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This Bread I Break

This Bread I Break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8 01:34:47
This Bread I Break
时间:2023-01-28 01:34:47     小编:

我切开的面包

我切开的面包曾是燕麦,

喝的酒亲自那异乡的藤

果实在上时它垂垂欲坠;

白昼的男人或夜里的风

吹倒了庄稼,捣碎了葡萄的欢乐。

曾经在这酒中,夏日的血

淌入那装饰着蔓藤的肉躯,

曾经,在这片面包里

燕麦在风中欢欣摇曳;

人掰开了太阳,扯下了风

你捣碎肉躯,让鲜血流尽

让血液注满凄凉,

你们喝的酒,撕咬的面包

是那生自血肉之根与汁的

燕麦和葡萄。

评介

狄兰・托马斯(1914--1953)出生在英国威尔士的中产阶级家庭,但是由于他本人天生顽皮,很快就沾染上酗酒吸烟的习惯。青年时候的托马斯就经常在诗歌中探索生、欲、死这类严肃主题。《我切开的面包》这首诗选自1936年出版的《二十五首诗歌》,读者也可以领悟到托马斯对“自然”、“宗教”以及“艺术家身份”的看法。诗意来源于日常的观察和反思。当诗人正吃着面包、喝着红酒时,他突然追溯其起源,即面包来自昔日庄稼地里的燕麦,红酒则源于挂在异乡藤枝上的葡萄,于是就有了本诗中意在探讨的三层意蕴。

首先,托马斯在诗中传达出深刻的生态思想:燕麦制作的面包和葡萄酿制的红酒都是自然给予人类的食物,然而诗人选用诸如“掰开”(break)、“吹倒”(ldy)以及“撕咬”(snap)等充满“人类中心主义”特征的词来加强语气,曾经在风中欢唱的燕麦被制作成为面包,在藤枝上享受阳光的葡萄也被捣碎后酿制成人类享用的琼浆,可见托马斯极具讽刺意味地揭露了人类为了满足私欲,而肆意征用大自然资源的行径,与此同时也是为自然发声号召建构生态秩序。

然而,本诗并非仅停留在生态批判这个层面上,读者从“红酒”和“面包”两个意象也很自然联想到基督教中的经典教义。在《圣经》中提及最后的晚餐时,耶稣拿起面包,致谢后将其掰开,并分给自己的信徒们,称其为自己的身体。随后又拿出杯子,告诉弟子们杯子中承载着自己的血液。通过引用经典意象,托马斯实则提醒追随者在每次食用美食的时候,勿忘精神世界的救赎之路。与生态意义相呼应,自然与耶稣都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经受人类暴力压榨后,却仍在救赎着人类。

最为重要的是,本诗探讨了艺术家的身份问题。消费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对于艺术品的消费无疑也包括在内。然而与古典时期不同,现代社会中的文化生产包括诗歌创作、绘画以及音乐等艺术形式,都必须尽可能快地去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这必然要求艺术家殚精竭虑去完成艺术创作,继而由读者去消耗艺术家用生命孕育的作品。正如人类消耗着大自然无私给予的食物一样,托马斯在这首《我切开的面包》中也在传达这一信息。诗人认为自己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你们喝的酒,撕咬的面包/是那生自血肉之根与汁的/燕麦和葡萄”,燕麦和葡萄的养分都存在于植物的根茎之中,“sap”一语双关,不仅指代植物的“树液”,也代表了艺术家的活力和元气:更为巧妙的是,“sap”一词也暗示出“衰竭”的意思。艺术创作就是一种生产作品就是珍贵的精神食粮:与自然孕育物质食粮一样,都需要读者去品味和珍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