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医药冷链和食品冷链 医药冷链发展现状篇一
按照上级要求,我单位积极行动,认真安排部署,对免疫规划疫苗和冷链系统进行深入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免疫规划疫苗、注射器管理
按照疾控要求于每月底,根据儿童数按时上报下月免疫规划 疫苗和注射器领取计划。所使用疫苗全部为疾控中心分发领取疫苗,有完整的接受、储存、分发、使用记录。每月帐、库存于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数量一致。接收疫苗时有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明复印件,有本次疫苗运输过程温度监测记录。18年过期报废疫苗交由疾控中心统一处置。
二、冷链管理
冷链有管理制度,有接种人员专人负责管理,有冷链电子档 案,并与纸质版相符,冷链设备完好,正常使用,冰箱中无疫苗之外的其他物品、杂物,专箱专用,并配备有应急发电设备,保证冰箱的温度需求。
三、温度监测管理
接种人员每天上下午监测冰箱温度,并如实登记,填报管理 系统。冰箱为疫苗专用冰箱,温度自动监测。疫苗全部在接种室使用,无分发情况。
四、冷链基本情况
目前冷链设备有海尔冰箱一台、冷藏包3个、冰排6块。
五、信息化管理 应用了河北省疫苗冷链存储运输管理系统,做到了系统互联 互通,实行冷链温度监测信息化管理。
2018.6.27
医药冷链和食品冷链 医药冷链发展现状篇二
中国冷链物流下游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国内冷链物流的需求也在加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从下游产业来看,除行业规范的缺乏外,传统物流观念以及冷链物流较高的成本是目前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1.果蔬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缓慢
从产品来讲,果蔬产品从采收、贮藏、包装、运输、销售都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持,一方面可以减少果蔬因腐坏变质而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果蔬产品的质量水平,在国外发达国家,80%的果蔬是通过冷链物流来运输的,而中国目前则只有5%。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的果蔬产品每年在流通环节造成的损失占果蔬总产量的20%~30%,而由于受到传统的常温及自然物流、商品化处理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费用高等因素影响,果蔬产品冷链物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难以获得较快的发展。
2.肉制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效应难以实现
目前,国内大约90%的肉类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除外贸出口的部分外,肉制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冷链物流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致使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同时由于国内肉制品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肉制品流通系统提供有效的低温保障,加上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协调,均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肉制品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肉制品零售商虽然希望提高冷链的可靠性,但由于零售点密度不足,分布范围较大,导致物流配送成本的大量提升,使肉制品冷链物流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3.水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
目前我国水产品处于冷链物流阶段(21世纪初),是在冷藏库阶段(上世纪80年代)、冷藏链阶段(上世纪末)两个阶段基础上建立,建立了信息网络,维护良好资源、生态环境,且更重视冷链物流整个体系的成本核算。
目前我国水产品市场的主要特点是腐败量减少,变质量增加,首先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包括限时加工再入库规定的难以实行;其次批发市场(配货中心)的交易(配送)场所没有温度控制要求,水产品出库后在没满足规定低温控制的条件下滞留时间较长,影响了产品鲜度;而水产品冷链物流配套机制的缺乏,也使得对水产品难以实现有效的监控措施。
4.冷饮、速冻、乳制品冷链物流市场发展较为稳定
由于产品特性原因,冷饮、速冻及部分乳制品冷链物流市场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
国内冷饮物流一般都是企业作为冷饮企业的自建部门;速冻食品企业则大部分依靠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来帮助将产品输送到消费者手中;乳制品市场由于目前国家监管的严格以及品牌健康形象的树立,使企业无论是在自营冷链物流还是在使用第三方冷链物流方面均加大了管理的力度。
5.连锁餐饮企业对冷链物流要求较高
连锁餐饮业对于产品保鲜的较高要求,使冷链物流在连锁餐饮行业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中国大部分冷链物流配送供应商的专业化程度较低,服务内容缺乏竞争力,较多冷链物流配送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连锁餐饮企业的需求,特别是外资连锁餐饮企业。
综合来看,冷链物流下游产业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众多的问题,大部分农副产品没有形成冷链物流体系,导致在物流环节中的损失很高;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冷链物流的现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冷链物流综合性人才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的缺乏,影响了冷链物流的资源整合。那么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将成为我国冷链物流及下游客户产业下一阶段主要的思考方向。
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现在所关心的已不再是数量和价格,而是新鲜与安全,因此,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冷链物流。本文主要探讨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食品冷链物流 现状
食品冷链(cold chain)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直到转入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4】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应遵循“3t原
则”:产品最终质量取决于冷链的储藏与流通的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产品耐藏性(tolerance)。“3t原则”指出了冷藏食品品质保持所允许的时间和产品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由于冷藏食品在流通中因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品质降低的累积和不可逆性,因此对不同的产品品种和不同的品质要求都有相应的产品控制和储藏时间的技术经济指标。食品冷链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也更加复杂。首先,比常温物流的建设投资要大很多,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次,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第三,食品
【1】 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现状
1.中国食品冷链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冷链最早产生于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并改装了一部分保温车辆。1982年,中国颁布《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起步。近20年来,中国的食品冷链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包括速冻食品行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和奶制品企业及大型快餐连锁企业,还有一些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
