问题等方式,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阅读,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

二、重视预习,增强自主阅读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预习是其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前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文化水平、生活体验进行的一种具有互动精神的学习活动。传统观念下,教师口中的语文预习就是让学生通篇阅读课文,将文章中的生字、词语进行摘抄;一些教学环境较好的学校则会给学生分发预习作业纸,让学生预习完课文后,将表格中的问题完成。但无论是何种预习形式,都不会引起学生与家长的高度重视,甚至于一些教师也不会对课文阅读的预习引起足够重视,认为只要让学生多读两遍课文,记准文中的重点生字与词语,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学生而言,在预习过程中虽然会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自己很难独立完成,但在课上,教师都会将答案一一告诉给学生,所以学生在预习时,难免三心二意、蜻蜓点水式地应付了事。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只是个例子。”这说明,在阅读教学中,倘若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突出效果、注重检查,让学生知道如何做好预习,怎样在预习中提出质疑,如何使用工具书解决自己的疑问等。那么,学生就能够逐渐学会怎样去阅读课文,怎样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进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露珠》这节课之前,教师让学生将这篇课文进行预习。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能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认识并记住教材中的生字与词语,这也是最基本的预习内容。然而,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与自主预习能力,就需要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逐步感知并认识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性与思考性的问题:“同学们,本篇课文是怎样描写露珠的变化过程的?课文中都描写了哪些露珠的变化特点?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你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通过设置这些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阅读,以便回答上述题目,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由此可以看出,为了树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推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预习活动模式。通过全篇阅读、标出自然段、总结文章中心思想,并且找出生字、词语、不懂的词语用彩笔进行标记,大胆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尝试独立解答等步骤,由浅入深,不断深入,进而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突出重点,将课堂变成合作天地

伴随学生越来越广阔的阅读面与越来越丰富的知识积累,在课文的阅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质疑,而伴随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所提出的质疑也会越来越有价值,这样,学生所提出的质疑将和教学大纲中的重点相互统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必要按照流程一步步按部就班地进行阅读教学,这会影响学生的思维。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发生,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逐步提高对重点、难点的掌握与理解,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角,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而有效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节课时,倘若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地讲解文章,首先要分析文章的结构,而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就是钓鱼、钓到鱼、放鱼、放鱼后的感受,条理十分清晰。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学生通过读、找、想就能解决问题,不需要当作重点内容进行讲述,然而这篇文章想要传达的中心思想是,懂得规则,遵守规则。学生通常会产生困惑,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进入文章中,让学生通过主动阅读解释心中的疑问,并联系日常生活提出新问题。比如: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哪些不守规则的行为,不守规则的后果又是什么?于是,学生在这节课中不仅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还使学生能够懂得生活,由心而生“从我做起,要做一个有原则的人”。 阅读教学可以围绕学生的质疑展开,从而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阅读,从而让学生不仅想学,而且会学。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这节课时,教师对这篇文章的重点使用提问式与探讨式的教学手法,让学生体会文章细腻的描写方式。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时,可能会感觉这篇文章描写得很好,但究竟是哪描写得好却说不上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先让学生整体感受文章,找到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具体表现,然后让学生思考兵马俑的描写方式。学生在相互交流后,自主找出兵马俑的描写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文章的精彩描写部分,又能学会一种描写方法。另外,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种描写方法,教师还可以找到其他兵马俑的图片,让学生练习写作。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助于加强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四、多元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感悟

在小学语文以往的阅读教学中,主要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与总结,这样的评价方法经常会让学生感到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使学生产生压力。而且一个教师通常需要监管多个学生,对学生的了解无法做到全面、细致,这将导致评价结果不细致、不具体,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互评机制,让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中,不仅能够看见他人的不足,也能够看见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养成自省意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底蕴。互评机制可先在小组内进行,如作业互评机制,每组学生穿插开作业进行检测,对重点知识、难点知识、易错点进行检测。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望洞庭》这节课时,文章中描写景色的语句有很多,“潭面”指的是“湖水”而非“潭水”,“山水翠”指的是山水一色,因为水以蓝绿色为主,选择与山相近的绿色,形成一体感,看看学生对“翠”字的用法,以及对该句的理解是否正确,默写是否正确等。在作业检测过程中,由学得较好的学生指导学得较差的学生,从而形成一种平层的交流机制,使学生有问题就提,减少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强化个体学习成果。另外对一些基础课、复习课,教师可以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习委员、班长等班干部组织课堂学习,教师从旁指导,从而提高课堂的互动气氛,形成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环境,减少教学过程中个体化差距。

结语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使用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爱上阅读,甚至达到“一日无书,食肉不香”的境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带给自身的满足与喜悦,让书成为自己终身的好友,进而不断在阅读中提高、成长。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