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守护者
——记**省***医院心理医生***
在**省***医院,每位患者都会收到一份真诚而温馨的《阳光心语》:“我从阳光中走来,带着金色的收获走进警营,走进您的心田。我把心理咨询比作‘阳光工程’,用尊重去挖掘,用温暖去融化,用爱心去营造。我在这个阳光小屋中助人自助,令每一位患者健康快乐,让部队充满阳光。与心相约,把烦恼和困惑告诉我——我会尽全力帮您驶向阳光地带。”
普及,在军营中尚属一项新课题。当***把熬了整整三个通宵、查阅大量资料形成的2万字可行性报告提交院办后,引起了部队领导的高度重视,请专家组进行论证后,对她提出的设想给予了充分肯定,支持在**医院设立心理咨询门诊,并委派她作为门诊部专职负责人。自那以后,***就开始不知疲倦地畅游在心理学知识的海洋中,一门心思钻研部队官兵的心理诊疗课题。
同窗眼中她是典型的“学习狂”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初学伊始,从医学心理学到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障碍、心理测量,从各类基础知识到心理诊断与心理治疗……种类繁多的科目、拗口的专有名词加上大量眼花缭乱的外语解释,搞得她头晕目眩。但生性要强的她没打退堂鼓,抽点时间就一头扎进图书室,如饥似渴地找资料、翻教材、背名词。当时,想在**买到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书籍并非易事。她积极想办法,经常托人去外地出差时帮忙购买或通过网络邮购,先后自费万余元购买了大量心理学书籍。家里的书架、写字台上摆满了她的工具书和
官兵眼中她是希望的“引路人”在她的努力争取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7月,******心理门诊部在**医院正式挂牌成立了。由于心理工作在当时**部队尚属一片“处女地”,既无可借鉴的经验、翻阅的资料,也没有引路人,自己在地方所学的知识和部队的工作又有许多需要融合的地方,再加上当时同志们对心理工作还不太接受,刚开始时一些基层官兵对心理工作不了解,部分同志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不光彩的事,对心理咨询的作用抱有猜测、怀疑的态度,门诊部成立半个多月竟门可罗雀,无人问津。有些人甚至调侃地说:“心理学有啥搞头?不就是唠十块钱的事吗?!”在这种情况下,她多次主动向单位领导和同事介绍心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心理咨询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为扭转工作初期的被动局面,她主动请战,在患重感冒高烧近39度、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毅然报名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送……、送……、送……、送……“四送小分队”。工作中,她不辞辛苦,先后深入**近80个基层单位,为3500余人授课,几乎走遍了**的基层……。她结合**部队心理卫生工作实际,积极普及
心理健康知识,并结合实际先后编写了《给自己的心理把脉》、《为心灵导航》、《保卫心灵》等教案和课件,让全体官兵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接受了心理健康知识,纠正了对心理疾病的错误认识,掌握了许多自我调试的技巧,受到了基层官兵的热烈欢迎,甚至有好几次官兵们冒着大雨列队迎接他们。但工作条件的艰苦,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一次,小分队到边境线附近的检查站工作,换乘了好几趟车、历时近一周才抵达目的地。旅途的颠簸,再加上一直未能很好地休息,她一下子就生病了。但为了工作,她咬牙坚持着,一边打着点滴,一边为基层官兵上课,课后还为前来咨询的官兵做个别咨询。到了晚上,她实在支持不住了,倒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小憩一会,朦胧中突然感到有东西在眼前晃动,待睁开疲惫的双眼,突然发现有条一米多长的毒蛇正吐着芯子,爬到她跟前。正巧此时一个年轻的战士来做心理咨询,挥舞着拖布杆才将蛇打跑。
一次,小分队刚到一个偏远的派出所,就被几个士官给围住了。他们听说心理医生要来,兴奋得一夜都没睡好,无法向人倾诉一肚子的委屈都想一股脑地告诉这位知心大姐。一个年龄较大的士官说他已经29岁了,自当兵以来一直都在这个单位,而且他们这里只有他们三个人,一个是采购物品的司机,一个是炊事员,一个是锅炉工,白天的时候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事还感觉不到什么,可一到了晚上,就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地熬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看到自己的同龄人有了房子、有了车,总感到不平衡,感到自己未来的生活就像这大山一样沉重,经常有逃离的想法,其他两个也说有同样的感觉。认真倾听了他们的烦恼之后,她先是从充分尊重和理解的角度和他们进行了交流,在此基础上运用心理咨询的认知理论,告诉他们的问题在于认知上出现了偏差,要想把苦恼带出这座大山,就要试着改变自己的认知。后来又经过几次电话咨询,终于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一致表示现在不仅没有了当逃兵的想法,干起工作来也不知累了。元旦时,她还收到了他们三个自制的贺卡,亲切地称她为希望的“引路人”,还有他们因工作表现突出受到表彰的好消息。
同事眼中她是释压的“安全阀”
2006年年初,为推进全省***医院创新发展和全面建设,本着“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原则和加快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编配步伐”的总体思路,结合工作实际,对医院和基层符合
条件的干部实行竞争上岗。由于多年来大家习惯的“保险箱”式的生活状态突然被打破,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很多同志都焦虑紧张、失眠多梦,接踵而来的就是昔日的同事转瞬间成为竞争对手,各科室的气氛也一下子紧张起来。一时间大家都无法坦然面对这种类似“自相残杀”的场景,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这种情况下,在院领导的安排下,***临危授命,负责对大家进行心理解压、疏导工作。在竞争考试前,她以《给压力一个释放的缺口》为题,详细阐述了从什么是压力,压力产生情绪变化和躯体反应,到最后如何面对和缓解压力等心理学知识,让大家认识到压力产生的关键是消极认知。采取合宜的态度,正确面对压力与事业、压力与疾病的关系,给不断加大的压力一个释放的缺口,确保健康的心智、健康的精神、健康的生活态度。大家像接受科普知识一样接受了心理压力产生的原理。考试结束后,她又以团体咨询的方式,引导大家宣泄释放压力,让每个人接纳自己的心理变化的同时,制定出自己的失败计划,在所有参与竞争的人员面前宣读,从中感受到每个人都有失败的可能。大家在竞争对手面前宣读了失败计划后,就感觉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彼此之间的关系也缓和了许多。有的同志在别人宣读的过程中主动站出来说某某的孩子太小,下基层实在太困难,某某的家里负担太重不适合离开**,而我就一个人,在哪都一样,我可以替他们下去等等类似的话。在心理咨询的作用下,大家无形中从一开始的敌视转化为理解关怀,竞争对手也成了竞争伙伴,到最后真正下基层的也都是欣然离开,很快就到了新的岗位开始工作,并把从这次竞争中所获得对压力和挫折的正确认识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带到了新的工作环境中。事后,同事们都戏称她为单位释压的“安全阀”。
患者眼中她是可信的“好朋友”
心理咨询伴随着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