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牢记中国历史、传承民族精神,需要我们把文化的根脉留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面提升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水平心得体会5篇,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
全面提升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水平心得体会1
泱泱中华,文明博大。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更加有效保护发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一步健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水平持续、全面、系统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对《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行了修订,明确了总体目标、部署了建设任务,并印发执行。修订后的《实施方案》,对于下一步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对于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放在第一位,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既避免过度开发,又杜绝拆真建假。在开发利用时,务必做到精细化改造,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下好绣花功夫,力争在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发展,让传统与现代实现有机融合。先保护好,再利用好,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才能永续。
重点领域应当重点发力。修订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国家级自然遗产保护展示以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示三大建设任务,并列出相关建设内容和筛选标准。这如同给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的实施,明确了方向、划出了重点。特别是相关建设任务,要紧紧围绕文化强国、扩大内需、文化安全、文旅融合,以及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等展开。把这些重点领域的重点项目实施好,努力打造文化精品,才更有助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宝贵自然遗产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
惠及群众、服务人民,是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目的。说到底,让更多文化遗产走向群众、融入生活,文化遗产才更富时代价值。比如《实施方案》中提出,支持在有条件的地方改造利用历史建筑、既有建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设施,包括公益性展演剧场、生产传习用房、技艺展示厅等。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汇聚合力、补齐短板,着力破解文化旅游领域的供给不足、水平不高、布局不均衡等问题。这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
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是大工程,必须做到协同发力、综合保障。这既需要相关地区和部门加强协作配合、责任落实到位,又需要千方百计完善要素保障,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资金、人才等资源汇聚到项目中,切实保障工程质量。未来,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通过专业化保护、精细化改造、特色化展示、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水平,进而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全面提升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水平心得体会2
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
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全面提升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水平心得体会3
“90后”非遗传承人杨昌芹,立足传统文化产业,挖掘“赤水竹编”特色潜力,让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灵魂;“网络视频达人”李子柒,用文房四宝、琴棋书画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艺术和智慧;国漫骄傲《哪吒之魔童降临》取材中国经典传统神话英雄故事,唤起文化自信……当打之年,“国货”正当“潮”,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在民间民俗、非遗元素、经典文化中进行创新创意衍生,让“国潮”风生水起,传统与创新、经典与潮流的融合逐渐成为文化传承、守正创新的新步调,中国青年要扛起文化传承大旗、担起文化传承重任,当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传统文化与时下潮流结合中的文化认同。
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并具有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当代青年要传承传统文化,必须在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前提下筑牢文化认同的坚实根基,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时下潮流相结合。文化是连接历史与现在及未来的一种精神力量,传统文化与时下潮流的结合根本是旧与新、传承与创新的冲突化解与相互共生,既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也要不断挖掘、保护、整合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以共同的价值情感培育起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基础。正确价值观引导正确的文化认同,当代青年应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坚持文化创新,了解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汲取中华文化的智慧,在自我发展中既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也充分体现时代精神,让中华文化展现出经典魅力和时代风采。
“国潮风尚”崛起背后的文化自信。
从时尚大牌到综艺节目,从非遗传承到文创产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以潮流的方式传承中国传统元素及文化,“国潮风尚”在各行各业掀起了一波时代风潮,也成为当代青年喜好的“复古热”,这是年轻一代对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各方力量汇聚推动的成果。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当下“国潮风尚”的崛起正是以时代创新创造的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并在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展现着中华儿女的精神志气,要对中国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文化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要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激发新时代新时期的文化创新创造能力。“国潮风尚”的背后正是不断的创新,有一种潮流叫做经典,有一种创新就叫做“国潮”,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的声音,以开阔的胸襟和兼收并蓄的态度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国潮青年”用传统定义“潮范”的文化精神传承。
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大力弘扬那些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又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传播出去,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努力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以人为本的主体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是仁者爱人的人道思想,是刚柔相济的坚韧精神,是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等等,从古至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始终指导和推动着中国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继承和弘扬文化精神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当下,以90后为主体的“国潮青年”正在成为传统文化精神传承的主力军,无论是“国潮”还是“国学热”“传统文化热”,都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当代青年正在用年轻的方式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让传统文化永葆青春活力,用传统定义“潮范”,赋予文化精神以新的时代光芒。
“国潮”背后,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彰显,也是文化精神的接续传承,“国潮”趋势势不可挡,“国潮”动力坚定而强大。当打之年,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青年的时代责任,在传统中定义“中国潮”,青年一代是最重要的角色担当,中国青年要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践行者和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