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范文网 >>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汇总22篇)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汇总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20 03:02:12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汇总22篇)
时间:2024-01-20 03:02:12     小编:念青松

报告是一种对研究、调查或工作等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和阐述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供有关某个主题或问题的重要信息和数据。报告主要用于向上级、同事或客户汇报工作进展或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交流和决策。面对新的项目或任务,我们需要做好一份详实的报告。在编写报告之前,可以先进行大纲的制定,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组织思路和结构。在阅读报告范文时,可以注意其结构和组织方式,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思路。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一

一、工作目标通过农村产权制度。

改革,明晰各类农村产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

建设。

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林权),建立配套保障机制,促进农村产权流转,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到20xx年实现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金额达到5800万元;实现各类产权抵押融资贷款余额达到2亿元。

二、工作重点。

在年内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林权确权颁证工作。

(二)推进农村产权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采取出租、转包、股份合作、互换、转让等流转方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采取出让、出租、转让、转租等方式流转。农村房屋采取转让、抵押、租赁等方式流转。林权采取转包、租赁、互换、拍卖、招标、转让等方式流转。

通过建立农村产权价值评估,制定农村产权抵押登记办法,建立抵押债权风险保障机制,创新抵押融资产品和服务,推进农村产权的抵押贷款工作。

在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乡(镇)建立流转服务站,在重点。

行政。

村落实协办员,形成区、乡(镇)、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开展农村产权交易。

三、

工作现状。

我区辖21个乡镇及2个街道办事处,497个村,33个社区居委会,4788个村民小组,现有承包农户20.2万户,农业人口71.9万人,幅员面积1258平方公里,农村承包地面积62.4万亩(国土二调耕地面积113.66万亩)。20xx年11月,我区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林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已完成了1258平方公里航摄和影像资料处理;已完成497个村4788个组的资料收集、农户指界、实地测绘等外业入户调查工作,占497个村的100%、占4637个组的100%(暂缓确权的145个组除外);已公示审核4637个组,占任务100%;录入农户信息数据19.71万户,占100%;已建立登记簿17.94万户,占91%。

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我区集体建设用地确权颁证工作总任务190421宗(其中宅基地189500宗,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用地878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43宗)。截止目前,该项工作外业宗地地籍测绘及权属调查工作已完成;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完成;宅基地完成证书制作9672个。

3、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颁证。我区农村房屋约15.3万户,面积约3000万平米。20xx年10月,联系市测绘协会组织6家测绘公司(菠源、支点、广惠、金合、维益、精绘)开展农房测绘工作。截止目前,完成全部房屋测绘约15.3万户,办理登记约2000户,核发农房产权证约2000户。

4、林权产权确权颁证。20xx年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全区林改16.5万户,涉及人口57.75万人,发证16.63万本,宗地数达51.3万宗,林地登记面积为61.42万亩。

鼓励和支持农村产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通过农村产权流转,获得资金、技术等支持,将资源要素转化为资本要素。目前已建立区级农村产权交易流转中心,下一步将逐步建立乡镇农村产权流转服务站,在重点行政村落实协办员,形成区、乡(镇)、村三级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全区共流转林地5.4万亩,流转金额1548万元;流转土地24.29万亩,流转金额1.6亿元。

在创新开展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业务的基础上,引导金融。

林业。

抵押贷款30万元。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与其他区县相比,存在底子薄、财力弱、历史。

财政。

预算),尚差资金6980万元,资金差口巨大。二是农村产权流转体系不健全,特别是乡镇和村无专门从事农村产权改革的工作人员,也无工作经费保障,给工作推进带来一定影响。

三是农村产权价值评估难,单位融资总量难以提高。由于农业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农村产权价值普遍偏低,同时缺乏专业的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机构,价值评估难,农村产权价值难以准确认定,必然导致产权价值低估,抵押融资难,难以满足业主的融资需求。

四是农村信用环境较差,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难。由于农村经济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环境较差,金融机构对农村产权的认可度不够,必然导致农村产权融资难和融资成本较高。

五、下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周密策划,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级联系会议制度,健全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机构,完善区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特别是落实乡镇专门从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人员,明确职责,提供工作经费保障,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加快农村产权颁证步伐严格按照有关法律。

法规及政策规定开展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处理农村产权权属争议,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确权登记颁证进程,确保20xx年完成确权颁证工作。

管理。

市场。

银行。

保险,大力开展特色农业保险,为农业提供风险保障。四是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公司为产权抵押贷款的担保功能,提高农户信用保证能力。

(五)创新开展抵押融资产品和服务制定金融机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总体实施方案,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快制定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具体实施办法。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涵盖农村各类产权信息的农户、涉农企业和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信用档案。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点和推广使用自助银行设备,逐步消除支付结算空白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涉农金融服务机构。在创新开展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业务的基础上,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开展信用贷款,互保互助贷款和农用生产设备、水域使用权抵押融资和股权、仓单、存单权利质押贷款。

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是专门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农村产权交易、股权交易、农业类知识产权交易、集体建设用地挂钩指标交易、耕地占补平衡评估指标交易和资产处置提供交易平台,为抵押当事人双方提供信息法规咨询服务,为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的抵押物实行再流转。目前已建立区级农村产权交易流转中心,下一步将逐步建立乡镇农村产权流转服务站,在重点行政村落实协办员,形成区、乡(镇)、村三级产权交易服务体系。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重大制度创新之后中央部署的又一项管长远、管根本、管全局的重大改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推出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各地应按照农村改革“扩面、提速、集成”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责任落实,推动改革向前发展。以xx乡为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乡坚持党政统领、政策引导、积极作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扎实有序推进改革工作,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崭新路径。

盘活了集体经济。

xx乡隶属xx自治区xx市xx县,行政区域面积为xxkmx,截至xxxx年x月,xx乡辖x个社区、xx个行政村,辖区总人口xxxxx人。

xxxx年,xx、xx、xx等村被选定xx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xxxx年,xx县出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xxxx—xxxx年,各年度集体清产核资清查工作全面完成,全乡xxx个单位开展清产核资清查工作,xx个村完成清产核资工作,xx个村完成清产核资报表、成员身份确认、股权量化,xx个村成立村级股份经济联合社,xxx个经济联合社赋码登记成立组级经济联合社。xxxx—xxxx年清产核资清查结果见表x。

集体经济收益xx万元以上的村xx个,占行政村总数的xx%;

集体经济收益超过xx万元的村x个,占行政村总数的xx%。

树立了一批典型。

其二,“联合社+公司+农户运行”,如xx村土鸡养殖基地和xx村养鸡产业示范园;

其三,“联合社+公司+经济能人”,例如xx村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和平养养牛产业。

通过对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将集体资产按照资源性、经营性、非经营性分类登记。实行台账管理,切实摸清集体家底,保护好资源性资产,盘活好经营性资产,管护好非经营性资产,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为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清产核资,明晰家底,统一运营管理非经营性资产,更好地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务,发挥集体的优越性。对于经营性资产,明晰集体产权归属,将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作为参与集体收益分配的依据,有利于股民共同分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维护农村集体和农民财产权益。

合理界定成员身份。

对于成员资格界定和股权设置等关键环节采取“张榜公示”的方式,确保整个改革过程民主公开、科学实施、公正透明。各区县、镇因地制宜制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办法,科学梳理符合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多种情形,完成成员身份确认xxxxx人、xxxxx户。明晰社区经济社会发展职责权限,做到正本清源、各归其位,使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调动了村民参与发展本村经济的积极性。

农民变成股东后,集体所有资产有了农民的份额,使其更加注重维护村集体资产,更关心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积极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广大群众由“不理会、不愿干”到“熟情况、主动干”,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夯实了基础。

拓宽了集体经济全面和谐发展的道路。

通过推进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的改革,盘活了集体资产使用效益,提高了集体资产在市场的竞争力,拓宽了经济发展空间,提升了群众的经济收入、生活质量、文明意识水平,有效促进了城市全面和谐发展。

当前,xx乡各级干部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认识不足。改革试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部分村干部和群众因怕难、怕烦、怕引发矛盾而畏缩不前,动力不足。村集体资产总量小,结构单一,改革试点后资产盘活增收的空间有限,后劲不足,与成员利益的关联度不高,因此关注度不高,热情不够。农民群众对集体经济的意识普遍淡薄,除了集体修路架桥、祠堂公馆建设外无集体认同感,无集体产权意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从“要我改”到“我要改”还存在一定差距。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不善、农村集体组织凝聚力不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规范程度不高。

因对政策理解不够准确,导致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存在诸多问题。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只提供已完成房地一体确权登记的宅基地信息,村集体没有将未登记的宅基地纳入清产核资范围,导致部分地方在资源性资产清查工作中,存在宅基地面积填报缺数、村干部不清楚本村宅基地底数的情况。部分地方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分析填列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造成集体资产数据缺失。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无法得到保障,导致民主程序落实不到位。

农经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三农”队伍力量弱。产权改革是农业水利站承担的一项工作,农经业务量大,专业性强,需在农经干部的业务指导下推进。乡农业水利站没有专业的农经管理工作人员,大多是兼职农业工作者。改革实践对操作业务要求比较高,如成员界定、赋码颁证等工作,特别是填写清产核资报表、摸底表、公示表、成员名册、股权量化、股权证填写等工作对相关人员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但现有人员专业素质较低,难以适应改革需要。加之办公经费难以保障,严重影响产权改革全力推进。

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优势。一二三产融合不够紧密,经济结构单一,农村经济活力未能有效释放。全乡农村集体资产普遍薄弱,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发展集体经济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要突破政策障碍、机制体制束缚,完成法律法规探索、部门单位合力、收益分配创新等。由于农村改革的滞后性,农村资源转化为资产缺乏扎实的根基和有效的途径,造成农村发展活力不足,配套政策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干部群众的改革积极性,导致集体经济组织班子的发展经济能力不强、观念不新、创新不多、举措不足。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最终目的是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这项改革向纵深发展,不仅要抓好改革的重点环节,而且要向改革要活力、要效益,形成“有机制、有人才、有资金、有路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良好局面。

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一场触及农村根本利益的系统性改革,关系重大、任务艰巨。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全面、准确地宣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政策原则、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进一步化解基层干部思想上的畏难情绪,主动消除农民群众认识上的各种误区,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改革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是改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重要保证。全乡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部署、过问、协调、督办责任制,从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落实。切实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改革推进慢的村组,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迅速行动,恪尽职守,特别是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与现行体制协调、联动、高效的管理方式。要认真梳理总结前段工作,找准差距,分析症结,实事求是,尊重农民群众选择。改革成效不明显的村组,要分析原因,分类推进,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在党建引领中,xx村、xx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是xx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典型。

xx乡现有经营性资产xxx万元,。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要巩固成果,全面完善清产核资、成员界定,建立集体资产的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为改革后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奠定基础。盘活利用集体资产资源,实现集体资产高效利用,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拓展抵押贷款、评估收储、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功能,为产权流转搭建宽广坚实平台。要在研究完善政策、盘活存量资产、释放改革动能上下功夫,不断巩固拓展改革试点成果,不断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抓紧研究并制订关于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的法律法规或条例,加快修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示范章程,从制度上、法律上明确规定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性质、准入条件、法人地位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等,促使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市场主体能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为集体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通过改革建立机制,规范管理农村集体三资是理顺干群矛盾、各方社会主体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内容。做好政策的顶层设计,统一规范文件操作,特别是纪检、组织、财政和农业农村等部门通力协作,抓好、管好、配合好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运营管理,逐步解决相关问题,完善体制机制。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成员身份确认是产权改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充分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改革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改革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通过村民自治方式解决。

落实保障措施。

一是人才保障。指导各地加强基层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使懂经济、会财务的人员加入到乡镇农经队伍,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要加强农村队伍建设,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培育壮大本地创新创业群体,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建立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涉农工作干部队伍,保障工作和业务经费支出。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典型带动、名师带徒等方式,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深化农村改革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强化严督实导。

不断加大督导力度,严肃工作纪律。改革过程中,要切实保障农民群众民主权益,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讲清政策。将日常督导情况作为各村居年底考核重要依据,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村居,通报批评工作拖沓落后的村居,追究责任。对各地改革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建立月报表制度,要求各村居、部门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任何村居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对作风不实、措施不当、违背政策而引发不稳定问题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纪工委要主动介入、全程监督,确保改革在和谐稳定中推进。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三

“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如今咱农村人生活的比城里人都洋气,吃穿住行都不用愁了”,初踏榆阳区余兴庄办事处赵家峁村就被当地农民的肺腑之言所震撼。经过一番了解,我们才明白农民口中的好政策原来是榆阳区出台的《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从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强现代特色农业体系建设、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全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机制、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七个方面推出了30条富有改革含金量的举措。在该意见的指导下,榆阳区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特别是在土地流转、镇村建设、农田水利基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成效。榆阳区余兴庄办事处赵家峁村是该区推进农村深化改革的成功范例。

赵家峁村位于榆林城南35公里处,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222户,762人。总土地面积1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06亩,退耕还林地面积2803亩,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完全靠天吃饭,贫瘠的土地一年到头也产不出多少粮食。为了生活,全村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外出打工,只留下老弱病幼在没有期盼的日子里过生活。为改变这种落后的面貌,积极响应国家“鼓励民营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号召,民营企业家张社平毅然挑起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重任,创造性地提出“村民代表议事”工作制度,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即农民以土地入股,公司进行统一经营,把零散土地连成片,整合闲置的土地资源,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筹资发展规模养殖、设施农业、经济林果、观光农业,开创了榆阳区南部山区农村综合改革的新模式。

1、能人带动---助推新农村建设。

以往的赵家峁村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2012年前,村里人均纯收入只有3000多元,村里连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稍微下点雨就没法走。民营企业家张社平毅然拿出45万元帮助村里修好了通村油路。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在张社平的带动下,村里外出的能人纷纷慷慨解囊,两年的时间里共投资80多万元,建起一座桥梁,新修了村委会阵地,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很大的改变。2013年,在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上选举他为新一任村支书,为了让村子能尽快发展起来,村委会专门成立了一个议事小组,邀请村里有威望、眼界宽、作风正派的村民担任,议事小组经常聚在一起商讨致富路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搞发展。在班子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两年时间,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了,高产农田修好了,美丽农居实施了,村民收入增加了。

2、土地入股---盘活农村土地资本。

赵家峁村土地分散在山峁之间,支离破碎,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这些小块的地,再怎么种也不可能致富,咱要干就要整合起来干。”张社平的话道出了土地流转谋发展的路子。

怎么整合呢?怎么能让村民从土地上获得收益呢?经过村委会和议事小组多次商讨,将土地作价入股这一在榆阳区乃至全市都新颖的模式被确定下来。该村以政府主导、项目支撑、公司引领、群众参与为主要方式,整合本村土地资源,成立榆阳区红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榆阳区金润园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以每亩土地每年100元的价格入股,一次性流转十年,有能力的还可以现金入股。最终,全村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成为股东,合作社发展基金430万元,流转土地960亩,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

拿自家土地入股,农民变身“股民”,获得土地差价和年终分红,对与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赵家峁农民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事实证明,赵家峁村的模式有利于产业发展,自从实行新的模式发展以来,赵家峁村人人有事干,人人干劲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民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3、产业先兴---力促农村经济发展合作社成立后,村里邀请北京的规划公司和区水利局进行产业规划,建成高效设施蔬菜生产区、特色养殖小区、新家村示范区、农业生产服务区四个板块,作为产业核心,村里整合土地,将几座山头推平,集中连片,建设设施农业区。形成了时令水果种植、舍饲养羊、高标准农田示范、生态经济林、旅游观光五大产业,成为该村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对外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净菜包装销售、观光采摘以及农业综合性开发经营等业务。

如今,该村已投资1200万元整理优质土地600多亩,发展起占地100亩的41棚温室大棚种植时令水果、大田葡萄园150亩、核桃50亩、桃子50亩、山地苹果120亩,发展起占地100亩的41棚温室大棚,全部进行时令水果种植,大田种植葡萄150亩,核桃50亩,桃子20亩,山地苹果120亩,油桃和葡萄已经挂果,昔日苍凉荒芜的莲山已经变成了一座花果山;养殖方面已建成33个标准化羊舍,饲养陕北白绒山羊320多只,建成饲料加工厂1座;正在规划现代高标准农田1600亩,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种植双沟覆膜绿豆、玉米、富硒谷子、马铃薯等;生态经济林方面已建成3000亩的大扁杏基地,满山遍野是春季一片白、深秋一片红的壮美景观,成为“中国美丽田园”的核心板块;旅游观光方面已建成占地60亩的4个小鱼池,规划建设占地66亩的水上乐园,供游人休闲娱乐。新农村住宅投资2439.69万元,一期已建成112套,二期正规划建设35套村民新居,将形成片区化中心社区,配套幼儿园、卫生室、村委会、警务室、文化活动中心,村民们告别或即将告别破旧不堪的土窑洞,住上宽敞明亮的大平房。

3、创新理念---开拓发展新路径。

赵家峁村土地流转、全体村民股份制合作化经营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仅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而且还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为榆阳区推进农村深化改革开拓了新的发展路径。业带领村民全员入股经营,筹资发展规模养殖、设施农业、经济林果、观光农业返乡的企业家带动型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目前合作社情况看,这种新的经营模式已显现出了勃勃生机。尤其是在经营运行上已实现三个创新:一是产权制度创新,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村民拥有股权,合作社拥有经营权和使用权,村民首次实现了资产收益。二是收益分配创新,群众不仅可以不离土地不离村,还可以获得盈余分红,同时参与合作社生产获得工资性收入,村集体获得盈余分红实现资产增值。三是农业生产创新,统一规划农业示范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农业技术,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1、优化顶层设计,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制度保障。为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榆阳区委、区政府强化顶层设计,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榆阳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榆阳区土地细碎化整治方案》等,今年又专门组成了联合调研组,对全区农村土地流转等综合改革进行了精心调研,为榆阳区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行了总体设计,明确了目标任务,强化了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支撑。

2、做好确权颁证工作,是实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前提条件。

产权不明晰的农村资产是无法进入市场流转交易的。经过确权登记颁证,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还权于民”,农民既可以对其进行经营,又可以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流转交易,也可以以产权出资进行股份制合作等企业化运营。赵家峁村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在农村“六权”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推行“两股两改两建”。(“六权”指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含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上房屋所有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有权。“两股”指推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制和农村土地股份化经营,变产权为股权,变村民为股民。“两改”指改革村级治理体制,实行政经分开,壮大集体经济;改革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规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两建”指建立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城乡各类生产要素的平等交换,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支撑。

随着农村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形式多样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赵家峁村成功打造了榆阳南部山区发展农业的新型模式,红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金润园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同时积极促进土地股份合作。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集体资产一起入股,成立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组织,经营收益按股分红。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农民股份合作组织,对入股土地统一规划、经营和管理。鼓励农村各类土地股份合作组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设施使用权或资金、技术等入股,与龙头企业共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采取保底收入、盈利分红等形式,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

4、保障农民权益,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赵家峁村在推进农村产权改革过程中,高度重视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防范侵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行为的发生。始终坚持稳定放活、依法自愿、有偿协商、规范有序的原则,土地流转由农民自主决定,不准任何组织以任何理由违背农民意愿强迫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款全额交付农民,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占用和扣缴。农民以自愿的原则拿土地入股,农民变身“股民”,获得土地差价和年终分红,从制度上维护和发展好了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四

随建筑物抵押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流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这就意味着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不能作为一种收入权益进行质押变现,国有商业银行都不愿介入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并且,农村产权制度缺乏土地、房屋交易配套政策。如在产权交易中成本收益评估、收益留成、交易税费的收取等,没有具体规定,希望能出台政策。第四,“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这一政策是各地为了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而实行的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障农民的承包权和对土地的长期投入。但是,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和土地减少,由于农业现代化使农村土地的利益逐步最大化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二、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的几点建议。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试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系统性制度创新,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重大变革,与联产承包责任制相比,它所面临的问题虽然复杂。但是我个人认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应充分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应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农民究竟是身份还是职业?这是此次改革中遇到的第一个“顽症”。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下,农民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身份,我国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的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济组织等都是以身份为基础的。而要最终实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逐渐淡化直至取消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鼓励城乡之间的劳动力资源自主、自愿流动和优化整合,最终将农民定位为一种职业,即从事农业的第一产业工作者。“农民职业化”定位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1)它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切入点,是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公共服务职能转变的依托,可以为改革中新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提供新的理念和方向。

(2)可以把农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培训等全部纳入到城乡一体化中,保障农民的长远生计,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3)将会使我国现存的户籍制度鸿沟将不复存在,农民不再是二等国民,城乡二元结构将逐渐弥合,农业产业发展与第二、第三产业统筹兼顾,城乡差别将逐渐缩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基础。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的劳动者自由流动、自主择业,推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让群众全面了解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克服分光吃净思想;二是树立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向群众介绍区内外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先进事例,引导群众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三是建立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业绩奖惩机制,调动其谋求发展的积极性,实现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集体资产稳步增值。

3、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实现产权与资本的结合。

农房产权制度的改革有利于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市场,但其更需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的配合与支撑。因此,要加快建立适合农村资金需求特征的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担保体系、保险体系和信用体系,拓宽农业农村直接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实现产权与资本的有机结合。4、建立健全农房产权流转的中介服务机构。

6、积极推行以股份合作制为主的产权流转方式。

总结近几年和当前我县农村的一些实践,我们认为,在目前国家政策和体制下,应大力提倡农民以组织化形式参与流转。即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发展以农村社区为载体、以土地为纽带、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推动农村土地与房屋规模化经营或规模化流转,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通过建立股份合作社,实现变分散流转为规模流转。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只有通过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这种形式,鼓励农民自愿入股,通过土地、房屋股份化,让农民变股东,使农民在不直接经营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收益。因此,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组织,是实现农村产权流转的有效形式,既解决好农民单枪匹马难以参与市场竞争的问题,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易税费率等方面都无具体的细则,希望能有一些相关政策,这样才能确保农村产权规范流转。

