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社一卡是实现早稻扩面增收的有效途径
粮食是我区农业的传统产业,但受种粮比较效益低的影响,近年来粮食种植面积始终难以提高。如何有效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区以**镇**村为试点,创立了“**”模式,即通过组建一家种粮专业合作社,为全村农户提供早稻生产“五代理、十统一”的全程社会化服务。通过资金整合、资源整合,有效降低农户的种粮成本,使该村早稻种植面积比上年提高近7倍。“**”模式为全区早稻生产扩面工作提供了借鉴,在区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各产粮乡镇纷纷开始推广该模式。截止 4月13日 ,全区共建立种粮专业合作社115家,其中今年新成立100家。
各地干部群众到底对“**”模式认不认可,推广得怎么样?这一问题无时无刻挂在我心上。 4月2日 ,我抓住区学习实践办统一开展“蹲点调研周”活动的良机,选择一个有种植早稻习惯且面积较大的村--全旺镇**村蹲点调研,调研的重点是了解“**”模式面上推广情况,帮助农民解决发展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扩粮增收的有效途径。
上午,我和粮棉站、植保站的同志一起来到**村,全旺镇的责任农技员、**村的村干部陪我们去看了该村的早稻示范片,我们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谈,通过交谈,使我对该村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全旺镇**村共有19个生产队,农户386户,总人口1408人,以粮食、柑桔为主要收入来源,20xx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050元,低于全区农民的收入水平。全村耕地面积共1376亩,柑桔1010亩, 去年早稻面积760亩、单季稻350亩。今年,通过宣传发动,该村落实早稻种植面积1500亩(包括从附近村承包种植的面积),比去年翻了一番。目前,已成立了“衢江区新粮农粮油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
随后,我又邀请村干部以及种粮面积较大的农户,在村会议室召开了以“多种粮、种好粮”为主题的民情恳谈会,倾听种粮农户的想法和要求。通过座谈,了解到村民们都比较认可“**”模式,认为“**”模式是节本增收的好法子。一是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整合政策资金、地方政府扶持和规模化经营,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户种植早稻的积极性,实现了节本增收。农户加入合作社,接受全程社会化服务后,可比散户增加收入277元/亩,增加的收入包括早稻订单补助、政策补贴资金以及规模经营后节约生产成本等。二是减少了耕地抛荒。农户可结合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流转托管、全程代理、部分托管的服务模式,既有效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和无力耕作农户空闲田的季节性抛荒的问题,又有效降低了农民的管理成本。三是提高了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五代理”(代耕、代育、代管、代收、代订单)、“十统一”(统一机耕、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管理、统一植保、统一机收、统一保险、统一订单、统一测土配方和统一农资采购)等社会化服务,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生产所解决不了的机耕、机收、统防统治等问题,使耕地经营权和耕作服务逐步向合作社流转,既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又使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合作社掌握更多的耕地经营权,促进粮食生产逐步向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最终,使整个区域的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都能稳定在较好的水平上。
同时,村民们认为,当前还有很多因素制约种粮面积扩大。一是农资成本高。今年,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相对于原油价格的下跌,降幅过小,农资仍然偏高。二是土地流转难。目前,村集体早已将土地分到家家户户分散经营,要从每家每户承包土地的难度较大,影响大户连片承包,增加大户生产成本,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是发展有顾虑。对国家早稻扶持政策的连续性没有把握,大户不敢与农户签订长期的承包合同。
在与村民座谈过程中,我了解到村民遇到了直播稻栽培的草害难防治、油菜田种植早稻季节紧张等难题。对直播稻栽培的草害难防治问题,我要求区粮油蔬菜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周爱珠当场给予解答,详细讲解直播稻草害防治的技术。并且,粮棉站已于近期举办了一期培训班,对粮食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进行先进适用的种粮技术培训。对油菜田种植早稻季节紧张问题,我安排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双季双抛栽培技术,告知村民可以通过塑盘育秧技术解决油菜田种植早稻季节紧张的问题。
