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什么是主题班会?我手中一本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词典上是这样界定的:围绕一定主题而举行的班集体成员全体会议。这样解释似乎不错,因为班会班会当然应该是全班之会。但是,如果把主题班会仅仅理解成全体会议绝对不全面――若是班主任把主题班会真的开成了会议,那么教育者所期待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其实,在我看来,主题班会应该是班级活动而不是会议。这种活动不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而且形式活泼,全员参与。特别还要说明的是,主题班会的主题应该来自学生,或者至少应该是学生关心的问题。这里顺便说一下主题班会以学生为主体的话题。针对过去主题班会课由教师一言堂的状况,我们现在提出以学生为主体,这当然是对的;但是我理解的以学生为主体决不是表面上的只由学生主持和参与而班主任不在场,其实是否以学生为主体,关键是看主题班会的主题是否真正来自学生,或者班会课是否真正满足了学生心灵的需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强调班会的主题应该来自学生。
对班主任来说,第一组织主题班会至少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兴奋点,确定班会主题。第二,班会的内容尽可能紧扣学生实际,避免空对空。第三,形式上尽可能活泼,尽量不要教师一个人说,而让大家都参与。第四,尽量争取能将主题班会与学科教学相统一。我的意思不是说用单纯的课堂教学取代主题班会,而是说要让主题班会与学科教学自然结合,这样效果会更好。
下面举一个主题班会案例――
1999年9月刚进校的学生,即将迎来国庆50周年。在和学生接触中,我发现学生对新中国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并没有特别深刻的感受,而实际上他们正是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成长起来的。怎样让现在的孩子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巨变?9月14日,我结合语文教学,在班上搞了一个主题班会:从身边的变化看祖国的变化。
我先向学生谈了我从自己身边所感受到的变化。比如:我读初中时是步行上学,而现在我读初中的女儿是骑自行车上学;我第一次坐火车是23岁去重庆的时候,而我女儿11岁就乘坐过飞机了,等等。
然后,我对学生们说:其实,在你们每一个人的家里,几十年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从你们记事时算起吧请问:进人90年代以来,我们班上有哪些同学家里搬过新房子?请这些同学举手。
就这么一次小小的举手调查,学生们就真切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变化。我接着又对大家说:其实,同学们身边的变化岂止是搬新房子这一件事呢?现在,同学们讨论一下,看你们的身边还有哪些变化?
顿时,教室里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们讨论得极为热烈,大家纷纷争着发言。有的从家里餐桌上食品的变化谈祖国的变化;有的从电视。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的购置乃至更新换代谈祖国的变化;有的从家庭电脑。电话的拥有量谈祖国的变化;有的从家庭交通工具的变化谈祖国的变化;有的从周末休闲方式的变化谈祖国的变化;有的从人们见面时问候语的变化(原来多半是吃了吗,而现在往往是问看足球赛没有或者读什么书看什么电视剧没有)谈祖国的变化
我总结道:不用从电视报纸上去找祖国50年的辉煌成就,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不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祖国巨变吗?而且,我们完全可以预言,可爱的祖国还将有更惊人也更辉煌的变化!我趁势把话题一转,现在,请同学张开思想的翅膀,让心灵飞翔畅想一下,未来的祖国还会有哪些变化?
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学生们七嘴八舌,滔滔不绝:以后我们上学连自行车都不用骑了,可以乘坐地铁或磁悬浮列车上学。以后我们上学不用背书包了,只需提一个笔记本电脑就行了。再以后的中学生将不必到学校上课了,他们在家里就可以通过网络读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以后如果再搬新房子,什么家具电器都不用买了,新房子里一切都是现成的。以后我们将到外星球去旅行!
短短40分钟的班会课,学生们实实在在地听到了祖国前进的足音,他们也因此而更加充满信心地憧憬着祖国灿烂的未来。
新生进校的一周之内,其实有很多班会内容的:比如刚认识的同学之间互相介绍,比如利用教师节进行师生沟通,比如让学生展望我心目中的班集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