〈2〉、建立产权流转价格评估机构和价格体系。一是建立农村产权价格评估机构。坚持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建立具有一定资质的公益性地价评估机构和中介组织,为房屋作价、入股、转让、出租、抵押评估等提供服务。二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价格体系。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规划用途、周边城镇土地价格、农作物产值和基础设施投入等因素,分圈层建立房屋流转基准价格体系,确保房屋流转公平公正,防止无序竞争。

〈3〉、加强农村产权流转金融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担保体系。除建立政府出资的担保公司外,要积极鼓励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进入产权流转担保领域,引导农副产品收购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建立农民“多户联保”的担保机制,多渠道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五

自从我考入新都区清流镇一村一名大学生自愿者以来,接触的工作主要就是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我所在的乡镇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各项工作开展顺利,现已95%以上村民拿到了房屋和土地使用权证。对此,我围绕产权流转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如下报告:

随建筑物抵押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流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这就意味着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不能作为一种收入权益进行质押变现,国有商业银行都不愿介入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并且,农村产权制度缺乏土地、房屋交易配套政策。如在产权交易中成本收益评估、收益留成、交易税费的收取等,没有具体规定,希望能出台政策。第四,“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这一政策是各地为了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而实行的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障农民的承包权和对土地的长期投入。但是,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和土地减少,由于农业现代化使农村土地的利益逐步最大化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试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系统性制度创新,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重大变革,与联产承包责任制相比,它所面临的问题虽然复杂。但是我个人认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应充分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  应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改革要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实现“让民做主”,这既是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规避政府风险的客观要求。

农民究竟是身份还是职业?这是此次改革中遇到的第一个“顽症”。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下,农民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身份,我国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的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济组织等都是以身份为基础的。而要最终实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逐渐淡化直至取消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鼓励城乡之间的劳动力资源自主、自愿流动和优化整合,最终将农民定位为一种职业,即从事农业的第一产业工作者。“农民职业化”定位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1)它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切入点,是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公共服务职能转变的依托,可以为改革中新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提供新的理念和方向。

(2)可以把农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培训等全部纳入到城乡一体化中,保障农民的长远生计,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3)将会使我国现存的户籍制度鸿沟将不复存在,农民不再是二等国民,城乡二元结构将逐渐弥合,农业产业发展与第二、第三产业统筹兼顾,城乡差别将逐渐缩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基础。

的劳动者自由流动、自主择业,推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2、  向村民渗透产权制度改革实质

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让群众全面了解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克服分光吃净思想;二是树立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向群众介绍区内外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先进事例,引导群众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三是建立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业绩奖惩机制,调动其谋求发展的积极性,实现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集体资产稳步增值。

3、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实现产权与资本的结合。

农房产权制度的改革有利于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市场,但其更需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的配合与支撑。因此,要加快建立适合农村资金需求特征的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担保体系、保险体系和信用体系,拓宽农业农村直接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实现产权与资本的'有机结合。

4、建立健全农房产权流转的中介服务机构。

房屋价值,明确其商品性提供服务。同时,在农村市场体系尚不完备的前提下,农民获取交易信息的途径较为闭塞,为扩大流转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我们还应加大信息的共享渠道。

5、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探索农房储备中心

农房产权制度改革不能单兵突进,必须综合施治,配套改革。因为在目前的改革中,不论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是宅基地使用权、农房产权流转,其最大的障碍就是:土地不是单纯的生产资料,而是事实上的生活资料,房屋也是如此,是农民生老病死的基本保障。因此,要真正实现农村房屋产权的自由流转,除了减轻农民的税负外,还应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替代农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逐步探索建立以“安身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共住房制度,创造条件推进城乡社会保险制度接轨统一。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的是通过社保体系来保障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产权的自由流转,而不是以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产权的流转来换取社会保障。因为只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农民完全依赖土地和房屋而生存的现象才会越来越弱化。另外也可以探索建立“农房储备”等机构,通过收购农房进行储备,比如收购一些集体土地上的闲置住房、农户多余住房、或部分放弃农村住房移居城内的住房等。可以用这部分储备房屋,对农村的低保户和五保户、无房户、极度危房户可以实施住房保障机制,从而减轻农民生活负担与压力,也为农民在融资方面取得突破,在生活方面也有所保障。也使得改革中的方方面面也才会有突破的基础。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六

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各类农村产权,建立配套保障机制,促进农村产权流转,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到2018年实现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金额达到5800万元;实现各类产权抵押融资贷款余额达到2亿元。

二、工作重点。

在年内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林权确权颁证工作。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采取出租、转包、股份合作、互换、转让等流转方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采取出让、出租、转让、转租等方式流转。农村房屋采取转让、抵押、租赁等方式流转。林权采取转包、租赁、互换、拍卖、招标、转让等方式流转。

通过建立农村产权价值评估,制定农村产权抵押登记办法,建立抵押债权风险保障机制,创新抵押融资产品和服务,推进农村产权的抵押贷款工作。

在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乡建立流转服务站,在重点行政村落实协办员,形成区、乡、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开展农村产权交易。

三、工作现状。

我区辖21个乡镇及2个街道办事处,497个村,33个社区居委会,4788个村民小组,现有承包农户万户,农业人口万人,幅员面积1258平方公里,农村承包地面积万亩。xx年11月,我区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林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已完成了1258平方公里航摄和影像资料处理;已完成497个村4788个组的资料收集、农户指界、实地测绘等外业入户调查工作,占497个村的100%、占4637个组的100%;已公示审核4637个组,占任务100%;录入农户信息数据万户,占100%;已建立登记簿万户,占91%。

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我区集体建设用地确权颁证工作总任务190421宗。截止目前,该项工作外业宗地地籍测绘及权属调查工作已完成;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完成;宅基地完成证书制作9672个。

3、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颁证。我区农村房屋约万户,面积约3000万平米。xx年10月,联系市测绘协会组织6家测绘公司开展农房测绘工作。截止目前,完成全部房屋测绘约万户,办理登记约xx户,核发农房产权证约xx户。

4、林权产权确权颁证。xx年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全区林改万户,涉及人口万人,发证万本,宗地数达万宗,林地登记面积为万亩。

鼓励和支持农村产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通过农村产权流转,获得资金、技术等支持,将资源要素转化为资本要素。目前已建立区级农村产权交易流转中心,下一步将逐步建立乡镇农村产权流转服务站,在重点行政村落实协办员,形成区、乡、村三级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全区共流转林地万亩,流转金额1548万元;流转土地万亩,流转金额亿元。

生产设备、水域使用权抵押融资和股权、仓单、存单权利质押贷款。充分抓住农村产权改革试点,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破解农村、农业、农户融资难难题,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xx年10月末,金融机构已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1700万元,贷款余额1130万元。其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500万元,农村房屋抵押贷款600万元,农村林业抵押贷款30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与其他区县相比,存在底子薄、财力弱、历史欠账多等困难,确权颁证资金总投入约8780万元,目前只筹集到资金1800万元,尚差资金6980万元,资金差口巨大。

二是农村产权流转体系不健全,特别是乡镇和村无专门从事农村产权改革的工作人员,也无工作经费保障,给工作推进带来一定影响。

三是农村产权价值评估难,单位融资总量难以提高。由于农业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农村产权价值普遍偏低,同时缺乏专业的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机构,价值评估难,农村产权价值难以准确认定,必然导致产权价值低估,抵押融资难,难以满足业主的融资需求。

四是农村信用环境较差,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难。由于农村经济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环境较差,金融机构对农村产权的认可度不够,必然导致农村产权融资难和融资成本较高。

五、下步工作建议。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周密策划,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级联系会议制度,健全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机构,完善区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特别是落实乡镇专门从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人员,明确职责,提供工作经费保障,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开展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处理农村产权权属争议,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确权登记颁证进程,确保xx年完成确权颁证工作。

权流转,获得资金、技术等支持,将资源要素转化为资本要素。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鼓励支持农户兴办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新型合作组织,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四是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型利益联动机制,开展企业产权、农村产权相结合的组合经营,盘活农村资源,优化农村资源配置,促进农村资产财产化、资产化、财富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的改革新路,视条件组建农村资产管理公司,推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向深度发展。

建立抵押债权风险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流转风险防范机制。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的,其抵押产权可通过市场化手段再流转,也可通过集体经济组织、集体所有权人收购,根据发展需要,也可受当地人民政府委托,通过交易中心收购;二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区本级要根据当年抵押融资规模,按一定比例设立风险基金,并按抵押产权造成损失责任大小与贷款银行协商确定对未有效处置的抵押产权造成损失的风险分担比例;三是深化银保财合作机制。稳步推进政策性保险,大力开展特色农业保险,为农业提供风险保障。四是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公司为产权抵押贷款的担保功能,提高农户信用保证能力。

创新开展抵押融资产品和服务。

制定金融机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总体实施方案,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快制定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具体实施办法。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涵盖农村各类产权信息的农户、涉农企业和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信用档案。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经营点和推广使用自助银行设备,逐步消除支付结算空白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涉农金融服务机构。在创新开展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业务的基础上,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开展信用贷款,互保互助贷款和农用生产设备、水域使用权抵押融资和股权、仓单、存单权利质押贷款。

区级农村产权交易流转中心,下一步将逐步建立乡镇农村产权流转服务站,在重点行政村落实协办员,形成区、乡、村三级产权交易服务体系。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七

农业和农村发展目前已进入最好最快的时期。但是,伴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传统农业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谁来种田”的问题日益尖锐。为努力构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步发展的全新机制,我先后深入到23个行政村部分农户家中,就目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aaaa镇资源、产权现状。

(一)aaaa镇基本概况。

aaaa镇辖2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4万人。行政总面积120.1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3万亩,其中水田1.7万亩,旱地0.6万亩。主要农作物与经济作物有水稻、玉米、花生、大豆等,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2011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58亿,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2550元,增长9.75%。

(二)资源、产权现状及流转形式。

1、资源。aaaa镇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经济作物有烟叶、油菜、花生,有猪、鸡、羊、牛、鱼、鸭等畜牧养殖业;目前已形成烟叶、蔬菜种植、畜禽养殖三大产业基地。铜山岭一带大山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以铜、铅、锌、银、锰富集,花岗岩也具有一定的蕴藏开采储量。

2、产权现状。我调查的23个行政村256个村民小组都开展完善。

经营理念和制度化管理方法,按照市场信息、经营战略、经营目标实施标准化生产。

五是增加了农民收入。流转土地农民不付种地成本,不担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稳定获取土地出让金收入,更能从企业务工中获取劳务收入。

四、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认识上有偏差。一是部分基层领导干部认识不高,支持、引导、服务不够。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户自己的事,应由农户和业主自由协商;同时也担心引起新的矛盾,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二是农民观念陈旧,顾虑多,风险意识差。在现行的政策下,农民进行无代价生产经营的同时,还可享受国家的惠民补贴,导致农民固守家园、温饱即满思想比较浓厚,怕土地流转出去,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不愿流转。

2、毁田建房现象严重。占用农田、耕地建房泛滥,很多住户直接将自己承包农田填平建房。同时,原有宅基地长期闲臵,“空心村”比比皆是,出现了一户多宅基现象。

3、卖田分钱顾眼前。bb村因cc国道扩宽、高速公路建设及铁路建设需要大量耕地被征用;而征地补偿款全部分发给农户,集体没有提留,已出现了村庄无田、村民无业、子孙无耕的现状。

资产增值,村级集体经济成了难以长高的“小矮人”。

1.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有关法律法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疑虑、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2、明晰产权归属。确权颁证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有效举措。对农村承包地,在坚持农村集体所有性质和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的前提下,以二轮延包合同为基础,做好补证换证工作。在工作中,严格做好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并将调查摸底结果办证程序、确权办证情况等及时在村内上墙公示,及时发证到户,切实做到有据可查、有证可依,确保做到公正、公开。

3、做好“三费”分配。对被征用土地“三费”中的青苗费发放到农户,而应将土地补偿费和安臵补偿费全部由集体统管,在城区购臵商业门面,由集体按月收取门面租金,主要用于对失地村民发放生活补助金和年底分红。对集体资产进行评估,实行公司化运作。组建物业管理公司,安排失地农民就业。

4、搭建产权交易平台。产权流转交易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为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入市场自由交易,应从建设有形的流转平台入手,建立市、区、镇三级联网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负责流转交易信息搜集、发布、上报、政策咨询、业务指导、手续办理等业务。

5、建立流转补偿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得到。

7、抓好耕地占补平衡。围绕“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内涵挖潜”的目标,建立土地等别动态调整机制。对农村宅基地按现有房屋进行核实确权,废弃宅基空土,全部由集体收回复垦;通过开发荒山荒坡荒滩、复垦废弃矿山用地、复垦灾毁耕地、整理农用地等土地综合治理措施,确保土地占补平衡,调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8、做好迁村腾地工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边远山区、湖区、库区的空壳村,向城镇和新社区迁移;既有利于城镇建设的扩张,又有利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八

面貌,积极响应国家“鼓励民营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号召,民营企业家张社平毅然挑起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重任,创造性地提出“村民代表议事”工作制度,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即农民以土地入股,公司进行统一经营,把零散土地连成片,整合闲置的土地资源,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筹资发展规模养殖、设施农业、经济林果、观光农业,开创了榆阳区南部山区农村综合改革的新模式。

赵家峁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里的基础设施改善了,高产农田修好了,美丽农居实施了,村民收入增加了。

赵家峁村土地分散在山峁之间,支离破碎,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这些小块的地,再怎么种也不可能致富,咱要干就要整合起来干。”张社平的话道出了土地流转谋发展的路子。

怎么整合呢怎么能让村民从土地上获得收益呢经过村委会和议事小组多次商讨,将土地作价入股这一在榆阳区乃至全市都新颖的模式被确定下来。该村以政府主导、项目支撑、公司引领、群众参与为主要方式,整合本村土地资源,成立榆阳区红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榆阳区金润园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以每亩土地每年100元的价格入股,一次性流转十年,有能力的还可以现金入股。最终,全村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成为股东,合作社发展基金430万元,流转土地960亩,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

拿自家土地入股,农民变身“股民”,获得土地差价和年终分红,对与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赵家峁农民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事实证明,赵家峁村的模式有利于产业发展,自从实行新的模式发展以来,赵家峁村人人有事干,人人干劲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民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合作社成立后,村里邀请北京的规划公司和区水利局进行产业规划,建成高效设施蔬菜生产区、特色养殖小区、新家村示范区、农业生产服务区四个板块,作为产业核心,村里整合土地,将几座山头推平,集中连片,建设设施农业区。形成了时令水果种植、舍饲养羊、高标准农田示范、生态经济林、旅游观光五大产业,成为该村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对外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净菜包装销售、观光采摘以及农业综合性开发经营等业务。

期已建成112套,二期正规划建设35套村民新居,将形成片区化中心社区,配套幼儿园、卫生室、村委会、警务室、文化活动中心,村民们告别或即将告别破旧不堪的土窑洞,住上宽敞明亮的大平房。

赵家峁村土地流转、全体村民股份制合作化经营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仅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而且还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为榆阳区推进农村深化改革开拓了新的发展路径。同时也力证了企业家返乡创业带领村民全员入股经营,筹资发展规模养殖、设施农业、经济林果、观光农业返乡的企业家带动型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目前合作社情况看,这种新的经营模式已显现出了勃勃生机。尤其是在经营运行上已实现三个创新:一是产权制度创新,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村民拥有股权,合作社拥有经营权和使用权,村民首次实现了资产收益。二是收益分配创新,群众不仅可以不离土地不离村,还可以获得盈余分红,同时参与合作社生产获得工资性收入,村集体获得盈余分红实现资产增值。三是农业生产创新,统一规划农业示范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农业技术,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九

随建筑物抵押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流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这就意味着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不能作为一种收入权益进行质押变现,国有商业银行都不愿介入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并且,农村产权制度缺乏土地、房屋交易配套政策。如在产权交易中成本收益评估、收益留成、交易税费的收取等,没有具体规定,希望能出台政策。第四,“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这一政策是各地为了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而实行的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障农民的承包权和对土地的长期投入。但是,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和土地减少,由于农业现代化使农村土地的利益逐步最大化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二、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的几点建议。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试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系统性制度创新,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重大变革,与联产承包责任制相比,它所面临的问题虽然复杂。但是我个人认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应充分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应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改革要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实现“让民做主”,这既是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规避政府风险的客观要求。

2/7。

农民究竟是身份还是职业?这是此次改革中遇到的第一个“顽症”。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下,农民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身份,我国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的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济组织等都是以身份为基础的。而要最终实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逐渐淡化直至取消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鼓励城乡之间的劳动力资源自主、自愿流动和优化整合,最终将农民定位为一种职业,即从事农业的第一产业工作者。“农民职业化”定位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1)它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切入点,是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公共服务职能转变的依托,可以为改革中新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提供新的理念和方向。

(2)可以把农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培训等全部纳入到城乡一体化中,保障农民的长远生计,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3)将会使我国现存的户籍制度鸿沟将不复存在,农民不再是二等国民,城乡二元结构将逐渐弥合,农业产业发展与第二、第三产业统筹兼顾,城乡差别将逐渐缩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基础。

3/7。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的劳动者自由流动、自主择业,推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让群众全面了解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克服分光吃净思想;二是树立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向群众介绍区内外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先进事例,引导群众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三是建立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业绩奖惩机制,调动其谋求发展的积极性,实现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集体资产稳步增值。

3、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实现产权与资本的结合。

农房产权制度的改革有利于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市场,但其更需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的配合与支撑。因此,要加快建立适合农村资金需求特征的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担保体系、保险体系和信用体系,拓宽农业农村直接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实现产权与资本的有机结合。4、建立健全农房产权流转的中介服务机构。

4/7。

农房产权制度改革不能单兵突进,必须综合施治,配套改革。因为在目前的改革中,不论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是宅基地使用权、农房产权流转,其最大的障碍就是:土地不是单纯的生产资料,而是事实上的生活资料,房屋也是如此,是农民生老病死的基本保障。因此,要真正实现农村房屋产权的自由流转,除了减轻农民的税负外,还应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替代农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逐步探索建立以“安身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共住房制度,创造条件推进城乡社会保险制度接轨统一。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的是通过社保体系来保障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产权的自由流转,而不是以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产权的流转来换取社会保障。因为只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农民完全依赖土地和房屋而生存的现象才会越来越弱化。另外也可以探索建立“农房储备”等机构,通过收购农房进行储备,比如收购一些集体土地上的闲置住房、农户多余住房、或部分放弃农村住房移居城内的住房等。可以用这部分储备房屋,对农村的低保户和五保户、无房户、极度危房户可以实施住房保障机制,从而减轻农民生活负担与压力,也为农民在融资方面取得突破,在生活方面也有所保障。也使得改革中的方方面面也才会有突破的基础。

5/7。

6、积极推行以股份合作制为主的产权流转方式。

总结。

近几年和当前我县农村的一些实践,我们认为,在目前国家政策和体制下,应大力提倡农民以组织化形式参与流转。即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发展以农村社区为载体、以土地为纽带、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推动农村土地与房屋规模化经营或规模化流转,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通过建立股份合作社,实现变分散流转为规模流转。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只有通过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这种形式,鼓励农民自愿入股,通过土地、房屋股份化,让农民变股东,使农民在不直接经营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收益。因此,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组织,是实现农村产权流转的有效形式,既解决好农民单枪匹马难以参与市场竞争的问题,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6/7。

易税费率等方面都无具体的细则,希望能有一些相关政策,这样才能确保农村产权规范流转。

〈2〉、建立产权流转价格评估机构和价格体系。一是建立农村产权价格评估机构。坚持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建立具有一定资质的公益性地价评估机构和中介组织,为房屋作价、入股、转让、出租、抵押评估等提供服务。二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价格体系。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规划用途、周边城镇土地价格、农作物产值和基础设施投入等因素,分圈层建立房屋流转基准价格体系,确保房屋流转公平公正,防止无序竞争。

〈3〉、加强农村产权流转金融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担保体系。除建立政府出资的担保公司外,要积极鼓励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进入产权流转担保领域,引导农副产品收购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建立农民“多户联保”的担保机制,多渠道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虽然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道路上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是,我坚信我们肯定能顺利解决的,明天的农村必将是世界型的、现代化的、田园式的美丽城市。

7/7。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十

根据市政协安排部署,围绕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课题,x月中下旬,市政协副主席x带领调研组深入我市x个县市区x个行政村,通过现场查看、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调研。经调研组认真讨论研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2017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求,以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产权制度为目标,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为集体经济发展方向,以镇村组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为重点,不断探索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难题,经过三年多的改革,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新的活力,农村集体产权要素被有效激活,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农民财产性收入显著增长。截止2019年年底,我市改革提速、扩面,清产核资全面完成,实现所有村民小组、行政村、乡镇三级全覆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在集体经济发展中,涌现出x乡村旅游、x企联建、x工业反哺农业、x土地股份合作、x园区产业带动、x休闲旅游等发展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学习借鉴经验,得到中央和省上的充分肯定。

x县了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只有x%,了解本村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的只有x%。从目前改革效果来看,x比较突出,x较好,相对而言,南部六县效果不明显。

(二)基层农经工作队伍薄弱,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不彻底、监管不到位。目前,大部分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是村党支部书记“一肩挑”,激励机制不健全,干事创业激情明显不足。全市专业农经工作队伍战斗力不强,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村约占x%,剩余x%的村由农经管理人员负责,但目前我市仅有农经干部x人,平均每名农经干部大约需监管x个行政村,工作体量大,且容易造成监管漏洞导致腐败问题。根据清产核资结果来看,我市x个镇村组全部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核实资产总额x亿元,平均每村拥有资产x万元,集体土地总面积x万亩,界定成员x万人,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村子有x个。虽然基本摸清了家底,但是也有部分基层干部对清产核资操作步骤和程序把握不够准确,执行能力亦有欠缺,导致部分群众对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工作认识了解不够。通过调研统计情况来看,有x%的受访群众了解本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相关情况,x%的比较了解,x%的不了解。

