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乡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村、焦点在农民。
新形势下,如何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提升乡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根本保证。带着这一课题,我们利用近三个多月的时间,对全市10个县(市、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对近百个乡村党组织战斗力状况进行了深入剖析、走访问卷,同20xx余名基层干部和党员群众进行了座谈讨论。
调查中我们感到,经过先后两轮的集中整顿建设和“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成效,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有了增强,农村改革和发展也取得了进展。同时我们也感到,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日渐突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亟待加强,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亟待提升,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方法、执政方式亟待改进。
带领广大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使命要求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升乡村党组织战斗力为核心,以维护和实践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与时俱进,适新应变,走出一条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提升速度缓慢,担当“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政治责任着实令人堪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来源于班子的凝聚力、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和党员队伍的影响力。从调查的情况看,近些年来,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不断提升,但提升的速度与加快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落差。
农村基层组织自身建设上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不可否认,少数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每况愈下,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日益消退,一部分农民党员的先进性又难以体现,弱化了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能否全面完成时代赋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历史使命,实在令人担忧。
担忧之一:作为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核心堡垒,多数乡村党组织在带领群众加快发展奔小康中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但还有相当比例的党组织处于看摊守业、涣散贻业的状态调查中,我们对100个乡村党组织按加快创业型、实干兴业型、看摊守业型、涣散贻业型进行了分类剖析,从总体上看,上述四种类型大致呈现2:3:4:1的比例。见“十县(市、区)百个乡(镇)村党组织状况分类表”。
十县(市、区)百个乡(镇)村党组织状况分类表调查乡村所在县(市、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分类数量加快创业型实干兴业型看摊守业型涣散贻业型乡(镇)村乡(镇)村乡(镇)村乡(镇)村乡(镇)村肇东3121413141安达3101213411海伦21021315庆安310121414调查乡村所在县(市、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分类数量加快创业型实干兴业型看摊守业型涣散贻业型乡(镇)村乡(镇)村乡(镇)村乡(镇)村乡(镇)村绥棱2812241兰西28121411青冈1611221望奎1411111明水1411111北林28111331合计208041662483228适应需要的占50不适应需要的占50从是否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的角度,可以概括为两个50。见图示:一方面,适应需要的占50(主要是前两种类型)。
他们的突出特点是:有一个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好班子,有一支艰苦创业、实干兴业的好队伍,有一条加快发展、富乡富村富民的好路子。比如,肇东市宋站镇党委以建设全国奶牛第一镇为目标,充分发挥镇村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大力发展奶牛产业,使全镇经济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镇级财政收入达1500多万元,位居全市160个乡镇之首。
目前这个镇奶牛饲养量达2.3万头,90以上的农户靠养奶牛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另一方面,不适应需要的也占50(主要是后两种类型)。
其中看摊守业型的占40以上,这类党组织的主要特点是:干部不思进取,思想不解放,甘当“太平官”,发展没思路,问题绕着走,工作推着干,满足于“维持局面、完成任务、不出大事、没有上访”。海伦市把这类党组织称为“维持会”,老百姓把这类党组织中的干部形象地比喻为什么事也不干的“大头佛”、什么问题也不解决的“老面兜”。
调查中,有个村的“三职”干部在位十几年,工作不冷不热,干群关系不好不坏,经济发展缓慢,村里面貌依旧。当我们问及这个村的群众为什么不选几个能人给自己“当家”?群众说:他们虽然不是啥能人,也干不了啥事,但他们起码不“败霍”。
与这个村所在的乡镇干部座谈,我们问为什么这么多年不对这个支部班子进行调整?干部反映:目前这样的村班子就不错了,虽然发展慢点,但起码能“看摊”,稳定住局面。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深思。
