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幸福感是和你同阶层的人生活状况比较中的一种心理平衡感。
同一个大学、同一个班毕业的,同一个院子里长大的,同一个单位的,和你学历相近的朋友,和你起点差不多的同龄人、、、、我们总是愿意和这些条件、状况相近的人作比较。他们都没有车,你已经有了,哪怕只是一辆奥拓或者长安奔奔,你也会觉得很幸福。你眼里已经看不见那些奔驰和奥迪,那是另一个阶层的生活。类似的比较会扩散到孩子的聪明程度、房子的大小,甚至于丈夫或者妻子的容貌、交往的朋友档次,家庭的日常用品等等。
第二、幸福感和欲望成反比,和非物质享受的预期成反比。
人的欲望和抱负总是不断向前发展。都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欲望是一旦启动很难停止,它包括了物质和非物质的一切享受,精神和肉体,来之不拒。总有某些瞬间,欲望得到了满足,那一刻幸福感处于峰顶状态。而大多数是情况下,欲望越强烈,现实的状况越不容许这种欲望持续高涨,痛苦处于峰顶状态。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对精神、情感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人的各种需求之间是一种平衡关系,除了物质享受之外,人还要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状况、文化氛围、社会地位、情感愉悦等非物质目标。正是由于财富的增加,人才会想要得到与之相匹配的非物质享受,一旦二者的差距拉大,幸福感就会迅速降低。幸福是一种心理评价体系,现实中能够维持这种平衡的人不多。
第三、困苦和灾难会让幸福变得具体而深刻
当我们解决了基本的生存、基本的自己价值实现、基本的发展机会等问题之后,最终的目标就不应该是财富的最大化,而是在财富相对不多的情况下,让欲望膨胀系数和目前财富水平保持平衡。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保持身心健康,保持各种需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平凡的生活容易使人对生命的体验和生活的美产生厌倦,灾难和困苦也就是在这样的时候突如其来,提醒我们重新审视所得和所失。汶川大地震让太多的中国人懂得了什么是满足,什么是珍爱。家里的老人躺在病床上整整一个月了,每天我在骨科病房看见那么多残缺的身体。于是,我骑车时就格外当心,同时也为自己还能正常骑车深感庆幸。
毕生都在寻找幸福的我们,谁不曾经历过长久的守候,长久的失去,长久的苦难?希望是幸福的妈妈。希望不灭,当时间轮回,守候、失去、苦难到了终点的时候,幸福在这个终点诞生,它瞬间把身体和灵魂融化。那样的幸福是如此深刻,犹如小别后的新欢,久旱后的甘霖,震后的重生,难忘,动人,彻底,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