南部是xxx,面积约xx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xx%;

土壤有机质含量为xxg/kg,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xx;

水资源不足,每公顷综合水量xx万立方米,是全省的xx%,全国的xx%。加之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加工业滞后、科技服务专业化程度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经营主体单一等问题突出。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布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困难较大。

(四)农村资源要素未激活,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我市部分村集体党组织整体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科技队伍、经营管理队伍力量明显薄弱,新兴行业协会带动力不强,加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新型经营主体难以进入农业产业大市场,面对分散的承包地进行股份制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基层干部群众信心不足,土地资源潜力挖掘不够。这次调研走访的xx个村中,有xx个村有产业,建立了xx个股份经济合作社、xx个经济合作社,实现盈利的有32个村,而有分红的只有xx个村。从清产核资结果看,我市农村集体有xx万亩土地资源,占国土面积xx%,其中农用地xx万亩、建设用地xx万亩、未利用地xx万亩,其中只有xx万亩农户承包地进行了确权登记颁证。

(五)地方政府配套政策衔接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市上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的文件,大到指导性意见,小到具体实施办法,涉及方方面面,但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有效落实落地,致使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当前,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产权保护、股权权能、产权流转、产权交易、融资担保、资产评估等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等“权能”缺失。另外,虽然《民法通则》已经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地位,但是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法律对其法人属性、功能作用、业务范围、运行机制等作出规定,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迫切需要通过专门立法予以明确。同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土地、项目规划、产业布局、人才队伍等方面政策也比较少,改革后集体经济组织税赋较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推进改革的积极性。

(六)品牌建设意识不强,农产品销售价格没有做到优质优价。近年来,我市地理标志产品、生态原产地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但存在重注册、轻使用的现象。从政府到企业在商标申报成功之后,对品牌的后续使用、管理、宣传等重视不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部分从事农产品产销的企业经济实力弱、生产规模小,产品知名度不高,对品牌建设重视不够。其中覆盖范围广、涉及农民多的红枣、x、杂粮、养殖等产业,大部分处于低端生产、分散经营的阶段,互不联系、各行其道,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品牌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

对策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干部群众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6年出台《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就是为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保护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调动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参与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建设。按照中央“总体部署、重点推进、先行试点、全面展开”的实施路径,2019年,x省被列为国家整省试点省份,我市经过几年探索、试点,现在已经到了全面推进阶段。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提高思想认识,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小农业向大农业转变、由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转变、由小品牌向大品牌转变、由做产品向做市场转变,让他们支持并主动融入改革,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二)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x既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耕地面积广,有x“第二粮仓”之美誉。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产业、用抓工业的力度抓农业产业、用抓工业的投入抓农业产业、用抓工业的管理抓农业管理,建立“三个一”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机制,实现工业富市、农业富民的双赢局面。从2021年起把农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形成“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班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细化研究,引导更多资源和要素向农村聚集。同时,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为县乡村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和市县部门帮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定期开展工作调度,不定期开展督查检查。

黄土沟壑区以建设宽幅梯田为载体,发展以山地xx为主导的种植和深加工产业,辅之以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建成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最终形成“南果北肉”的现代农业、现代养殖、现代加工的产业体系。以大项目引领。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项目,按照大网格规划、大林带建设的思路,推动我市农、林、牧、草等产业做大做强,注重发展小而全、杂而优的杂粮、杂豆、薯类种植和加工产业,兼顾解决林地矛盾、村矿矛盾等突出问题。打造田园综合体。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当地生态、文化等特色资源,以社区、现代农业为重点,农文旅结合,走“生态兴村、文化兴村、旅游兴村”等新型发展路子,打破乡界,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全面助推我市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四)加大监管力度,提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质量。各村镇可邀请专业人士对工作人员就清产核资的目标任务、清查对象、范围内容、工作步骤等进行业务培训,明确专人负责督促指导工作落实,做到年度清查数据与农经统计年度数据衔接,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结合每年开展的资产清查核资工作,做好查漏补缺,提高工作质量。清产核资结束后,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完善集体财务会计制度,实行台账管理。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做好日常财务收支等定期审计,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等专项审计,建立问题移交、定期通报和责任追究查处制度。对集体财务管理混乱的村,县级党委和政府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整顿,防止和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

(五)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实效。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市县党委农村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进一步明确乡镇农经站职能,每个乡镇农经站至少保证3名以上专职或兼职业务人员,切实履行监管职责。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大力充实清产核资的专业技术队伍。选好用好村集体带头人和集体经济的理事长,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鼓励科技工作者、新乡贤、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各类乡村精英人员返乡创业,构建乡村精英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合作机制。大力完善行业协会组织框架,在县一级建总会,乡镇一级建分会,把村组产业全部吸纳进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法人地位,特别是发改、税务等部门,在区别工商资本的同时,在农村集体经济法人在参与市场活动中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六)树立品牌意识,全面提升品牌社会知名度。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农民受益”理念,积极为我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生态原产地产品以及其他品牌在宣传、使用、经营等方面营造良好氛围。树立“用好一个商标、推动一项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商标品牌战略意识,做到做产品的同时做品牌。遴选山地x、x等相对成熟的产业,成立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行业协会,重点负责现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管理、保护、使用等工作,依托行业协会形成发展合力,整合县域小品牌,着力打造x大品牌。采用“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的模式,大力推广“行业协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建设规模化种植基地,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大户,从源头提高区域产品的整体质量。制定“阶梯式”绩效奖励政策,鼓励销售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做精做优品牌。采取博览会、名人直播带货等多种手段统一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地标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十一

**县是全省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辖16个镇,445个村(居委),总人口128.3万人,劳动力46.5万人;总面积3226.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67万亩,耕地46.89万亩;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工匠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加快山区发展的会议精神,按照粤北地区“五年打基础,十年上台阶”的要求,紧紧抓住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遇,从2015年开始,我们提出“三年打基础,五年大提速,强势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总目标,坚持“工业立县、教育优先、民生为重、和谐**”发展理念,在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山区落后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善。现将**县农村综合改革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 当前我县农村综合改革的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的农村综合改革对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创建要求和我县生态镇村建设规划,坚持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增强发展后劲,初步形成以中部为重点发展区、南北两翼为生态发展区的三大主体功能区发展模式。

会”、广东省第三届现代农业博览会。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34.21亿元,比增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65元,比增21.9%。三是“山水泥”休闲旅游蓬勃发展。全力加快“山、水、泥”休闲旅游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专线公路建设加快推进;转水热矿泥山庄4a级景区打造扎实推进,成功举办第三届热矿泥浴节;新建1家四星级酒店;首家五星级酒店初步建成。筹资800多万元修缮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乐学宫;旅游卫视《粤来越开心》摄制组在我县拍摄大型外景旅游节目,这是国家级卫星电视台首次在我县拍摄大型外景旅游节目。全年旅游接待60万人次,总收入3.52亿元,分别比增30.4%和33.3%。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二)注重统筹兼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民健身运动,330个行政村已安装篮球场器材,县综合训练馆正在建设中,“市七运会”筹备工作扎实推进。深入开展“文化名城”创建活动,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成5个文化先进镇和 140家“农家书屋”;**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顺利通过省验收,李威光故居、“荣槐楼”被批准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提线木偶赴上海世博会展演。大力开展国防教育,积极创建省双拥模范县。全面启动了申报中央苏区县的工作。《**县志(1979-2000)》即将出版。四是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深入开展普法教育,依法治县扎实推进。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发挥工会、共青团的桥梁纽带作用,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外事侨务、广播电视、档案、气象、经协、打私、人防、三防等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三)着力提高保障能力,大力改善民生福祉

启动实施了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农村养老保险参保78856人,居民医保参保5956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937647人,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征缴社保费2.82亿元,全面完成市下达的任务;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增加至904元,失业保险待遇增加至589元,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8万元,分别增加了138元、38元、3万元,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扶贫“双到”成效显著。组织首个“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筹集善款955万元。省确认的115个贫困村13340户贫困户63424人全部落实了帮扶单位和责任人;各级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1.77亿元,落实发展集体经济项目138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8个,贫困村、户脱贫能力明显增强;5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占省定贫困村的50.4%,60%的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全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三是综治维稳平安稳定。深入开展“粤安10”、“创平安、迎亚运”、“校园治安防范”、“社会治安重点整治”等系列活动,加快了县城和各镇主要街道路口的治安视频监控建设,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了县、镇两级综治中心建设,积极排查化解社会矛盾,信访总量对比下降17.8%,未出现大型群体性事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717宗,调解成功3672宗,成功率98.8%,提前一年实现了“平安名县”创建目标,华城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四)提升政府职能,努力加强自身建设。

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强化自身建设,县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机关作风评议等活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实行县政府班子成员每周工作计划和每月汇报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努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机关作风明显好转,政府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坚持依法行政,扎实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及清理;坚持向县人大及其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工作制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县人大代表议案、县政协委员提案49件,办复率均为100%。审结行政复议案件12宗;政务公开、重大决策听证等制度得到有效实施;积极防范在加大投入、重点项目建设中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健全完善审计和效能监察机制,坚持不懈地抓好纠风治乱和反腐败斗争,勤政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共审计(调查)项目35个,查出违规金额591万元,提出纠正金额448万元,提出审计建议59条,处理上缴财政143 万元。全县共立案查处经济违法案件23宗,挽回经济损失253.5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设滞后;五是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宣传。继续做好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的基层干部真正明确并认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目的意义和目标。目前,我县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但在深化改革中难免会存在不合基层实际的一些问题,建议向上反映解决出现并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巩固综合改革的成果。

(二)完善机构设臵。一是要从实际出发,各乡镇应加强驻村干部队伍的建设,并配备必需的人员,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二是计生办要以有利于农村计划生育和社会事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林业、畜牧服务职能要进一步巩固,而水利、农机、农技、农经等其他各项服务也应同步强化,以利形成完整配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标准、决议的形成、方案的提出、报批的程序、事项的公示等,都要做到严谨规范,依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资金筹集机制,有效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市里应加大对山区县的资金投入,集中用于村庄规划、建房配套、区间道路、水电通信、污水处理、文体设施等。同时扩大“一事一议”范围,提升上限标准,放宽地域范围,简化程序,真正让基层议成事、干成事。

(五)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快健全农村老、幼、病、残等弱势群体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特困户,尤其是那些因病返贫的农户,要建立固定的资金救助来源,坚持救助与扶贫相结合,帮助其发展致富。

(六)尽快出台机构改革相关优惠政策。综合全省各地成功试点经验,科学规范乡镇职能。同时,尽快出台相关机构改革优惠政策和县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减轻县级人员分流安臵压力。

楚米镇是桐梓的工业卫星城镇,位于县域中部,距县城8公里,海拔950米,幅员面积140.04平方公里,辖元田、三座、八一、高山、三台5个村委会和楚蔬社区居委会,共98个村民组,人口26287人(其中非农业4017人);东连马鬃苗族乡、茅石乡,南邻娄山关镇,西缘九坝镇,西北接夜郎镇,北抵大河镇;是四川省、重庆市通往云南、“两广”及东南亚实施“南下”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是贵州通往四川省、重庆市及东部沿海地区实施“北上”、开发带动战略的走廊,是遵义市实施“中路突破”的重点乡镇。

近年来,我镇始终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严格按照中央惠农支农政策,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凭借地理、气候、资源优势,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大力培育蔬菜、畜牧、烤烟、方竹等主导产业,唱响了全镇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主旋律,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基础设施日益改善,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丰硕成效,农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一、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坚实

民种植无公害蔬菜。2015年共引导农民种植无公害商品蔬菜1500亩。在畜牧产业发展上我镇进一步加大品种改良力度,防疫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规模100头的优质健牛养殖场1个,完成畜牧税费8.5万元。在烤烟产业发展上, 2015年我镇烤烟工作基础不断夯实,面积趋于稳定,质量有所提高。全镇种植烤烟合同面积2909亩,共收购烤烟6070担,实现担均价658元;新建密集型大烤房52间,小改密烤房17间。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2015年,在水利建设上全面完成覆盖元田、三座、楚蔬三个村(居)总长17公里的集中供水工程的自来水管安装,现已投入试运行;在楚蔬社区投入100多万元完成1500亩烟水配套建设;投入35万元在元田村新修排涝灌溉渠5400米;投入6.8万元用于三座蔬菜基地新修排灌沟3条450米,河堤加固400米;在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上争取上级投入35万元新建了镇卫生院,在三台村、高山村各新建村级卫生室1间;在农村扶贫攻坚上,争取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共38.5万元,实施改造了田头至龙洋公路9公里,目前正在实施三台六庄至黄泥通组公路改造5.3公里;争取通村公路建设资金60万元,新建高山村通村公路9公里。

成乡村旅馆44 家,吸引2.5万名游客前来休闲避暑,旅游综合收入达498万元。全镇共筹集2015年新农合参合资金40.86万元,参合率达90%以上。筹资城镇居民医保资金5.2万元,参保率达53%。民政工作上农村享受低保对象517户1200人,发放低保金470300元;城镇居民享受低保对象163户260人,发放低保金203610元;全镇重点优抚对象114人,发放抚恤事业经费178133元。农村茅危房改造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投入90余万元新建了社会福利院集中供养大楼,共按黔北民居风格建成茅危房45户,发放危房改造资金约100万元。

(四)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运行平稳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方针,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新时期政府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现实要求;是为农民谋利益、增福祉的一件实事、好事。根据上级的有关精神,目前我镇按照县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开展能繁母猪的保险业务,全镇参保农户756户,1150头,保额69000元。

(五)农民工返乡创业有路

目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镇外出务工农民返乡人数日益增多,2015年全镇外出务工2270人,返乡450人,为历年之最。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220余人,政府帮助、引导、支持农民工创业32人。对我镇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产业化程度不高

题。主要表现为:支柱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内部体系发育滞后;农产品商品基地规模小,层次低;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技术设备落后;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技术、资金和实用人才不足等。

(二)农业生产条件有限,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我镇虽处在城郊结合部,有较好的工业商贸发展条件,但在农业生产条件上,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通过加大农村投入,全镇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入相对不足,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不仅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向。再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恶化的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更加困难。我镇农村家庭劳动力普遍为初中或小学文化,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观念落后,思想比较保守,市场经济意识差,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拥有实用技能的人少之又少,使外出务工农民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就业渠道比较单一,劳务收入不稳定,风险大。

(四)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单一,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目前实行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只有能繁母猪一种,品种过于单一,对于其他农作物的保险尚未开展。随着我镇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的快速发展,设施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使农业生产面临更大风险,存在“多年致富、一灾致贫”的现象。迫切需要通过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建立一道风险防范网。

(五) 新农村建设形式单一,群众致富门路不广

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我们的途径还比较窄,门路还比较少,没有成规模的支柱性产业;在农民培训学习问题上,方法还比较少,内容还比较单一,主要通过远程站点和聘请专业老师集中授课为主,内容上主要是农民生产培训方面的,不能满足农民的个性化需求。在农民居住环境改善问题上,我们形式比较单一、没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的硬件设施建设还主要停留在“五通三改三建”的基础性建设上,没有能打造出自己的个性化内涵。

三、建议和意见

(一)农业产业化建设方面

和科学技术培训;定期通报有关市场信息等。对农户购买大型生产工具给予一定补助,对为产业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农民给予物质奖励。三是实施相关的保护措施。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坚决打击“三乱”等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重点保护好支柱产业。把农村专业化大户和农业的龙头企业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四是组织抓好基础建设。要抓好农村道路、通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交通、信息畅通。加强气候监测,搞好天气预报,抓好防汛抗旱方面的水利基础工程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和责任,提高灾害处臵能力和农民避灾自救能力。六要积极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程实施,巩固和推广农村节能灶、沼气、秸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居住环境。

(三)新农村建设方面

用水难、运输难、通讯难等问题,确保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其次是要因地制宜,不断优化种植结构,要从各地气候、资源、交通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既要立足实际,又要着眼长远,要在建产业、创特色、树品牌上下功夫,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同时,继续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四)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

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目前在我镇的施行还未全覆盖,但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势在必行。只是建议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过程中一是要增加农险品种。在能繁母猪基础上,新增水稻、烤烟、蔬菜等品种。二是提高农险费率。三是提高保费补助标准。四是增加财政安排。

(五)返乡农民工创业方面

技能,以适应新发展的需要。四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营造创业的良好氛围。对回乡创业的典型事迹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大力的奖励及支持。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形成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良性互动格局,实现回乡创业“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良性循环。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十二

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促使农村产权由“沉睡资源”变“流动资本”,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提高农民收入,结合我县实际,中心成立了调研组,先后深入旴江镇和头陂镇,通过座谈交流、随机调查、入户走访、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的现状。

1、交易种类单一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旴江镇的清水村沙子岭、彭家桥、大屋下村、羊面岭等村小组,以及头陂镇西港村等村小组中,所流转的只是老百姓的农田和山地的经营权,而农村中的其他的如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四荒地”使用权、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使用权、农村闲置宅基地使用权等均未有交易。

1关注,只重视签订合同的时间和金额,存在很多的漏洞,为日后的纠纷埋下隐患。

3、交易价格随意化。旴江镇清水村沙子岭的84亩农田流转是350元/亩;25亩低洼地流转是204元/亩,因是本地村民养殖龙虾,政府还为农户每年补贴600元/亩;彭家桥有100亩左右的农田以200元/亩的价格集体流转出租给本村10个村民;大屋下村小组有70亩左右的农田以200元/亩的价格出租给本村村民种植烟叶;羊面岭村小组有15亩的土地以1000元/亩的价格出租给2个人种植草莓;头陂镇西港村有山地600亩,以1000元/年的价格承包给私人成立合作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没有专业的评估机构和评估制度,农田、土地流转的价格随意性很大,造成的结果是有时候不能物有所值,难以保证流转价格的公平合理,损伤了农民的权益,也不便于政府对流转交易实施公平性、合规性监管。

二、制约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的因素及分析。

一、规范、有序的管理,制约和影响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工作的深入开展。

1、服务体系不健全。县里在整体推进这项工作时由于。

2人员的变动还没有成立相关的领导机构,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给工作推进带来一定影响。县级虽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但没有完整的工作场所,配套服务没有跟进,相关部门并未派员入驻开展相应的工作。乡(镇)、村两级缺少农村产权管理和流转服务的机构及人员,尚未形成县、乡、村三级上下贯通的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导致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收集渠道不畅,产权资料的审核、权属查档、交易备案等环节的工作开展较为困难。

2、政策制度不完善。目前,抚州市制定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各项产权流转交易制度、规则等,但县里具体操作的实施意见还没出台,已制定的一些制度和规则还须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从国家政策层面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房屋、水利设施等产权流转交易还有许多限制条件,还未出台具体政策。目前还缺乏引导和规范各类产权进入交易中心交易的激励机制,私下的场外交易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存在。

3要原因之一。

三、做好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工作的几点建议。

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农村综合产权规范化交易,既是贯彻党中央深化农村改革内容之一,也是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成立相关机构,组织专门人员,加强工作研究,全面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

1、思想上务必要高度重视,形成工作合力。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是实现农村资产资本化的核心环节,对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村产权的流转和交易,完善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提高农村资产资本化程度,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跨越,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对农民资产进行市场竞价,实现价值市场化,提高产权价值,有利于提高农村产权利用效率,增加农民财产收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农村和谐稳定。

4交易中心,建立全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的唯一市场,并明确规定农村集体产权必须入场交易,鼓励农民个人产权进场交易,坚决杜绝“市场之外有市场”和“场外交易”现象发生;乡镇设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站,负责收集汇总、核实本乡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定期上报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各乡镇行政村明确1名信息员,组织开展政策宣传、信息收集、规范交易、项目推介、权益维护等服务工作,切实把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工作深入到基层一线。

2、建设上务必要把握规律,有序组织推进。一是完善平台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发展目标是要建成集产权交易、维权服务、投融资服务、资产处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要整合使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场地和设施,合理划分电子竞价区、窗口服务区、现场拍卖交易区和信息发布区等四大功能区,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再由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派员入驻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服务窗口,实行集中办公,按照“统一受理、分职履责、归口管理”的运作方式提供“一站式”服务;要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网站,为产权交易人提供资料录入、信息查询和网上交易等服务,从而构建起交易品种齐全、架构清晰、制度规范、模式先进、信息联动、风险可控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

二是健全政策法规。坚持制度为基、流程为核、阳光为要,规范平台运行管理。要出台“实施意见”,结合实际,5提出切实可行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方略;要完善交易管理和服务体系,明确场所设施使用制度、信息发布制度、组织交易流程、交易鉴证等事项,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的系列“铁规”,对具体的交易方式、违约责任追究等方面制定详实的规则。要明确交易内容,既包括镇村两级集体、农民合作社、农民个人及社会的资产资源的流转交易,也包括金融资本和劳动服务中介等方面,法律没有限制的品种均可以入市流转交易,方式、期限和流转交易后的开发利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农户拥有的产权是否入市流转交易由农户自主决定。

6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增收。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资产、宅基地等不同的权属,涉及的面宽量大,政策性和业务性很强。因此,要尽快对业务工作人员开展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政策制度、操作流程、网络平台管理等业务培训,并选派业务人员到先行地区现场跟学,实地操作。同时,要制定好一系列培训制度和奖惩措施,把推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工作纳入相关单位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推动业务学习常态化,逐步建立起一支熟悉业务、政策明晰、本领过硬的专业队伍,努力把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打造成展示服务政府、阳光政府的新“窗口”,源头防腐、廉政勤政的新“阵地”,服务发展、造福百姓的新“载体”。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十三

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商业事务活动。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使公司内部、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利用电子业务共享信息,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电子化,配合企业内部的电子化生产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生产、库存、流通和资金等各个环节的效率。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其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产业整体优化升级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日益显著。发展电子商务,不仅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区商贸兴区战略的重要途径。为了解xx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区内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情况,我局专门组织内贸科相关人员,以实地调研和电话询问等多种形式对全区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

