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国学进入高校课堂的讨论

关于国学进入高校课堂的讨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21 02:34:22
关于国学进入高校课堂的讨论
时间:2022-11-21 02:34:22     小编:曹延杰

国学,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不论是在学校教育中,还是在社会需求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将国学引入高校课堂,符合社会教育改革大趋势。在一段时间内,掀起了一股国学热。这股国学热让社会以及高校开始重新审视国学的价值。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在不断的传承中还散发着文化魅力。但是,遗憾的是,它的传承仅仅限制于文本的传承,并未让新时代的青年者们来接替此传承。虽然国学热让国学重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但是,其基础性教学还未被纳入到当前的教育体系当中,这使得国学的价值难以真正体现。由于体制中未涵盖国学教育体系,所以人才培养才会遇到一定的阻碍。基于此,将丰富的国学资源融入高校课堂中才更显的极为必要。

一、国学

所谓国学,正统而言,就是国所有之学。通俗些来讲,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精髓。追溯最早的国学概念,可追溯到西学东渐时期。谈及国学,就得提及国故。国故是指国家的过往的历史和文化。针对国故进行研究,被称为国故学,也就是上述提到的国学。考虑到学分中西概念,国学与西学是相对应存在的。国学有自己独立的特色,一般被用来指代中国的学说、文化系统。仅仅考虑国学的学科性质,中医学、武术、京剧、绘画等都可被纳入国学范畴当中。通过上述对于国学概念的解说,可以总结出我国的国学,具体为:是一种要用现代眼光来阐释与研究的传统学术文化。就国学本身的概念而言,并没有较为确切的规定。国学教育是当前提及众多的一个关键词,在教育课程中传播本民族的传统思想、民族精神、文化就是国学教育当中最为基础的部分。更为宽泛的说,指导性教育学生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是国学教育中的核心内容。

就国学本身而言,它拥有实质上的意义。口头演说的话可以是国学的一部分,具体环境下国学更能凸显其存在的价值。由此可见,大众认为国学过于空泛,则是存在于认识上的误区。只有真正了解国学,才能触摸到其真实性。实际上,我们通常所认识的国学是比较狭隘的。主要表现为,许多人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龙文鞭影》等看作是国学经典,其实这仅是冰山一角。而这种认识误区是长时间存在的。在国学涵盖的内容中,《周易》、《老子》、《庄子》等也是重要内容。总而言之,学者所持有的角度不同,其看待国学的角度也会存在差异。就此来说,国学的大体层次有三个,分别是幼儿国学,大众国学,大学国学。这三个层次的国学分别代表着不同受众人群。譬如,幼儿国学,通过内容浅显的启蒙教材传播一些传统的古代儿童的故事,为幼儿奠定国学基础,这些内容大都简单易懂。大众国学,记录一些关于古代的各个方面信息(传统的知识,传统的习俗,传统的思想),便于一般知识层面的读者了解和学习。大学国学,针对大学生群体所设置的国学内容。

二、国学进入高校课堂的必要性

1、提升青年学子的人文素养

现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知识就是财富,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是,与此同时,知识也会对社会发展造成阻碍作用。这些阻碍作用具体体现在四精四荒现象。所谓的四精四荒现象,大概形容四类青年,一是精于科学荒于人学;二是精于电脑荒于人脑;三是精于网情荒于人情;四是精于商品荒于人品。而在大学生群体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如若这种情况比比皆是,那么,大学生的礼仪、人格修养则会另整个社会,甚至是整个国家担忧。为了扭转青年学子古今文化素养过于薄弱的局面,高校应该想办法引入国学到课堂教学当中,以此传承国学经典,提升青年学子的人文素养。

2、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在这期间,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祖们的智慧数不胜数,这些都是国家宝贵的财富,也是我国的国学经典。一直以来,国学经典都被看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为民族奠定了深深的历史印记。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该民族的精神力量支撑。拥有深厚底蕴文化根基的中华民族,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会更加光彩夺目。只有拥有自己的文化,民族才会有进步,才会有创新[5]。这项认知受到众多国学学者的认可。现阶段,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力,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在此背景下,加强人文教育刻不容缓。将国学引入到高校课堂,能凝聚成一种极富感染力的精神,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通过国学的学习,青年学子在健全情感、启发心智方面会更加突出,这对于他们实现人生理想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3、加强高校学生的专业能力

