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篇一
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共产党员最基本的素质和要求。我办以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制定了学习计划,要求每周星期一集中学习一次,每周自学不少于两次,每个干部学习笔记不少于10000字,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实施“三大战略”、构建“三大支撑”总要求和县委提出的“1342”发展战略。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行能力建设,严管干部、善待群众,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委和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促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我办坚持开展保持党员的纯洁性教育,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政治原则,恪守政治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和省委、市委保持高度一致。教育我办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的理想,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倡导树立只争朝夕的责任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全力推动移民工作任务落实。
一、认真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闭幕后,我办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党代会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特别是深刻领会把握“一项重大使命”、坚持“八个发展取向”、实施“十大重点行动”的现实内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作出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就学习党代会精神做了专门安排部署,要求办领导带头学习、贯彻和落实大会精神。全体党员职工在学深、学透、领会掌握报告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紧密联系实际、调整完善发展思路上下功夫。一是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大会的主题,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的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二是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过去五年全省发展取得的成就和未来五年面临的机遇挑战,不断加深对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建设美好新甘肃”、“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三是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未来五年全省发展“五注重、五统筹、四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方向和任务。四是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未来五年全省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牢牢把握“一项重大使命”、始终坚持“八个发展取向,深入实施“十大重点行动”努力实现“三个翻番、六个提升、两个接近、一个缩小”的目标.五是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未来五年全省发展的重大部署和举措,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二、认真学习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精神
我办紧紧围绕全市“全力实施城乡融合、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战略”的“三大战略”,专题学习武威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把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按照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以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激发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根据会议精神,一是认真梳理各自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找准工作不足,提出具体措施;二是超前谋划抓落实。把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与超前谋划明年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吃得透、想得清、理解明,积极研究、提前谋划好明年的工作;三是破解难题抓落实。正视差距,认真研究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竭力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在破解难题中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四是转变作风抓落实。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过硬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五是加强廉政建设抓落实。严肃党的政治纪律,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营造风正、气顺、劲足的干事创业环境。
三、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造争优活动 按照中央、省、市、县的统一部署,我办圆满完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建立了长效机制。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总体目标,坚持在我办开展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了服务质量,改进工作作风,激励每个干部要进一步立足本职,在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中积极创先争优。要时刻牢记 “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掌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理论知识。要时刻牢记“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为党留什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自觉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做自己的工作,为加快我县移民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篇二
党章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中共xx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党的基本路线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改革开放应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在实践中开创新路。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5、 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6、转变政府职能
7、“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8、理顺分配关系
9、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0、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2、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3、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共产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就要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共产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具体地体现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共产党员实实在在地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去努力,才能切实保持先进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执政的共产党真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保持其先进性;共产党员应按照党的先进性要求,自觉地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完善宏观调控
转变政府职能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理顺分配关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关于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石。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都热爱和平,真诚希望维护和享受和平,更希望自家骨肉兄弟能够和平解决自己的问题。和平解决中国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这是我们始终坚持为实现和平统一而不懈努力的根本原因。
第三,贯彻寄希望玉中国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分裂势力越是想把台湾同胞同我们分裂开来,我们就越是更紧密地团结台湾同胞。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尊重他们、信赖他们、依靠他们,并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地照顾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第四,反对“”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任何人要危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13亿中国人民坚决不答应。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决不会有丝毫犹豫、含糊和退让。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核心。
第二,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总目标。
第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要求。
第四,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任务。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xx大政治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对于恐怖主义,第一,恐怖主义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有复杂而深层次的原因;第二,以暴治暴,用军事手段打击和压制恐怖主义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第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才是根除恐怖主义的根本途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篇三
1978年12月18~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就如何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
全会深入讨论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问题,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要求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全会明确地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和贯彻,对进一步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中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具有决定的意义,这也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2)全会做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
全会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决定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全会开始纠正经济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强调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为此,全会提出要逐步解决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失调问题,切实做到综合平衡;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决定全党要用主要精力把农业搞上去;决定对权力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要精简经济行政机构,纠正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4)全会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审查并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全会强调要抓紧平反冤假错案,历史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文化大革命”;全会鉴于过去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不够健全的惨痛教训,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强调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国家各级机构的建设,坚决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并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会还在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强调党的纪律和加强党的领导机构方面做出了若干重大决定;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反对突出个人,强调加强集体领导;决定建立并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执行维护党规党法的任务。上述重大决定标志着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的重新确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一系列领导工作中作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从而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两年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步履维艰的局面,使党的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转折,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总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篇四
这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是党和国家命运攸关的历史性抉择。
正由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我们才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华民族沧桑巨变,摆脱了贫困,告别了落后,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如果说,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和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那么,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1)会议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会议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
(2)会议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使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
(3)会议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它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和正在随着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并将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进程。
1、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
2、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3、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了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4、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5、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6、这次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从此迸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篇五
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全面纠正了自7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从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全会果断地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已不适用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从91979年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改革开放。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确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指导方针,从而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够沿着一条新的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全会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结束了61976年010月以来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的认真的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因而成为开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做出的各种决策,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现改革开放,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主义的理论和政策、路线、方针,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简介
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建设问题上,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必须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全会重新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
1975年工作的评价。全会认为,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大,必须永远废止。
全会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要求,制订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发到省、自治区、直辖市讨论和试行。为把农业搞上去,必须首先在农村实行改革,推行联产计酬责任制。
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全会增选陈云为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席,邓颖超(女)、胡耀邦、王震为政治局委员;增补黄克诚、宋任穷、胡乔木、习仲勋、王任重、黄火青、陈再道、韩光、周惠为中央委员(1982年8月30日中共十二大预备会议予以通过)。
为了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全会决定建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会选举产生了中纪委书记、常务书记、副书记、常委和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