2.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3.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
我国食品企业实力相对薄弱,自营食品物流的组织弱、规模小,不适应食品物流的高技术要求,食品物流业务外包的实施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中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目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准备推广食品安全物流追踪系统(二维码,日本东芝技术),从食品冷链现代化和食品安全出发,通过食品冷链的物流系统为冷链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对问题食品可以追查到底,但是限于推广资金问题,效果并不显著。
【2】
冷链物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比常温物流的建设投资要大很多,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个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同时,整体运作始终与能耗成本相关联。
人们往往认为,食品从生产地到低温物流冷库或冷链运输再到消费者手中,中间只要冷库的温度达标,冷藏运输过程达标,就可以保证食品的相对保质期。市场上也往往会出现一些第三方物流商在运输低温食品时,该用冷藏的不用冷藏,用了冷藏的不达标现象。所以,通常产品有问题时,都认为是出现在运输过程中。然而,事实却并非完全如此。
上海领鲜物流公司发展部经理钟立困惑地说:“我们企业的冷藏运输和冷藏库都严格按照食品达标温度控制,但从供应商那里接货的时候,经常发现供应商就没有把货物按照相应的温度来操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将该食品重新冷却再运输到各个门店。而一旦在门店出了问题,供应商会把所有的责任都转嫁给我们物流商。”
4.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欠账太多
中国冷链设施装备状况如下:
汽车冷藏车辆:目前,中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美国为0.8%~1%,英国为
2.5%~2.8%,德国为2%~3%。欧洲各国汽车冷藏运量占比为60%~80%;中国汽车冷藏运输占比约为20%。当美国生鲜产品的冷藏车运输率达到80%以上的时候,我国生鲜产品的冷藏车使用率只有15%。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资质的冷藏车制造企业已超过100家,但冷藏车保温车的保有量大约为3万辆,僧多粥少,不得不低价竞争。
铁路冷藏车辆:在全国总运行车辆33.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970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食品冷藏运输率:食品冷藏运输率是指易腐食品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欧、美、日等国均达到80%~90%,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约50%。目前我国每年需调运的易腐食品约4000万吨,中国的食品冷藏运输率约10%左右。
目前,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候,棉被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
冷库容量:中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米,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而当生产淡季和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耗能状态。
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也曾投资数亿元人民币先后修建了100多座气调贮藏库,并从国外引进了一批较先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生产线,主要用于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但由于不适应我国国情,引进的机械设备利用率不高,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加工废弃物未得到综合利用,企业成本高、效益差。从上述情况来看,中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5.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例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
【1】 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6.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
目前,涉及冷藏食品运输的产品有几百种,且在不同的温度存放它们的易腐程度也不一样,每种产品所要求的低温储藏所控制的时间与条件等各项技术指标都不尽相同。例如鲜、酸牛奶4-7℃,水果蔬菜10-15℃,速冻食品0℃以下等。但目前类似此类细化的系统性的技术标准,以及冷链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易腐食品运输车辆制冷配置要求,冷链物流行业管理要求与规范等,都尚未见出台。甚至可以说,至目前止,国家在冷链物流上尚无一个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标准可供参考与执行。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的一些标准,诸如冷藏链中对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没有强制要求执行。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
【3】 白,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二、展望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完善和大力发展中国食品冷链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食品冷链正面临着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在未来的中国食品冷链发展建设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有所明确和突破:
1.加强中国食品冷链的整体规划研究,建立政府、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联动机制。
一个国家的食品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应该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技术管理手段和监管措施;政府应当制定食品冷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行业组织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相关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中国食品冷链的逐步发展。
2.推动建立多种模式的食品冷链体系建设。
目前国际上比较成形的食品冷链有两种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食品冷链体系,这种模式在美国、日本和西欧比较普遍,日本7-11是其中的代表;二是以保证大量食品的一般质量、降低在途损耗的价格与品质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为发展中国家采用。根据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应该推进多种冷链模式的发展,一方面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食品企业,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食品冷链体系,串联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覆盖分类食品产业的冷链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在建设农产品绿色大通道的基础上,建设连接农产品主产区和消费地的食品冷链物流主干网络,提高大批量食品物流的安全保障水平。
3.建立食品冷链的物流和质量信息系统。
从食品冷链现代化和食品安全出发,通过食品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对于问题食品
【1】 可以追查到底。
参考文献
[1]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007-03-20
[2]我国食品物流发展状况与2007年行业展望.中国农产品加工网.2008-5-9
[3]李志军.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现代物流报.2007-10-16
[4]方昕.2004.中国食品冷链的现状与思考[j].物流技术与应用(11).