如果仅仅局限于不“败霍”、能“看摊”,如何能加快发展,又怎么能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由于这种类型的党组织所占比例较大,工作徘徊不前,特别是隐藏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如不尽快改变这类党组织的战斗力现状,加快发展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将因此 付之东流。
在加快发展过程中,如果说“看摊守业型”党组织的问题已经成为阻力,那么“涣散贻业型”党组织的问题则更为严重。这种类型的党组织软弱无力,甚至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无人干正事,无钱办公事,无章理民事,村困民穷,人心涣散,问题积重难返,久治难愈。
尽管这种类型党组织所占比例不足10,但对党的事业危害极大,已经成为加快发展、建设小康的严重障碍。比如,兰西县的一个村,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党组织形同虚设,村党支部由“四大家族”轮流“坐庄”,干部以权谋私,财务管理混乱,宗族势力把持村务,一个不足20xx人的村外债(高息抬款)高达200多万元,人均外债比人均收入还高。
担忧之二:作为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决定因素,多数乡村干部在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发挥了中坚骨干作用,但还有相当比例的基层干部处于没有本事、无所事事的状态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发展的快慢。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对农村基层干部不能简单地用“主流是好的”来概括,应实事求是地做出深入具体地剖析。配合我们的调查,一些市县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现状进行了分类。
有的从领导方式方法的角度,把基层干部分为示范型、任务型、蛮干型、无为型四类,各类所占比例依次为3:4:1:2;有的从素质能力升级的角度,按素质能力已经实现升级的、素质能力亟待提高的、素质能力难以提高需要调整的3个层面分析,每个层面各占三分之一;有的从履行职能的角度,认为农村基层干部能够奋发有为、艰苦创业的占30左右,尽职尽责、支撑局面的占50左右,没有本事、无所事事的占20左右。从以上的分类剖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现状有喜有忧,喜中有忧,忧中难喜。
通过对千名农民党员群众的问卷调查显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满意率占七成,不满意率占三成。见“千名农民党员群众问卷调查统计表”。
千名农民党员群众问卷调查统计表问卷调查农民党员群众参与人数问卷内容:对乡村干部队伍是否满意满意人数及比例满意原因不满意人数及比例不满意原因104670968执行政策好领导能力强经济发展快工作作风实其他33732能力不强作风不实办事不公为政不廉其他3592013411323195137695令人欣喜的是:多数基层干部能够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成为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牢固根基和重要支撑,保证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推动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特别是在农村基层干部中涌现了一批小康领路人、产业带头人和群众贴心人,加快了带领群众致富的步伐,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比如被授予“人民好公仆”的望奎县宽五西村党支部书记佘树德同志,十几年如一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心系群众,带领一班人,艰苦创业,加快发展,把一个村困民穷的落后村变成了村强民富的小康村。这样的干部在基层不在少数,他们是党在农村、在农民心目中的政治支撑,他们的事业看得见、摸得着。
要对这样的干部大力宣传,扩大影响,不能好事不出门,以此提高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令人担忧的是:相当比例的基层干部处于不会干事、无心干事、不干正事的状态。
调查中基层反映,目前乡村干部有80不会做农村工作,或能力弱,或处于无心干事、不干正事的状态。这虽然有些言之过重,但不可否认,确实有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不适应农村工作需要。
——观念陈旧,素质先天不足,工作思路不清,不会干事的基层干部为数不少。一是领导方式陈旧,不会抓农村经济。
一些乡村干部开展工作还是行政命令的“老套路”,指挥农业生产还是催种催收“唱四季歌”,抓结构调整调来调去还是“大玉米”。调查中有的群众反映,乡村干部最大的“本事”就是收费,最擅长的工作就是开会,调整结构就是说大话,甚至“瞎指挥”。
二是文化科技素质偏低,不能发挥示范引带作用。调查表明,目前乡镇干部文化程度以大中专为主体,本科以上学历仅占16.8,涉农专业的不足10,高中以下文化达30。
村干部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大中专文化程度仅占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约占45,初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接近35。见“绥化市乡(镇)村干部文化状况统计表”。
大多数村干部只能粗浅地掌握一些农业技术,精通和掌握高新农业技术的为数不多,甚至有的村干部还是“科盲”。这种科技文化素质状况,很难在调整结构、发展效益型农业中发挥示范引带作用。
调查中,有个村为了带动群众发展畜牧业,决定由村干部带头集资养奶牛,由于不懂行,不懂技术,辛辛苦苦花高价买回的却是“淘汰”牛。也有一个村,在调整结构中组织引导群众种菇艹娘,由于不懂栽培技术,乱施化肥,种出的菇艹娘光长秧子不结果。
三是工作方法简单,不善于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对近几年农民群众上访问题进行分析,有一半以上是由于农村基层干部不负责任、作风不民主、处理问题方法简单、工作不细所致。
在处理农村一些棘手矛盾和问题上,一些基层干部打骂群众,甚至借用专政工具管制群众,致使矛盾激化,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比如,青冈县有一名村委会主任,开展工作不讲方法,粗暴蛮横,两次殴打群众,造成群众越级上访,影响极坏。
这样的干部在基层虽然为数不多,但影响则“一条鱼坏一锅汤”,坏事传千里,令人反感。给党在农民心目中的威信,甚至在农村的作用带来极大危害。
