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再造中海油-综合新能源论文(1)

再造中海油-综合新能源论文(1)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22:33:38
再造中海油-综合新能源论文(1)
时间:2013-12-18 22:33:38     小编:

一家石油公司,却把煤基清洁能源写入自己的战略;作为一家大型石油企业的总经理,却多次聚焦在镁光灯下畅谈对可再生能源的规划;一家起步较晚的国有企业,却荣登“2009年全球最佳企业”之列,并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入围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这家中国本土企业越来越吸引各方尤其是国际上的关注。

2009年10月,美国《商业周刊》公布了与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公司联合评选的“2009年度全球最佳企业40强”名单,中海油从全球2500家上市公司中脱颖而出,位列第16名。“即使在股市下滑的困难时期,聪明的公司仍然能找到发展之道”,这是业界对入围企业的总体评价。

并规定了两道硬性“门槛”:2008年销售额至少达到100亿美元且至少有25%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评定标准为过去5年的营收成长表现及价值创造能力。而对于中海油,评价如下:中海油在原油、天然气和其他石油产品的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均有涉猎,公司保持强劲的增长趋势,在合并和收购方面表现活跃。

入选企业大多具备创新性强、产品多元化、扩张积极、市场领导力强、拥有清晰的未来愿景等特质。“中海油的管理更彰显国际化,一些国际石油公司正在纷纷提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比如BP,其理念为‘不仅贡献石油’,BP不断地用‘吨’度量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成果,并提出‘绿色’的理念。

这与中海油的以煤基清洁能源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很相似。”招商证券石油化工行业研究员裘孝锋对《能源》杂志记者说。

选择中海油肖钢,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我们有两个团队做清洁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的业务,一个是产业团队,另一个是研发团队,我的主要精力在研发部分。

”肖钢接受《能源》杂志记者专访时如此介绍。肖钢还有一个头衔,是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这也显示了他的另一个背景——海归。

“我是半年前才正式加入中海油的。”肖钢说。

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3年后,肖钢去了丹麦,一呆就是将近20年,他说,做过大学教授,自己开办过高科技公司,也曾为国际知名的大型能源企业效力。而丹麦又是新能源的发源地之一,化工专业出身的肖钢一直在与煤基清洁能源打交道。

回国后,“我在国内的几所大学做客座教授,也在一些公司做过顾问与研发工作,加入中海油是我回国后第一次在国有大型企业工作”,肖钢说选择中海油是看中了其发展前景。而此时,中海油已然确定了发展煤基清洁能源等新能源的目标,并组建了一支几十人的专业科研队伍。

亚化咨询是一家做化工业务的专业企业,对于中海油,亚化咨询对《能源》杂志记者表示,他们也是刚开始关注,“中海油引进了很多煤化工方面的资深专家,比如肖钢,他近期还出版了一本书,叫《黑色的金子——煤炭开发、利用与前景》”。肖钢是做技术出身,所以,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干什么就吆喝什么”。

而肖钢说之所以选择回国并加入中海油,也是出于技术的考虑,“发展新能源必须要有三个要素,政策、资金和技术,中国现在不缺资金,政策也有,唯独技术相对落后但同时也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肖钢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技术就好比发动机,没发动机,车是走不了的,“比如一辆跑车,燃料部分用的是最优质的燃料;司机是舒马赫,全球最好的F1赛车手;只有配上性能良好的发动机,才能真正发挥三者的作用,跑出优异的性能”。

“技术瓶颈必须解决。”肖钢说,尤其像中海油这样的大国企,本身就有责任感,节能、清洁必须要做,同时也不缺资金,无论是从公司利益,还是从社会责任感上都要做此规划。

对于政策,国家已经出台,国际上更是如此,不但想让新能源引领世界各国走出金融危机,而且传统能源也越来越枯竭,减排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新能源就成为一种必然。如果资金和政策都不是问题,那瓶颈自然就落在了技术上。

对于这个领域,中国也是近几年开始关注的,并有了较快的发展。“丹麦已经做了20年,美国的起步也比较早,我们国家现在要做,技术方面需要大步伐追赶。

现在大家都在吃螃蟹,但又怕把嘴扎了。所以,很多企业是买国外的技术来增加自己的千瓦,这种发展模式于中国是不利的,所以长远来看,必须真正拥有自己的技术,哪怕是有自己特色的集成技术也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