当今,人才培养聚集地就是各个高校。高校的教育内容对于学生未来的人生走向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从大学生本身来说,其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审美能力全部达标,才能距离人生理想更进一步。但是实际上,他们在这些方面或多或少都有欠缺,这种现象并不在少数。高校生连这些基本的能力都未能达标,如何才能进入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很令人忧心。从现代理论角度分析,学生专业知识与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其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有明显的影响。为了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必然需要从提升人文素养开始。因此,将国学引入高校课堂是一项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基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迫在眉睫。就当前的高等教育模式,其本身更看重科技和专业教育,对于最根本的人的建设过于忽视。处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上,这种教育模式应用的并不恰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是人才教育的根本。国学,浓缩了国家文化之精华,是健全人的思想、道德、理想与人格的一项重要资源途径。国学一旦进入高校课堂,必将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三、国学进入高校课堂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自从高校课程实施新的改革以来,就不断有关于国学的内容设置出现。国学进入高校课堂,并__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虽然在高校课改的新征程中,提及国学话题众多。但是,就实际情况分析,将国学引入高校课堂中,还需进行一定的准备。简而言之,就是高校国学教育实施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而种种现实状况综合起来,可以大致了解到我国国学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国学进入高校课堂的现状

现如今,国学是高校的一门新兴的学科专业。原本上,国学,仅仅指的是一般学术用语。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中,部分学校(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成立了国学院。同时,高校还将其挂靠哲学等一级学科。用此可见,国学存在快速发展阶段。国学的受众范围有所扩大,并且成为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国学是象牙塔学问的认知,已经成为过去,社会上的企业家将学国学当成是一种新的精神生活方式。对于众多国学宝典,社会人士品鉴的越来越多。为了让学生与社会接轨,高校已承担起将国学引入课堂的重任。最后,师范生的国学素养培养与常规课程的结合探究还不够充足。虽然有将近二十所高校将国学作为一门学科学习,但是,其培养的目标大都模糊不清,不够亲民。简而言之,就是这些高校的培养方向不正确。举例来说,武汉大学国学班,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其必须对我国传统经学、史学、文学、小学的基本知识、基础典籍和治学门径有深刻理解。同时,还能熟练阅读中国古典文献和外文,会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又譬如,华中师范大学国学班,其培养目标是集中于道家道教与中国佛教文化及国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当然,还有其他高校国学培养目标等,其中存在的差异非常大。

2、国学进入高校课堂需面临的问题

受国学热潮推动的影响,让我们大致了解了各种类型的国学教育现状。一些高校专注于研究先前的古代原典,一些高校借助国学资源满足一般的非专业学生的需求。虽然各有特色,且形式内容和培养目标上各有千秋,但是实质上,这些类型的国学教育的实际生存状态非常差。距离我们所期望的理想或者标准国学教育还存在很多差距,这种形势不容乐观。上述观点分析,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存在不一定有存在的价值。考察各高校的国学教学内容后,就会发现这些国学内容与传统的文、史、哲学科已经难以区分,其本质的差异几乎不存在。目前,很多高校的专业国学就是将传统的文史哲学科汇聚在一起。这样的国学存在阻碍了国学以专业身份进入高校课堂。由传统的文史哲学科汇聚在一起的国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学,它仅仅是披着国学外衣的其他内容。这种现象为国学教育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作用。就国学进入高校课堂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多多。譬如大学生对国学的概念和国学教育认识不清、大学生对国学教育存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国学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完善以及专精的国学教师非常难觅等问题。