(一)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基本情况。

1.创业主体增长加快。

我区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较晚,较成型的电子商务行为约在90年代后期,较早的应用领域是出口企业报关、房地产交易等,但网上交易金额总量少,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介入甚浅,其效果还只是停留在电子商务的初级水平上。近几年,特别是淘宝、阿里巴巴等类似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极大程度上促进了xx区企业在电子商务上的应用发展。xx区现有的4家规上竹炭制造企业就有3家在开展电子商务并且销售业绩喜人。其中民心炭业专职员工15人,主要负责淘宝天猫,淘宝c店,阿里巴巴、亚马逊卓越网、京东、1号店、交博会等电子商务相关工作,20xx年销售金额2100万元;现代炭业专职员工1人,20xx年在阿里巴巴诚信通的销售额为300万人民币;净力竹炭专职员工6人负责淘宝净力竹炭科技旗舰店和阿里巴巴诚信通,20xx年销售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

2、企业对电子商务投入少回报快。

在现有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走访中发现,很多企业虽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招聘相关的技术人员,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并不大。据统计,半数的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为3万人民币左右一年,采用营销业务人员兼管的形式对其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建立、维护等操作,这部分企业的电子商务年销售额普遍在50万人民币以下,对于这部分企业大多没有达到预期或比较理想的效果。而另半数企业采用专人专职开展电子商务的形式,投入为15万人民币左右一年,这部分企业的电子商务年销售额都在300万人民币以上。由此企业在电子商务上的投入和产出是成正比关系的,投入越多,享受到的第三方平台提供信息数量和质量越高,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越多,带来的订单销售回报越多。总的来说,我区企业的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电子商务的应用主要还是在处于平稳发展期,资金相对雄厚的企业,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还比较少,处于观望状态,对于电子商务还有很多顾虑,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也不够全面,传统的例如广交会参展等营销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3、行业竞争加剧,经营压力显现。

对20xx年累计出口额在100万美金以上的22家外向型企业调查发现,电子商务开展率为27%。其中贸易公司基本没有涉足在电子商务领域,主要是因为在价格上相对于厂家没有竞争优势所以撤出了电子商务市场;14家生产企业也仅有6家企业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和中国制造b2b网络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据统计20xx年销售额,尤尼威机械有限公司和吉泰钢木制品有限公司为100万美金;卡恩电子有限公司为40万美金;申华纺织有限公司为3万美金;其他2家没有具体的数据。对12家绿色食品制造企业调查发现,仅有3家在开展电子商务,开展率为25%。其中原点食品拥有自己的淘宝店铺,年销售金额为500万人民币;三童食品和刘家香食品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和诚信通有50万人民币左右的销售额。从对生产企业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电子商务平台上出现的低价竞争、无序竞争、信用造假等一系列问题很大的影响了其销售业绩,电子商务有序竞争环境急需得到改善。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得出以下基本判断:一是我区网购行业创业群体在数量上呈逐年快速递增的趋势,在规模上开始涌现年销售1000万元级的企业,总体发展势头迅猛,已逐步成为现代商贸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二是与全国的发展形势同步,我区的网商在总体上还处在粗放式的发展阶段,网商主体普遍规模小、资本少,在经营上依赖于低商务成本、低税费,需要加以呵护和培育;三是部分规模较大的网商在进入淘宝商城后,在商务成本、税收以及企业发展方向上均面临着“成长的烦恼”,特别需要加以扶持与引导,鼓励其做大做强、规范发展;四是淘宝商城将成为国内电子商务b2c模式的主流,其发展取向更加有利于鼓励实体型制造加工企业“触网”,通过网上营销,打响品牌,开拓市场,因此需要抓住当前机遇因势利导,推动有条件的制造加工企业主辅分离、上网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情况。

xx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位于xx区东迹大道310号,由浙江金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全资运作的金辉电子商务创业园是目前衢州地区首个综合类电子商务创业园项目,也是规模最大的电子商务商业综合体项目,现已进入招商阶段,预计8月份将开始正式开张营业。建成后的金辉电子商务创业园以电子商务为主导,是一家集办公、仓储、研发、孵化、培训、接待、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5a级园区,可为入驻企业提供集中办公、集中仓储、平价物流、包装外包、专业拍摄及图片处理、信息咨询、网店代管、专业人才输送、融资等各项电子商务产业链服务。

(三)对电子商务相关的政策扶持情况。

一是根据《xx市本级外贸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政策对我区外向型贸易企业有电子商务补助政策,20xx年度,区内33家企业申请了36个电子商务补助项目,5家企业申请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中的企业网站建设项目。二是根据《xx市xx区人民关于实施商贸兴区战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xx区政发[20xx]35号)19条:对服务企业新建信息化管理系统或实行电子管理、电子交易,其硬件及配套软件实际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投资额5%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20条:重点支持商贸企业或专业市场,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网上交易,对企业利用国际互联网建立网上交易平台,当年信息设备实际投入50万元以上且正常运行的,给予2万元一次性奖励;企业网上交易额纳入本地统计且税收缴纳在本地的,3年内所缴纳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80%奖励给企业。目前还没有给予补助。三是相关部门还有类似对于电子商务的补助措施但是未成体系。

二、我区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资金不足、人才匮乏。

虽然大部分企业没有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但这并不代表这些企业没有意识到或不想发展电子商务。在调查中发现特别是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上遇到的障碍主要是信息技术人才不足、相关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特别需要提高企业领导计算机水平,商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也有的是企业信息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不足无法开展。

(二)缺乏较成熟的区级电子商务网络平台。

目前我区还没有一家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门户网站,现有电子商务活动大部分依附于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等专业网站;小部分在区内其它行业网站下如衢江农业信息网、衢江经贸一点通有产品宣传和网络连接;个别企业建有自己公司网页,如好梦来集团、仙鹤特种纸有限公司、净力竹炭有限公司等。由于没有综合性的商务网站,难以有效的组织本区企业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难以发挥。

(三)有关电子商务法律法规、鼓励政策等亟需完善。

从全市范围来看,xx市还没有一套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的奖励办法。我区也只有部分不成系统的补助扶持政策。企业急切希望在电子商务领域能得到政府的引导帮助,同时企业希望在电子商务上有长期持续性的政策扶持。

三、发展电子商务的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对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壮大以电子商务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普及电子商务应用规模和应用水平对xx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支撑和带动作用将日益显著。此次调查,结合企业提出的建议将对下一步我区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一)建立电子商务组织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发展的领导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电子商务领导小组。制定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规划,并鼓励相关企业机构成立电子商务协会开展电子商务行业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统筹协调全区电子商务发展。

(二)制定出台电子商务扶持政策。

按照“指导激励为主,政府宏观规划,企业积极主导”的理念发展电子商务。贯彻落实省、市政府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带动导向作用,尽快研究出台xx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并与当地产业实现有机结合,加大电子商务重点应用示范项目扶持力度,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建立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应用相适应的风险投资、融资担保体系,探索创新电子商务企业信贷方式,加大对电子商务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对于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的试点的单位,区政府应在资金、税收、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创新登记注册模式,放宽经营范围核准,探索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市场特点的市场准入制度,保证我区电子商务可持续性的发展。

(三)积极引进、培育、留住专业人才。

电子商务活动的每一个领域、每—个过程都离不开人才。在我区现有的电子商务活动中,不仅需要高新技术人员,而且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并适时定期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培育相关储备人才。同时鼓励企业提高电子商务人才的待遇等为长期发展电子商务保证稳定的人才队伍。

(四)建立和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目前xx区注册的物流企业有36家,虽然数字可观,但是经过了解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具备规模的物流企业配送基地普遍不在区内,所以造成了看似百花齐放其实缺乏完善的配送体系的局面。所以要进一步稳定规模物流企业,鼓励做大小的物流企业,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不断提高物流产业的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建设拥有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的市场基础;建设大宗商品现货电子商务平台,拥有与之相适应的仓储、物流、支付等配套支撑体系。

(五)加快培育引进行业门户网站。

一是吸引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来我区设立区域性总部或独立法人机构开展业务。二是凭借xx区的造纸、建材、机械、化工、电子、服装、农产品加工等工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粮食、生猪、柑桔、毛竹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中国椪柑之乡、中国竹炭之乡等特色农产品优势,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进行销售,拥有一批为农产品销售服务的专业性电商服务企业,培育具有行业特色的本地电子商务平台,扶持建设特色产业行业网站群。鼓励我区组织建立专业商务网站例如竹炭网、机械销售网、二手车买卖网等。

(六)大力发展网商创业楼(园/基地)。

从调研情况看,缺少专门的创业场所,是目前困扰我市网商群体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实际而言,由于大多中小网商目前处于事业的“初创阶段”,过高的租金成本,成为阻碍其进入商务楼宇发展的一道障碍。同时,网商的经营场所往往需要集“办公、仓储、包装”于一体,这也与目前大多数商务楼宇的办公条件不相符合。对此,我们建议:一是以金辉电子商务创业园为率先试水,探索形成特色明显、产业链清晰、服务体系完善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培育现代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二是允许在不改变用地主体、不重新开发建设等前提下,利用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培育发展网商创业园/基地,以此向中小网商提供价格相对较低的创业场所,集中规范发展;三是对于网商创业楼(园/基地)经营管理者、入驻的企业、个体经营户等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的扶持奖励,以调动创业主体的积极性。

(七)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

进一步优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大力支持无线宽带和光纤到户接入,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建设,切实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加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夯实电子商务发展基础。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十四

去年以来,长沙县旅游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旅游业走访调研,先后召开了全县各镇(街)、相关县直部门、重点旅游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深入县内开慧、金井、果园、白沙、福临、青山铺等镇(街)景区(点)和项目建设现场调研,赴广东新会区学习交流,开展旅游合作联盟,综合调查研究内容,进行了些许思考,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长沙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旅游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县旅游局单列设局以来,长沙县旅游局理顺管理体制,加大队伍建设,实现了县镇(街道)管理、点面管理和条块管理三个层面相结合,在全县构建了统一的旅游管理新格局,为加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期间,长沙县旅游经济指标持续攀升,旅游产业综合总收入从20的32.57亿元增长到年的81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次数从2019年的317.3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717万人次,综合收入和接待人数均增长了两倍多,2019年全县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县gdp的5.6%。目前全县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2个,省级特色旅游名村3个;有星级乡村旅游点52家(其中五星级乡村旅游点15个);有省级旅游示范点7个;省级旅游购物点1个;旅行社3家;星级旅游饭店3家;星级餐馆1家。全县形成了结构合理、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良性旅游格局。

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期间,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长沙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一翼,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优化了全县旅游经济的发展措施和政策保障,制定了《长沙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了对旅游项目投资的政策扶持力度。实施旅游体制改革,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了旅游管理部门职能,在产业转型发展上由接待观光型向生态休闲度假型转变,在景点建设上由全面开发向重点扶持转变,在资源利用上由控制资源向实际建设转变,在管理上实现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已初步形成。

旅游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一是乡村旅游稳步发展。重点推动板仓慧润国际露营基地建设,新建露营木屋4栋共200平米,澳大利亚环保木屋100平米,帐篷酒店12间,打造了高端国际化的乡村旅游模式。开慧镇25公里和金井镇33公里环乡自行车绿道建设全面铺开,金井镇大力推行“绿色、低碳、环保”的出游理念,建成了一个游客接待中心和自行车投放系统,全镇已建立自行车投放点8个,配备自行车400台,环茶园自行车绿道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二是景区建设不断提质。杨开慧纪念馆通过改建停车场、公厕,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标识标牌、旅游商品购物店和步行游道,景区品质大幅提升。三是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开慧、金井、福临、青山铺、白沙等乡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福临镇影珠山抗战遗址和上山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已获批省级风景名胜区。青山铺镇刘少奇天华农村调查研究基地建设初具雏形。严格按照国家旅游标志标牌的制作标准,投入120万元新建全县主干道的43块旅游标识标牌,极大方便了游客出行。松雅湖新建环湖游道11公里,游道园林景观等美湖工程基本完工,给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旅游整体形象不断提升。近年来,长沙县坚持政府宣传旅游形象与企业推介产品相结合、业界推广与公众宣传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扎实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利用高铁优势,北上北京南下广州进行宣传促销,利用机场优势,出境日本、韩国开展宣传推介。同时,积极参加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组织的旅游交易会和博览会,宣传推介长沙县旅游资源。成功举办了长沙第三届乡村休闲旅游节、5.19首个中国旅游日活动、“首善携老区共进,幸福伴长寿齐行”旅游合作联盟、银企合作、工业旅游节、露营节、茶文化旅游节、葡萄文化节、“魅力星沙”摄影大赛、“民厨争霸”等主题活动,中央七台、旅游卫视、湖南卫视、《中国旅游报》等40余家媒体对相关活动进行了深入报道,吸引了众多眼球聚焦长沙县旅游业。

二、旅游产业发展瓶颈。

创新意识不强。全县上下就依托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已形成共识,但对发展旅游业是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硬实力的认知度还不高,工作中开放意识、创新意识不强,现有政策措施激励作用不明显,促进旅游业大发展的办法还不多。

旅游品牌不响。全县旅游产品策划、建设、运营等方面较为落后,景区规模不大、档次不高,旅游产品功能单一,基本停留在“红色旅游和文化旅游走一遍、生态旅游漂一趟、乡村旅游吃一顿”的观光旅游层面,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业投入渠道相对单一,投资严重依赖政府,仅仅靠国家投入难以保证我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外地做法相比,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比较滞后,旅游大项目不多,一些好的旅游资源至今尚未得到很好开发,没有发挥出应有效应。

基础设施滞后。由于投入不足,我县旅游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北部基础设施跟不上。县内景区(点)间通畅的交通网没有形成,部分景区(点)道路狭窄;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平不高。娱乐与购物没有形成区域规模,还不能适应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

三、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十三五”期间,我县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省、市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按照“三个共同”实现“三个共享”的发展理念,注重项目拉动、宣传营销、行业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转变旅游发展方式。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正确把握我县的区位优势和基础优势,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我县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低碳环保游。“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意识,将旅游产业从“两型富民产业”的定位提升到与工业相提并论的高度进行统筹发展”。根据最新的长沙市的县(区)区划调整,长沙县南部三个镇(街)已划入天心区和雨花区,按照我县打造大城北的发展战略,将长沙县旅游业重心将向北延伸,我县北部生态资源优势突显,适宜于发展观光休闲度假型旅游。

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机构,从宏观上把握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方针和指导原则,组织制定激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重大旅游开发项目进行组织、协调和督导,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等。针对新形势新要求出台加快全县旅游发展的意见,按照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扶持特色旅游企业,鼓励发展专业旅游经营机构,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

加大旅游资金投入。设立长沙县旅游发展基金,建议县政府每年安排800—1000万的旅游发展基金,重点用于补助旅游项目开发、奖励旅游企业等。制定土地、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旅游业开发,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社会参与的旅游开发与经营新格局,改变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投入不足的问题。

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北部乡村旅游,打造以杨开慧纪念馆4a级旅游景区为中心,涵盖金井、开慧、白沙、双江、福临、青山铺的5a级旅游景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开慧板仓慧润国际露营基地为核心的“长沙市乡村旅游示范区”。结合乐和乡村和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建设好金井茶乡小镇、白沙水果之乡、春华田园水乡的乡村旅游。突出汽车产业优势,以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上海大众等配套园区为载体,把工业旅游打造成为长沙县旅游新亮点。

打造旅游知名品牌。精心策划,对重点景区进行重点包装推介,确保我县旅游形象包装宣传推介能有大作为,强力推出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旅游知名品牌。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契机,重点打造影珠山抗战遗址等景点,力争用3年时间推出影珠山旅游风景名胜区这块名片。着眼长远,打造麻林温泉和田汉故里等旅游景区,提高我县景区品质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影响。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十五

按照市委书记王锐同志指示要求,11月21日―24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明泰,副主席逯克宗和秘书长王小林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和市商务局、市工信委、市电商协会的负责同志,深入到秦州、麦积、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六个县区及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电商企业,对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赴陇南市成县、礼县学习考察了电子商务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子商务在我市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应用程度不断提升,经营业态日益丰富,配套支撑逐步完善,产业化经营逐年提高。截止10月底,全市共有各类电子商务企业530多户,网店6450多个,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9.6亿多元,约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0%,其中农产品销售额4.2亿多元,跨境电商交易额120万元;建立县级电商中心7个,乡镇电商服务站113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79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2.6%,其中贫困村服务点782个占贫困村总数的75.6%。

(一)电商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市、县区相继成立电商工作领导机构,组建电商协会,实行“市上总指导,县区总负责,乡村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加强协调配合,推动工作落实。其次,市、县区制定了鼓励、指导、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市上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等六个文件,通过政府引导、资源整合、协会助推、市场运作、上下联动等方式培养、扶持电商,服务电商,促进有实力、有潜力、有能力的电商健康、快速发展。近三年来,省、市投资8500多万元,用于电子商务示范县区建设工作。

(二)电商平台建设不断加快。一是以天水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天水商城”、省级电商示范基地、示范县区、示范企业为主体,以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平台为基干,以天水在线、天水生活网、农昕花牛、森美易购等本土电商平台为补充,推动电子商务与工业、农业、交通、商贸流通、金融、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与发展。二是作为电商孵化园的天水电子商务产业园,入住电商孵化企业36户,天水66号文化创意空间入驻文化虚拟创客24家。三是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次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融合,利用自己的网站和内部区域网,开展线上线下的商务活动和在线信息服务,增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县区建立电商中心,乡镇建立电商工作站,行政村建立电商网店,农户建立微博、微信直销点,初步形成了覆盖市、县区、乡镇、村组、农户的电子商务网络,催生了“烟铺模式”、“清水模式”,开启了助农增收的新渠道。

(三)电商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一是网络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全市已实现光纤网络和4g网络城区、乡镇、行政村全覆盖,比原计划提前三年完成了《关于加快全市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奋斗目标。二是物流快递覆盖率不断提升。全市24个快递品牌取得经营许可网点187个,辐射全部城区和113个乡镇中的91个,覆盖率80.5%,一至十月快递投送量2425.57万件。保税物流、专业物流、产业物流、城乡配送物流、航空物流等不断涌现和发展。三是电子支付体系建设不断改良。全市实现了空白乡镇网点全覆盖和2941个村级行政村智能支付终端全覆盖,各银行及金融机构通过建设改造atm/pos网络,大力开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等新型电子银行业务,打通了电子商务线上和线下的支付渠道,为更多行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保障。

(四)产品品牌培育不断推进。一是积极实施商标战略。全市目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6件,地区标志证明商标8件,甘肃省著名商标116件,天水市知名商标80件,国际注册商标2件。二是按照“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商标注册、统一品牌经营”的要求,积极开展农产品知名品牌建设活动,全市累计创建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11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0个、产地33个,绿色食品69个,有机食品2个。秦安县先后推出注册了“桃跑计划”、“秦妃蜜桃”等自主市场品牌,推动电商与农产品培育融合发展。

(五)培训宣传工作不断深入。一是人员培训持续开展。加强与天水师范学院、甘肃省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淘宝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成立天水市电子商务学院,构建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培训体系,面向全市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电商人员培训;各县区积极采取苏宁模式、电商示范、电商夜校等形式,对各电商服务中心及站、点工作人员、企业法人、大学生村官、复转军人、电商创业青年、网店店主、电商运营人员等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培训。,全市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83期,培训1.5万余人次。二是宣传推广持续发力。天水日报、天水在线开设专栏,及时报道全市电商发展情况;拍摄《丰收在网》微电影,宣传电商精准扶贫;开展秦州大樱桃、秦安蜜桃、花牛苹果等视频行动;邀请天水籍名人潘石屹、郭霁虹、袁丫丫分别代言天水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清水青皮核桃;央视财经频道联合国内著名的30家网络直播平台同步直播清水电商扶贫?果真厉害专场,县委书记代言为果农卖苹果,引发了央视、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清水苹果成了“明星果”。通过大范围、宽领域的宣传推介,政府重视、企业主导、个人参与、社会支持的电商发展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二、存在问题。

(一)电商政策服务不够完善。一是各县区缺乏电商产业发展规划,政府相关部门联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电商发展仍然停留在企业自由发展的阶段。二是电商统计工作基础薄弱,相关部门、行业自成体系,缺乏统一的统计制度。三是市、县区均未设立电商发展基金,发展电商的工作经费、培训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四是电商商户数量多、规模小,固定资产较少,缺乏银行要求的抵押物,不能取得有效担保,难以取得信贷支持。五是县区商务部门属挂牌单位,没有专门的电子商务工作管理机构,也未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引领、指导、服务电子商务发展的职能缺乏支撑。

(二)电商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一是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电商活动仅限于收集行业信息、发布企业产品信息,获取定单、完成线上交易的能力较弱。二是传统特色产业电商运用层次不高,基本处于“小打小闹阶段”;家电、家俱、五金、机电、建材等传统批零市场的电商化和电商平台化发展步伐缓慢,独立网店较少。三是大型电商企业、本土龙头型电商企业和电商服务型企业欠缺,电商企业的实力和影响力较弱,电子商务对商品销售的带动能力不强。四是农村电商尚处于起步阶段,档次低、规模小、竞争力弱,配套设施较差,物流配送成本较高;部分乡镇电商服务站、行政村电商网店利用率不高。五是跨境电商对税务、海关、结算等环节的对接要求较高,由于缺乏专业企业和专业人员运作,发展迟缓。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

