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培氟沙星对鲢、鳙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培氟沙星对鲢、鳙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8 00:20:41
培氟沙星对鲢、鳙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时间:2023-06-28 00:20:41     小编:

摘要 研究了培氟沙星对白鲢和鳙鱼的急性毒性,在室内水簇箱,水温控制在(22±1)℃,以平均体重(2±0.1)g白鲢和平均体重(2±0.1)g鳙鱼为试验对象,采用改进寇氏法计算试验白鲢和鳙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表明:培氟沙星对白鲢48 h的LC50为384.6 mg/L,SC为98.3 mg/L,对鳙鱼48 h的LC50为436.5 mg/L,SC为114.1 mg/L。该研究为培氟沙星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培氟沙星;白鲢;鳙鱼;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安全浓度

中图分类号 S94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268-02

作为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培氟沙星高效、低毒,不易产生耐药性,比第一、二代喹诺酮类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明显增强,是当今唯一能抑制细菌DNA 促旋酶的药物[1-2]。培氟沙星吸收良好,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可进入如心肌、脑脊液及骨组织,又称长效沙星[1,3]。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一般是测定24、48、96 h的LC50值。但是由于培氟沙星对鲢、鳙鱼的毒性研究未见报道,对其进行急性毒性初步研究很有必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用鱼。试验用鲢、鳙鱼选自前郭县库里渔场,鲢鱼苗平均体重1.3 g,体长4.0~4.5 cm,鱼苗规格整齐,鱼体健康,鳞片完整,游动活泼,无畸形。鱼苗室内水簇箱暂养1周备用。暂养期间准确记录鱼苗死亡情况,死亡率小于5%,符合急性试验标准[4]后进行预备性试验和正式试验。

1.1.2 供试药物。试验药物为甲黄酸培氟沙星,纯度99.9%,批号20120812。试验前将试验药物配成一定浓度的母液,正式试验时按适当比例稀释为所需浓度,试验鱼苗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逐渐放入[1]。

1.1.3 试验条件。试验用水为经过滤消毒后充氧24 h以上的自来水,试验期间水温为(22±1)℃,DO>5 mg/L,pH值7.2。试验容器为长方体玻璃水簇箱,容积为20 L,加试验液15 L。

1.2 试验方法

试验前先进行24 h的预试验,确定0~100%死亡的药物浓度范围[5-6]。正式试验按照改良寇氏法进行,设置6个浓度梯度(218.8、275.4、346.7、436.5、549.5、691.8 mg/L),以空白作对照(CK),每个浓度设2个平行组,取平均值。试验开始后连续观察中毒症状、死亡时间、数量,并及时用吸管捞出死鱼,记录24、48 h各浓度鱼苗的存活和死亡情况。试验期间不投饵,每24 h更换1次试验液,换水量100%[1]。死鱼的判断标准:鳃盖完全停止活动,用玻璃棒轻轻刺激鱼体5 min无反应[7-8]。

根据试验结果,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得出培氟沙星对鲢、鳙鱼24、48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9]和安全浓度(SC)[7],计算公式如下:

LC50=log-1[Xm-d(∑p-0.5)]

SC=48 h LC50×0.3/(24 h LC50/48 h LC50)2

式中,Xm为最大死亡率组剂量对数;d为组间距(相邻2组剂量对数值之差);p为各组死亡率,∑p为各组死亡率总和[1]。

2 结果与分析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表1),白鲢、鳙鱼对培氟沙星均较不敏感,但因鱼的种类不同其敏感程度也有一定差异。白鲢在药物浓度275.4 mg/L时即发生死亡,药物浓度691.8 mg/L时死亡率为100%;而鳙鱼在药物浓度346.7 mg/L时才开始死亡,药物浓度691.8 mg/L时全部死亡。虽然全部死亡的浓度相同,但鳙鱼开始死亡的药物浓度远大于白鲢,说明鳙鱼对培氟沙星的耐受性比白鲢强。白鲢、鳙鱼的24 h和48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6.7、467.7 mg/L和384.6、436.5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98.3、114.1 mg/L。

3 结论与讨论

培氟沙星除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吸收快等特点外,对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的抑制和杀灭效果较好,对这2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0.009、0.018 μg/mL[11-12]。培氟沙星的抑菌和杀菌效果分别是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1 000倍以上、100倍以上、近300倍[10]。该试验结果表明:培氟沙星对白鲢48 h的LC50为384.6 mg/L,SC为98.3 mg/L,对鳙鱼48 h的LC50为436.5 mg/L,SC为114.1 mg/L。因此,培氟沙星防治鱼类细菌性疾病可以放心使用[13-14]。

4 参考文献

[1] 刘晓强,刘海侠,梁拓,等.四种抗菌药物对鲫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2010(1):49-53.

[2] 丁则荫,杜家渝.新喹诺酮类抗菌药在兽医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兽药杂志,1991,25(1):42-45.

[3] 张致平.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研究的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2,17(2):87-97.

[4] 卢玲,宋福.鱼类急性毒性实验[J].生物学通报,2002,37(7):52- 53.

[5] 周永欣,章宗涉.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19.

[6] 邱永春.水污染鱼类试验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50.

[7] 王高学,刘海侠.水产动物疾病研究技术与试验方法[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21-28.

[8] 潘立新,施振宁,张永正.4 种常用药物对七彩神仙鱼的急性毒性试验[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3):272-274.

[9] 刘宁,沈明浩.食品毒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96-97.

[10] 刘艳辉,李改娟,祖岫杰,等.培氟沙星对淡水鱼类细菌出血性败血病药效学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2014,41(1):24-27.

[11] 吴伟,朱小惠.印楝素为鱼的毒性及在鱼类寄生虫病防治上的应用[J].农药与学报,2003(2):85-89.

[12] 丁淑荃,万全,马艳,等7种常规药物对鳜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利渔业,2006(2):99-101.

[13] 张耀武,陈万光,郑建武.5种常见渔药对黄颡鱼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生态学杂志,2009(1):122-125.

[14] 宋文华,富丽静,王雷,等.三种水产常用药对黄颡鱼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产科学,2003(5):37-38.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