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道》这部电影反映了民国初期到建国期间这段中国饱受苦难时期,以陈望道先生为重要代表的热血爱国青年追求、探索救国救民大道的历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电影《望道》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6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篇一:电影《望道》观后感心得体会
“唯有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这是电影《望道》的宣传语,也是这部电影的主题。3月29日上午,我观看了电影《望道》,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电影党课。
电影以1920年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本中文译本诞生为起点讲述了陈望道先生“追望救国救民之真理大道”的故事。从陈望道接手《新青年》、组织工人运动、到戴季陶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从“四一二”惨案发生、到为重建“复旦新闻馆”上街筹款,望道先生的人物形象不止存在于“手沾墨水口来尝,信仰味道终觉甜”的历史小故事,也经由一帧帧光影,变得鲜活、饱满且充盈着生命力。
电影通过描述陈独秀、戴季陶、李汉俊、施存统等人物在同一个时代背景下不同的选择,从侧面突出了陈望道在追求真理道路上的艰辛、坚定和热爱。电影在叙述“四一二”惨案发生后戴季陶与陈望道会面的一幕时,戴季陶告诉陈望道他的名字一直在国民党的暗杀名单上,让他放弃《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说:“汝之砒霜、吾之蜜糖,我一生以翻译《共产党宣言》为荣”!
电影充分尊重历史真相,最大程度地还原了那个年代的时代背景,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传记,更是那个年代、那一批人为追求真理的奋斗史。电影结束了,但“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的精神鼓舞不会停歇。中心员工踊跃提交了观后感言,共同品味真理之甘、赓续奋斗之火!
篇二:电影《望道》观后感心得体会
《望道》这部电影,展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希望的火种是多么有力量,从翻译《共产党宣言》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多少仁人志士牺牲了自己,为了光明的未来一往无前。这段历史在书上是几页文字,然而看了影片发觉,每一个名字背后,都可能是昔日的同学,亲友,爱人。他们也曾年轻,也因他们正年轻,用一腔热血以报国!
尽管影片以望道先生为主线叙事,但片中对次级人物的刻画也极为饱满,尤其是阿龙的牺牲。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成为纯真的积极的有理想的青年,却惨遭反革命政府毒手,至牺牲没能见上亲生骨肉一面。或许,阿龙正反映着许许多多同望道先生一样,英勇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并从来无悔的人们;他们用血肉和生命在黑暗的时代里奋力投进一束光亮。
篇三:电影《望道》观后感心得体会
经院系组织,我和同学们一同观看了电影《望道》。在这之前,我对于陈望道先生的认识仅停留在复旦大学校长以及《共产党宣言》翻译者的身份上,经过这次电影的观看,我更深入的认识到了望道先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经历。在电影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两片红色。第一幕出现在四一二大屠杀的场景中,地上的雨水掺杂着无数共产党员以及革命工人的鲜血,让我感到震撼。第二幕则是电影结尾处上海解放时满大街飘扬的红旗和彩纸,这热烈而激动人心的画面鼓舞人心,我不由得对那些为了解放上海而努力的人们产生了敬佩之情。我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望道”的精神,永远走在追求正道的路上。
篇四:电影《望道》观后感心得体会
“汝之砒霜,吾之甘饴。我一生,以翻译《共产党宣言》为荣。”
望道先生看着他最爱的学生们离开去继续完成自己的抱负,他远远的望着,也给出了最大的嘱托“孩子们一定要保护好你们的生命”,星火始终有人相传。红旗总会飘扬,新的时代都会越来越好。
《望道》里面有着大意义,不可否认在现在这样安稳的时代我追求躺平,追求舒适圈,短时间内我应该也改变不了我的惰性。但是看完电影后,我真的前所未有的希望我能找到我的热爱与信仰,那种我愿意为之付出热情和努力的热爱与信仰。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我们的真理大道,即使碰了壁也能爬起来说一句“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这样的人生该多有意义。
篇五:电影《望道》观后感心得体会
电影虽然是以陈望道的生平事迹为线索,展开了对他一生的描述。虽然说全剧都是以陈望道为主线,但是也让我们明白了共产党领导人民寻求解放的艰辛,同时各民主组织在国家解放事业中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这正如我们的国家体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可以参政议政,发扬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了我们生活的态度,不论身处何处,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力量,努力去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
篇六:电影《望道》观后感心得体会
今天去看了电影《望道》,电影详细讲述了百年前陈望道先生首译《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过程,展现了青年们为救亡图存进行的艰难探索。我觉得影片非常好的一点,就是真实反映了“牺牲”,影片把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较丰满,因此看到这些青年被国民党杀害,十分悲痛。相比于有些把建党和革命塑造成文人活动的影视作品,这是非常值得赞扬的。我不知道百年前的人们第一次读到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宣言是什么感受,但我猜一定是热血沸腾的,因为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形形色色的主义粉墨登场,而只有马克思主义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他们在这个理论中看到了未来和希望,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