(三)电商专业人才比较紧缺。从政府电商管理部门到电商企业,从市、县区电商中心到乡、村电商服务站、点,电商应用型人才普遍缺乏。一些经营主体虽然开办了网店,但由于专业水平低,网店运营效果不佳;农村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由于经济实力有限,难以招聘电商专业人才;县区电商中心缺乏指导电子商务整体运营、图片制作、包装策划、创业技能、营销理念等技术要求的专业人员;市、县区主管部门缺乏与电商管理工作要求相适应的复合人才。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电商物流体系不够健全。一是物流配送止步于乡镇。农产品生产者大多分散在广大农村,交通不便,处于乡镇以下的农产品市场主体从事网络销售,物流配送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二是物流配送成本较高。因保险、防破损的需要,土特产品包装费用较大,加之物流服务费用偏高,达到网络零售价值的25%―40%,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据高不下,制约农村电商的良性发展。三是物流冷链仓储设施设备不足。农产品网络交易多为现货销售,产品鲜活,而物流过程中缺乏冷链设施设备,容易导致买卖双方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引起交易纠纷。四是保障“双十一”等购销旺季的物流基础条件有待加强。

(五)农产品组织化程度较低。一是农产品生产经营分散。普遍存在种类单一、数量少、规模小,没有经过分选、加工、包装、策划营销等环节,缺乏精深加工,基本都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不高。二是标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的品种类别较多,大部分没有统一生产的标准,如五谷杂粮、蔬菜、土鸡蛋、土蜂蜜、中药材、民间手工艺品等产品缺乏专业、统一的质量标准,不同批次产品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客户褒贬不一,信用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也不便于网络上打造天水自己的农产品品牌。三是缺乏统筹运作。天水有自己的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如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核桃、花椒、特色小吃等,但缺乏统一的标识设计、包装策划等,没有形成集群效益。

三、工作建议。

(一)加强组织协调工作。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电子商务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适时召开全市电子商务工作大会,审议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决策,协调解决全市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工作调度、工作报告和工作考核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会或分析会,及时掌握情况,了解需求,听取意见,解决问题。三是建议利用天水商贸城现有可用设施,研究、论证、建立天水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并将其打造成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四是积极参与和推进电子商务行业标准化建设,规范电子商务秩序,保障各类主体合法权益。五是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基金,重点向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产学研成果转化,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中小电子商务企业融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提供支持。六是在电子商务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方面予以落实。七是借鉴陇南市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总结归纳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会引领、市场推进、金融支持、媒体助力”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二)拓展电商平台建设。一是继续完善和加快市、县区电子商务孵化园和乡村站、点建设,鼓励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参与电商应用、服务平台建设。二是积极发挥市、县区电子商务中心和电商协会作用,帮助电商企业做好配套服务和孵化壮大,为名特优新尖农产品、工贸产品、文化旅游等产品加大网上推广,拓展销售渠道,降低流通成本提供支撑。三是推进建立县区、乡镇、行政村微商服务平台;探索建立线上店、线下店、微店融合打通,打造三店合一模式。四是鼓励支持商贸流通、工业、旅游、文化、农业等传统行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实现传统型向电商型转型,推进电子商务与贸易流通、工业生产、金融服务等相关领域联动发展,推动网络化制造和网络化管理等新业态成长。五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重点鼓励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在天水设立分支机构,带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六是积极培育产品展示、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于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企业和集大宗商品信息发布、价格指导于一体的网上专业交易平台企业,推动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工程。七是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进商场、企业、市场、农村、社区、景区“六进”工程。八是鼓励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大力培育和引进跨境电商企业和人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海外仓”,增强对外贸易的实力和水平。

(三)加快构建物流网络。一是加强对物流企业的培育、扶持、引导,科学规划建设天水国际陆港等物流园区。二是加强交通运输、农业、商务、供销等部门与物流企业、电商企业在物流网络建设上的共享衔接。三是鼓励物流企业加强协作、抱团发展、互利共赢,在乡镇、行政村联合设立配送站点,构建以县城为中转、乡镇为基点、村户为终端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送体系,有效解决电商物流配送到村“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结合全市果、菜、畜产业发展需要和农副产品季节性、易腐性特点,加快生鲜冷链物流建设,提高冷链物流供给能力。

(四)积极培育电商品牌。一是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支持农产品“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资质申报认证;围绕畜产品、种植产品、旅游工艺品等土特产品,挖掘深层次产品文化内涵,统一策划、包装、设计,提升产品档次品味和知名度,实现产品地域化、特色化和唯一性;围绕果品、蔬菜、畜牧、马铃薯、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积极开展标准修订和标准园创建工作,把产业技术标准明确到每个个体、每个田块,确保网销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共享平台。二是积极培育医疗保健、文化旅游、电子电器、雕漆玉器、机械制造等强势产品品牌,发展壮大优质知名品牌,实现生产、加工和销售产品的特色化和品牌化,促进我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现后发赶超。三是继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甘肃名牌”、“甘肃著名商标”;支持“中华老字号”、“甘肃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

(五)加强统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与统计、工商、物流、工信等部门及相关行业的沟通和协作,多渠道、多层次收集电商统计数据。二是规范统计口径、范围,建立政府统计和行业统计互为补充的统计方式,形成互相支持、信息共享机制。三是深入研究探索统计渠道建设的有效方式,坚持点面结合、科学确定代表性样本,兼顾其他数据来源渠道,形成各方数据互补、统计工作与电商行业管理工作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

(六)加强人才培养和舆论引导。一是积极开展电商招才引智工作。充分利用天水师院等院校、相关部门培训中心等资源,建设电子商务人才实训基地,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管理和实训操作培训,为电商产业发展和电商扶贫提供人才支持;引导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商从业人员返乡创业,扶持农村青年、未就业大学生、农村致富头人和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开办网点,培育发展网店、网商、供应商;定期开展电商知识下乡活动,为村民提供免费、实用的电商培训,帮助广大群众逐步树立电商思维,掌握网商技能;主动与知名电商企业、大型电商平台、专业院校对接,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电子商务管理和研发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鼓励聘请专家顾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产业大户、龙头企业、网店店主等开展针对性培训,培养一批网上销售人才。二是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途径、多形式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宣传,强化社会各界对电子商务的应用意识、信用意识、信息安全意识,广泛开展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和应用,促进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研究制定宣传策划,呼吁在外工作和学习的群体,宣传家乡的特色产品,邀请知名人士担任产品代言人,扩大宣传效应;举办、参与各类电商论坛、研讨会、展示会、展销会,推进合作与交流。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十六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更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提升产业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在推动我市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

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销售收入122.8亿元,其中电信传输和信息内容服务业78.8亿元,软件业44亿元。信息传输服务业方面,固定电话用户(含公用电话和小灵通)发展到113万户(城市电话户数73万户,农村电话户数40万户),移动电话户数为357万户,农村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数为35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软件服务业发展迅猛,全市聚集了我省近90%的软件企业,合肥市软件企业实现的软件销售收入占全省软件收入的85%;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我市共有1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实现产值近10亿元,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三个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其中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经省政府批准,是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园区、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

围绕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目前,我市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到10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其中国家级5个,在孵企业600家,转化科技成果900余项;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初步建成,促成产学研交易项目47个,交易额4900万元;“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展览规模28000平米,参展项目5000多个,219个自主创新合作项目签约,总投资988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一带”(高新技术产业带)、“三区”(高新区、经开区、蜀山区)、“多园”的空间布局。

(二)政府牵头,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引领行业发展。

由于信息资源、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的配置上存在多头管理、部门分割、重复建设、资源分散等问题,为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往往需要政府出面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建立共享平台。

1、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整合信息服务业资源。

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电子政务建设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电子政务是我市信息化的切入点,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龙头。目前,我市已基本建成满足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框架。统一电子政务专网、统一政务处理平台、统一机房、统一管理机构“四统一”的合肥建设模式成效明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政务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大进展。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专网,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互联”目标,纵向实现了市、县(区)、乡镇(街道)的互连互通,横向实现同级单位之间的受控互访。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入,以“中国·合肥”门户网站为龙头,以县区、市直部门101个子网站群为支撑,重点突出政务公开、在线办事,“12345市长热线”、“114阳光政务”、“数字电视”等信息资源都得到了有效整合,通过税务、社保、公安、土地、文化、教育等近百个各类政务应用系统,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联系办理税务、社保、医保、土地、教育等公共事务,鼠标一点就能实现咨询、求助,提出意见和建议。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得到了有效共享,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复建设,降低了建设成本。

2、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切实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初步建成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行,“中心”具有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科技文献信息、科技创新合作、专业技术、投融资等七大服务功能。“中心”坚持政府主导、省市共建、资源共享、创新服务的原则及公益性运作模式,在集聚各类科技资源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辐射能力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为国家专利技术(合肥)展示交易中心。

“中心”汇集了科技成果1485项,仪器设备1176台(套),技术需求1503项,备案专利1610项,重点企业571家,知名专家2053人以及与合肥支柱产业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等科技资源,实现了“找文献、找仪器、找项目、找资金、找政策、找专家、解难题”的“一站式”科技服务功能。至底,“中心”为企业提供的成果和专利推介、交易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科技合作服务、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科技文献查新和检索、推介服务以及科技咨询、培训、辅导等服务累计近10万人次,其中70%以上为企业用户。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近几年,我市陆续出台了《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实施细则》、《合肥市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并在服务外包、科技企业孵化器、中介服务等领域给予税收、租金、土地、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加上国家和省发布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以及即将出台的《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在我市已初步形成促进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发达地区城市而言,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机构不佳,效益不高,速度不快,人才匮乏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快,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们调研了国内几个城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和同比增长,成都市为427亿元、同比增长38%,大连市为306亿元、同比增长42.3%,厦门市为145亿元、同比增长31.8%,而我市为122.8元,同比增长24.6%。与成都、大连和厦门市相比,无论是总量和增速,我市均明显偏低,且增速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人均信息资源占有率方面,我市与其它城市也相距甚远,信息服务业产值低、行业资金投入小、人员投入和经营规模不大,虽然涌现出科大讯飞、科大恒星等一批优秀软件企业,但与东软、浪潮、联想等企业相比,产值相差很大,缺乏竞争力,缺少技术较为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生存能力较强,具有行业领先作用的龙头软件企业。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存在规模小、数量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科技人才公司、产权交易公司等要素类专业服务机构比重偏低。很多企业每年要申请数十件甚至更多专利,而全市专利代理机构只有十余家,专利申请时间过长,给企业权益保护带来不便,也影响了专利代理机构的信誉。由于科技风险的投资和退出机制没有形成,以及发展环境、自身管理水平等因素,合肥地区风险投资公司发展缓慢,全市共有8家风投公司,可八年后,数量不增反降,目前仅有7家尚在运营,7家的注册资金总额还抵不上发达地区1家风投公司的规模,这显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旺盛的市场需求,也严重制约了我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二)资源共享存在障碍,有待进一步整合。

由于缺乏长远的统筹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以及行政条块分割和行业利益的存在,造成信息语言和技术不兼容,信息多口采集、重复输入以及多头使用和维护,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部门与部门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信息难以交流与共享的现象仍然存在,从而阻碍了信息服务业发展。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刚处于起步阶段。“中心”资源体系还不够完善,与科技资源丰富的高校院所、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尚未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资源分类不够清晰,科技服务机构入驻较少,缺乏个性化专项服务,社会各界对中心的作用和功能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宣传推广力度还有待大力提高。

(三)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涉及教育、劳动、财政、税收等广泛领域。目前,各级政府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但还没形成有效的政策体系,关于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扶持措施有待进一步细化,已有的政策有些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吸引投资不够,投入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市信息化工作以电子政务为突破口,市级信息化专项资金主要投入到市直机关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效益局限性较大,低水平重复建设未能杜绝,对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少,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科技服务业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市部分科技中介机构隶属于政府职能部门,属财政差额或全额拨款单位,其行为往往带有浓厚的部门行政色彩,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行为,他们凭借先天优势掌握着大量科技资源,挤占了民营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市大多数科技中介机构经营行为单一、孵化类较多、条块分割严重、业务交流合作积极性不高,渠道不畅。经济资源、人才资源和知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先进技术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限制了科技中介机构的业务扩展和组织发展,使之难以完成高质量的多功能服务。这些充分说明我市科技服务行业建设缺少整体规划和有效的调控手段,制度建设缺少总体框架设计和有效执行环节的安排。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十七

调查结果;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对村里的人们走访交流,听他们讲述三十年来他们生活的改变,并记录下他们生活变化的历程。经过调查分析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最伟大的政策,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在“衣”这方面,村民再也不用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苦日子了。如今,一家家服装店林立在街道两旁,村民们身着色彩缤纷,舒适大方的衣服,脚踩样式新颖的各类皮鞋、旅游鞋、休闲鞋,还会佩戴时髦的丝巾,花帽。连穿金戴银也不是很稀罕了。着装上的花费可以反映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由整个村子的状况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消费水平呈一条稳步上升的曲线。

在“食”这方面,从最初的简简单单填饱肚子到现在的食不厌精。村民对食品的最求向健康,绿色,营养,均衡方面发展。超市,百货商店里的食品应有尽有,水果、蔬菜、海鲜已经摆脱季节的限制,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糕点、牛奶、面包、咖啡也已不是小资家庭的权限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普通人家的桌上。此外,平均每人每年在外就餐的花费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逢年过节是各个饭店人满为患。

在“住”的方面,原来大-片大-片的土房被高大的瓦房和楼房所取代,不想以前的房子只有五六十平米,现在住上二三百平米的房子的村民也为数不少。而且,还有很多村民也有能力在县城里购置了房子。此外,室内的装修、家具、生活用品也丰富多彩了,不似往日的单调。而且随着村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多的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村里建了一个大大的健身场地,里面有健全的健身器材,还可以在夜晚看到很多妇女在这里载歌载舞,好不热闹。

在“行”的方面,已经彻底摆脱了“自行车王国”的窘况。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电动车、摩托车、小轿车的数目激增。车辆多了,道路的狭窄也就变成了日益严峻的问题。后来,随着“村村通”项目的执行,村委会领导村民在短短几年内,就讲原来坑坑洼洼、狭窄不堪的泥巴路全部换成了笔直宽阔的水泥大道,架起了村里通往外界的桥梁。这一切,使得村民们出行更加便捷,对外交往更加频繁,由此引进了大批外资,在落儿岭建了一个硕大的工业园区,带动着落儿岭的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用”的方面,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三大件”发生了几次变化,从最初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汽车、住房、装修”,消费从百元到千元到万元。以前那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也值得炫耀的年代已经悄然远逝。

改革开放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然而,事情总有另一面。在看到改革开放巨大成果的同时,其弊端也不容忽视。尤其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落儿岭工业园区的建设,使得落儿岭村的环境状况答复下降。河水变成了诡异的绿色,笼罩着层层的臭气;空气变得浑浊,天空也失去了往日的清澈。

2,村里很多人去了外地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了家里。缺乏父母的爱,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也少了很多。少了子女的关爱,老人们也变得孤独。

3,钱包鼓了,总有些人整天无所事事,邀这个邀那个打扑克,搓麻将。虽然赌资都只是几块钱,但这种赌博的气息还是必须加以遏制,防止其扩散弥漫。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落儿岭人,我衷心希望落儿岭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飞的更高更远。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人有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正在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省小城镇发展,开创了一条有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农民的思想观念顺应时代要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改革的成功,为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推进河北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是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诸多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分析研究和探讨。

一、农村改革发展状况

从总体看,我省各项指标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一)工业增加值:连续四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2015年1—11月,我省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647.0亿元,增长12.8%,增速比前10个月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完成增加值611.2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同比加快7.1个百分点。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医药、建材、食品、纺织服装等主要行业增速进一步加快。说明我省工业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但产业结构矛盾和发展方式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今年,我省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构建符合河北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既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实现了突破。

(二)投资:增速居全国第二,同比加快14.1个百分点。2015年1—11月,我省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高速增长。其中,城镇投资9767.5亿元,同比增长45.5%,增速同比加快14.1个百分点,比前10个月回落6.4个百分点。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推动城市基础实施和房地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262.0亿元,增长64.6%,拉动城镇投资增长13.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1394.5亿元,增长48.5%,增速比前10个月回落3.2个百分点。实践证明,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在我省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必将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在全省全面铺开奠定硬件基础。

(三)消费:持续稳定增长,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2015年,我省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154.5亿元,增长18.0%,增速比前10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468.3亿元,同比增长17.7%;农村零售额实现2686.2亿元,同比增长18.3%,快于城市增速0.6个百分点。我省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成为今年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稳定因素,今年我省继续把扩大内需作为重要任务,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四)外经外贸:月度进出口同比年内首次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实现两位数增长。2015年1—11月,我省对外贸易形势开始转好。全省进出口总值完成265.7亿美元,下降26.0%,其中出口总值140.5亿美元,下降37.3%,降幅较前10个月缩小2.0个百分点。11月全省进出口总值完成26.7亿美元,增长9.1%,月度进出口同比首次出现增长。月度进口完成12.9亿美元,增长42.3%,实际利用外资33.6亿美元,增长11.5%。世界经济的短期回暖并不代表完全复苏,未来二次探底的可能依然存在,当前我省必须坚持外需和内需“两条腿”走路,以产出优质和高附加值产品为核心,努力拓展新的、有竞争力的出口增长点,增强了我省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65.8亿元,增长11.0%,比前10个月加快2.2个百分点。说明我省财政收入保持在较高水平,“保增长”成效明显,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和调控作用进一步增强。

(六)物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2015年,我省市场价格降幅继续收窄。居民消费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0%、12.0%和7.4%,降幅比前10个月分别缩小0.1、0.8和0.4个百分点。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初具上涨动力,但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极小,当前的重点工作仍然是搞活流通、刺激消费,保证消费品市场的持续活跃。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省农村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农村发展改革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种种原因,村企关系复杂,导致企业目前对村企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受资金投入不足瓶颈制约,直接导致村建设工作进度慢和停顿,有许多民心工程由于资金严重缺乏而无法开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级组织基本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造成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二是多年来形成的沉重乡村债务压在头上,有很多村负有高低不等的外债,乡村债务不能妥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将长期受到制约。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土地灌溉面积不多,大多地块都要靠天落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脆弱。

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增收缺乏保障。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目前,农民致贫的因素仍然存在,而且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从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他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受到了冲击。这些农民所面临的生活、医疗、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必然影响农民增收的稳定性。

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三、农村发展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农民素质。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最关键的内因是农民的自身素质,同样也离不开外因即良好环境的营造。一方面,要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培育新型农民,加速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不仅要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还要加大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创业。要重视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基础上,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二)加大投入,争取资金支持。要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吸纳社会资金等方式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一是重点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农民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促进生产集约化、专业化,形成规模效益和区域性的主导产业优势,从而带动村的经济效益。二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充分发挥企业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三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用于村主导产业培育、示范项目和整治项目的补助。

活方式,创造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为农民整体增收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渠道。

(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通过这次的调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深了。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认真抓好发展年轻党员工作,使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够想群众之所想,真正帮助广大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农村的情况会更好。

互动,要创新推动农民变市民的进程,加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

(六)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大土地流转速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我市土地流转的政策、制度、操作程序、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稳健、可行。

(七)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机制和体制,确保农村改革发展又好又快推进。要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必须建立有效的投入机制,建立按市场运作方式为农民服务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包括股份制银行和农民信用合作社等。农业银行也要转变观念和服务态度,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银行。相关部门也要建立为“三农”服务的资源投入、技术投入和人才支持机制和政策制度,真正建立起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入体制和机制。

(八)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重点推进小流域治理,积极种植经济林和水保防护林带。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和水利设施。经过若干年努力,彻底改变我省农业基础薄弱,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的被动局面,实现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障农村的社会稳定。要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法治建设、警政警务建设,建立起农村各种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危机处置能力,化解各种矛盾,确保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顺利进行。

(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是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当前必须把保增长与促就业结合起来,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共同增长。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城镇就业的吸纳作用;要以自主创业促就业,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要注重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投资向民生领域重点倾斜。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保证经济与就业的和谐发展。

从总体来看,我们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钟山区是全省首批农村综合改革十个试点县(区)之一。为了解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对全市全面展开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提供借鉴,我们组成了调研组,对钟山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2015年11月以来,钟山区被列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十个试点县区之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相应机构,制定了试点方案和落实措施,做到了有人具体抓,确保工作经费,使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工委)、政府(行政)主要履行领导和管理的职责,区政府工作部门履行业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的职责;对人事关系在区政府工作部门并设在乡镇(街道办)的延伸机构或派驻机构,实行区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街道办)双重领导、双重管理的体制,区政府工作部门履行对相关延伸机构或派驻机构人员的人事管理和业务工作的部署、指导、监督和考核的职责,乡镇(街道办)履行日常工作的管理、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考核的职责。各类人员职责明确,对于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2.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抓组织建设和制度完

善,加强对村民自治活动的指导。坚持把村民自治工作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与乡镇(街道办)及相关单位签定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村民自治工作指导任务。各乡镇(街道办)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指导所辖村结合实际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建立和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干部述职评议”等配套制度,村民自治活动基本按制度开展。帮助建设村民自治活动场所、完善村务公开阵地、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档案管理,并及时解决村民自治阶段性工作经费,确保工作所需。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或向社会募集资金等方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3.整合乡镇(街道办)机构,完善和加强社会化服务体

系。对乡镇(街道)所属事业站所进行整合,人事关系在乡镇(街道办)的事业站所设臵为四个:农业服务中心(办事处不设臵)、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财政所、劳动保障事务所(乡镇不设臵);人事关系在区政府工作部门管理的延伸机构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煤炭管理站(产煤镇设臵)、林业站、畜牧兽医站(办事处不设臵)、中小学校、卫生院。撤销了乡镇的乡镇企业管理站、统计站、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扶贫工作站、劳动保障事务所和街道的乡镇企业管理站、统计站、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农业服务中心、街道管理办公室、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城-管中队等机构,其职能划入相关机构。为保证乡镇机构改革后,农村教育、科学、文化等工作力度不减弱,在各乡镇(街道办)设立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中心,为区直部门与乡镇(街道办)建立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提供了保障。

逐步安排岗位;五是对自愿提出辞职的,同意其辞去职务。对乡级非领导干部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妥善安排。

(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逐步完善

与二级会计单位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实行单据报帐制度,作为报帐单位管理。

高。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了《钟山区教育系统人事变动管理暂行规定》及其补充规定,统一全区教师管理、流转。对连续五年以上在农村(点)校任教,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可以优先考虑调入中心校或其它学校工作。

