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东营整体低碳水产养殖现状,8月19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Low Carbon调研团走进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东营市海洋与水产研究所开展调研活动。
东营市海洋与水产研究所主要负责全市海洋与水产领域重大课题研究和组织技术攻关;负责全市水产病害的研究;负责水产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示范、试验和推广应用;负责全市海洋与水产资源的调查、开发和利用研究;承担全市海洋与水产科技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洋与水产研究所刘所长等相关领导热情接待了Low Carbon调研团,并与Low Carbon调研团针对低碳经济、低碳水产养殖模式、东营低碳水产养殖研究进展等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
交流会伊始,Low Carbon调研团队长贺丹对本次调研题目黄河三角洲地区低碳水产养殖现状调查与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水产养殖可实现水产养殖的生态化,主要是大量采用低碳与移碳技术,通过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而实现生态、经济效能,低碳水产养殖不仅能促进环保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而且能有效解决近海海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对于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黄河三角洲地区处于大气、河流、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带,是世界上典型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多种物质和动力系统交汇交融,多类生态系统交错分布,更具有大规模发展生态种养殖业、培育生态产业链的优越条件。
针对Low Carbon调研团的调研内容,刘所长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到,低碳水产养殖模式即是生态化养殖模式,比如说多营养级立体化养殖模式,即是低碳水产养殖的范例,就鱼类、贝类和藻类的组合养殖而言,将不同营养级的种类组合到一起,鱼类所排出、排泄的二氧化碳、氮、磷等物质,由大型藻类和浮游植物来吸收;浮游植物和鱼类吃剩的微小颗粒物质,成为滤食性贝类(如蛤蜊等)的饵料;最后大型颗粒物质沉到海底后,可以为海参等腐食性生物提供食物。通过这套系统,可以把养殖对生态系统的危害降到最低,降低危害的同时,藻类和贝类可以实现碳的充分利用。藻类的养殖是对CO2最快的消耗,藻类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除了少量的氮、磷、钾外绝大部分需要的是CO2,CO2转化为藻类的细胞壁、以及脂类和多糖类,因此大力发展经济藻以及产油的能源藻可缩短由碳氢化合物演变成煤、石油的进程。荒山滩头均可养殖经济藻和能源藻类,而且可以立体养殖。另外,滤食性贝类(如蛤蜊等)则通过滤食浮游植物作为食物来源,形成肉和贝壳,收获后贝壳被转移到陆地,从而达到把海水中的碳移出来的目的。
据刘所长介绍,垦利县作为东营地区生态渔业发展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抓住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现今多层次低碳养殖模式推广面积达到3万多亩,充分利用了资源环境,实现了水产养殖的生态化,保护了水域生态环境,为黄河三角洲水产养殖业的生态高效发展,引领了方向。
本次调研活动在与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领导合影后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