全市乡(镇)、村干部文化状况统计表项目人数比例乡镇干部9445名村干部8576名大学大专中专高中初中以下大专以上中专高中初中以下人数159249462611296179938392937所占比例()16.8652.3727.643.1320.9844.7734.28——意志灰退,宗旨信念不牢,不愿为党工作,无心干事的基层干部愈见增多。调查中我们感到,农村矛盾错综复杂,乡村干部处在矛盾的旋涡中,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完不成硬性任务,上级不“饶”你;不给群众办实事,老百姓不“尿”你;一旦触及群众利益,有人告“死”你。“矛盾多,干部累,上压下挤活遭罪”——当干部实在没意思。
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反映:现在加快发展的任务越来越重,税费改革后我们的工资却越来越低,干得再好也是农民,与其为工作“头拱地”,不如回家侍弄“一亩三分地”。由于矛盾缠身,压力过大,待遇降低,一些基层干部思想灰退,工作没有积极性,不愿再为党工作。
据统计,近两年来,全市辞职不干的乡村干部就有89名,甚至有的乡镇党委书记也撂了挑子。这些人在农村有一定能力,在农民中有一定影响,他们的卸任给事业带来了一些损失,同时也给新上来的同志带来了工作阻力。
调查中,还有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想“撂挑子”,但由于以前为了完成任务,经手了大量的抬借款,甚至把自己的工资也搭了进去,手插磨眼“拔不出”、“撂不下”。——作风不正,不按政策办事,侵害群众利益,不干正事的基层干部大有人在。
调查中,一些基层干部作风漂浮、不干实事、处事不公、以权谋私,仍是群众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有的基层干部当干部的初衷就不正,上任之后就琢磨着怎么样欺上瞒下,中饱私囊;有的为了求得升迁,损害群众利益,搞政绩工程,虚报浮夸;有的为了保住位子,拉帮结伙,偏亲向友,甚至借助村匪屯霸邪恶势力;有的为了捞取好处,低价发包资源,任意挥霍集体资财。
今年,在“两风”建设中,全市上下“挤水份”,仅GDP一项就挤出45亿元,其中绝大多数水份在乡村。有个村前几年报表统计村办企业产值数百万元、养牛超千头。
实地踏查村办企业只是几个民办小作坊,搞的养殖一条街也是空架子。调查中,还有人反映有个村前两年管理混乱,村干部一年中仅吃大鹅就达1500多只,平均每天吃4只还多,最多的一天吃了20多只。
青冈县有一个村,村干部为了“有钱花”,竟将机动地卖了几十年。担忧之三:作为党领导农村工作的重要力量,多数农民党员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还有相当比例的农民党员处于贫困落后、无力争先的状态调查中,我们感到,近年来通过实施“双培”工程,农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双带”作用突出的先进分子;通过开展党员服务区活动,大多数农民党员在农村生产生活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但是,农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贫困落后、无力争先的问题也很突出,与“三个代表”的要求相去甚远,先进性还很难体现。——相当比例的农民党员没有致富能力,难以实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调查中,我们对农民党员队伍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目前我市农民党员队伍中,率先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约占30,代表着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近50的党员仅限于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双带”作用;有近20的农民党员致富步伐缓慢,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无法发挥作用。调查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农村率先致富的阶层中,农民党员所占的比重也不是很高。
去年,北林区评选的村级发展“三大能人”(科技能人、营销能人、致富能人)中,党员只占25.6,有的村能人中甚至一个党员也没有。致富能力是党员在农村中最起码的威信力。
可以想象,如果党员连致富能力都没有,还怎么代表先进生产力。——相当比例的农民党员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无法实践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要求。
据统计,我市5万多名农民党员中,初中文化占41.7,小学文化占24.8,文盲党员占3.6。事实上,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市场农业的迅速发展,有些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党员在新形势下也已经成为“落伍者”,而占总数近三分之一的小学及文盲文化程度的党员,与现实的要求更是差之甚远。
加之有的党组织对农民党员的教育管理重视不够,党员自身要求不严,致使一些党员信仰淡薄,涉足宗教活动,搞封建迷信,甚至违法乱纪,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海伦市有个村一段时间兴起了“蒙头教”(意思是只要整天蒙头睡大觉,就能有吃有喝有钱花),个别农民党员竟也参与其中。
调查表明,农民党员的这种文化素质状况,难以代表农村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相当比例的农民党员生活贫困,不能实践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通过调查发现,我们走访的村贫困党员所占的比例基本上占党员总数的20左右。这部分党员或年龄老化,丧失劳动能力;或思想僵化,老实本份(多数是文革期间或82年以前入党的党员);或文化偏低,不懂技术;或遭天灾病热,生活压力巨大。
由于这部分党员家庭生活困难,发展没有门路,成为组织的扶持对象,在经济发展上落后于普通群众,在政治生活中也无法发挥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已经丧失了先进性。在明水县永富村调查时,当我们问及党员发挥作用情况时,有的群众说:“联系我的党员还不如我呢,比我还穷呢,让他带着我致富,不让我帮他就不错了。
