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征文2号作品
有一种关注
今年是十五的月亮十四圆,说是三百年未遇的。午夜的街头依然车辆如流。楼下的烧烤店外,停了几辆亮着顶灯的出租车。
有人消遣,就有人奔波。有人奔波,就有人牵挂。放下一天的工作,行走在如水的月色中,只有这个时刻,白日里粗砺的心才一点点敏感与细腻起来。
想起在海滨的牟老师。下午忙里偷闲打了个电话。我说,老师,今天是教师节,我祝您节日快乐。老师的耳朵已经很背,我需得大声地喊他才能听到。老师也在那端大声地说,我又看到你的文章了!还有你的书!心里忽然酸酸地。去年,一次聚会上,一个同学告诉我:这些年,你发表的文章,只要牟老师能看到的,都收藏了起来。那一刻真是有万千感慨,许多的愧疚让我无话可说。唏嘘中,才恍然觉得,20年一梦,我已经错过和失去了太多。
20年,太长的跋涉,太迟的探望。无论怎样的理由,也无法掩饰岁月沧桑带来的遗憾。春节里见到牟老师,花白的头发,步履也蹒跚起来,更令人难过的是听力太差,我们只能放开喉咙对话。当年讲台上那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气书生成了眼前的龙钟老人。
这些年来,我以文字为生,也以文字为乐,却无以回报我的恩师。北戴河草场中路这间有些暗黑的楼房,距离我的居所不过二十几分钟的车程,而我却用了足足20年的时间才走到。
1979年第一次读到堂兄手抄的唐诗宋词,第一次发现世上还有这么精妙的文字,于是用为他写一篇作文的代价换得了读那些诗词的权利。在一次班级朗诵会上,李煜的《虞美人》让同学们瞠目结舌,也我出尽了风头。走下讲台的时候,我看见牟老师眼神中的惊异和欣喜。牟老师把这首词完整地写在黑板上,讲作者的际遇,写作的背景,词的意境和风格,同时纠正了我朗诵时的一个错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故国”不是我读作的“古国”。那堂朗诵课上牟老师的讲解,在我面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心中隐约着说不出的萌动,而后牟老师有意推荐给我一些古诗词,使那幼芽终于破土而出,慢慢长成如茵青草。以后的日子里谈论诗词,总有人把我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归结为家学渊源,以为是幼时的熏陶,而他们不知,我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祖父只是走街穿巷了一辈子的剃头师傅。这堂课的影响,同样也是牟老师所不知的。我提及的时候,又看见了老师眼中当年的惊异和欣喜。
这个夏天里出了本集子,在书的扉页上郑重地写下几个字——献给我敬爱的牟老师。两个月过去,那本浅红封面的书依旧静静地躺在抽屉的一角。牟老师说,我知道你忙。恩师如父,这是老师宽宥我的理由。可是,我真的能藉此为借口,原谅自己么。
因为知道有一种爱永远也不会失去,便漠视与忽略了它的存在。那些我最该好好保存的,却总是被放在最不重要的位置,放在角落里,任它寂寥与蒙尘。它不在意我是否回望,不怨怼我是否珍惜,只是在那里停留,不露声色地关注,我无法感知,它却无时不在。在泥泞中跋涉,在绿酒中迷醉,阑珊的灯火里,那远远注视中的最亮目光,便是了。
心境渐如月光一般明净。有念头阵阵叩击在心,俗世中,还有什么比这种关注更值得珍惜呢。
写于2003年教师节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