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习近平总书记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深感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让各民族共同书写悠久历史的生动故事代代相传。”他略有所思地补充道,目光坚毅,凝视前方。
坚守者:让小天地也能成就大事业
业内对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有“三苦”“三无”的说法,即“艰苦、清苦、辛苦”“无名、无利、无权”,少数民族古籍工作者常被形容为“苦行僧”。在改革开放的滚滚大潮中,不断有人弃业转行。
1993年7月参加高考后,xx填报的志愿是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前身)中文系新闻专业,鬼使神差被调配到民语三系民族古籍与文献专业,从此,他便与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的民族古籍与文献专业由国家民委委托中央民族大学招生,是全国高校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开设的专业,当年招收了22人,但如今,22个毕业生中只有两人还坚守在少数民族古籍领域工作,xx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这片不为人熟知、不被人青睐的小天地里,以异常的坚韧和毅力,不为外面世界的喧嚣所动,皓首穷经,尽情挥洒自己的才智,一干就是22年,亲历了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的过程。
xx带领团队在少数民族古籍这片沃土中深耕细作,砥砺前行。苦心天不负,一个个荣誉称号和奖项叠加成就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个至高荣誉:首批xx古籍保护重点单位、xx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突出贡献集体、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区直机关“百优”学习品牌、xx文艺创作铜鼓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出版政府奖……这些闪光的牌匾、奖杯,是xx少数民族古籍事业不断出彩的见证,也是对全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者默默付出的最好回报。
“事业得到发展是因为前辈打下了好基础,接力棒交到我们这代人手里,我们没有理由不干好它!”xx说得很动情。
保护者:让散落的八桂遗珍栖身安全的港湾
少数民族古籍工作者都熟稔一句话,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16字方针,它就是从业指南,工作遵循。然而要做到这16字并不容易。
“xx的少数民族古籍既不在图书馆,也不在博物馆,90%散藏在民间的壮村瑶寨,抢救、搜集的任务十分艰巨!”xx苦笑说。为了这些散落的八桂遗珍,他和众多的少数民族古籍工作者常年奔走在偏远的山乡,走村入寨,追寻各民族古籍藏身的踪迹,向少数民族群众、民间艺人、文化传承人等宣传国家的古籍保护政策,苦口婆心劝说收藏人把少数民族古籍集中到专业机构妥善保护起来,以延续民族文化的根脉。
“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也是群众工作,深入基层和群众是最基本的要求,要用心用情用功工作,与群众坦诚交心,以理晓人,以情动人。”xx总结起抢救搜集工作的经验来自信满满。
xx确实有自信的理由,近年来在全国同行都遇到抢救搜集工作的瓶颈时,他带领团队却干得风生水起,开创了一条“复制件换原件”的“xx经验”,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数量连年创新高,x年更是达到1550册(件)的历史最高水平,居全国首位,得到了国家民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群众不在乎捐献一本歌本得到多少报酬,而是在乎捐献后拿什么来继续唱歌。这是民族文化情结。”xx解释道,“‘复制件换原件’方法之所以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这项工作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需求,解决了民族文化在民间继续传承发展的问题,所以特别受少数民族群众欢迎。”
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xx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工作如虎添翼,瓶颈问题迎刃而解。xx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办公室因亮眼的成绩,迅速成为全国同行关注的焦点和学习的典型,连续创下了多个全国第一:x-x年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数量第一、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机构收藏量第一、首次承办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巡展……
得益于全区少数民族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那些历经沧桑、散落在八桂大地的民族遗珍一页一册地被重新拾起、消毒、除虫、展平,如呵护婴儿般小心翼翼地存放在飘着樟香的书柜中,期待着跨越时空与后代子孙的对话。
弘扬者:让各民族共同书写悠久历史的生动故事代代相传
xx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儿女在xx这片红土地上,共同开拓疆域、抵御外敌入侵、维护边疆稳定和祖国统一、共创灿烂的民族文化,汉风壮韵、壮瑶联姻等景象在xx处处可见,书写了一个个亲如一家、民族团结的生动故事。而少数民族古籍正是书写、记录这些生动故事的最真实、最原始的底本。
《布洛陀史诗》记载壮、汉、瑶等都是布洛陀的子孙迁居不同地方后繁衍形成的民族,他们一起劈山开河、填海造田、建村立寨,共同开发了岭南这片壮美山乡。《密洛陀古歌》唱述密洛陀去世前叮嘱众子孙,瑶族要和壮族打老同,瑶族要和汉族搞团结,这样天下才太平和顺。这些少数民族古籍蕴含的民族团结思想既客观朴素,又真实深刻,可以说是成就今天xx民族团结良好局面的历史渊源。
“我们要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弘扬者,从各少数民族古籍中挖掘和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八桂根基,激励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xx深情说道。
xx克服人才缺乏的困难,带领团队组织动员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坚持边搜集边整理边研究边总结,优先选择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较高,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进行翻译整理出版,并开创了符合xx少数民族古籍特点和实际的“五行对照”翻译整理体例,取得系列成果。如《苗族古歌·融水卷》(上下卷)《仫佬族地区文书古籍影印校注》(上下册)《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上中下册)等,其中《仫佬族地区文书古籍影印校注》(上下册)荣获第八届xx文艺创作铜鼓奖,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干得好还要说得好,要行内传也要行外懂,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xx如是说。在自治区民宗委的支持下,xx和同事们决定做一件前人从未做过的事——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性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成果展!x年6月13日至22日,“民族遗珍 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全国巡展(xx站)在自治区博物馆成功开展。展览共展出现存的东巴文、藏文、西夏文、古壮字等17个少数民族文种的珍贵古籍173件,各省区市整理出版具有重要影响和学术价值的成果160种1000多册图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少数民族古籍展品最丰富、文种最齐全、参展范围最广的一次展览,引起了学界、媒体和市民的广泛关注,达到了“要行内传也要行外懂”的效果。
xx坦言,个人力量是渺小的,但也应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勇气。从我做起,照亮他人,坚定做好少数民族古籍的坚守者、保护者、弘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