”由于贫困党员自身利益难以保证,实践代表人民利益根本无从谈起。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约因素不可忽视,乡村党组织战斗力受到严重挑战,完成“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历史任务面临严峻考验作为党在农村执政的基层组织,其战斗力的高低不仅决定于自身建设的状况,还受到整个农村发展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剖析一些乡村党组织战斗力降低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调查中围绕影响制约乡村党组织战斗力的问题,我们同200多名基层干部进行了座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正在困扰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来自经营体制上的挑战:双层经营体制的发展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三农”问题突出,农民增收缓慢,集体经济相当脆弱,一些乡村组织“无钱办事”的现象比较普遍,削弱了党组织的战斗力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初始阶段发生了巨大的作用,使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其优越性已很难体现。家庭分散经营很难与市场经济对接,集体统一经营在一些地方也已名存实亡。
由于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盲目追求高指标、高投入、高速度,搞虚假政绩,加之一些干部以权谋私、贪占挥霍,一些乡村债务累累,集体经济已近崩溃边缘。调查中我们对全市乡村债务状况进行了分析,全市村级负债总额达19.6亿元,平均负债143.6万元,最高的村外债近500万元;乡级负债少则几百万元,多则几千万元。
调查中基层反映,现在基层干部之所以工作犯难,最大的难题就是债台高筑,集体没钱。由于债台高筑,有的乡村主要领导几乎整天躲着讨债户,什么事也办不了。
也有的群众说,这么大的债务听着都吓人,我们都替村里犯愁,还能指望搞什么服务。从一定意义上说,薄弱甚至崩溃的乡村集体经济,已经动摇了基层党组织赖以生存的经济条件,由于不能为群众提供有效服务,一些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
在这种状态下,已不是能否加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的问题,而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安全如何保证的问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来自领导体制上的挑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乡村体制弊端,造成体制不顺、职能不清,一些党组织领导方法和执政方式很不适应,束缚了党组织的战斗力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乡村党组织的执政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乡村党组织的从政理念、领导方式、工作方法也必须适新应变。
调查中我们感到,受制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一些党组织的领导方法方式还没有实现根本转变。在履行职能上,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其职能到底是什么,还不十分明确,仍然以行政命令为主,偏重于行使管理职能,不会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民主协商、提供服务的方式开展工作。
比如有的乡镇面对分散经营的千家万户,开展工作还存在着“一刀切”、强迫命令、包办代替、工作跑粗的问题。有的村上级不给任务、不提要求就不知道咋干。
在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中沿用这种行政化的运行体制,导致老办法行不通,新办法又没有,一些基层干部只能束手无策。特别是这种行政化的运行体制造成了乡镇机构设置臃肿。
调查中,一些基层干部反映,这些年虽然对乡镇机构进行了改革,但改来改去,该强化的职能并没有强化,该撤销的机构并没有撤掉,“七站八所”换汤不换药,人浮于事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位乡镇党委书记说,现在大的乡镇有近百人,小的乡镇也有
50、60人,真正干工作的也就是三分之一。——来自基层民主政治上的挑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畸形发展,造成“两委”关系紧张,一些地方宗族宗教势力抬头,冲击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呈现出畸形发展的趋势。
反映在民主选举上,一部分农民不能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力,往往十几元钱、一包烟、一顿饭甚至是几句好话就能将自己的民主权力“卖掉”。特别是在一些有宗族宗教势力的地方,亲情、教义大于正义,把选举村委会主任变成了选“族”人。
比如,北林区有个村,亲兄弟俩分别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和副主任,这种现象看似合理合法,实际上已经造成宗族势力把持村务。反映在民主议事上,一部分农民只要权利,不尽义务。
税费改革后实行“一事一议”,党支部研究的一些事项,特别是一些公益性事业,都要拿到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上讨论表决,不需要向村民收费的事项还好办,凡需要村民出工或从兜里掏钱的事项都很难顺利通过。一旦通不过,党支部什么工作也干不了。
调查中,有些村维护村屯砂石路需要往路上铺砂子,但由于“一事一议”没能通过,结果砂子不能拉,路不能修,什么车也走不了。反映在民主监督上,一部分农民利用干群矛盾,充当“农民利益代言人”的角色,已经超出了监督干部的范围,发展到与乡村组织和基层干部抗争。
这部分农民掌握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专门找乡村组织和基层干部的“毛病”,经常组织煽动农民群众上访告状。“农民利益代言人”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这些“代言人”在监督乡村组织和基层干部正确行使施政行为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这些“代言人”也报有一些政治目的,伺机“抢权占位”,这无疑给乡村组织和基层干部正常开展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
反映在“两委”关系上,有的村委会主任认为,自己是全体村民选举产生的,比几个党员、几十个党员选举产生的党支部应该更有权威,更有决定村里工作的权力,不愿接受党支部的领导;还有的村委会主任认为村民自治就是村委会说了算,用不着党支部的领导。从而造成村两委班子争权夺利,互不买账,有权有利的事情争着干,无权有责的事情推着干,使整个村工作陷于瘫痪状态。