3.调整中小学布局。在实施 “两基”攻坚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义教工程”、“国债资金工程”、“危改工程”和“希望工程”,按照《贵州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第一阶段必备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要求,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撤消13个教学点,新选址建校8所,扩建学校32所,学校数量从2000年前的85所调整为72所,基本实现初中能相对集中,小学生能就近入学。

4.认真落实贫困学生救助工作。区政府根据国家规定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取消了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从2015年春季学期起,农村中、小学除代收课本费、本子费和寄宿费外,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把农村独生子女、二女结扎户子女作为重点救助对象,在免除书费、寄宿生生活补助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三)财政管理体制基本理顺

1.组织实施有力。区政府成立了工作机构,并派员到安

徽省无为县学习考察,在对全区乡镇(街道办)财政工作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钟山区“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在全区九个乡镇(街道办)推行。同时在区财政局增设“乡财股”,负责“乡财县管乡用”具体工作。乡镇(街道办)财政继续设臵总预算会计,负责办理体制算账、预算编制、会计核算等具体事宜,使乡镇(街道办)在财务核算中保持独立主体地位。

乡镇(街道办)家底。同时,围绕实施方案制订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实现收入的源头控管,并严格支出程序,严控资金流向,规范支出行为。

3.农民补贴到位。综合直补和种粮直补两项补贴共涉及29188户14万多人。由于金融部门在偏远地区无营业网点,全面实现发放“一折通”较为困难,先确定汪家寨镇和月照乡为试点,试行“一折通”,对其他暂时无法实现的乡镇(街道办),及时采取印制“贵州省对农民补贴通知书”的办法,张榜公示,由乡镇(街道办)财政所以现金方式发放。

4.形成网络管理。为适应“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需要,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搭建财政区乡局域网。目前,全区除月照乡和凤凰街道办事处需采用光纤接入方式,搭建时间较长,尚未开通外,其余7个乡镇(街道办)已基本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

(四)乡村债权债务清理核定

1.清理核定乡村债权债务。区政府及时成立清理化解乡村债权债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经区税改办核定,自1992年“撤并建”到2003年12月31日止,全区9个乡镇(街道办)乡村两级因兴办企业、发展公益事业和种养殖业等共累计负债2117.74万元,全部为乡级债务。村级没有债务。

部门协商债务解决和处理方法。三是大力扶持乡镇(街道办)发展经济,壮大经济总量,强化税收征管,开源节流,加强预算管理,约束支出行为,逐步化解乡镇(街道办)债务。

二、几点启示

(一)认识到位是抓好试点工作的关键。钟山区紧紧围绕“三改革一化解”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初步成绩表明了区委区政府认识到位,思想统一,高度重视,把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措施,积极探索,重点突破,抓实抓细每一个环节,扎实推进改革健康发展。

(二)加强领导是抓好试点工作的前提。钟山区列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后,即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做到了人员到位,确保工作经费。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对全区的试点工作统一实施,重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负责地认真组织协调推进各阶段工作。尤其对乡镇机构改革调整、精简分流富余人员等政策性很强的重要环节,反复研究方案,周密考虑,稳妥谨慎,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充完善方案的具体内容。“三改革”的方案通过实践证明基本符合区情乡情,为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协调推进是抓好试点工作的动力。乡镇(街道办)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都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钟山区在全区全面实施农村综合改革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按照中央和省、市对搞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统一部署,明确改革目标,把握总体要求,使“三改革一化解”工作同步进行,协调推进,既保证了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又为农村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关系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革,应当在试点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宣传贯彻中央和省的有关政策,让广大群众都知道都参与。但在试点中,除机关和乡镇(街道办)参与试点操作的人员外,知晓的不多,农村群众更少。

(二)教育经费缺口大。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以后,虽然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力度加大,但由于县级财政十分紧张,主要用于发放工资和基本建设,生均公用经费不足。近几年来,民办教育发展迅速,但各级政府引导扶持不够,办学校条件受制约。民办教育水平不高。

(三)乡镇债务化解困难。从钟山区清理的情况看,自1992年“撤并建”以来,全区9个乡镇(街道办)累计负债2117.74万元,主要是因兴办企业、发展公益事业和种养殖业等贷款,而乡镇经济发展缓慢,靠自身财力逐步化解,需要很长的时间。再是乡镇支出随意性大,预算约束力不强,年度支出安排不尽合理。

(四)农村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在试点中,根据中央建设中国农民补贴网的要求,将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粮食资金等纳入“一折(卡)通”发放管理,由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较少,推行这项工作难度大,给群众补贴兑现不及时,带来很多不便。

四、对策建议

[2015]34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扩大市、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省政府确定从2015年起,我市作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市,试点方案已于今年9月经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各县区应尽快拟制完善试点实施方案,加强领导和协调,统筹规划和部署,精心组织和实施,认真探索和创新,做到操作有序,富有成效,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做好表率。

政策规定、业务能力强、各方面素质好的工作人员组成和充实,并明确要求,落实责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抓好试点的同时,要及时总结既符合本地的实际,又有创新性的好的做法和经验,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使全市面上的试点工作统一协调推进。

(三)要加大对农村综合改革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市和县区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和宣传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重点宣传党和政府推进改革的整体工作部署,宣传各县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改革政策的具体工作措施和情况,宣传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村群众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热情和行动,宣传农民群众在改革中真正得到的实惠。通过积极广泛宣传,在全市上下形成扎实推进改革试点的良好氛围。

(四)要严格执行农村综合改革纪律规定。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5年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黔府发[2015]12号)文件,对严肃工作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涉及面广,直接关系乡镇干部和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很强,在试点的各个阶段,必须按规定进行严格对照检查、督促落实,对违反规定的人和事要据情及时纠正和严肃查处,确保全市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五)要通过试点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从钟山区试点中反映出的问题看,主要是县级政府财力薄弱,转移支付力度小,对化解乡镇债务、解决乡镇教育经费不足等困难较大。

要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观念,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重点考虑对农村的投入支持。我市城乡差别比较大,城市比农村条件好,农村太落后,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城市少投入一点,多向农村倾斜,千方百计为加快农村发展注入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十八

市人大、市政府:

根据部署,我行组织相关金融机构开展了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情况调研,现综合报告如下:

一、 涉农贷款余额及其结构变动情况

农业银行

农村信用社

农业发展银行

二、我市农业贷款基本情况。

产品加工3.2亿元,投放于种植业、养殖业1.7亿元,投放于劳务运输业0.75亿元,投放于个私民营企业7.8亿元,投放于其他行业4.2亿元。

2、至2015年12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83457户,占有效农户的85%。累计发放贷款证54323本,其中小额信用贷款证15912本。

3、全市共新建信用村153个,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1783万元,受益农户达5300户,建立农户联保小组56个,发放联保贷款1271万元,发放助学贷款23万元,受益学生40人。

三、本地区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一)正规金融机构在“三农”方面惜贷的原因是什么?

1.农业生产的固有风险。农业生产过度依赖于天气,一旦出现洪水等极度自然灾害时,往往损失巨大,甚至导致所有投入血本无归,国家在农业保险方面还不够完备,致使正规金融机构在放贷时慎之又慎。

2.农业生产的收益低。农业生产投入多,收益慢,效益偏低,正规金融机构的商业化经营模式带来的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导致其对农业信贷投入兴趣不大。

3.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农业信贷资金需求不旺。在经济发达地区,二产、三产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高,加之由于发达地区农民不再以农业为主,富裕程度较高,在农业生产中纯农业的信贷资金需求不多。

4.农业生产的企业化运作不够完善。目前,农村大部分地区的 3

农业生产仍然是以个人为主体,未实行公司化运作,在现代金融风险控制十分严格的情况下,此生产方式不能适应信贷风险防范要求,也难以获得金融机构大额信贷资金。

(二)农民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原因是什么?

1.金融机构在农村设臵不足。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在利润考核及防范机构安全风险的压力下,因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存款总量不如城市,因此各商业银行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分支机构进行了撤并,致使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种类与数量锐减,不能及时为农民提供足够的信贷服务。

2.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农业信贷资金供应不足。目前,除农村信用社外,其他金融机构很少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投放到农村地区的信贷资金基本维持原有的存量,增增贷款大量向城市地区和非农产业转移。

3.农村信用社难以独自承担支持“三农”重任。农村信用社是我国支农主力军,但一是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相对较重,经营管理水平与商业银行相对差距较大,难以适应日趋多样化、复杂化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同时由于设立在农村的金融机构以吸收存款为主,分流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致使其信贷投放能力受到制约。

商业化经营后,为抢占市场份额,为追求经营效益,信贷投入偏好于工商企业、基础设施等。农业银行在前几年的改革中,早以不再以“三农”为主要经营对象。个别农村信用社不顾自身管理水平和资本承受能力限制,摒弃“小额、分散、流动、安全”的贷款投放原则,偏好于发放大企大客户贷款,偏离了信贷支农方向。

5.农业担保体系不健全,风险保险的作用未能体现。当前,各地农村为农业信贷服务的担保机构还比较少,农民相互之间的担保意识还不够强,担保抵押能力弱无疑影响到农民获得信贷资金。而农业保险由于起步较晚,对农业生产的风险损失的补偿机制不够健全,农业生产因灾损失得不到及时补偿,信贷投入的风险也难以得到补偿。

(三)金融领域是否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

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大部分只存在农村信用社与邮政储蓄银行,而刚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还不发放贷款,有关“三农”的贷款往往由农村信用社来承担。由于农村信用社结算支付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办理票据承兑、贴现与外币结算,增加了结算支付时间,股票、债券、基金、银行卡等也距农民较远,造成农村与城市之间在金融服务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

且无法计算投入、产出,成本和收益的情况,正规银行普遍无能为力。所以,任何正规商业化金融对于农村兼业化的、自然性状、经济性状和生活性状合一的小农经济是难以对接的。现在,当我们再次出现工业化高速增长的时候,也必然出现垄断金融、民间高利贷对小农经济的剥夺。

(四)支农再贷款是否全额用于“三农”发展

目前,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充足,截至5月末,存贷款比为47%,信贷资金来源在扣除17.5%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后,仍有充足的资金,暂未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

四、对我市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工作的建议和设想

1、加快农村金融改革进程,构建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为了积极应对“三农”发展的新要求,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大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积极培育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贴近三农、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着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

农业政策性银行,应该把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放在整个农村金融体系框架内统筹考虑,不断强化其支农功能;在继续做好“粮食资金封闭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农业贷款项目,发挥在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项目推广方面的作用。农村信用社要不断增加融资总量,强化支农主力军作用。

二是积极推动邮政储蓄银行体制改革,将其打造成为以支农为重点的金融机构。继续完善邮政储蓄小额贷款的发展,增加贷款种类,扩大贷款对象,增加发放农民个人和小企业贷款,使得更多的农村资金反哺“三农”。

三是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积极培育形式多样的小额信贷组织。启动村镇银行建设。深入农村基层,及早做好调研,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农村金融机构设臵和金融服务空白情况,积极扩大试点覆盖面,加强宣传培训、审核认证和组织实施工作,确保村镇银行建设早日启动并顺利推进。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分发挥其在信息、成本、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以及贴近农户、个体生产者和小企业的优势,找准市场定位和发展空间,更好地满足小额融资的需求。积极扶持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尽快建立相应的救济和补偿、保险和担保机制,把好事办实,努力促进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

2.准确定位地方政府角色,充分发挥激励和监管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地方政府既不能无为而治,放之任之,又不能过度干预,越俎代庖。在坚决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要主动发挥好培育、促进、引导、监管和规范的职能。

一是培育与促进作用。地方政府要在法律法律的框架下,大力培育各种农民经济合作互助组织,充分利用其内部成员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促进其发挥准金融组织的作用。同时要帮助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促进其扩大范围,规范管理。

二是引导作用。地方政府要结合地方特点,研究制定相关引导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种经济组织开展资金互助合作,发挥民间闲散资金的作用。对民间金融组织,要引导其从“地下”走到“地上”,向规范化、合法化转变。

三是监管和规范作用。维持辖区稳定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而金融稳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因此,对辖内农村金融组织的改革和发展,除了国家层面的监管和规范外,地方政府也义不容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及时有效。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农村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在新的国际和国内金融形势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农村金融体制进行了三轮重大的改革,至此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基本上经历了三个显着阶段:1979-1993年;1994-1996年;1997-2011年。本文对这三个阶段进行详细分析,以此回顾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历程。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包括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邮政储蓄等正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非正规金融组织。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基本上经历了三个显着阶段,基于对这三个阶段的分析,本文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历程进行探讨。

第一阶段:恢复和建立新的金融机构(1979-1993年) 在1979年之前,我国对于农村地区的金融安排是动员农村储蓄,支持城镇工业化发展,没有建立起单独为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服务的真正的农村金融组织。1979年之后,我国开始了第一阶段的'农村金融安排,主要是恢复和建立新的金融机构,形成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和竞争状态。

(一)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

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提出把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在农业银行领导、监督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存贷业务,而不作为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农村信用社业务规模和业务内容发展迅速,对农民个人贷款用途发生了改变,贷款数额也成倍增加。根据1996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从该年起农村信用社改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监管,农村信用社脱离中国农业银行的领导管理,实行自主经营,金融监管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农村信用社是分支机构最多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也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随后,国家农业投资公司、国家林业投资公司、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也逐步成立。这样,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基本上建立起来,并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若以1980年为基期,1980-1993年间中国农业银行和农信社存款增加了18.7倍,年平均增幅达25.7%;贷款增加了15.6倍,年平均增幅24.1%.农村社会总产值增加了12.3倍,年平均增幅22.1%。

(二)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

基金会、经济服务部、金融服务部、各种合会、私人钱庄,其中农村合作基金会自1984年在少数地区试办以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全国发展也较快。从性质上来讲,它不是一个真正的金融机构,而是一个社区性金融系统的补充,对于协调农村闲散资金,缓解农村资金供求不平衡的矛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由于中国农业银行身兼政策性和商业性的双重任务,这种背景不利于其商业化发展和经营管理的改善。农信社在农业银行直接管理下,也束缚了其独立发展空间。加上部分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组织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严重的非规范经营,混乱了农村金融市场,加剧了我国农村金融风险。所以,以建立农村金融体系为目的的第二轮农村金融改革势在必行。

第二阶段:建立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1994-1996年) 自2004年以后,面临着混乱的农村金融市场,建立一个能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及时、有效服务的金融体系势在必得。这是《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的。这轮改革形成了一系列新的金融制度的安排。

(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商业化改革

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运用分为两类:一类是重点支持农业的产前环节,其目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进行以固定资产贷款为主体的各类农业开发和技术改造贷款;另一类是为了支持粮棉油等农产品流通各环节,进行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体的收购、调销和储备贷款。中国农业银行也将政策性业务划出之后,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运行,加快了商业化的步伐。

(二)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改革

农村信用社的政治体制背景比较复杂,必须加强对其的商业化改革,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向合作制方向发展,并在信用联社的基础上,有步骤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进行金融监督管理。由于农信社继续沿袭中国农业银行管理时期商业化的经营方向,随农村金融需求的大幅度增加,金融供求缺口越来越大。事实上,农信社本身的历史包袱沉重,资本金严重不足,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不完善,很多方面都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要求。

同时,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明确其不属于金融机构,不得办理存贷款业务,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改变为隶属农业部,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仍隶属于财政部,但办理农业信托投资。

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的发展性金融需求也缺乏来自银行的资金保证。

正规金融供给的不足,必然由非正规金融安排来补充,导致民间借贷和各类合会组织兴起,带来许多金融纠纷。各类基金会和部分农信社不能规范经营, 金融市场寻租现象普遍。

第三阶段:促进农村金融商业化和多元化(1997-2015年) 1997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以下)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对基层分支机构进行了撤并,退出了县域范围,重点转向了城市;基层营业机构的贷款审批权和财务权上收,业务重点放在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上,较少考虑农村经济的发展对金融的需求。

(一)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改造

2003年6月,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为标志,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试点由8省市试点进一步扩散到全国。这轮改革是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从2003年起,我国允许成立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合作银行,但

对其设立在注册资本总量、资本充足率、发起人规模、从业人员、设立分支机构数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和限制。这些新型农村银行均是在原农村信用社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股份制银行,实际上不具有合作性质。

改革后,农信社逐步形成了四种产权关系: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县级农信社统一法人、县级法人。截至2015年底,完成产权改造后,组建了17家农村商业银行,113家农村合作银行,1824家县级统一法人。由于此轮改革的目标不是解决农村融资问题,而是解决农信社生存和发展问题,所以在解决农村融资问题上,资金越来越远离农民,向城市流入。

(二)农村邮政储蓄的发展

农村邮政储蓄机构数量庞大,遍布城乡,业务发展迅速,在活跃农村经济发展上起到一定作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2015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中国第五大银行。邮政储蓄拥有最广的城乡覆盖面,并提供最多交易额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其近60%的储蓄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邮政储蓄于2015年在部分省份开展邮政储蓄定期存单质押贷款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户与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缓解了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还将试点在农村领域发放农户联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及微小企业主贷款,并在时机成熟时推出农村小额保险甚至小额期货等产品。

质量上的规模上均较小。

(三)农村金融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逐渐向正规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转变,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加大了对非正规金融组织和活动的管制力度。为了消除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竞争冲击,1997年农村合作基金会被合并、关闭;随后1999年,被彻底解散。除农村合作基金会外,非正规性金融体系主要由亲友之间的个人借贷行为、个人和企业团体间的直接借款行为、经济服务部、金融服务部、高利贷、各种合会、私人钱庄等组成。经济服务部、金融服务部也是类似于信用合作组织,基本上均被取缔。

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动了小额贷款试点,银监会出台了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的新政策,给农村金融开拓了一条崭新的多元化发展道路。2015年的3月1日,以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正式挂牌成立为标志,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正处于一个大发展的关键时刻。

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2015年1月29日公布的2015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提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迫切性,表明了优化农村金融体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环节。为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允许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等金融机构。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6个试点省

(区)共核准23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11家,贷款公司4家,农村资金互助社8家。另外,还有8家机构已提出申请,其中3家已获筹建。三类新型机构共筹集各类资本12726.65万元。其中,银行资本6480.21万元,占比50.9%;产业资本1953.89万元,占比15.4%;个人资本4292.55万元,占比33.7%.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32446.16万元,存款余额19344.87万元,贷款余额11953.48万元,累计发放贷款22015.43万元,初步起到了将社会资金引向农村地区、支持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农村金融商业化、多元化。

由于农村生产力的落后,以及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农村经济长期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而为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各种金融组织的效益和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各国有商业银行和众多的股份制银行。在当今金融市场放开的今天,竞争日趋激烈,农村金融组织想要在新的时代下赢得发展机遇,必须深刻研究农村金融改革的脉络,理清各种问题存在的根源,不断地深化改革,开拓各种新的金融产品,做好农村经济的主力军。在为农村经济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各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辉煌的成绩背后也存在有隐忧。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社会分化的深化,农业成了弱势产业,农民成了弱势群体,农村成了弱势地区。当前的“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瓶颈,到了该采取战略性决策去解决的时候。但解决方法需要创新,符合时代趋势。如今,金融已经越来越普及,农村也需要发展金融。农村金融发展在逻辑上既是“金融发展”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延伸,也是“经济发展”在“农村金融”上的体现。为此,我们对河南省平桥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形成了初步的调查研究报告。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增强农民群众的金融、理财、风险和诚信意识,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此次我们成立了农村金融状况调查小组,走进农村,调查了解如今农村个人理财状况。团队成员将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走访个体工商户的店铺、企业,经过详实调查,我们希望解决一下具体问题:

1.调查农民群众对银行的了解及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及使用情况;

2.调查银行在向农民推广存贷款等相关产品遇到的问题与障碍;

3.调查农民对于国家关于土地流转等政策的相关问题。

(二)、调查内容

1.调查地点当地基本情况

3.银行在三农业务推广中遇到的问题

(三)、调查范围

1.被调查地域:信阳市平桥区。

2.被调查对象:当地居民。

(四)、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2016年1月1日—2月1日,问卷设计、收集资料等。

调查阶段:2016年2月08日—2月13日,期间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实际情况。

总结成文阶段:2016年2月13日--2月14日,资料汇总统计、数据处理分析、

撰写调查报告与总结。 (五)、调查途径

本次调研共计发放了300份问卷,收回280份(其中12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268份,有效回收率达95.71%。

二、调查结果及总结

此次调查以平桥恒丰村镇银行及其业务为调查对象,借以调查农村金融知识普及状况。问卷主要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个人信息的调查,包括职业与年收入,这部分的调查目的在于对调查对象的总体基本状况进行了解;对于金融状况方面,我们设计了7个封闭式的问题旨在了解调查对象对金融知识了解程度。

1.被调查者的年收入

由图表可以看出,各个收入分布较为平均。但是,其中中端收入者占主流,高端收入者较少。

2.被调查者所知道的银行中间业务

由图表可以看出,客户对银行的各种中间业务较为了解,但仅限于基础的业务,大多数人对于资产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投资类和公司类中间业务较不了解。

3.被访者持有银行卡平均一年除基本存取外,其他费用(年费、各种手续费等)

由图表可以看出,大多数人一年用于银行卡的费用并不是很多,基本处于1000元以下,说明银行卡业务还有很大的空间,金融产品的使用普及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4.被调查者所知道的银行卡收费项目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银行客户在银行卡的收费项目中,对银行卡年费与跨行转账或存取收取的手续费这两个收费项目的熟悉程度最高,所占百分比均过半。有53.73%的人知道银行卡要收取年费,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客户表示并不清楚自己银行卡的年费究竟具体是多少。有56.72%的客户表示知道跨行转账或跨行存取要收取一定手续费,为我们调查的几个收费项目中熟知程度最高的项目;47.39%的农行客户表示知道异地转账或异地存取也需要交纳手续费;31.72%知道在pos上刷银行卡消费银行也会收取手续费,该比重远小于前三项收费项目。

