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保障能源安全战略:节流为主 开源为辅-综合新能源论文(1)

保障能源安全战略:节流为主 开源为辅-综合新能源论文(1)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9 02:25:55
保障能源安全战略:节流为主 开源为辅-综合新能源论文(1)
时间:2022-12-19 02:25:55     小编:

目前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53%,如果按照目前的需求增长速度,估计2015年石油依存度可能达到65%,超过目前美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快速增加的石油对外依存度直接威胁中国能源安全。

以往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往往意指石油战略储备。显然,针对石油供应的突发事件,诸如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的冲击,中国必须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来防范石油供应中断的风险。

目前国际上主要的石油消费大国如美国、日本、德国等都已经建立了发达的石油储备体系,发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均达90天以上。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的长期石油战略储备应该考虑至少90天,将储备规模动态化,既满足本国自身发展需要,同时也可以减少大规模的石油储备引起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

但是,在石油储备和设施上应该适当超前,尤其是当石油价格大幅度波动时,可以利用一旦出现的低油价的机会。但是,中国的能源安全并非石油战略储备就可以保障的。

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更为广义的界定是充足的石油供给和稳定的石油价格并逐步降低对其他国家的石油依赖。考虑到中国的石油需求总量,需要进口的石油越大,受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也越大。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极大地影响中国油品以及相关生产资料的价格(如粮食、煤炭等等),甚至影响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趋势。国际石油价格走高和大幅度波动将极大地影响今后中国宏观经济和能源使用的安全性。

当2008年石油价格涨到147美元每桶的时候,中国经济是非常不安全的。石油价格大幅度波动对整体经济影响也很大,对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经历了高油价到低油价波动,以及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使得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如何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的能源安全不只是一个石油储备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能源价格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问题。

节能应当是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方面。影响石油价格上涨的基本因素还是石油供需。

现实的石油供需情况是,需求仍将比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来自中、印等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供给方则看重石油需求增长潜力、石油储备和石油替代。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没有有效的替代,需求量增长将加速加大稀缺预期,而稀缺预期推动的不是供给,而是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风吹草动,如地缘政治、美元贬值等,都会引爆油价加速上涨,这就是投机的威力。如果我们都把油价上涨简单归咎于投机,而忽视了石油需求的基本面和石油替代,我们只是在给投机提供更大的投机空间。

除非找到经济可行的替代,期望今后的石油供给要满足高需求增长同时维持合理的价格,确实困难比较大。因此,只有相对较小的石油需求增长才能减弱稀缺预期,减少投机,使油价回落或者不上涨太快。

也就是说,所有稳定石油价格的举措都应当围绕减小稀缺预期,主要包括减低石油需求增长速度和减少需求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需求增长速度越快,需求的不确定性就越大。

因此,降低能源需求增长速度是关键。如果经济增长目标不变,生活水平提高的愿望不变,那么,降低石油需求增长速度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利用效率和节能。

石油“走出去”只能是一个补充。中国海外石油资源开发战略通俗地称为“走出去”。

“走出去”主要通过石油贸易买入,或者与产油国共同开发当地油田。能源企业走出去靠的不是运气和勇气,而是强有力的能源外交和知识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人才,这些都需要时间准备和经验积累。

中国石油“走出去”并非从容之举,目前看来许多方面都没有充分准备,尤其在管理人才和企业经营经验方面。发达国家的石油商在本国政府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占据了世界各地包括所有较好资源与市场在内的重要石油资源与市场,也获得了经营管理经验和大批经验丰富的人才。

中国企业现在要参与开发海外石油资源,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高的代价,目前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种种麻烦说明了这一点。石油“走出去”需要能源外交支持。

因为量的问题,中国石油需求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每当国际油价高涨,通常就会有对中国的石油消费与进口增长的炒作和夸大。

事实上,国际社会的主流观点就是将原油价格高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中国的需求。中国的快速石油消费增长对国际油价无疑会有影响,这是一个事实,由于中国人均石油消费很低,没有理由说中国石油消费威胁其它国家的石油消费。

作为主要石油消费大国,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