调查中,我们感到,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这些问题,我们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如果任其发展,就会严重削弱党组织的战斗力。——来自农民素质上的挑战:农民教育的日趋弱化,造成农民思想政治和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一些农民群众对党的政策理解不了,对先进技术接受不了,影响了党组织的战斗力调查中各地普遍反映,农民素质偏低是制约“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最大的难题。
农民素质低,首先是表现为观念保守陈旧。农民的传统意识较多,商品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较少,认为“种田保险,经商冒险”,安于自给自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尤其在一些落后乡村,农民群众贫困心态十分严重,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其次是表现为文化水平偏低。
据20xx年调查统计,在我市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12.7,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水平,分别占30.9和53.9,有的落后地区青年文盲仍然存在。有的村一年连一个高中毕业生都没有。
有的农民由于没有文化,看不懂技术书籍,参加培训不会记录。一些承担对农民教育责任的部门受经费的制约,没有切实履行好应尽职责,对农民的培训不到位,不经常,农民受教育层面极其有限。
有的乡村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基本没有对农民进行过培训。特别是受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一些地方辍学现象严重,根本实现不了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调查中有个乡镇中学初一入学新生300名,中考时只剩下120人,辍学流失率高达60。再次是表现为集体主义思想淡化。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分散经营,使农民自私自利思想抬头,不考虑集体利益。有的群众认为,“土地分到户,各走各的路”,“各端各的碗,不用干部管”。
村干部反映,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有的农户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造成新技术、新项目、新品种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制约了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来自农村现行政策上的挑战:农村一些现行政策的负面影响,造成农民没有真正得到实惠,一些地方农村工作非常难做,制约了党组织的战斗力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农村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调查中,一些基层干部也反映:有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从我市粮食与生产资料价格比较看,仅以水稻和尿素为例,20xx年水稻价格由1995年的1.4元/公斤下降到1.17元/公斤,20xx年又下降到0.98元/公斤,分别下降了16.4和16.2;而20xx年尿素价格由1995年的1360元/吨上涨为1470元/吨,上涨了8.1,20xx年仍维持这样的高价位。
另外从粮食补贴政策看,自97年开始到20xx年,中央和省财政累计向我市拨付粮食补贴款近27亿元。这么大笔钱直接补给粮食购销企业,而个别粮食收购企业压等压价,限收拒收,农民意见很大。
还有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他们往往从部门利益出发,考虑农民利益很少,卡农坑农现象屡禁不止。肇东市昌五镇一农民反映,用于农耕的小四轮不敢走公路,抓住就收费,农民想不通,找到有关部门评理,执法单位拿出上级主管部门“红头文件”,当地政府也没办法。
据对千名农户问卷调查看,农民最满意的是税费改革,最不满意的是涉农部门的滥收费。由于一些政策性因素,农民群众统统把对政策的不满发泄在乡村两级党组织上,甚至有的群众与之产生了对立情绪,使得农村基层工作非常难做,削弱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力度不能放松,乡村党组织战斗力必须加速提升,实现“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战略目标才有根本保证通过调查,我们认为,针对当前乡村党组织战斗力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推进力度必须加大,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加速提升。只有这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真正落实,加快发展才有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有保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才有根基。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围绕解决影响乡村党组织战斗力的突出问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确立新目标,研究新思路,采取新对策,开创新局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紧扣中心,在加快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发展是乡村党组织的第一要务,更是衡量乡村党组织战斗力的第一标准。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发展、一切服务发展、一切保证发展。作为乡村党组织必须把提升战斗力体现在加快发展上。