蹲点调研虽然时间不长,但对我依然触动很大。在走访座谈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农民有多种粮、种好粮的愿望,也很希望通过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实现增收,毕竟农民有种植粮食的传统习惯,只要粮食种植效益上去了,农民还是很愿意多种粮食的。今年,市政府发出号召,要求各县(市、区)把早稻扩面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而要实现早稻面积大的突破,彻底改变目前粮食生产的被动局面,最直接的办法是提高粮价,大幅度增加种粮的经济效益。但粮食价 格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粮价受到国家严格调控的前提下,只有采取宣传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进一步创新模式、整合资源、完善考核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实现扩粮增收。为此,在粮食生产发展上,我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模式要全面推开。实践证明,“**”模式是扩粮增收的好法子,各地群众对“**”还是模式比较认可的。对于“**”模式,各级领导都给予高度评价。茅临生副省长批示:请农业厅将各地好的做法在面上推广,送新闻单位宣传。衢江区的这一做法贵在抓得实,既服务了农民,早稻面积有望增两成,也把政府的扶持资金用在点子上。省农业厅副厅长朱志泉、区长蔡晓春也都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大力推广“**”模式。为此,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加大“**”模式的推广力度,加大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培育力度,凡早稻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要逢村建社,或几个村联合建社,着力扩大国家种粮扶持政策的受益面,尽量将省市种粮补贴政策用足用活。当然,也要避免仅仅为了套取补贴资金而建社,各种粮专业合作社一定要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发挥作用。
二是督查考核要动真碰硬。当前,我区的粮食生产指标考核办法主要采取年终一次性考核的办法,这种考核办法存在很大缺陷。因为粮食生产是有季节性的,早稻、晚稻有不同的收割时间。而水稻一旦收割掉,要检查种植面积也就无从谈起。为此,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考核应该注重平时,早稻、单季稻及连作晚稻都要采取季节性实地抽查验收的方式,以真正发挥考核的监督约束作用,改变各级政府目前对待粮食生产普遍存在的“喝个口号、开个会议、下个计划、填个报表”搞数字游戏应付了事的现象。同时,粮食生产考核办法要根据各乡镇(街道)的实际,科学制定考核目标,考核目标可以分为硬性指标和目标指标,简单地采取“一票否决制”并不科学。要进一步加大奖惩力度,将粮食安全工作与乡镇(街道)主要领导的年度奖金、人事任免等相挂钩,通过直接的经济或行政手段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
三是农村土地要加快流转。家家户户种粮,为的是家里的口粮,图的是有饭吃。而大户种粮心里想的是要通过规模连片经营,让土地多产粮食、多赚钱,从而能够提高土地的粮食产出率。在目前农村的农业生产经营多元化、就业门路日趋宽广的形势下,要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十分有必要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推动规模化经营的发展壮大,实现土地向种粮能手的适度集中,同时也有利于加快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步伐,提高我区粮食生产的整体水平。为此,建议区政府出台土地流转政策,通过政策激励,提高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加大种粮大户培育力度,加快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程度。同时,各乡镇(街道)都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进一步做好流转信息的收集、发布,指导合同签订,资料归档等工作。
四是基础设施要抓紧建设。当前,我区有不少农田水利多年失修,机埠损坏老化现象相当严重,渠道堵塞,水流不畅,已经比较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灌溉,并由此增加生产成本、影响粮食产量,降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此,建议区政府整合资金,解决好农田灌溉问题。同时,加强田间机耕道路的建设,为农业机械下田铺好路,从面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减少生产成本,这也是下步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是技术推广要到村到户。近几年我区水稻生产先进技术推广的面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镇、高家镇等少数几个重点粮产区,省工节本的早稻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率不高,不利于我区广大农民节省早稻生产成本,提高工效,增加经济效益。对于有早稻生产潜力的乡镇(乡镇),要及早组织人员开展先进适用技术培训,让农民尽早掌握技术要领,促进早稻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