四、将国学带入高校课堂的建议

借鉴部分高校开设国学课程的的经验,笔者以重视国学经典传承的角度来分析,希望能探寻出一条适合高校课堂引入国学的路径。具体如下。

1、健全国学教育课程体系

从课程设置上入手,让国学成为专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完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才能真正让国学走入高校课堂上。这项做法完全符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于高校就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的指示。从各大高校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来看,大都将《大学语文》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资料列为课程主要教学内容[9]。这样的情况足以看出,高校的课程设置存在问题,不够全面,更缺乏系统性。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由于内容的不全面和乏味,让学生渐渐对此丧失了学习兴趣和热情。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让国学真正融入到高校课堂中,必须列出一个系统的国学教育计划。在该计划内容的设置中,要分层次的设计课程内容。在初始课程中,安排基础的国学常识。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逐渐安排思想层面的国学内容。对于高校选用的国学教材资料,可从《论语》、《道德经》以及《周易》等经典中挑选。除此之外,国学教育计划中在安排教学课程内容时,也可按照专题形式进行安排。同时,在整个教育计划中,纳入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可以把古代的做人理念、学习理念、境界理念等融入其中。在安排好课程内容后,每一个学年都应该定一个目标,以促进实现。健全国学教育课程体系中还包括一项重要内容,即选用恰当的教材。教材的选用应有严格的标准,一来符合当代背景条件,二来能解答现实问题。过于空泛的教材不适合选用。为了符合各个高校的培养目标,高校自身若条件允许,也可自行编著教材。总之,教材的实用性要强,且有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

2、营造良好的国学氛围

为了营造良好的国学学习氛围,高校需要先从学生对于国学的认知入手,让其拥有新的国学观。加强引导作用,让学生了解国学的内涵和作用。借助国学热潮,让学生多多接触,最终让高校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国学当中。通常情况下,针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必要时还要依赖于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潜移默化的熏陶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国学。目前,对国学的理解,大多数人的看法还是不正确的。这种看法主要停留在落后的认知上,他们觉得,国学教育,仅仅是博大精深的知识灌输。实际上,在实践环节中,提高大学生的国学修养也是国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如今,许多高校都走入了一个误区,列一大堆的书目让学生学习,这种教育引导可以说是比较浅层次的,高校学生对于国学的学习会停留在国学的知识认知层次。为了让国学进入高校课堂的价值凸显出来,还应该重视国学教育中的能力培养和实践环节的设计。在国学教育中,注重知识培养是第一步,重视能力培养是第二步。为此,不论是在实践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不遗余力,以此为目标。国学,集合了知识、学术、精神、技艺、能力等性质。国学的技术性,依赖于实践中的训练和强化。当然,国学的技术性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就专门的国学技能来说,包括了传统武术和中医学,还包括了书法、绘画、戏剧等传统技艺等。这些技能与中国哲学有机的融合,其传承必须通过专门的技术训练达到。关于上述所提到的国学技能,其培养需要结合两方面,过课堂获得基础知识部分,通过社团活动和实践训练提高技艺能力。参观学习和社会实践都属于实践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适合高校应用。在高校放假期间或者周末期间,学生学习国学的方式非常多。譬如,寻访中华文明古迹;参观博物馆、拜访文化名人;进行校际文化交流等。这样体验国学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通过实践体验所学习到的国学,会更让学生印象深刻,有利于加强其对国学的理解力。

3、配备强有力的国学专业师资力量

将国学引入高校课堂,需要经过严谨的计划,计划中,对于教师的安排高校应多加重视。国学是一门专业性和技术性课程,对于教师的要求非常高。__因此,既然为了保证国学能够顺利进驻高校课堂,必然要实现高效预定的培养目标。教师自身的国学水平会直接影响国学教育的实施效果,为此,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国学教师队伍极为必要。国学博大精深是中所周知的,教师对其内容讲解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只有教师的国学知识体系相对完整,且古文功底深厚,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胜任国学教师一职。优秀的国学教育者会通过惟妙惟肖的讲授将国学的精华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高校课堂中引入国学,切记要考虑到师资水平。而担任国学讲授的教师也要负责任,认真准备讲授内容,把应该传输的内容传输给学生。对于国学教师本身而言,除了做好教学任务外,还应该充实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更新知识内容,应对国学教学的现实需要。同时,国学教师还要注重运用合适的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国学新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学完全进入高校课堂正在逐步推进当中。虽然国学进入高校课堂的推进力度还有待加强,但至少国内一些高校对国学教育逐渐重视起来,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分析高校引入国学的现状,不难发现,国学文化可类比为快餐文化,这使得国学进入高校课堂的价值大打折扣。为此,研究与分析如何推进高校国学教育极为必要。从健全国学教育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国学氛围以及配备高素质的国学专业师资力量三方面入手,是将国学经典引进高校课堂的良策。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青年学子健康成长。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