5.被调查者所办理的银行代理业务

由图表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在银行办理代理业务的依赖度不高,金融普及程度低。

6.被调查者办理过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

调查结果反映了结算支付手段在居民中较为普遍应用。

8.被调查者是否了解过农行在投资和办理公司类中间业务中所获得的收入

三、建议

以下是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得出的几点建议:

(一)注重增量改革的同时也要关注存量改革

2015年底,银监会出台相关政策,允许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银行,并提出要在农村增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金融机构。这标志着农村金融改革已从存量改革为主转向增量改革,此次改革方案的设计者试图从增量上寻求突破。在此基础上也要对原有的金融机构进行改革,提高其服务能力,扩大其辐射范围。如对农信社的改革应继续坚持以合作制为基础,引入股份制的运作方式。下一步要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以便有利于提高经营绩效的激励机制,并逐步向现代金融企业发展。

(二)加强政策扶持,提升农村金融支农信心

极性。一是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推出农民欢迎的险种。二是建立农村金融机构财政贴息制度。对农村金融支持种养、加工户贷款,特别是自然灾害造成的信贷损失给予补贴。三是探索建立市县两级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在税收、资金上给予优惠,解除金融机构放贷的后顾之忧。

(三)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农村金融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首先,要加快“信用乡镇”“信用村社”的创建工作,提高农民信用意识。要尽快建立包括覆盖农户和农村地区尸体紧急的征信体系,对不讲诚信的贷款者公开曝光,并实施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予以制裁。对信誉好、还贷积极的农户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上给予优惠,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文化氛围。

(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创建绿色农村金融生态的信用环境

金融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需要强化对金融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协调。县(市)区政府要明确一个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地方金融工作,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及时处理金融机构需要地方政府出面解决的有关事宜,营造一个有利于金融机构发挥作用的氛围。政府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公正透明的司法环境,切实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服务。加快农村企业和农户个人征信系统建设步伐,构筑信息交流平台,从而有效突破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瓶颈制约,为金融机构通过技术手段有效规避金融风险提供有力保障。要在全社会弘扬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激励机制,广泛开展创建“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活动,营造守信光荣的社会风气,让个人信用、农户信用、社会信用成为融资的重要基础,让每一个社员从农村信用工程中受益,增加社会公众对农村信用社的信心。地方政府和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活动,要积极协助金融机构清理历史遗留问题,降低不良资产占比。支持司-法-部门加大案件执行力度,坚决依法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切实保护银行信贷资金安全,为农村金融机构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五)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组织,规范民间借贷

积极探索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机构等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鼓励私有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满足农户间的资金调剂需要。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积极引导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充分发挥民间金融对农村金融的补充作用,消除其负面影响。要引导、鼓励有息民间借贷采取比较规范的契约形式,防止借贷纠纷的发生。要坚决打击高利贷行为,化解民间借贷的不利影响。

(六)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要加快农村信贷产品的创新,丰富农村金融产品。

在政策允许范围和风险控制能力以内开发多样化、系列性金融产品,适应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一是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逐渐由温饱型向富裕型转变,非农产业贷款和 消费型贷款不断增加,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发展时,不能只考虑种养业的发展,要兼顾全面,全方位、多层面给予支持;二是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为了不断增加收入,会想方设法寻找项目、发展生产,农户贷款的需求总量将越来越大;三是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贷,农户生产逐渐开展为多元化的各局,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贷款工作要适应农户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供不同层次的金融服务;四是随着规模农户的增多,农业科技的引进,信用社要充分考虑农户扩大在生产的需求妥善处理好信用与额度的关系,允许农户在确定的贷款额度内循环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提高小额贷款的额度,逐步扩展到1万-5万元左右。五是要不断改进和优化管理,优化农村金融服务。要改变贷款“申报过严、手续过繁、时间过长、审批权过分集中”的现状,积极探索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减少贷款审批环节的机制方法,以满足农村的特殊需要,提高贷款效率。同时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提高大额和小额支付覆盖面,疏通汇划渠道,为县域、涉农企业和农户提供快速便捷的支付服务;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结算功能,加大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的推广力度,开发适合农村实际的金融结算服务品种。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十九

这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虽然有利于保障农民平等享有集体经济成果,对维护农村社会公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传统公有产权的通病。正是基于集体经济的基本特性,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经成为破解农村众多矛盾问题的“关节点”,成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牛鼻子”。

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农村基本经济经营制度的发展方向和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全局。不少学者专家认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的又一重大改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

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农村集体经济。从理论上讲,集体经济是集体成员利用共有资源和资产,通过合作与联合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明确的宪法地位,与其他经济成份比,有三个基本特征。

首先,农村集体经济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理论中所提的集体经济,也不同于前苏联的集体农庄经济,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造出来的。一些农业专家概括为“三个性”:一是合作性(共有性),集体资产由组织成员共同所有,资产收益和劳动成果归成员共同分享,权利义务均等。二是区域性(封闭性),集体经济组织是指界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体经济组织与成员不可分割,成员是封闭的圈子,权利义务“进”则“与生俱来”,“退”则“自然弃失”,不对外开放。三是排他性,尽管集体经济组织的层次不尽一样,小到村组,大到乡镇,但每个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成员边界是清晰的,上下左右不能侵权。

其次,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农村集体经济实行土地等生产资料成员集体所有,家庭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本质是农民的合作与联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

第三,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丰富多样、与时俱进。从我国农村实践看,由个人所有前提下的互助合作经营,到个人财产全部上交集体的“一大二公”体制,再到改革开放后实行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农村集体经济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很大的包容性。

这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虽然有利于保障农民平等享有集体经济成果,对维护农村社会公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传统公有产权的通病。

一是归属不清。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是个集合概念、动态概念。集体成员人人有份,但有多少、在哪里说不清楚,是个玻璃鱼缸,“看得见、摸不着”。有些村庄外来人口大量增加,原来一体化的村庄社区与集体经济组织日趋分离,新村民是不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能不能分享集体经济好处成为问题,新老村民的矛盾加剧。

二是权责不明。在绝大多数地方集体经济组织与村社自治组织合二为一,村干部成为集体资产运营管理的自然“代理人”,集体经济常常成为“干部经济”。

三是保护不力。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是个老大难问题。一些村干部把集体资产看作“唐僧肉”,导致集体资产流失,带来干群矛盾,也成为农民信访的一大热点。

四是流转不畅。农村集体产权归属模糊,资产处置在村里事难议、议难成,有好的开发机会往往错失良机。

改变这种状况,解决这些难题,出路唯有改革。中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最早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济发达地区。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19年代后,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各地加大了改革的力度,明确集体资产的产权归属,改变集体资产名义上“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份”的状态,真正做到“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农民开始分享现代化的成果。

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有2.8万个村和5万个组完成改革,量化资产4362.2亿元,累计股金分红1563.2亿元,2019年当年分红291.5亿元。按省分析,上海、北京、广东、江苏和浙江5省(市)完成改制的村占全国完成改制村数的80%左右。

从各地的实践看,改制的主要做法是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性实物资产和货币资产,经过清产核资和评估以后,按照劳动年限折成股份量化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时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益金和公积金(集体股),主要用于村委会或社区公共管理和村民公共福利事业支出,并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

一潭春水被一颗石子所打破,泛起了阵阵涟漪,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引发了诸多根本性变化。

在制度成效方面:明晰了每个村民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产权份额,集体资产由共同共有变为按份共有,产权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建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股份(份额)分红的制度,保障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集体资产收益权;改制村普遍建立了权力制衡机制,农民群众成为集体经济组织的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和受益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经济成效方面:通过改制,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通过改制,集体资产产权得以明晰,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以上海为例,2019年,全市237家村级改制集体经济组织中,有89家进行了收益分红,比上年增加了28家;年分红总额5.3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12亿元;人均分红3042元。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闵行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由2019年的1.53∶1缩小到2019年的1.48∶1,财产性收入在农民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由2019年的17.1%上升到2019年的18.3%。

通过“还权于民”式的产权制度改革,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因土地征占、资产处置、财务管理和收益分配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维护了城镇化快速发展地区的社会稳定。

正是基于集体经济的基本特性,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经成为破解农村众多矛盾问题的“关节点”,成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牛鼻子”。

守住集体所有制的底线。

总结各地经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以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为核心,以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形式为手段,以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资金和资源运营管理新机制为要求,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

归属清晰就是明确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归谁所有,也就是要明确改革的组织层级、集体资产的范围、集体成员的身份;权责明确就是确定成员的权利和责任,既要明确成员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等经济权益,又要明确集体成员行使对资产的决策、监督等民主管理权利;保护严格就是依法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产权,使农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流转顺畅就是促进农村集体资产有序进入流转交易市场,实现平等交换。

需要强调的是,推进改革不是一分了之、吃集体经济的“散伙饭”。推进改革就要守住集体所有制的底线,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守住保护农民利益的底线,不能把农民的财产权利改虚了、改少了、改没了。改革既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又要体现农村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是要完全走公司化改制的路子,而是从农村实际出发,发展股份合作等多种联合与合作,丰富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必须守住“一个坚持、二个防止、三个做到、四个有利于”的底线,即:坚持集体资产所有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农村的本质特征,必须长期坚守;防止在改革中少数人对集体经济的控制和占用、防止集体经济被社会资本所吞噬;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程序严密;有利于城乡要素资源均衡配置和平等交换,有利于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和激发农村集体经济活力,有利于保护农民财产权利,有利于形成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内生动力。

在此基础上,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依法依规。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应遵循《物权法》、《土地法》、《土地承包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以及地方性法规和指导性意见的相关规定,同时要注意兼顾不同法律、政策之间的兼容性和关联性。在改革过程中,各改制单位始终坚持改革必须依法依规,有政策的按政策要求办,没有政策依据的,由村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二是因地制宜。面对千差万别、参差不齐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能搞“一刀切”,实践中,各地应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改革形式和路径。三是因事制宜。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可按照“一村一策”、“一事一策”的办法,将权利交给村民自己,通过合法性、公开性、民主性相结合,做到“复杂问题民主化、民主问题程序化”。四是维护利益。在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不仅要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眼前实惠,更要考虑长远,注重从根本上为农民谋福利。围绕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利益,一方面要更加注重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更加保护和激发农民群众的创新热情和创造能力,保持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活力。

因地制宜选择改革形式。

关于农村集体资产量化范围问题。农村集体资产的量化,是对被认定为属于现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共有资产,按照一定标准、采取股份的形式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明晰产权的过程。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不能突破原有集体经济组织的范围,这是推进改革、制定政策的底线。目前,各地对于集体资产量化范围的认识还不尽相同。当前应将集体资产量化的重点放在非资源性集体资产资金,其理由是土地等资源性资产的价值一时难以评估,价值尚未显现,因而可以不量化,但集体经济组织因土地被征收而获得的土地补偿费和因集体资产置换增值而增加的收益,则应及时足额予以追加,以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集体收益分配权。当然,如果农村基层干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一致要求对土地等资源性资产进行量化,则应允许农村基层组织进行探索。当前,对土地等资源性资产,重点要做好确权登记颁证;对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是探索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集体统一运营管理的有效机制;而经营性资产,则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的主战场。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问题。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认定无法可依,多数处于乡村自我管理的状态,受当地乡规民约、传统观念和历史习惯等因素影响较大,“乡土”色彩较浓。在具体实践中,各地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认定方法各不相同。对这一问题,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出台规范性文件,规定认定标准,制定操作细则。总体考量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应基于由该组织较为固定的成员所组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体,其成员原则上应该在该组织所在地长期固定地生产、生活,形成事实上与该组织的权利义务关系及管理关系,并结合是否具有依法登记的该组织所在地常住户口来认定。在此大前提下,对一些特殊或者疑难问题,可充分尊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自主权。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把握以下几个关键:一是涵盖不同群体;二是权利义务对等;三是防止政策“翻烧饼”;四是坚持程序公开;五是杜绝侵犯权益。

对改制过程中是否设置集体股,目前大部分地方都主张不设集体股,主要是因为如果改制时保留集体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急剧推进,集体积累逐渐增加,会再次出现集体股权属关系不清晰的问题,需要进行二次改制;集体股在集体经济组织变更或重组时还将面临再分配、再确权的问题,极易产生新的矛盾。因此,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在改制时原则上不提倡设置集体股。对于城镇化进程较快、已实现“村改居”的地方,应明确不设置集体股,其日常公共事业支出,可以通过在集体收益分配中提取公积金、公益金的方式来解决,其具体比例或数额由改制后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在讨论年度预决算时决定。未撤制的村(镇)可设立一定比例的集体股,主要用于公益事业等开支,原则上集体股按总股本的20%左右掌握。

关于改制形式问题。各地主要采取了三种形式:一是有限责任公司,二是社区股份合作社,三是经济合作社。这三种形式中,有限责任公司是按照《公司法》进行工商登记的公司法人,但其股东只能在50人以下,与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成千上万的特点不相适应,因此,改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只能采取隐性股东的做法,大部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利难以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社区股份合作社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主要是参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登记的法人,它有效解决了股东人数限制的问题,但由于社区股份合作社是较特殊的法人,对它没有专门的税收、财务制度,因此,在税收、财务方面所执行的是适用于公司法人的相关制度,在运营中社区股份合作社要缴纳各项税赋,税费负担较重。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社区股份合作社,它们都对股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收益分配,而股东都要缴纳20%的红利税(个人所得税),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担,影响了改制的积极性。经济合作社是一种组织创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

证明书。

并可凭此证明书申领组织机构代码证到金融机关开设账户建立会计制度实行收益分配制度。但是经济合作社不是法人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合作社的持续发展。

这三种形式,各改革的村(镇)可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作出选择。近郊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以及撤村改制的主要宜采取具有法人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和社区股份合作社的改革形式。中远郊经济发展水平较一般以及未撤村改制的主要可采取经济合作社这一改革形式。因为这些集体经济组织目前重点是要健全治理结构和加强监督机制,并逐步发展壮大经济。如果今后发展水平提高了,也可以探索建立其他形式的市场主体。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二十

“三农”是中央到地方一贯重视的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赣榆县工商联积极创新、大胆改革,在发展工业性、商业性行业商会的同时,积极探索在农村发展以种植养殖、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农民型”行业商会新思路。**年10月份,在市县工商联的积极组织下,在欢墩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数月的精心筹备,我县成立了赣榆县淡水渔业商会、赣榆县芦笋业商会、赣榆县黑莓业商会、赣榆县欢墩畜禽业商会,初步形成了农业、加工、贸易三位一体的“农工贸一体化”行业商会发展框架。经过规范化、合理化的有序运行及强化管理,商会的具体运做所带来的整体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一、合理有序引导,整合资源优势,依靠合力闯市场。

赣榆县欢墩镇党委、政府一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断强化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淡水鱼养殖已突破8万多网箱,并形成1.2万亩芦笋、1万亩黑莓的特色种植业规模,成为农村增收、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为此,该镇被市政府评为“多种经营先进乡镇”,并连续多年被市政府命名为“芦笋之乡”。

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使全镇5000多农户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对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以一家一户独立经营为主,各自育苗购种、各自管理、各自销售的发展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一是单一农产品产量急剧增多,容易造成供大于求,导致产品过剩,不仅价格低,而且有可能卖不出去;二是形成了买方市场,价格由买主说了算,常会出现商贩压质压价的现象,做为卖方的种植户对此却无可奈何;三是本地农产品科技含量低、档次不高,没有品牌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广大种养大户的利益。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该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了各行业业商会,以此将全镇种养能手联合起来,依靠合力闯大市场。商会成立以后,可以规范本地市场秩序;可以对农副产品进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从而有效遏制商贩压质压价等行为,保护各养殖、种植大户的利益;可以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利用合力加大科技投入,实行标准化种养,提高产品的档次与水平;有利于打响品牌。利用商会的整体力量,为本地农产品注册商标,并争创市级以上名牌产品,这样本地农产品可以经过精包装进入大中城市超市,价格将大幅度提高。

二、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高效发挥商会管理职能。

各行业商会是在工商联监督指导下的“民办,民营,民受益”的群众性民间组织,各经营户可根据经营品种,按照“志愿加入,成果同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选择加入适合自己的商会。我镇的芦笋业、黑莓业及淡水渔业商会还注重吸收行业经纪人这一特殊群体,有效实现了信息共享,管理强化,竞争有序,高效发挥了商会特殊的管理职能。到目前为止,经过民意调查,宣传动员,填写会员登记表,象征性的缴纳一定数目的会费,各商会共吸收会员余人;在黑莓业商会的组织领导下,于**年6月19日召开了黑莓商务洽谈会,总计有21家食品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参加,有效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实施了产品竟价销售,保证了会员的个体利益。

行业商会虽然被称作为政府、企业以外的第三部门,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提及。我国现有法规要求建立行业商会,必须通过一个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即先取得“行政合法性”后才能取得“法律合法性”;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经济性的行业商会只有具备相当程度的社会合法性,才能成为真正自治意义上的民间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虽然是执法者和行为规范的调节者,但远远不是企业和商会的上级主管部门,只对行业商会的规范运行起监督指导作用。

实现组织机构的民间化,其实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所代表行业的利益。政府退出市场经济的中观和微观层次,而把这些带有执行性、技术性与操作性的职能,让给行业商会等一类组织去行使。政府后退,市场才能回归。

新成立的各类行业性商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休,是由民间个人发起,自主营运,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民营自办的专业组织,如何将其办成一个能办事,肯办事,办好事的机构,并在工作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组织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只有靠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建好,只有“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才能逐步探索完善。

三、搞好内部协作,抓好横向联系,明确商会内部(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权限。

会员之间要充分实行资源共享、利益均沾。品种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品牌资源等要通过商会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益,谋求整体利益。内部协调的重点和难点是利益协调,得到服务后会员要积极缴纳会费,实行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商会应该不断地探索并完善管理的方法和模式,通过管理达到利益的合理分配。

商会与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与合作,接受监督和管理;本镇县级与地方区域性商会与外地商会之间要加强联系与合作,与外地行业性生产基地、水产品市场要建立广泛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扬长避短,以促进各商会的不断发展。

商会成立之后,各商会的理事长要明确工作权限和职责,具体要召集并主持理事会,检查会员大会、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以及代表本商会签属有关重要文件。

秘书长要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并实施年度工作计划,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决定各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以及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综上所述,“农工贸一体化”行业商会商会的成立,使农民变成了商人,产品变成了商品,个体变成了群体;在“三个变化”中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在农村,行业商会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必须依靠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引导,监督才能使之尽快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目前主要困难是观念、经费、信息和支持等问题。我们将按照“打造品牌产品、发展自身加工、扩大外向贸易”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用海纳百川的胸襟广泛吸纳会员,不断壮大会员队伍,为商会的发展增添活力;要用蚍蜉撼大树的气魄,将单个会员的力量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带动农户,带动基地,带动市场,把各个会员的优势转化为整体的商品优势、品牌优势;要用求真务实的精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要从细微处入手,把各个环节的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切实解决会员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

我们坚信,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扶助下,在地方党委政府的运作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商会必定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的行业经济必将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二十一

为了解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发展中创造的成功经验,从根本上解决林业体制机制不顺等突出问题,把林业产业推向全面科学发展阶段,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县委办师办通〔〕54号文件精神,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局对全县林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特报告如下:

一、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山地面积占91.2%,是××省重点林区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多年来,林业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要求,围绕构建“绿色××,富裕××,和谐××”这一主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为目的,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多项生态建设工程为支撑,从增加林业贡献率着手,严格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实施了速生丰产林、世行贷款造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一批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资源持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明显加强;深化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态效益、产业效益、林农效益凸现;打造了全省重要的木材生产、加工和交易基地,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结构渐趋合理,林业产业建设迈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241.93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417.45万亩的57.9%,其中有林地面积196.99万亩,灌木林地面积27.76万亩,疏林地面积6.52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66万亩。森林覆盖率5从1978年的20.1%增至的53.8%,活立木总蓄积量533.82万立方米,20林业产值突破了2亿元,力争超过3亿元。

(一)第一产业稳步发展。林木培育业在林改、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建设驱动下,全县群众造林积极性高涨,以杉木、川滇桤木为主速生丰产林发展迅速。目前有速生丰产林93万亩,其中杉木30万亩、华山松20万亩、桉树15万亩、川滇桤木等速生商品林28万余亩。20建设10万亩以杉木、川滇桤木为主速生丰产林,实现100万亩以上速生商品林基地建设目标;经济林树种结构渐趋合理。核桃、板栗、油茶等特色经济林从的2.57万亩增至年的10.39万亩,产量89.18万吨,2009年继续建设核桃10万亩、油茶1000亩;绿化苗木事业发展加快。育苗面积从20的213亩增至2008年的3375亩,年产绿化苗木及花卉2120余万株(盆)。特别是以“滇东木莲”为品牌的绿化苗木基地初具规模。

(二)第二产业初具规模。全县共有林产品加工企业45家,2008年生产锯材12931m3,实现产值2564万元;生产细木工板10961m3,实现产值2849万元,2009年预计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