医药冷链和食品冷链 医药冷链发展现状篇三
医药冷链运输存在问题分析
[导读]医药冷链是一个庞大的物流系统,涉及到多个环节,为保证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接收单位的运转全过程中均保证冷链不断链,需要在冷链储存、搬运、分拣、配送等各个环节确保药品一直处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需要冷链物流的各类技术装备、存储设施、货运装备的支撑。
医药冷链物流的关键是要实现全程温度控制,确保降低医药品的损耗,最大限度保证品质,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从目前需要冷藏的药品来看,中国医药冷链最容易断链的环节就是医药的冷链运输环节。
医药冷链是一个庞大的物流系统,涉及到多个环节,为保证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接收单位的运转全过程中均保证冷链不断链,需要在冷链储存、搬运、分拣、配送等各个环节确保药品一直处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需要冷链物流的各类技术装备、存储设施、货运装备的支撑。
从工厂到配送中心,从配送中心到省级客户或地区二级配送中心,从省级客户到市级客户再到县级客户,最终到用户,每个环节均需要冷藏,也需要冷链运输,需要冷藏设施与设备,需要冷藏车、疫苗运输工具,到终端客户冷链药品运输量很小,冷藏车运输不经济,需要移动冰箱、冷藏箱、保温箱等。
中国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政府和各级药品批发部门对冷链物流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对于冷链运输环节,普遍缺乏重视,更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与冷链运输标准,缺乏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山东疫苗事件的发生后暴露出的冷链问题引起整个社会和政府对医药冷链物流的重视。药品冷链运输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成本会大幅度上升,同时由于缺乏诚信和全程可视化监控设施,有些物流公司也可能难以保证全程的冷链运输。
很多医药公司为了确保冷链药品不断链,确保药品安全,往往是医药公司自己组织冷链运输,但是自己进行冷链运输有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运输能力不够,运力难以优化,冷链运输货源难以整合等现象,还会出现冷藏车容积利用率低下,返程难以配货等现象,严重浪费资源。
此外,冷链运输中也存在着设备设施缺乏专业性,缺乏专业人才,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尤其是冷链运输普遍缺乏全程、透明的运输监控管理体系,缺乏先进的冷链运输全程温度控制技术标准,缺乏先进的、系列的冷链运输设备。
为了解决医药供应链普遍存在的问题,链四方团队依靠医药冷链物流、医药供应链信息化、软硬件研发经验,依托医药行业顶尖冷链专家团队,历时1年多时间完成了新一代医药供应链安全服务监测云平台的研发,依托互联网+物流的中央指导思想,融入gmp、gsp、新《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三大法规要求,秉承极致、开放、融合、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冷链物流订单为中心,通过saas服务云平台整合上下游和三方物流企业,完成全程冷链物流可视化、运输途中及中转仓库温度全程监测、物流kpi统一、效率提升、成本降低、服务范围扩大、标准的制定,透明医药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
整个医药供应链安全服务监测平台(scmsafe链四方)通过集成企业erp系统、wms系统、gps系统、库房温湿度系统、冷链监控系统、tms车辆调度系统等,多方满足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三方物流企业、终端收货客户对冷链药品在途物流可视化、透明化以及质量管理要求。
生产企业、药监部门、疾控中心以及其他终端客户都通过链四方scmsafe平台对企业的平台数据进行分析,监测物流配送企业的运营能力,同时可针对企业实际运行情况提出风险提示。这样降低了监管部门的责任压力,大家共同承担监管责任。
医药冷链和食品冷链 医药冷链发展现状篇四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生鲜食品在城市的消费量显著增加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生鲜食品鲜度和安全性的关注程度的显著提高,推动了冷链物流系统的革新与升级。特别是近年来,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为背景,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央在近几年关于农业和流通问题的相关文件中,都提出了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和促进农产品流通的任务。2010年 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是冷链物流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①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海鲜、禽、蛋、花卉产品等。②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等。③特殊商品:生物制品、医药制剂、航天用品等。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比较迟,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或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业已步入快速增长的阶段,内地对冷冻食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一些大城市冷冻肉类及蔬菜已占到人均年消费食品的 10%至 15%。
但是,现状与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和技术相对落后,装备条件不足
