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很强,进一步明确了深度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明确了破解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有效举措,进一步明确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路径。以下是查字典范文网整理的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讲话学习感受,欢迎阅读。
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讲话学习感受(1)
当前,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逐渐暴露,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始显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脱贫计划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决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总书记的这一番讲话要求,体现出了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正确认识、客观分析当前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对我们接下来做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首先,要坚决防止脱离实际、层层加码,随意提前脱贫计划的倾向。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但是一些地区在制定当地脱贫攻坚计划时,纷纷将脱贫时间提前,层层加码,越往基层提前时间越多。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异常艰难,要想打赢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深度贫困地区而言,更是面临挑战重重。在这些地区如若不顾客观实际,急于求成、一味贪快,甚至好大喜功,盲目地将脱贫时间提前,这样的脱贫就容易掺水分。即便真的能够提前“摘帽”,也是不稳定、不可持续的,极易发生边脱贫边返贫的问题。
其次,要严厉制止不严不实、弄虚作假,在脱贫中玩“数字游戏”的行为。有些地区的干部脱贫口号喊得响,但是并没有真正沉下身子去抓扶贫,没有帮助群众解决多少实际困难。到了阶段性验收时,为了应付检查、完成任务,大搞突击作秀,甚至弄虚作假,通过调高贫困家庭收入数据,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等办法,欺上瞒下,搞起了“数字脱贫”。而相关部门在扶贫工作考核上方法不科学,也为有些人“钻营投机”留下了空子。不仅侵害了贫困群众的利益,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再其次,要认真纠正形式主义、重复检查,把精准扶贫异化为精准填表的现象。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许多地区各项检查、填表任务繁重,一些地方档案资料整理工作甚至成为了扶贫工作重心。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精力和宝贵的财力物力,而且导致很多基层扶贫干部忙于应付填表和检查,没有更多精力去做实际的工作,影响了脱贫帮扶的主业。形式主义害死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因为它伤害的不仅是扶贫工作的大局,更是贫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最后,要着力解决只顾眼前指标,不顾长远发展,脱贫稳定性不强的问题。在一些脱贫任务较重的地方,干部们都愿意干短期项目,以图见效快,而不愿意干中长期项目;部分地区依然是“慰问式”扶贫、输血式扶贫项目多,持续的产业扶持“造血式”扶贫措施少;有些地区把扶贫简单地等同于给钱给物,没有调动地方发展的内生动力,导致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有些地方为了完成任务,不分对象就简单地用低保政策搞“一兜了之”。这样的脱贫可持续性差,一旦帮扶、支持力度减弱,返贫可能性加大。
客观而言,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搞扶贫,点多、线长、面广、环节多、挑战大,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正视问题,回避掩饰矛盾,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就会导致矛盾问题逐步积累恶化、直至积重难返。总书记反复强调,脱贫攻坚要有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早发现、早解决就早主动。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更重、挑战更艰巨、矛盾会更突出,来不得半点投机,注不得半点水分。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正视问题,从问题入手,针对性地采取专项措施,建立更加科学、规范、透明的贫困退出机制,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和检查监督,念好“问责”这个“紧箍咒”,并充分发挥好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脱贫既看数字,又看实效,既看当前,也看长远,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眼下距离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剩下3年多的时间。面对新形势下脱贫攻坚的新任务新要求,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突出制约,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进一步凝聚共识、厘清思路、把心思放正,把目标定好,把责任明确,用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讲话学习感受(2)
脱贫攻坚是和平时期的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则是“硬仗中的硬仗”。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座谈会聚焦深度贫困问题,既是对新形势下持续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各地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行动指南。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重大现实意义,更加强化攻坚深度贫困的责任担当,切实肩负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
新中国的反贫困斗争史波澜壮阔,动人心弦。改革开放后,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行动,让亿万农村家庭逐步摆脱贫困、迈向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高位强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社会各方面积极行动,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明显变化,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中央已经吹响攻坚深度贫困的冲锋号,我们相信,从xz和四省藏区到南疆四地州;从四川凉山到云南怒江;从贵州毕节到宁夏西海固……棋布在大好河山上的一个个深度贫困堡垒,都将被一一攻克,这必将成为中国反贫困斗争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一件大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是新形势下践行党的宗旨和政治承诺的重要使命。深度贫困地区这个硬骨头啃不下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就难以实现,人民群众获得感也会受到影响。脱贫攻坚开展一年多,总体成效显著。但越是进展顺利越容易放松警惕、松劲泄气。必须看到,当前全国仍然有4300多万贫困人口。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经济薄弱、生态脆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多种致贫因素和区域特征交织叠加,是脱贫攻坚战“硬仗中的硬仗”“短板中的短板”。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就是要对脱贫攻坚形势发出警醒,充分认识重要性和艰巨性,把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扎实有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必须增强战略自信和定力,利用成功经验,坚持问题导向,确保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在正确的方向上稳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还可能面临一些特殊困难和新的问题,但不能因此消极懈怠、止步不前。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深入,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如凉山、怒江等直过民族地区“一步跨千年”,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面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攻坚实践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做法,都是攻坚深度贫困的重要武器。实践证明,只要措施给力、方法得当,坚持问题导向,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扎实高效开展工作,就没有啃不下来的硬骨头、攻不下来的坚。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必须集中优势兵力,真正聚焦深度贫困,在帮扶政策、力量、机制上推出加强版、创新版、精准版。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必须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政策体系和攻坚力度。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程度更深、致贫成因更复杂、脱贫难度更大。xz高原山区一个样、xq南疆荒漠地区一个样、西南丘陵山区一个样、西北干旱农区又一个样;少数民族地区一个样,革命老区一个样,边境贫困县又一个样……常规帮扶办法更难以奏效。必须充分认识深度贫困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综合施策、精准帮扶,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在政策、资金、帮扶力量队伍等多个方面的倾斜力度,体现出对深度贫困地区的特殊专项支持。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绝非朝夕之功。必须拿出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从过往的历史实践汲取经验智慧,从当前的发展现实积聚脱贫力量,坚定凌云志、续用绵久功,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帮扶,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共同谱写中华民族全面小康最壮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