(三)第三产业逐步壮大。菌子山、凤凰谷具有较好的景观优势和森林旅游资源,2009年接待游客27.9万人次,涉林产值7027万元。

二、基本做法与典型经验。

(一)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林产业发展。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结构科学、质量优良的各类森林覆盖,才能发挥生态系统整体防护功能,才能构筑良好的森林生态屏障;建设林木利用率高、产品增值效益明显、产业链条长、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才能较好的联结带动农户增收,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因此,建立符合县情、林情的发展思路与制定科学的产业建设规划,走有序、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现代林业发展的精髓。我县根据区位、气候等优势,确立了速生丰产林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绿化苗木基地和深加工基地等系列基地建设规划,并始终不一的坚持,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作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明确责任,严格落实,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机制。我们实行各级领导干部任期林业产业目标责任制,签定责任状,将林产业成绩作为政绩考核重要内容,每年按制定的考核奖惩办法,严格考核并兑现奖惩。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强化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三)调整结构,靠山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焕发出群众空前的造林、营林、护林热情,投资发展商品林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热门”;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整体功能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林业服务体系、经营体系、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和流转体系的建设,加速了林产业结构升级和良性循环发展,使林业收入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事实证明,林业既能显现生态、社会效益,又能很好发挥经济效益,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二十二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我们对全区党员发展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就调研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目前,全区共有xxx个党委(xxx个镇党委)、xxx个党工委(xxx个街道党工委)、xxx个直属党总支,共有党(总)支部xxx个,其中农村xxx个,共有党员xxx名,其中预备党员xxx名,女党员xxx名,农村党员xxx名。元月至12月底,全区共发展党员xxx名,其中女xxx名,25岁以下xxx名,25岁至35岁xxx名,36岁至59岁xxx名;大学文化程度xxx名,大专文化程度xxx名,高中、中专文化程度xxx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xxx名。

近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使全区党员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全面的发挥。具体做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1、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不断加大指导力度。为了加强对全区党员发展工作的指导,区委制定了《--党员发展规划》,各党委、工委、直属党总支按照区委的要求,坚持把党员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研究,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党员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指导性目标任务,明确党员发展要突出五个重点:一是发展村委会班子的非党成员,包括村组干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发展优秀返乡知识青年,从根本上改变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的状况,增强党组织的活力;三是发展农村致富能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四是发展工作在一线的工人、教师和干部;五是发展妇女党员,改善党员队伍的性别结构。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党员队伍的整体结构得到了一定改善,一大批年龄轻,文化程度高,政治思想素质过硬的优秀同志加入了党组织,特别是在农村,一些科技致富能手入了党,有些还走上了村支部书记的岗位,成为带领群众科技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从而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2、完善培训制度,突出培训要点,规范党员发展工作。一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在确定积极分子的同时,指定素质高、党性强、有责任心的党员作为其培养人,要求积极分子在培养期间定期向党组织写思想汇报,既使积极分子时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又使党组织及时掌握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二是区和基层大党委每年举办1--2次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内容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历史功绩、党务方面知识、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处分等,通过培训,激发政治热情,增强入党的光荣感。三是严格党员发展工作程序。要求各党委、工委、直属党总支把党员发展程序制作成流程图印发到各支部,使支部严格按照流程图进行操作。同时,区和街镇定期对基层组工干部及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党务水平,确保党员发展工作的规范性。四是积极探索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和无记名投票制度。在一些街镇推行了确定积极分子和接收预备党员公示制度、无记名投票制度,要求村党支部在确定积极分子和接收预备党员前,将其基本情况和现实表现向广大党员群众进行公示,充分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公开评议,然后进行无记名投票确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通过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发展家族党员、关系党员和亲信党员,增加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

3、明确考核内容,强化考核措施,推动党员发展工作。为了使党员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区委坚持把党员发展作为各党委、工委、直属党总支年度党建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每年根据党员数和支部数,严格按照发展程序,发展一定数量的党员。明确提出对违规发展党员的党组织和有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在党建工作考核中扣分,对无正当理由3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党支部,不能评为先进党支部,支部书记不能评为先进个人,并派专人进行调查,弄清原因,及时落实补救措施。各党委、工委、直属党总支也把党员发展作为考核党支部和支部书记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当年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或两年不发展党员,特别是故意压制致富能手和优秀中青年入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坚决予以调整,从而增强了各级党组织发展党员的`责任心,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4、创新活动载体,促进活动开展,提高党员发展水平。区委始终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来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增强大家入党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把那些热爱本职工作,有致富能力,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人吸收到党内来,有效地提高了全区的党员发展工作水平。一是在全区先后树立了xxx、xxx、xxx等优秀共产党员、党支部书记的典型,通过宣传他们的艰苦创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事迹,使广大群众感受到为党的事业做贡献是无比光荣的,加入党组织也是无比光荣的,从而增强他们入党的决心和信心。二是全面开展“双示范”活动。目前,已在全区建立了xxx个科技示范基地和xxx个党员科技示范户,并把示范引导和典型引路任务分解到各个层次,落实到每一个基地和示范户,使他们担负起培养致富型党员和带领群众科技致富的责任。在活动中,广大党员走在了改善农业结构和致富增收的前列,提高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使一大批致富能手和优秀中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从而为农村党员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在一些街镇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把农村致富能手中的先进分子和党员中的优秀分子结成对子,使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培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把那些在群众中有威信、素质较高的致富能手培养成积极分子,吸纳为党员,改善了党员队伍的结构。另一方面也发挥了致富能手的带动作用,提高了党员的威信和党组织的凝聚力,真正达到了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培养的目的。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就目前全区党员发展工作的整体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近年来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是由于前几年对农村党员发展工作重视不够,在发展方面缺乏积极有效的措施,现在欠帐较多。二是各系统、各单位、各地区党员发展工作不平衡,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人入党积极性普遍比较高,而一些关闭、停产企业中的下岗职工,想入党的很少,经济落后村入党积极性没有经济相对富裕村高。三是各级党校和党员活动室,尚没有充分发挥其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作用,一些党支部的培养教育仅限于支部活动,一些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四是个别村党支部在党员发展工作中不按程序办,特别是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时间,讨论入党时党员的到会人数,表决结果,党员的审批程序等有具体要求的关键点上,不依法办理,引起基层党员的上访。

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一些基层党务工作者对党员发展的重视还不够,缺乏深入的学习,没有真正深入基层,发现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和对策。二是个别党员对组织发展缺乏正确认识,思想狭隘,在发展党员中以自己的私利评价一个人够不够党员标准,特别是个别村支部书记,担心吸收了党员而影响到自己书记“宝座”的稳定性,而存在阻挠发展的现象。三是个别支部工作长期瘫痪,党员不能很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支部,党组织威信不高,对党员群众缺乏凝聚力、吸引力,使群众入党积极性不高。

三、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针对问题,明确目标,提出措施,加强监督,狠抓落实,真正把党员发展工作作为党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坚持经常抓,深入抓,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1、积极培养,狠抓教育,加强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党员发展工作的源头,要采取有效措施,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充实积极分子队伍,加强培养教育上,主要抓好五点:一是建立申请入党人员和积极分子名册,坚持每半年调整一次,及时为每个入党积极分子指定培养联系人,提出具体的培养任务和要求。二是重视发挥共青团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指导团组织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三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积极分子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领会其精神实质,激发其政治热情,增强其申请入党的光荣感和政治责任感。四是建立定期集中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制度,每年培训1―2次,时间不少于40小时。五是注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锻炼,有计划、有目的地把他们放在艰苦环境和关键岗位,分任务、压担子,促使其尽快成长,早日加入党组织。

2、坚持标准,保障质量,规范党员发展工作。要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及有关规定,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特别要重视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是重视党员大会的讨论和审查,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同时认真听取党外群众的意见。二是重视党委的严格审批,对材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或经审查认为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审批。三是重视对预备期满后转正的考察和研究,对具备党员条件的要按期转正;对不符合条件的要按照规定延长其预备期,待其完全符合条件后再予以转正。同时要严肃发展党员纪律,对搞突击发展、降低党员标准等违反发展规定的做法,必须严肃查处并予以纠正;对不按规定程序接收的党员一律不予承认,并追究有关组织和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对利用发展党员拉关系、徇私情、弄虚作假的责任人要给予党纪处分。

3、实行工作责任追究制,把党员发展落到实处。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实行责任追究制,建立“直接责任人”考核办法,把对党员的发展作为考核基层党委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党员发展的指导任务具体落实到各党支部,重点落实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支部的发展对象。发展时要注意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支部书记的工作,特别在农村,防止一些村支部书记怕别人入党影响到自己的位子和存在宗族偏见而阻碍党员发展,对因个人私利而阻止别人入党的支部书记要进行认真教育,帮助其端正思想;二是党员的工作,避免一些党员因个人恩怨而影响正常的组织发展,对无正当理由而蓄意阻挠组织发展工作的要给予一定的教育或党纪处分;三是发展对象的工作,要教育其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决不能硬性拉入党内。

4、适应形式,拓宽视野,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党员发展的新领域,比如:新的社会阶层、农民工群体、外资企业、民办院校等等,这些领域以前都是党员发展工作涉及不到的地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这些群体人员的增加,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就必须积极深入地做好在这些领域的党员发展工作,各级党组织应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办法,在这些领域设立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发展党员,做好党建工作,以推动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关于农村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13
最新一份农村医疗改革网路调查报告显示对农村医疗改革的有所认识的人占到65.4%,而一无所知的人占到23.1%;医改给人们带来益处的只占到39.4%,56.7%的人认为没有带来什么益处;有56.7%的人认为现今的医改不尽人意.........
关于农村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6-07-07
最新一份农村医疗改革网路调查报告显示对农村医疗改革的有所认识的人占到65.4%,而一无所知的人占到23.1%;医改给人们带来益处的只占到39.4%,56.7%的人认为没有带来什么益处;有56.7%的人认为现今的医改不尽人.........
2023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报告(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05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报告(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21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
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07
农村信用社改革之后的现状如何?下面是小编提供的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供参考! 我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从xx年初起步,至今已经进行了两年半时间。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市农村信用社.........
农业执法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04
一、农业执法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目前,由农业部门执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已达38部,执法职能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动植物防疫检疫、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业安全生产等6个方面。.........
农村产业振兴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05
没有调查,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那么调查报告怎么写呢?今天查字典的小编为您精心挑选了几篇关于农村产业振兴调研报告的优秀范文,感兴趣的快来和小编一起学习吧!希望......
农村危房改造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6-07-04
农村的危房改造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将给大家介绍农村危房改造调研报告。 农村危房改造调研报告范文一: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惠民政策,是.........
2023年农村产业调研报告 农村水产产业的调研报告(优质8篇)
发布时间:2023-10-19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
农村专题调研报告 农村专题调研报告3500字汇总
发布时间:2023-08-05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
最新农村产业调研报告(汇总8篇)
发布时间:2023-10-23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
xx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24
内容摘要: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初步建立,林政管理步入规范。全县已经完成确权发证、完善林地流转及森林资产评估制度、建立林业要素市场等基础性工作,集体林地的经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大多数人的“山还.........
农村调研报告 农村调研报告优秀
发布时间:2023-05-02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
农村税费改革后干群关系矛盾分析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2-01-06
一、税费改革后干群关系矛盾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汇总、梳理,结合走访座谈县乡村干部和群众的情况,我们认为随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大战略的实施,当前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主要.........
商务政工科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09-06
一、基本情况市政府对商业企业改制十分重视,2006年3月1日的第33次常务会议在充分肯定前期工作的同时,就改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鉴于资产质量较好、企业改制积极性较高、条件成熟的企业已完成改制,会议认.........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和乡村管理体制改革跟踪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07
从2000年开始,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从点到面正逐步向前推进,包括乡村管理体制改革在内的各项配套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为了系统研究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和乡村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情况及其面临的.........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汇总15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
农村调研报告(汇总8篇)
发布时间:2023-09-30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07
2010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
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24
8月,崇义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紧扣“多予、少取、放活”的改革方针,积极稳妥地开展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
最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调研报告 农村环境问题调研报告(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17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
农村综合改革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03
市委组织部:一、考察的方法:根据考察工作方案,我们召开了城隍镇在家的全体机关干部会,王组长通报了这次考察的对象、考察的目的和考察的内容及重点,刘*进行了述职,机关干部进行了民主测评,随后我们找相关的.........
农村调研报告: 农民权益与农村发展范文(18篇)
发布时间:2024-04-01
报告需要对相关数据和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解释。那么在撰写报告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关键要素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从而确定报告的整体结构和详细内容。......
农村调研报告: 农民权益与农村发展(通用19篇)
发布时间:2024-04-02
报告的写作旨在向读者传达具体的信息,提供全面的数据和详尽的分析。报告的内容应该准确无误,避免出现语法错误、拼写错误或逻辑不清的问题。最后,希望大家在写报告的过程......
乡镇机关改革调研报告 乡镇机构改革汇报(四篇)
发布时间:2023-08-24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
农村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最新汇总
发布时间:2023-04-23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
2023年教育改革调研报告题目 教育改革调研报告3000字(6篇)
发布时间:2023-03-18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
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05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并通过了州级验收。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抓好我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整改工作.........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07
从2002年开始,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了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的集体林权制度的各项综合配套改革,历时5年,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实现还山于民、还利于民的目标,以此带.........
农村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14
农村调研报告(一)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
农村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12
认真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决策部门制定更加具体详细的政策建议,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农村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农村调研报告范文(一) 目前,我国经济、社.........
最新大学生农村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干部农村调研报告(汇总12篇)
发布时间:2023-12-10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农村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10
xx年12月4日早晨,我带着组织部发给的报到函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了xx镇政府,向党委副书记报到。副书记看了函后,随即吩咐了一名文员带我去上班处,xx阵东蔡村。不一会儿就到了村办公室。东蔡村的办公室设在原来的.........
农村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08
农村调研报告范例农村调研报告范例篇1为推进新形势下的农村社会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县委、县政*要求,我乡组织开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调研活动,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当前农村社会管理的现状和成效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呈现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当前农村社会管理状况和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发展与群众诉求矛盾变化。随着经济的.........
农村调研报告最佳 农村调研报告(模板14篇)
发布时间:2023-11-14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
农村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4-23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具有.........
农村调研报告课题 农村调研报告5000字(5篇)
发布时间:2023-08-21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
农村调研报告最佳 农村调研报告(通用8篇)
发布时间:2023-10-14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
农村调研报告最佳 农村调研报告(优秀20篇)
发布时间:2023-12-20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
农村调研报告最佳 农村调研报告(大全12篇)
发布时间:2023-10-14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
农村调研报告最佳 农村调研报告(大全14篇)
发布时间:2023-11-26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
2023年农村综合改革项目报告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总结(实用7篇)
发布时间:2023-09-14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
最新农业农村调研报告(汇总11篇)
发布时间:2023-09-23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
农村厕改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1-12-28
一、调查目的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同时,往往忽视了精神文明。像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农村环境卫生的恶化,已成为目前经济.........
2023年农业农村调研报告(汇总9篇)
发布时间:2023-09-23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
2023年农业农村调研报告(汇总9篇)
发布时间:2023-09-11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带来的......
最新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调研报告(优质9篇)
发布时间:2023-10-04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以下是我为......
县集体林权制度履职尽责改革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23
8月,崇义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紧扣多予、少取、放活的改革方针,积极稳妥地开展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
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03
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中共乌敦套海镇委员会一、基本概况二、人员编制及工资现状全镇党政机关和事业各站所现有人员共135人。乡镇近几年来总的趋势是:人员逐步增多(2002年后主要是安置转业兵),编制基本不变,工.........
教育改革调查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21
教育要在公平的基础上尊重和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规律,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更要培养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才能实现“人才纷涌而出,学术百花齐放,大师引领变革。”的局面。 .........
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02
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 中共乌敦套海镇委员会 一、基本概况 乌敦套海镇位于翁牛特旗东南部,305国道穿越境内,东连玉田皋乡,隔老哈河与敖汉旗古鲁板蒿乡相望,南接赤峰市松山区哈拉道口镇,西与东.........
农村教育调研报告(汇总8篇)
发布时间:2023-10-28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
2023年农村调研报告(汇总8篇)
发布时间:2023-11-26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
最新农村调研报告(汇总10篇)
发布时间:2023-09-14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
公务用车改革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6-30
一、公务用车的现状及问题 我市原有的公务用车体制同全国一样,是计划经济产生并沿袭下来的传统模式。2000年至2002年,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平均每年每辆单车帐面直接支出为2.7万元,加上司机工资、补贴、车.........
乡镇机关改革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4-12
这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准备的乡镇机关改革调研报告,快来看看吧。乡镇机关改革调研报告一一、基本概况二、人员编制及工资现状全镇党政机关和事业各站所现有人员共135人。乡镇近几年来总的趋势是:人员逐步增多(20XX年后主要是安置转业兵),编制基本不变,工作量大幅度减少,工资有所上调,工资缺口越来越大。全镇行政、事业站所累计超编44人,20XX年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缺口达52万元。三、取消农牧业税之前,镇政府日.........
水管单位改革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4-15
一、基本情况 ××水利局现有独立核算单位21个,其中科级事业单位17个,企业单位1个;现有正式职工2022人,其中干部329人,固定工573人,合同工1007人,集体工113人;现有离退休人员264人,专业技术人员539人,.........
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6-01
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1随着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完成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的职能应由行政命令型,向经济服务型转变,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主要面对着广大农村,直接服务于农民,随着农.........
农村妇女维权若干问题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12
《妇女权益保障法》自2001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县妇女维权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以及广大妇女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妇.........
农村妇女维权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2-01-07
妇女权益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所规定的六项权益:包括妇女的政治权、劳动权、财产权、人身权、文化教育权以及婚姻家庭权利,妇联履行的所有职能,都是围绕维护妇女这六个方面的权益而设定.........
中国农村妇女土地权利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23
第一部分:中国农村妇女土地权利的制度、文化背景 引子 传统观念认为,男女之间的不平等是历史、社会发展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认为,妇女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根源于私有财产与社会制度;后期的马克思主.........
农村妇女儿童权益问题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03
近年来,**县妇联围绕妇女儿童维权,在源头参与、社会协调、整合资源、提供服务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何做好当前农村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带着这个问题,县妇联工作组采取分片集中座谈、单独.........
农村妇女维权若干问题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2-01-07
《妇女权益保障法》自2001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县妇女维权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以及广大妇女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
改变农村留守妇女规划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05
改变农村留守妇女规划调研报告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改变农村留守妇女规划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冷清清,嗅不到一丝男人味,夜晚只有孤独寂寞和虫鸣蛙声相伴;白天不敢和村里的男人多说话,怕遭人闲言碎语;城里是个花花世界,老公在外干活能不能经受诱惑,万一抛妻弃子,自己什么都没有了,提心吊胆也.........
新农村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27
农村经济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下面是新农村调研报告,欢迎参考学习。 篇一: 按照全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新业绩,树新形象主题实践的部署,深入开展以解民忧、访民情、促民风、谋民富为主题.........
2023年农村调研报告最佳 农村调研报告(优质10篇)
发布时间:2023-11-22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
最新农村调研报告最佳 农村调研报告(模板14篇)
发布时间:2023-11-26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
2023年农村调研报告格式 农村调研报告1000字(10篇)
发布时间:2023-08-07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
最新农村调研报告最佳 农村调研报告(通用12篇)
发布时间:2023-11-11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
最新农业农村调研报告目的 农业农村调研报告(大全10篇)
发布时间:2023-09-23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
关于农村农业产业化建设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30
当前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成功的典范在全国已有很多,但从整体着眼不难发现,还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村仍处在贫困落后状态,那么这些率先走上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典型示范村应如何做的呢?下面是.........
最新农业农村调研报告目的 农业农村调研报告(实用9篇)
发布时间:2024-04-05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发布时间:2022-07-22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全县农村综合改革动员会以后,我们**镇立即着手作了工作布置,现将前阶段工作及下一阶段性工作计划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 一、前一阶段工作 主要是开展了项工作: 一是组织一次.........
农村调研报告: 农业现状与农民权益范文(17篇)
发布时间:2024-04-01
报告的撰写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专业知识,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在报告的编写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报告的目标和受众,以便有效地传达信息。通过阅读以下报告范文,大家可以了......
农村调研报告: 农业现状与农民权益大全(21篇)
发布时间:2024-04-02
在撰写报告时,我们需要注意保护原始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同时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要注明出处。在写报告时,我们要尽量避免主观性的评价和偏见,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来表述......
基层工商所改革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24
按照国家 小河工商分局党组向全局发起了关于停征‘两费’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怎么办的大讨论活动,并且召开全局中层干部会议,针对两费停征后工商职能的转变展开了热议,通过集思广益的方.........
2023年农村基层调研报告最佳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汇总15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总结(汇总17篇)
发布时间:2024-03-06
报告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等部分,以便读者快速了解报告的目的和结论。要写一篇完美的报告,首先需要明确报告的目标和受众。请大家仔细阅读下面的范文,从中领悟到......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总结(汇总9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下面我就给大家......
关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4-06
网友珊瑚推荐来王小东授权神州思想文化网发布的文章,作者介绍说:“在潘岳先生的大力策划与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热情协助下,我、杨鹏、欧艳国,于2002年6月去南平进行了调研。以下是这次调研的报告,于2002年7.........
关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4-06
网友珊瑚推荐来王小东授权神州思想文化网发布的文章,作者介绍说:“在潘岳先生的大力策划与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热情协助下,我、杨鹏、欧艳国,于XX年6月去南平进行了调研。以下是这次调研的报告,于XX年7.........
大学生农村调研报告题目汇总
发布时间:2023-08-07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
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22
农村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多元发展为原则,以引资上项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在“转型”中实现了“跨越”,在“机遇”中实现了“崛起”。为进一步了解和改善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根据临农居办发【2017】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宣传和调研工作的意见》,县农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人居办专门组织人员对此进行.........
农村土地使用权纠纷成因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17
农村土地纠纷是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既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热点。近年来,我市农村村民上访案件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土地纠纷的已经占到相当的比重。因此,做好农村土地纠纷的调.........
关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4-16
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动摇,势必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基于对于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近赴福建闽北山区的南平市,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角度出发,对该市大规模下派村支书一事进行了为期20天的.........
2023年农村发展调研报告总结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1000字(四篇)
发布时间:2023-02-20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
乡镇改革调研报告(通用8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农村选举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23
通过调研,摸准实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全镇各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村级班子现状 目前,全镇46个村两委班子健全,能较好的开展工作。有的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较强,能圆.........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09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一 前言 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一直是国家建设的重点,农村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繁荣的水平。可是当下农村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了许多的问题。我在.........
农村饮水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05
农村饮水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饮水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农村饮水调研报告1为了推动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安全饮水工作水平,按照20xxx年协商工作计划安排,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于10月10日至17日,先后深入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