目前我国发展冷链物流的关键瓶颈是设施和装备不足。根据中国制冷学会统计资料,2006年,我国冷藏库容量约为880万吨(折成库容积约为3800万立方米),而美国2003年冷藏库容量就达到8848万立方米。我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而美国为0.8%~1%,英国为2.5%~2.8%,德国为2%~3%。现在尽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已有较大的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冷冻运输装备和技术手段落后,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滞后,这直接影响着冷链物流效率的提高。冷链物流市场不成熟,供求不平衡,外包程度低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较缓慢,服务质量不高 目前国内专业化冷链物流服务的方式有限,手段原始且单一,缺乏竞争实力,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冷链物流服务的专业企业的不多,主要是停留在货物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性运输上。多数从事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冷链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
3冷链运输成本过大
冷链物流业不能快速高标准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冷链物流的成本过大所致 冷链运输业受国际能源(石油 汽油 柴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大 其次是须留下的 买路钱 所造
成的成本压力也很大 据冷链运输从业人员反映,仅油费 路桥费以及易腐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这 3 项的经济成本折算,约占所运易腐食品总成本的 70%,在正常情况应不超总成本的50%为宜 无疑,这是给产品增加成本的最大压力和来源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还比较落后,如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物资采购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等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水平较低;此外,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极度缺乏,目前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5 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能到位
我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特别是在奶业界当中,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发展比较缓慢,目前
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乳品企业为数不多,蒙牛 三元 广东四明燕塘乳业等已在运用和拓展这方面的业务,看来还有待积极培育但就总体的第三方物流来说,能提供综合性 全过程 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的专业企业不多,目前的状况主要是以货物代理仓储 库存管理 搬运和定向性运输为主 冷链物流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在途质量 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率很高 6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能监控保障食品从生产 包装 储存运输和销售(即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缺乏相关的温度立法,食品卫生法规执行不力,致使食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 7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产业政策扶持
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目前我国在冷链物流产业政策方面还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各种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
8冷链物流企业之间缺乏信任度,供应链上下游缺乏整体发展规划与协调
由于企业高层领导者管理理念的约束,我国企业大多奉行单打独斗的原则,企业片面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冷链节点企业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和整体发展规划,行动不能 协调一致,这直接导致运营效果不佳,供应链整体绩效较低。
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从事冷链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不多,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是微乎其微,物流人才严重匮乏,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严重制约着冷链物流的发展。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问题
国际标准采用比例较低,标准之间协调性差,存在重复和交叉现象,标准的可操作性不强以及标准未覆盖冷链物流全过程冷链物流过程涉及原料获取、冷冻加工、冷藏、冷藏运输和配送、销售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疏忽都有可能带来服务“断链”,影响食品品质,甚至给消费者健康带来损害。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我们大致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快物流设施建设,完善物流装备。2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降低物流成本。3制定冷链物流标准化,完善监管机制。4采用先进的设备和信息技术,实现冷链物流全程管理的信息化。5合理利用,引导企业自营冷链物流资源。6加紧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7健全相关法规法律,给予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支持。8建立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
参考文献:《浅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郭法霞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葛向华 《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问题研究》
蔡南珊 安久意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张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