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结合工作职责,对城乡结合部发展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浅谈城乡结合部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结合部是“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城乡交错、村居混杂,不同管理体制交汇,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口增长快、流动性强,农用地与非农用地交叉多、转化快,是农村城镇化、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做好城乡结合部的工作,对统筹城乡,使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结合*办事处的工作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城乡结合部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口构成问题。城乡结合部农业人口较为稠密,文化水平偏低,由于长期受小农意识影响,追求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不高、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他们对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缺乏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准备。同时,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打工、经商的外来人口涌入,城乡结合部以其廉价的吃住和便利的交通,成为流动人口驻留的理想区域。如:办事处*村常住人口****人,外来暂住半年以上的*5**余人,每天的人口流动量约5***余人。*等村的情况亦然。大量流动人口的聚集,在促进城乡结合部发展的同时,也为其治安、教育、卫生、就业、计划生育等方面制造了难题。
(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问题。城乡结合部城乡交错、住户村居混杂,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享有的教育资源不足,医疗条件较差,虽已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社会保障体系与城市差异仍较大,特别是缺乏养老方面的保障。而村民、居民比邻而居,使得这些差异更加突出,容易激发社会矛盾。
(三)“城中村”和失地农问题。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乡集合部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部分村不可避免地成为无地“城中村”,众多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无地农”。如办事处*等村已成为“城中村”,村民已成为“失地农”。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靠在地里刨食,收益也许不高,却可保证基本生活。失去土地,农民就失去了其最基本、唯一可靠的衣食来源。部分适应性强、谋生能力强的失地农民,很快融入城市,成为商人、工人、甚至企业家。但大多数失地农民由于文化素质低、谋生手段单一,无力参与城市竞争。而征地过程中,征地制度的缺陷和征地赔偿制度的不健全等,使他们的利益得不到保证,陷入贫困境地。加之人在城中,身份依旧,失地农民无法享有同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成为弱势群体,生活难以保障,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四)剩余劳动力问题。土地的征用、人口的增加、国有企业的改制、大中专毕业生逐年增多、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等,使失地农、下岗职工和部分青壮年脱离了生产资料。在巨大的竞争和就业压力下,素质低、劳动技能单一者就成为了剩余劳动力(其中农业人口居多)。而城乡结合部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劳动培训体系规模小、培训力度不够、劳动力转移渠道有限,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滞留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带来隐患。
(五)环境问题。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和农村都在管,又都管不全、管不好的特殊地带,且规划落后、设施不全、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成为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气、废渣、废水的排放地,自然环境善不容乐观。同时,村居民为增加收入,擅自改扩建房屋经商、出租、私搭乱建现象严重、违章建筑林立。基本无规划可言的人居环境增加了治安、消防、安全生产方面的隐患,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二、城乡结合部的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城乡结合部城乡融合,村居民农工商兼营,思想较为开放,易于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再加上城乡结合部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齐全、便利,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战略方针最有条件的实施地,城市能发挥最大限度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资源优势。城乡结合部地少人多,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城乡交错,乡村的自然资源、各种原材料和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如能有效结合,必将能够形成因地制宜、快速发展的局面。
(三)政策优势。城乡结合部处在社会各种矛盾的风口浪尖,处理不当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能得到各级政府更多的关注和更多政策支持,为发展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二元化”管理体制。可以说,二元管理体制是重城轻乡、重工轻农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源。而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又是建立在二元户籍制度这一根基上的。因此,要尽快打破二元户籍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消除体制性障碍导致的城乡差别,使城乡真正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好财政预算,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的投入,缓解因流动人口而加剧的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的短缺,逐步缩小,并最终消除成效差别。加强农村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等管网及路网、公共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向更大范围内延伸城镇的公共服务能力,使城乡人民都能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使人人均等的分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三)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建设。对于城中村,首先要做好征地工作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普及,消除农民心中的抵触情绪;征地工作采取公开操作,让群众参与征地工作的全过程,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切实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研究制定出统一的、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征地补偿机制》,解决失地农民最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同时,整合土地资源,按城市整体规划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建设现代化的居住区、商贸区和工业区,规范管理。并允许城中村保留一定比例的集体用地用于发展集中经济,及时开展“村改居”工作,使失地农民真正成为市民,按照城市准则管理,享受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城边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改造杂乱的人居环境,建设节能、环保、整洁的新型生活区。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产业调整、发展规划,充分利用青山绿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壮大
二、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拓展绿色产业,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四)提高村居民素质,培养实用人才。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和教学质量,做到教育与实际结合,能够学以致用,夯实新增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基础。有效利用职业技术学校、培训中心、远程教育网络等国有教育资源,鼓励和支持各类民营培训机构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教育培训网络,组织村居民,特别是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按照城乡发展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农业等方面的实用人才,使受培训者基本能掌握好一至两门实用技能。并积极和沿海发达地区联系、联合,合理有效地输出本地富余劳动力。
(五)发展城镇经济,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工农互动。结合实际,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倾力培植龙头企业,依托其规模大、管理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点,特别是要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拓宽农民增收、就业渠道,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办事处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继续按照“建立大市场,疏理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工作思想,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使其上规模、上台阶,形成产业链,打造安顺的第三产业区、*的支柱产业。同时,健全劳动力市场,使其更好的发挥调配劳动力资源的作用,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信息化和市场化水平,引导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流动,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真正实现城乡联动,共同发展。结合职责对城乡结合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探索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