首先,要在发展理念上实现转变。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干部必须解放思想,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协调发展农村的各项事业;树立加快发展的理念,改变跟在后面追赶式的发展,抓住机遇力求跨越式发展;树立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搞以浪费资源高投入为代价的发展,努力实现靠科技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通过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突破传统的小农意识,切实强化经营现代农业的思想,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特色农业和效益农业,促进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第二,要在发展目标上重新定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乡村党组织都应当结合实际,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发展速度,研究落实加快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三,要在发展思路上拓展空间。思路决定出路。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一些乡村发展缓慢,还是个思路问题。当前,对农业地区乡村党组织来说,能否确定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自身的发展优势,能否摆脱传统的农村工作路子,以新的领导方式方法经营农业、经营农民、经营农村。
在经营农业上,要大力推进主辅换位战略,加快产业化进程,走出一条发展科技、特色、效益型农业的路子;在经营农民上,要大力推进合作经济组织和劳务输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走出一条深度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路子;在经营农村上,要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镇乡村共同发展的路子。——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抓住根本,在增强乡村班子执政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村党组织战斗力的核心是抓好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乡村班子的执政能力,这是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加快建设一支以“小康领路人、产业带头人、科技明白人、市场经纪人和群众贴心人”为主体的新型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新型干部队伍必须打破常规,加速提升乡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从我市的实践看,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超常措施。一是大力度推进创业型乡村班子建设,在激励乡村干部实干创业上打破常规。
以加快发展为统领,确立创业型乡村班子建设目标,制定乡村班子和乡村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强化激励奖惩措施,努力营造一个以发展论优劣、凭实绩用干部、靠实干得升迁的良好工作导向,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提拔重用那些一心一意谋发展、艰苦奋斗创大业的乡村干部,切实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真正做到重用创业者,冲击守业者,惩治败业者。针对目前基层干部思想不稳定、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低的问题,要抓紧制定相应政策,稳定乡村干部队伍,为乡村干部排忧解难,充分调动乡村干部为党工作的积极性。
诸如:采取办理养老保险金的办法,解决基层干部后顾之忧;对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适当进行经济补助,解决工资偏低问题;提拔重用优秀乡村干部,提高乡村干部政治待遇等等。比如,对业绩突出的乡镇党委书记可以打破级别限制,使其享受副处级待遇,对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可以打破身份界限,上挂乡镇副职。
目前,我市上挂乡镇副职的村党支部书记约占其总数8,这些上挂的支部书记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热情高、领导能力强,他们所在的村都是加快发展的典型。二是大批量选拔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乡村任职,在改善乡村干部队伍结构上打破常规。
目前,各地都有相当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上岗就业。对此应把他们作为人才真正管起来,充实到乡村干部队伍中去,为乡村干部队伍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是尽快改变乡村干部素质结构、特别是改善文化技术结构的最现实选择。就我市而言,近三年尚未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接近3000人,这是一笔宝贵财富。
对此应制定具体政策,让他们“上山下乡”,采取公开选拔、集中选调、双项选择的办法,把他们选拔充实到乡村。在全市1335个村配备一名大中专毕业生,或任党支部副书记、或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要坚持一手抓充实,一手抓调整。对现有的乡村班子进行一次分类排队、全面考核。
制定不称职乡村干部“下”的标准,对看摊守业的“懒”班子、涣散贻业的“乱”班子、债务累累的“穷”班子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两风”建设,集中进行调整整顿。对不思进取的“太平官”、无所事事的“大头佛”、不干正事的“土皇上”要坚决撤换。
三是大规模开展乡村干部培训工作,在提高乡村干部综合素质上打破常规。对大多数乡村干部来说,当务之急是强化培训,尽快提高素质,以适应形势任务发展的需要。
鉴于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和乡村干部所处的特殊地位,各级党委要把乡村干部队伍的培训提高问题摆上突出位置。从长远看,对于农业省份,应建立专门培养造就农村基层干部的院校,纳入国家教育计划,根据新时期农村工作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化的农村基层干部。
