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电煤改革走向何方-综合新能源论文(1)

电煤改革走向何方-综合新能源论文(1)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21 00:24:53
电煤改革走向何方-综合新能源论文(1)
时间:2023-02-21 00:24:53     小编:

前言煤炭(特别是电煤)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国家各个层面一直非常重视。早在40多年前,国务院就颁布实施了《煤炭送货办法》,对煤炭的运输和销售进行规范和管理。

为协调煤炭供、运、需各方的平衡关系,40多年来国家每年召开一次全国煤炭订货会(简称:全煤会)。全煤会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尚存的仍然冠以“订货”字样的全国性生产资料订货会,从这一点不难看出煤炭订货的“计划性”。

但是,煤炭订货会的核心已从以煤炭资源分配量为核心, 转变为以协调电煤数量、价格矛盾问题为核心。每年的“全煤会”后,无论是煤炭企业、煤炭用户还是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都对这种传统的订货交易方式提出了很多批评和质疑。

采用一种全新的煤炭(电煤)交易方式来替代逐年萎缩的全煤会,已经在社会各界形成了共识。从表面上看,由于煤、电双方对电煤价格分歧太大,处于互不相让、僵持不下的局面。

而如果做更深入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背后所隐藏的煤、电双方以及相关的铁路、交通、港口等行业的深层次矛盾,煤、电两大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同步问题,电力体制改革问题,煤炭和电力价格的市场化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最大焦点之一。在目前售电价格受到政府管制的条件下,进行以厂网分开和竞价上网为核心的电力改革,无论对于电力行业还是煤炭行业都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依靠政府干预,来协调两大利益集团的矛盾也不是长久之计,建立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仍然是画饼充饥。那么,电煤改革究竟要走向何方?!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退出能源市场,打破传统行业壁垒,加速鼓励煤电路港航等各个相关行业的全面融合;实现电力地方化;撤销中能燃料公司,取消现行的煤炭订货会议,建立长期合同;彻底改革铁路、港口体制,建立电煤的第三方物流体系。

最后的全煤会——煤电大战终结者年底将至,2007年全煤会又到了开始筹备的时期。但是2007年全煤会可能是最后一届了。

据政府部门消息人士向《能源思考》透露,相关部委正在酝酿从2008年开始取消煤炭订货会制度,同时建立全国性的煤炭交易中心,今后电煤双方的交易将在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的新交易制度之下进行。而发改委等部委正在组织专家进行煤炭交易中心的筹建工作。

煤和电本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目前我国火电占总装机容量的74%以上,发电用煤的消费量占全国煤炭销售总量的60%以上。由于煤炭基本按市场供需定价,电力实行政府定价,使得在“电荒”大面积出现的情况下,煤价上扬,煤电两大行业的关系越来越难以协调。

煤电之争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 煤电矛盾由来以久,而煤炭企业一直是煤电矛盾中的弱势群体。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原煤产量和消费均占世界总量的30%左右。中国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力、冶金、化工、建材四个行业。

其中电煤是煤炭消费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每年电力行业的煤消费量大约为12亿吨左右。中国煤炭工业发展中心主任郭云涛认为,电力行业用煤在2010年和2020年预计将分别达到15亿吨和19亿吨,分别比2005年增加5.2亿吨和9.2亿吨,占同期全国煤炭需求增长量的96%和97%。

电煤占全国煤炭消费的比重将由2005年的50%提高到2020年的66%。这种矛盾也集中体现在每年的煤炭订货会上。

2006年元旦一过,几万人在济南热热闹闹地开了几十天会,最后不欢而散,无果而终。去年原计划2.5亿吨的电煤合同,最终只签了1亿吨。

06年全煤会的长期僵持的结果,最后竟然是由政府出面提升电价,由民间承担改革成本才结束的。近年来,煤炭订货会已被称为煤炭领域“计划经济的恐龙”:每年订货会成本极高,效率非常低下。

这一交易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改革呼声频频。煤炭、电力这两个依存紧密的行业,长期以来纷争不止,几近肉搏。

“这几年的煤电矛盾让企业和政府都苦不堪言、心力交瘁,这样下去实在拖不起了。”一位发电集团的负责人苦恼地说。

在2011年全国煤炭订货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曾表示,全国煤炭订货会将进行改革。2005年,主管部门明确希望将订货会向市场化的方向推进。

这一年的会议没有沿用“煤炭订货会”的名称,而是冠以“2005年度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政府也宣布不再设定涨价上限,而由电煤供需双方自主协商交易价格。 然而,此次会议并没有成为主管部门所期望的、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性会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