从现实看,要加大对现职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农村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市县为单位对乡村干部集中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全员培训。依托涉农院校、各级党校,对乡村主要领导干部进行集中脱产培训,并实行素质测试和持证上岗制度;选拔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乡村干部参加离职学历教育,为农村发展储蓄后备人才。
在强化培训的同时,要组织引导乡村干部直接参与农村产业化经营,真正成为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目前我市乡镇干部共创办产业示范服务基地9400多个,村级干部共创办领办党群共建股份公司近5000个,引带服务近20万农户。
实践证明,这些形式都是提高乡村干部素质的有效途径。——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夯实基础,在提高党员队伍“双带”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党员队伍建设是提升党组织战斗力的基础性工作。
针对农民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当前,要采取以下对策。一要大力实施“双培”工程。
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真正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使农民党员真正成为农村社会的先进阶层,成为“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尤其对缺少发展资金的贫困党员、曾为农村工作做出贡献的老党员,要加大支持扶持力度,采取协调专项贷款、党费救济、党员强弱联合等办法,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让老党员不寒心,中年党员有信心,青年党员有决心。
去年以来,我市通过实施“双培”工程,共发展青年农民党员5000多人,这些党员年龄较轻,有文化,有致富本领,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显示了较强的影响力。我们还通过协调专项贷款和建立党费贴息资金等形式,对近千名贫困党员进行了扶持,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要切实加强载体建设。通过党员服务区、党群共建股份公司、党群致富联合体和组织党员创建产业示范服务基地、成立劳务输出组织、参加农技协会以及参与村民理财小组、民事调解小组、村民议事会等有效形式,拓宽党员在农村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目前,我市农民党员共建立党员服务区4.5万个,引带服务近40万农户。以农民党员为主体,建立党群共建股份公司、党群致富联合体、劳务输出组织、农技协会1.8万多个。
通过建立这些组织,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加快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步伐。三要突出抓好发展农民党员工作。
通过依托党员服务区、乡镇干部产业示范服务基地和党员干部领办创办的各类联合体、各类协会,拓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渠道,打破单纯依赖行政村党支部发展党员的格局;通过抓党建带团建,努力做好在优秀青年农民、回乡初高中毕业生、青年退伍军人中的发展党员工作,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通过建立执行领导干部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强化培训措施,积极引导农村中的先进分子靠近党的组织,加快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步伐,切实解决农村发展党员源头不足的问题。四要认真解决农民党员队伍出口问题。
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加强农民党员思想作风和组织纪律整顿,区分不同情况,研究具体办法,把那些已不具备先进性,或不愿留在党内的党员及时办理出党手续,以保持农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打破常规,在改革乡村管理体制上实现新突破现行的乡村管理体制影响和制约着乡村党组织战斗力的提升,必须积极探索改革乡村管理体制和改进乡村工作方式的有效措施和办法。
一是大胆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体系。打破传统的按乡村行政体制设置党组织的做法,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产业基地党组织、行业协会党组织、劳务输出群体党组织、经济合作区党组织,明确其政治责任和作用,组织引导乡村干部进入这些党组织开展工作。
肇东市和庆安县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他们的实践表明:在农村建立这些新类型党组织,既扩大了党在农村社会的覆盖面,强化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又把大量的乡村干部推向了发展经济的主战场,加快了农村经济产业化的步伐。
二是扎实推进乡镇机构改革。适应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大乡镇机构改革力度。
彻底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而全的党政群工青妇和七站八所的设置,建立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办公机构,特别是进一步精简人员。据统计,目前全市乡镇财政供给人员(含教师)720xx多人,供养比例55:1,机构雍肿、人浮于事的问题仍很突出。
对此,应进一步加强思想引导,制定更优惠的政策,鼓励乡村干部,通过各种形式自主创业,以减轻乡镇财政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切实转变乡村工作方式。
在工作指导上,实现由主要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向示范引导、提供服务方面转变;在抓经济工作上,实现由习惯靠上级、找领导向抓信息、找市场方面转变;在处理基层矛盾上,实现由靠罚、靠压、简单从事向说服教育、民主协商、依靠法律方面转变。当前乡村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引导,通过健全和依靠村民自治处理各种矛盾,开展农村工作。
尤其要积极引导鼓励乡村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的示范服务,来引带群众,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放宽思路,在解决农民问题上实现新突破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乡村党组织的领导和服务对象。
同时,农民也是现代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解决好农民问题。
解决农民问题,需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条:一条就是坚持一切为了农民,真正使农民得到实惠。这应该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立足点,也是提升党组织战斗力的落脚点。
使农民得到实惠,就要强化树立群众观念,把对上对下负责一致起来,树立“只要群众兜里有钱花、宁肯胸前不戴花”的思想;使农民得到实惠,就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不断强化乡村的服务功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得到实惠,就要依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减小城乡差别,消除观念、体制、政策上对农民的束缚,保障农民的政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惠,就要大力兴办农村公益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还有一条就是切实提高农民素质,真正使农民受到教育。
当前,农村乃至我们国家的一个最大隐患,就是如何改变农民素质现状的问题。对此要以培养现代职业化农民为目标,建立完善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培训体系,使农民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尽快提高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民主法制素质。
特别是使农民尽快掌握农业新技术、新知识,增强他们的市场观念,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目前,从上到下相继制定了农民教育培训规划,落实培训规划关键是从实际出发,力求实效。
调查中我们感到,提高农民素质,必须改变现实的农村教育体制,不仅要把国民义务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而且要把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任务抓实抓靠。在这方面,兰西县从实际出发,对农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大胆的改进,初步实现了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到技术技能、致富能力培训的转变。
目前这个县的农村乡镇,大多数都建立了“戴帽”高中,一手为大专院校输送新生,一手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有用人才,使学校教育成为培养造就新型青年农民的主阵地。对农民进行职业化培训,不仅要从学校抓起,而且要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渠道进行再培训、再教育。
借鉴我市一些地方的经验,建立并实施农民绿色证书制度,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农民进行经常性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真正掌握
一、二项现代农村实用技术,增强农民群众致富的本领。——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上下联动,在优化乡村工作环境上实现新突破无论从加快发展的角度考虑,还是从提升党组织战斗力的角度考虑,乡村工作尤其要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当前,优化乡村环境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加速发展县域经济,为乡村发展创造条件。
实践证明,县域经济对乡村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没有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乡村经济也很难快速发展。以肇东为例,如果没有伊利乳业、华润集团那样的立市企业,肇东的一些乡镇经济,特别是奶牛产业也不能得到快速发展。
因此,要切实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以此牵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要积极研究探索新办法新途径,切实解决乡村负担问题。
一方面,可以考虑从政策制定上探索解决途径。对欠发达地区,应出台适当的补贴政策,每年可通过向上争取和本级财政支付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一定数量的补贴。
对发展较快的乡镇,也可给予优惠政策,可以搞成经济特区,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度假村和旅游业,创收后反哺落后乡镇。另一方面,可通过县乡财政体制调整,将乡镇的教育卫生事业、公务员队伍建设、离退休人员经费和优抚对象优抚金等社会保障事业调整为县市级事权,乡镇政府的职责主要是除教育卫生外的乡镇事业的发展,乡村运转以及公共公益事业的发展。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促进乡村经济加快发展。加大对农民增收政策的深层次研究,各涉农部门和计划、财政等经济综合部门,要认真分析农民增收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本着“利农、支农、扶农”的原则,研究出台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政策性措施。
金融、统计、城建、交通、教育等部门,也要围绕农民增收,落实好相关政策,发挥好职能作用。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做好信贷战略调整,重点向畜牧业倾斜;做好信贷结构调整,由支持一般农户向支持私营经济、民营大户转变;改革贷款期限,由短期贷款向中长期贷款转变。
要继续清理整顿涉农收费,对农民反映强烈的农用车滥收费、建房、电价等方面的乱收费,切实搞好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